宁琦;田玉旺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5例正常肾组织、18例癌旁肾组织和40例肾细胞癌组织中NF-κB的表达,并分析NF-κB表达与肾细胞癌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5例正常组织和18例癌旁肾组织均有NF-κB的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表达较强,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和肾小球囊壁层细胞表达较弱.在40例肾细胞癌组织中,NF-κB主要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和部分癌细胞的胞核.结论正常肾组织和癌旁肾组织中,NF-κB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而癌细胞在胞质和/或胞核.肾癌细胞核中表达的是NF-κB家族p65/p50成员,它可能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郭双平;翟宇强;王文亮;马福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 24 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均为经产妇,年龄24~48岁,以乳晕外肿块就诊,临床及辅助检查均易误诊为癌.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确定诊断必须依靠病理,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是重要的方法.
作者:冯敬;于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瘤(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有关.诊断HP有不同的方法,如尿素酶、13C呼吸实验及血清HP抗体检测,这些实验敏感性较差,且不能对胃的形态特征进行评价.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明确有无HP感染常采用组织切片特殊染色,如硝酸银(W-S法)和Giemsa染色等,然而,应用中发现这些方法尚有不足之处.为此,我们根据Hp的结构特点,采用中性红染色,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宁琦;田玉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0岁.因右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加重半个月人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隐痛,时轻时重,可自行缓解,无发热、黄疸、腹泻、呕吐等,未予特殊处理.半月前,患者意外摔倒后即出现右上腹部隐痛,并逐渐加重,同时伴有纳差、呕吐胃内容物.在当地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B超:右上腹部巨大包块待查.
作者:段光杰;柳凤轩;阎晓初;于冬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是否存在能准确识别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的特异性抗体.方法结合HE染色、普通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31例临床拟诊为HD的病变肠段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N8E、S-100蛋白染色,比较它们的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光镜下有116例确诊为HD,其肠壁神经丛cathepsin D表达阴性.余15例肠壁神经丛内的个别细胞虽不具备神经节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但cahep sin D表达阳性.而N8E、S-100只在神经纤维或神经鞘膜(施万)细胞及周围细胞中表达阳性.结论在肠壁神经丛中,cathepsin D只标记神经节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故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用于鉴别HD的可疑病例.
作者:伏利兵;何乐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35岁.因右下腹阵发性渐进性疼痛2个月,加重4天入院.宫内放置节育环4年.查体:子宫右后方可触及一直径8cm质硬包块,活动度差,与子宫右侧壁有分界,压痛(+).B超示:右侧卵巢囊实性包块,以实性为主.遂行右侧附件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卵巢及输卵管组织.卵巢呈椭圆形,5.2cm×3.6cm×2.3cm大小,被膜紧张,表面光滑、充血,切面中央有一直径1.5cm大小化脓灶,其中可见细小的硫黄颗粒,脓肿周围卵巢组织内还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脓点,周围卵巢组织水肿.
作者:史红;张盛忠;杨冬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黏膜黑色素瘤较皮肤黑色素瘤少见,日常诊断工作中较易引起误诊.本文以黏膜黑色素瘤好发部位为主线,归纳整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纪小龙;徐薪;申明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2个月,伴腹痛发热2天人院.查体: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约3cm,表面光滑.B超:脾增大,可见14cm×2 7cm×9.6cm巨大不均匀的实性占位,腹膜后、胰周淋巴结肿大.CT:脾内低密度占位,侵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骨髓常规:骨髓增生活跃,骨髓象大致正常.超声引导下行脾穿刺活检术.
作者:王淑芳;饶晓松;苏荣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病理检查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文件.它关系到疾病的诊断、进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的判断,及时、准确和简练的病理报告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信息.病理报告应集中描写与疾病诊治及预后有关的内容.随着医患矛盾的逐年增多,病理报告也是医疗纠纷及法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法律文件.病理医师在书写每一份病理报告时,都应该非常认真严谨,尽量避免和减少因病理诊断所造成的医疗纠纷.
作者:沈丹华;阚秀;回允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乳房乳头部腺瘤的形态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1991-2000年间15例乳头部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乳头部腺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多数患者伴乳头溢液,镜下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以乳头状或腺瘤样增生为主,外周肌上皮细胞免疫标记,如8MA、S-100对肌上皮辨别有帮助.结论乳头部腺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认识其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对湿疹样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汗腺样腺瘤和乳腺浸润性癌的鉴别很重要.
作者:夏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正常大脑组织和星形细胞瘤组织(Ⅰ~Ⅳ)中Ki-67、VEGF、bcl-2,cyclin-D1与p16的表达,探讨其辅助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3例正常脑组织和58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Ki-67,VEGF,bcl-2,cvclin-D1和p16的表达.结果经X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Ki-67和VEGF在正常大脑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所有级别的星形细胞瘤中均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增高,Ki-67的表达增强,VEGF表达阳性的病例增加;肿瘤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态亦出现相应的变化,每两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bcl-2在4个实验组中均表达,各组间表达差异显著(P<0.01),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增强.cyclin-Dl的表达阳性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正常脑组织中p16有一定的表达,阳性率69.2%;在转化为肿瘤细胞后p16的阳性率反而升高.肿瘤组织中,总的趋势是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p16的表达降低.结论临床病理诊断过程中,Ki-67,bcl-2的免疫组化检测可对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提供非常有意义的依据.而VEGF的作用需结合微血管形态的变化一起考虑.cyclin-D1和p16的免疫组化检测不够敏感,故辅助诊断意义不大.
作者:王怡;王国英;张华献;孙孟红;施达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中p16、P53、c-myc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71例GST组织进行p16、p53、c-myc基因蛋白和 PCNA检测,并将 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增殖指数(PI)分级.结果71例GST中p16、p13、c-myc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恶性34.8%、95.7%、100%;交界性45.5%、77.3%、90.9%;良性65.4%、73.1%、65.4%.p16蛋白表达PI分级Ⅰ、Ⅱ级明显高于Ⅲ、Ⅳ级(P<0.01),存活期<3年的明显低于>3年的(P<0.01).p16蛋白随肿瘤分化程度和生存率降低,阳性表达率也逐渐降低;而p53、c-myc蛋白及 PI分级则相反.p16与p53、c-myc蛋白及PCNA的PI分级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p16、p53、c-myc基因蛋白和 PCNA的 PI 分级有助于判断GST的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
作者:王卓才;赖日权;黄小让;罗祝泉;彭文明;阮红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舌癌中 E-钙黏附素、CD44v6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取我院经病理证实初诊舌癌患者45例.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舌癌中E-钙黏附素和CD44v6.结果CD44v6和E-钙黏附素总的阳性率为71.1%和64.4%.E-钙黏附素在高分化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鳞癌(P<0.05).CD44v6在高分化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中低分化鳞癌无差异(P>0.05),有转移者E-钙黏附素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转移者(P<0.05),而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局部肿瘤T1-2与T3-4之间二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附素阳性表达率在临床Ⅲ、Ⅳ期的病例中比Ⅰ、Ⅱ期显著降低(P<0.05).CD44v6阳性表达率在临床Ⅲ、Ⅳ期的病例中比Ⅰ、Ⅱ期显著升高(P<0.05).结论E-钙黏附素和CD44v6与舌癌病理分级、转移、预后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且该两项指标表达方式相反.当E-钙黏附素阴性、CD44v6阳性时,高度怀疑患者有转移可能.
作者:郑天荣;李建成;刘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在外科病理工作中,术中快速诊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自1992年开始,我科应用超声波水浴快速制片技术,迄今已完成了近6000例术中快速诊断,制片质量稳定.由此,于1999年初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活检组织快速诊断.经过2年的实践,共完成各类活检组织快速诊断818例次,效果良好,诊断可靠.本文就具体方法及工作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钱建忠;汪娟;徐洪明;陆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性,30岁.颈部无痛性肿块5月余,无其他不适.查体:左颈中部有一直径1.2cm大小结节,质硬,活动差,无压痛.行活检术,见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与颈椎横突的骨及筋膜无粘连,包膜完整,顺利取出肿块.临床诊断: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淋巴瘤?转移癌?病理检查巨检:肿物灰白,体积lcm × lcm×0.9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实性、橡皮样(图1).
作者:刘建成;贾晓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对疑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活检送病理,这是门诊、急诊病理工作的一部分.为使送检的小块组织也能快速准确地得到诊断,我科自1984.9-2000.7开展印片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110例印片诊断结果与石蜡切片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张智武;李莲花;郝树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氯乙酸酯酶(CE)属特异性酯酶,它是在萘酚AS-D-氯化醋酸酯为底物时,酯酶活性主要出现于中性粒细胞系中.故萘酚AS-D-氯化醋酸酯酶(简称AS-D-CE)又称中性粒型酯酶[1].除了在肥大细胞见到活性外,其他细胞成分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红细胞系基本阴性.其反应原理为底物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物与重氮盐结合,引起偶氮偶联,使其形成不溶性沉淀-偶氮染料,以此标识酶的定位.
作者:钟梅;王芳;吕亚莉;李向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阐明膀胱透明细胞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和诊断依据.方法运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探讨.结果瘤细胞胞质透明,呈腺管状与实性巢状浸润生长.间质见红染的团块状结构.瘤细胞 PA8染色阳性,免疫组化CK、EMA及CA125阳性,vimentin、CEA、CgA阴性.电镜见胞质叶大量糖原颗粒聚集,并见特征性的致密电子小体.结论膀胱原发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低分化癌.可以来源于苗勒管上皮.
作者:王晓虹;陆江阳;佟欣;杨毅;李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例1女性,53岁.绝经3年,半月前宫颈口外突出一息肉状物,有异物感.查体:子宫如孕40d大小,宫颈口外突出3 条索状物,大小0.5cm×0.3cm~4cm×0.5cm.B超:宫内膜增厚,考虑子宫内膜癌.宫内膜刮诊病理报告:宫内膜息肉.手术见子宫增大,双侧卵巢萎缩,行全子宫切除.病理检查巨检:全子宫大小10cm×8cm×5cm.宫腔内充满分叶结节状、串珠状物,形态不整齐,大小不一,其总体积为7cm×3cm×3cm,呈灰褐色或暗红色,质韧,不易拉断,并呈游离状.
作者:周志韶;马澄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在档案管理及对病理组织蜡块的回顾性研究中,经常发现蜡块中组织有蛀噬现象.这样的蜡块不能重新制片,既影响正常工作,又使病理原始资料遭到破坏,不能保证病理档案的完整性.为此,我们在组织脱水及浸蜡过程中,加入甲醛和氯氰菊酯杀虫剂,用甲醛保证组织充分固定,用氯氰菊酯石蜡液对组织进行浸蜡处理,经过10年的观察,证实防止蜡块蛀噬的效果很好.
作者:楚广民;罗伟;刘华;魏冰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