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宫颈癌研究进展

程璐;李林;谢旭

关键词:分子靶向药物, 宫颈癌, 研究进展
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或化疗。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蓬勃发展为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在宫颈癌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就靶向药物治疗宫颈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泵脱敏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过敏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过敏的临床特点及脱敏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对多种胰岛素过敏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脱敏治疗情况,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于孕24周时外院初次产前检查发现血糖升高,经OGTT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先后给予诺和灵30R、优泌乐25/75、诺和锐30、诺和锐、诺和灵R及诺和灵N皮下注射后均在注射部位皮肤出现局部瘙痒性风团,转入我院后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小剂量诺和灵R脱敏治疗,再未出现过敏情况,并逐渐增加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达标。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过敏较为罕见,临床处理棘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脱敏治疗方案。

    作者:晏益民;黄淑玉;邹毅;吴敏;刘峰;朱钊;李玲;廖世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苏灵注射液与邦亭注射液对结直肠癌术后止血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苏灵注射液与邦亭注射液对结直肠癌术后临床止血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结直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分成A组(苏灵注射液组)和B组(邦亭注射液组),每组30例。 A组给予苏灵注射液2 U用生理盐水2~4 mL稀释后静脉注射,1次/d;B组给予邦亭静脉注射2 U用生理盐水20 mL稀释后静脉注射,2次/d。连用3 d后比较两组药物的临床止血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3.3%,B组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灵注射液止血效果优于邦亭注射液,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赵阳;杨东辉;马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天麻素调节癫疒间大鼠海马炎症信号通路的抗癫疒间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天麻素调节戊四氮( PTZ)致癫疒间大鼠海马炎症信号通路的抗癫疒间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癫疒间模型组(PTZ)、天麻素大剂量组(Gh)和天麻素小剂量组(Gs),观察四组大鼠的行为学和脑电图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蛋白表达,ELISA方法测定大鼠海马IL-1β、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含量。结果与PTZ组相比,Gh组大鼠癫疒间发作程度、脑电图改变、海马p38MAPK蛋白的表达和部分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2、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天麻素可通过降低癫疒间大鼠海马p38MAPK蛋白的表达、抑制部分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2、IL-6和TNF-α的分泌,从而影响炎症信号通路,以达到对抗癫疒间的效果。

    作者:李飞;孙亚凌;成祥林;蔡光欣;蔡新宇;徐晓明;朱占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曲妥珠单抗对心肌细胞损害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6周龄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大鼠腹腔注射曲妥珠单抗,共计给药7d;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体积与注射时间同观察组。分别于给药前后用心脏超声检查大鼠心功能变化;采用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3活性。结果给药1周后,观察组大鼠LVEDd、LVESd显著扩大,LVP-WDd、LVPWSd明显变薄,LVEF、LVFS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给药1周后,观察组凋亡指数(AI)显著增加,Caspase-3活性显著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会导致心肌细胞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3、促进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卫东;叶英响;杨洁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持续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 S组)和非舒芬太尼组( NS组),每组20例。两组诱导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时S组给予持续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h)]和瑞芬太尼,起始剂量为0.25 mg/(kg·min)复合吸入七氟烷1%~2%;NS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起始剂量为0.25 mg/( kg·min)复合吸入七氟烷1%~2%。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拔管时间、拔管后呼吸抑制情况及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麻醉恢复期舒芬太尼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低于非舒芬太尼组( P<0.05)。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平均为1.95±0.22,非舒芬太尼组为1.7±0.4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h)]能够有效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应激反应,并且不增加拔管时间及呼吸抑制的发生。

    作者:高春丽;张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必净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大鼠血清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的变化及血必净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胰腺炎组、血必净组,各组再分为3、6、12 h亚组,假手术组开腹后仅行简单的胰腺翻动,急性胰腺炎组开腹后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建立AP模型,血必净组在AP组基础上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分别在各时间点采血观察血清中淀粉酶( AMY)、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并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P组中AMY、NO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P组相比,血必净组中AMY、NO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AP组胰腺组织损伤明显,而血必净组损伤明显改善。结论 NO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血必净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血清NO,减轻胰腺组织的损伤。

    作者:于春林;张国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回顾性分析与思考

    目的:分析我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前后门诊处方质量的变化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的处方点评分析记录。针对结果提出质量改进建议,总结先进管理经验,制定合理用药的改进措施。结果在随机抽取的20400张处方中,经药师仔细点评,不合理处方有434张,占总抽样处方量的2.13%。错误类型分布为:诊断与用药不符占30%、用法用量不合理占26%、给药途径不合理占6%、超量占34%、抗菌药物超量占4%。结论通过处方点评,门诊处方合格率有较大的提高,使得错误处方的数量不断减少,终实现集中解决核心问题,达到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但在点评过程中仍存在问题。

    作者:于忠辉;刘向阳;张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估缬沙坦或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效价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9-11月我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缬沙坦组(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1次/d)和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40 mg,氨氯地平5 mg,1次/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效价比。结果治疗8周后,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4%,替米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药物经济学价值高于缬沙坦组。结论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降压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更能节约用药成本。

    作者:吴宝刚;杨泽宇;李乃静;李岩;白雪;阚亮;周勇;李丽;王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采用FACT-H & N评价核黄素磷酸钠对喉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采用FACT-H&N量表评价核黄素磷酸钠对喉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的喉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自放疗开始每日应用核黄素磷酸钠20 mg静脉输液,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单纯放疗,不使用核黄素磷酸钠。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发生率和摄食量,分别于放疗前( D1)和放疗后( D2)采用FACT-H&N量表作为评测工具,评价放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摄食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情感及功能共性模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在头颈部模块的附加条目领域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黄素磷酸钠可降低放射性口咽黏膜炎发生率,改善喉癌放疗患者摄食量下降,提高喉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荣楣;王平;马丽君;田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苦芪滴丸中氧化槐果碱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氧化槐果碱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此方法进行苦芪滴丸中氧化槐果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色谱柱为Inertsil-NH2(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水(86∶8∶6);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0μL。结果血浆中氧化槐果碱的线性范围:0.20~20μg/mL,r=0.993,低检测限为0.20μg/mL。日内、日间精密度及准确度、提取回收率符合要求。6只大鼠灌胃给药8.5 mg/kg苦芪滴丸后,血浆中氧化槐果碱Tmax为(4.03±0.72)h,Cmax为(4.00±0.54)ng/mL, t1/2为(0.05±0.66)h,采用梯形法计算,AUC0-t为(30.70±0.54)μg·h/mL,AUC0-∞为(30.8±0.32)ng·h/mL。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苦芪滴丸中氧化槐果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董晓茜;陈贺;戚哲源;朱婉玲;张振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柚皮苷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目的:研究柚皮苷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使用平衡透析法模拟柚皮苷在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过程,并建立测定柚皮苷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HPLC-MS/MS)方法,测定低、中、高3个浓度(100、600、3600 ng/mL)的柚皮苷在透析袋内血浆中和透析袋外缓冲液中的浓度,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低、中、高3个浓度的柚皮苷在体外与大鼠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1.5%、90.5%和96.3%,3个浓度之间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苷与大鼠血浆蛋白高度结合。

    作者:李季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西格列汀与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对单纯应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目前所用胰岛素分为2组,分别为基础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联合西格列汀组( B组)38例和预混30/70胰岛素类似物联合西格列汀组( P组)38例,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 BMI)、严重不良事件(包括低血糖发生率、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前除胰岛素用量外,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PBG、HbA1c、胰岛素用量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M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FBG、2hPB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B 组低血糖发生率(3例,7.16%)与 P 组(9例,23.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协助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与基础胰岛素联合应用,安全性更优。

    作者:白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聚乙二醇IFN 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102例,筛查自身抗体,分为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均给予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治疗前HCV RNA载量、治疗过程中血ALT和AST水平变化、病毒学应答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02例慢性HCV感染者中,共检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31例,其中,抗线粒体抗体( AMA)阳性18例,抗平滑肌抗体( SMA)阳性10例,抗1型肝肾微粒抗体( LKM1)阳性3例。治疗前,阳性组和阴性组 HCV RNA载量,以及治疗后快速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0~20周,两组患者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乙二醇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可有效治疗自身抗体阳性和阴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存在与否对治疗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钦波;谢静文;李书芬;唐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克霉唑栓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目的:探讨克霉唑栓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45℃1%吐温80的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备供试液,采用薄膜过滤法。结果各菌的回收率达到70%以上。结论该方法适合不同基质的克霉唑栓微生物限度方法检查。

    作者:张亚茹;陈莉莉;曹佳茜;赵肖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rhKD/APPvar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淀粉样蛋白前体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结构域变异体( Reorganization human Kunitz protease inhibitor domain of 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 variant,rhKD/APPvar)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实验鼠的四氯化碳( CCl4)慢性肝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细胞数。结果正常对照组的 PCNA 阳性细胞数为(2±2)个/视野,模型组的PCNA阳性细胞数为(6±3)个/视野,rhKD/APPvar小、中、大剂量组的PCNA阳性细胞个数分别为(29±110)个/视野、(38±10)个/视野、(55±12)个/视野,抑肽酶组的 PCNA 阳性细胞个数为(24±9)个/视野,rhKD/APP组的PCNA阳性细胞个数为(19±5)个/视野。与模型组相比,rhKD/APPvar各剂量组PCNA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 P<0.05),并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rhKD/APPvar各剂量组阳性细胞数多于抑肽酶组。结论 rhKD/APPvar能够促进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增殖,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作者:王虹蛟;孟威宏;王强;王心童;颜炜群;任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宫颈癌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或化疗。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蓬勃发展为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在宫颈癌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就靶向药物治疗宫颈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程璐;李林;谢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临床药师对注射剂合理用药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注射剂合理用药的干预项目和内容,促进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临床药师对中心ICU的注射剂的用药干预记录,按照干预项目、涉及的药物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干预的主要项目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药物的选择,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6.2%、21.4%、20.6%,干预涉及的药物种类主要为抗感染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物,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4.4%、19.8%。结论临床药师对注射剂的干预项目和内容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以充分的依据为基础,提高干预的成功率,保证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作者:韩芙蓉;赵环宇;李荔;王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地特胰岛素联合个体化延伸护理在超重2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和分析地特胰岛素联合个体化延伸护理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其对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口服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地特胰岛素治疗并配合系统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延伸护理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胰岛素使用剂量及有无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发生。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明显下降(P<0.01),BMI水平也有所下降(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个体化延伸护理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降低患者体重,是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宋颖;魏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咪唑啉受体及其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咪唑啉受体不仅与血压调节、胰岛素分泌、神经元保护、肾脏排钠利尿、促进细胞增殖等重要生理功能相关,还参与了抑郁症、帕金森病、海洛因成瘾、亨廷顿舞蹈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精神神经疾病的发生过程。本文就咪唑啉受体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潘伟男;邓水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氯霉素羊毛脂软膏中氯霉素含量和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改进

    目的:建立HPLC方法测定氯霉素的羊毛脂软膏中氯霉素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安捷伦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0.01 mol/L 庚烷磺酸钠缓冲溶液-甲醇(68∶32),检测波长:277 nm,进样量:20μL。结果氯霉素在49.96~199.84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为0.51%(n=9),氯霉素与其他杂质的分离度良好。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地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能良好的控制氯霉素羊毛脂软膏的质量。

    作者:王晓青;贾燕花;高磊;马静;刘皈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