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关键词:投稿, 设计资料, 总体参数, 和统计量, 可信区间, 检验结果, 分析方法, 方差分析, 名称
摘要: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 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 );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素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术中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无其他并发症择期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40 例. 麻醉后血压下降(较基础值低20%,或收缩压低于90 mmHg)的患者给予升压药物处理. A组给去氧肾上腺素100 μg;B组给麻黄素8 mg;C组给予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联合用药,其中C1组为麻黄素2 mg+去氧肾上腺素75 μg,C2 组为麻黄素4 mg+去氧肾上腺素50 μg,C3组为麻黄素6 mg+去氧肾上腺素25 μg. 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值,使用升压药的次数、总剂量,给药后心动过速和心率过缓发生率,使用阿托品例数,记录产妇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胎儿娩出后,取脐动脉血样本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脐血pH值、PCO2、PO2、血糖、乳酸值、HCO3、BE值. 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 若患者血压不下降,不予处理,记录心率及胎儿脐血气值,作为对照.结果 A组患者心率减慢(P<0.05),但胎儿脐血气分析与未给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心率增快明显(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高(P<0.05),且脐血气分析pH值、HCO3 值、BE值明显降低(P<0.05). C组心率较为平稳. 其中C2组心率、血压更为稳定,虽然HCO3 值较未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较B组有优势(P<0.05). 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联合应用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较单独使用其一改善血压、心率的效果更为良好,且对胎儿影响较小.

    作者:柳阳;董有静;李洋;王镜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级别医院药师对552张处方点评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级别医院药师对处方点评标准的个体间差异,分析在药事服务中点评标准的稳定性. 方法 将来自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岗位的甲、乙、丙、丁4位药师分别对552 张相同处方进行点评,判断处方是否合理以及对判定为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 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评价不同药师间点评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丙药师与丁药师的点评结果一致性强,Kappa值为0.843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

    作者:汪浩;陈燕华;葛卫红;蔡琳玲;陈洁;薛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骨科手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骨科患者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择期骨科下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 舒芬太尼组(Ⅰ组):舒芬太尼3. 0 μg/kg+昂丹司琼4 mg;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Ⅱ组):舒芬太尼2. 0 μg/kg+酮咯酸氨丁三醇2. 0 mg/kg+昂丹司琼4 mg. 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持续输注速度2 mL/h,追加0.5 mL/次,追加间隔时间15 min. 观察术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满意度Ⅱ组高于Ⅰ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Ⅱ组低于Ⅰ组(P<0.05). 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骨科患者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补肾化瘀浸膏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补肾化瘀浸膏中毛蕊花糖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ODS 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 × 4. 6 mm,5 μm),以乙腈-0.1%醋酸溶液(16:8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34 nm,流速:1. 0 mL/min,柱温:30 ℃. 结果 毛蕊花糖苷进样量在0.015 ~0.300 μg 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 Y =16 763 X-7 948. 9,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 24%,RSD为1. 34%(n=6). 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补肾化瘀浸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娟;汪选斌;李洪亮;欧阳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植物甾醇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甾醇是植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近年来国外对其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颇多. 植物甾醇对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癌症物质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还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刺激产生肿瘤免疫应答.

    作者:曹玫;欧阳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罗格列酮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RGZ)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IRI组)和RGZ预处理组(RGZ组). RGZ组在手术前1 h给予罗格列酮(0.3 mg/kg)静脉注射,Sham组和IRI组术前1 h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 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 min、再灌注4 h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 PAS染色观察肠道黏膜病理学形态学变化,RT-PCR和ELISA检测白介素6(IL-6)、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p-PPAR-γ、TLR-4、p-p65和p65的表达. 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I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增加. ELISA和PCR显示,IL-6、IFN-γ和TNF-α也明显上调;WB显示,p-PPAR-γ、TLR-4 和p-p65 表达明显增加,但PPAR-γ和p65无明显变化. 与IRI组比较,RGZ组小肠黏膜损伤明显减少,促炎症因子IL-6、IFN-γ和TNF-α,TLR-4和p-p65表达明显降低,而p-PPAR-γ表达进一步增加,但PPAR-γ表达和p-p65 无明显变化. 结论 罗格列酮预处理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启胜;程正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的含量. 结果 没食子酸在浓度1. 74 ~10.44 μg/mL的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的平均含量为8. 946 mg/g,RSD=1. 16%. 结论 优选的福林酚比色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作为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李兰茹;马慧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说明书用药致医疗投诉实例分析与对策

    目的 规范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本院发生的4例因超说明书用药引起的医疗投诉实例进行了回顾,包括:注射用纤溶酶超疗程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超剂量使用、白芍总苷胶囊和注射用左卡尼汀超适应证用药,对引起医疗投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 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多数并无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有一定的医疗风险,容易引起争议和医疗纠纷.结论 临床应当慎重对待超说明书用药,医院应制定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办法和规定,规范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临床超说明书用药应有充分的依据和理由,遵循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规避医疗风险.

    作者:司继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科室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50 例,采用基础治疗联合0.9%生理盐水250 mL谷红注射液20 mL静脉滴入;对照组50例,采用基础治疗联合0.9%生理盐水250 mL丹参川穹嗪注射液10 mL. 在用药前及用药后7 d、14 d分别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 结果 使用NIHSS量表评定症状的严重程度,两组在治疗第7天评分值分别为32. 46 ± 26. 94、35. 46 ± 31. 31,治疗后第14天评分值分别为26. 00 ±21. 89、34. 54 ±30.69,两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4天,患者的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提问、意识水平指令等指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细胞代谢,效果显著、安全.

    作者:张博;宁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脑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 CIN)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4年7-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行脑血管介入术诊疗的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9例). 术前3 d及术后,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组于术前夜间予阿托伐他汀80 mg顿服,术后予阿托伐他汀40 mg/d. 分别于术前24 h 和术后24、72 h 检测血肌酐( Scr)、肌酐清除率(Ccr)、血清尿素(BUN)、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术前24 h和术后72 h的血脂和肝功能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比较CIN和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24 h的Scr、Ccr、BUN、β2-MG、CYS-C、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Scr、β2-MG、CYS-C、hs-CRP均较术前升高,Ccr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术后除CYS-C水平较术前升高( P<0.05 )外,其余各项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患者之间术后各时间点各项指标的水平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 结论 脑血管介入术前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减轻肾损害,机制与其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林浩海;秦超;程道宾;段松波;魏晓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咳喘宁合剂中氨茶碱和吗啡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咳喘宁合剂中氨茶碱和吗啡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资生堂C8 色谱柱,流动相为0.1 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 -0.005 mol/L 庚烷磺酸钠水溶液 -乙腈(47. 5:47. 5:5). 氨茶碱检测波长为271 nm,进样量为10 μL;吗啡检测波长为207 nm,进样量为20 μL. 结果茶碱在8. 62~68. 96 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 2%;吗啡在1. 03 ~51. 60 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 5%. 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能良好地控制咳喘宁合剂的质量.

    作者:王晓青;贾燕花;高磊;马静;刘皈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VSMC)是构成血管壁的重要成分. 在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病变中,VSMC在病理状态下凋亡失平衡引起血管重塑,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目前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发病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而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inhibitor,UPI)能够促进 VSMC 凋亡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 本文对泛素 -蛋白酶体抑制剂影响VSMC凋亡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罗秀军;孙瑞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说明书用药的安全隐患

    目的 推动超说明书用药立法,以保障超说明书用药的规范性与合法性. 方法 以2008-2014年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数据为依据,引用超说明书用药的典型案例,分析超说明书用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对目前国内超说明书用药立法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 超说明书用药存在患者用药安全隐患及医务人员执业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临床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宏丽;许建辉;李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的疗效. 方法 59例单支血管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29例,只接受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30例,PCI术前给予60 mg曲美他嗪,之后给予20 mg,3次/d,持续用至术后1 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PI、AD-MA、BNP的水平. 结果 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能够更好地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PI、ADMA、BNP. 结论 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能够降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DMA和BNP的浓度,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MPI,可能与改善患者预后相关.

    作者:洪泽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采用皮下移植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的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桂枝茯苓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50 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桂枝茯苓丸A、B组,其中模型组、米非司酮组及桂枝茯苓丸 A、B组均制作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术后桂枝茯苓丸A、B组用桂枝茯苓丸灌胃治疗21 d,米非司酮组灌阳性药米非司酮,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组织 VEGF及 mRNA、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及HIF-1 mRNA表达,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及白介素-8 ( IL-8 )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雌激素受体( ERα). 结果 桂枝茯苓丸A、B组VEGF及mRNA、HIF-1α及HIF-1 mRNA在子宫内膜组织上表达下调,E2、IL-8水平及PCNA、ERα表达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桂枝茯苓丸可抑制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与血管生成,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对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

    作者:崔明华;李龙珠;刘家军;张梅;郭俐宏;彭吉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药物干预改善术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术后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的药物干预治疗术后抑郁症状的疗效. 方法 调查263例纳入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抑郁评估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调查;将肯定有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氟西汀组、米氮平组、联合组和对照组,疗程为2 ~3 个月. 结果 术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2. 6%;术后抑郁症状好发于女性(r= -0.154,P=0.013)、18~45岁(r= -0.134,P=0.030)、术后病理为恶性(r= -0.248,P<0.001)、伴有术后疼痛(r= -0.629,P=0.027)、术后感染(r= -0.480,P<0.001)、少陪护(r=0.560,P<0.001)、对医护人员满意度差(r= -0.554,P<0.001)的患者,与手术部位无关(P>0.05);盐酸氟西汀组、米氮平组和联合组用药后抑郁评分均下降( P均<0.001 ) ,联合组下降程度高于单药组( P均<0.05 ). 结论 对于术后易发生抑郁症状的患者,合理的药物干预是必要的;盐酸氟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术后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会莲;张显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我院中成药说明书关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信息的调查

    目的 探讨中成药说明书中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信息标注的情况,为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查阅我院药房中成药说明书,对说明书中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21种药品中处方药有252种,非处方药69 种. 处方药妊娠期妇女标注有效信息占45%,哺乳期妇女标注有效信息占6%;非处方药妊娠期妇女标注有效信息占55%,哺乳期妇女标注有效信息占7. 2%. 结论中成药说明书中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信息标注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熊建群;何珍;高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静脉超前镇痛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55~64岁,体重指数18~24 kg/m2 ,ASAⅠ~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即术后全凭静脉镇痛组(A组),插管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 mL;超前镇痛组(B组)患者插管后皮下注射氢吗啡酮2 mL (2 mg). 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 μg/(min·kg),异丙酚0.2 mg/(min·kg),根据肌松情况术中间断推注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 静脉镇痛泵用100 μg舒芬太尼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手术结束后开始全凭静脉自控镇痛( PCIA):首次剂量2 mL,持续输注2 mL/h,自控给药量1 mL/次,锁定时间30 min,极限量6 mL/h.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心率、收缩压,躁动评分( RS) ,24 h内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手术后拔管时间与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苏醒期心率、收缩压低于A组,躁动评分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2 h,B组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其余时间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皮下注射氢吗啡酮可减轻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血流动力学稳定,与对照组比较,镇静效果无明显差异,而术后2h内镇痛效果较好.

    作者:张杨;罗辉宇;徐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阿加曲班在高危出血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在高危出血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阿加曲班组、低分子肝素组,各20例,分别在血液透析中应用阿加曲班、低分子肝素抗凝,保持体外循环通畅.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效果及出血情况. 结果 透析后阿加曲班组Fb、PLT均显著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及低分子肝素组(P<0. 05),两组患者透析前后PT、APTT、TT均未见明显变化(P>0. 05). 阿加曲班组有效治疗时间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其生理盐水冲洗量、超滤量均显著低于后者(P<0. 05). 两组患者透析后BUN、Scr、K+均显著降低,阿加曲班组降低更为明显(P<0. 05). 两组患者滤器、管路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置管出血评分透析后4~8 h显著上升,低分子肝素组上升更为明显( P<0. 05 ). 阿加曲班组穿刺点止血时间为(7. 1 ± 3. 5)min,与低分子肝素组(7. 6 ± 4. 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患者透析后24 h均未见组织器官出血发生. 结论 阿加曲班具有抗凝功能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在高危出血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黄汉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常规剂量和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 55例)和B组(55例). A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等. 结果 治疗后, 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A 组( 90.91% vs. 60.00%, P <0.05 );NIHSS 评分低于 A 组( 3. 19 ± 0.67 vs. 5. 71 ±1. 04,P<0.05);TC、TG、HDL-C、LDL-C、hs-CRP、MMP-9 水平均优于 A组(P<0.05);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水平均优于A组(P<0.05). 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并有助于改善血脂指标及炎症反应水平,疗效优于低剂量阿托伐他汀.

    作者:蒋辉华;林琳;洪卫军;郑海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