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青;贾燕花;高磊;马静;刘皈阳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RGZ)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IRI组)和RGZ预处理组(RGZ组). RGZ组在手术前1 h给予罗格列酮(0.3 mg/kg)静脉注射,Sham组和IRI组术前1 h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 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 min、再灌注4 h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 PAS染色观察肠道黏膜病理学形态学变化,RT-PCR和ELISA检测白介素6(IL-6)、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p-PPAR-γ、TLR-4、p-p65和p65的表达. 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I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增加. ELISA和PCR显示,IL-6、IFN-γ和TNF-α也明显上调;WB显示,p-PPAR-γ、TLR-4 和p-p65 表达明显增加,但PPAR-γ和p65无明显变化. 与IRI组比较,RGZ组小肠黏膜损伤明显减少,促炎症因子IL-6、IFN-γ和TNF-α,TLR-4和p-p65表达明显降低,而p-PPAR-γ表达进一步增加,但PPAR-γ表达和p-p65 无明显变化. 结论 罗格列酮预处理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启胜;程正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术后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的药物干预治疗术后抑郁症状的疗效. 方法 调查263例纳入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抑郁评估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调查;将肯定有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氟西汀组、米氮平组、联合组和对照组,疗程为2 ~3 个月. 结果 术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2. 6%;术后抑郁症状好发于女性(r= -0.154,P=0.013)、18~45岁(r= -0.134,P=0.030)、术后病理为恶性(r= -0.248,P<0.001)、伴有术后疼痛(r= -0.629,P=0.027)、术后感染(r= -0.480,P<0.001)、少陪护(r=0.560,P<0.001)、对医护人员满意度差(r= -0.554,P<0.001)的患者,与手术部位无关(P>0.05);盐酸氟西汀组、米氮平组和联合组用药后抑郁评分均下降( P均<0.001 ) ,联合组下降程度高于单药组( P均<0.05 ). 结论 对于术后易发生抑郁症状的患者,合理的药物干预是必要的;盐酸氟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术后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会莲;张显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补肾化瘀浸膏中毛蕊花糖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ODS 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 × 4. 6 mm,5 μm),以乙腈-0.1%醋酸溶液(16:8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34 nm,流速:1. 0 mL/min,柱温:30 ℃. 结果 毛蕊花糖苷进样量在0.015 ~0.300 μg 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 Y =16 763 X-7 948. 9,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 24%,RSD为1. 34%(n=6). 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补肾化瘀浸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娟;汪选斌;李洪亮;欧阳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常规剂量和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 55例)和B组(55例). A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等. 结果 治疗后, 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A 组( 90.91% vs. 60.00%, P <0.05 );NIHSS 评分低于 A 组( 3. 19 ± 0.67 vs. 5. 71 ±1. 04,P<0.05);TC、TG、HDL-C、LDL-C、hs-CRP、MMP-9 水平均优于 A组(P<0.05);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水平均优于A组(P<0.05). 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并有助于改善血脂指标及炎症反应水平,疗效优于低剂量阿托伐他汀.
作者:蒋辉华;林琳;洪卫军;郑海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成药说明书中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信息标注的情况,为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查阅我院药房中成药说明书,对说明书中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21种药品中处方药有252种,非处方药69 种. 处方药妊娠期妇女标注有效信息占45%,哺乳期妇女标注有效信息占6%;非处方药妊娠期妇女标注有效信息占55%,哺乳期妇女标注有效信息占7. 2%. 结论中成药说明书中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信息标注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熊建群;何珍;高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卡巴匹林钙的含量,并和容量滴定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色谱柱为美国热电C18柱(250 mm × 4. 6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乙腈-水(2:300:600)溶液,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为228 nm;对两种测定方法分别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研究. 结果 两种含量测定方法在考察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线性关系. 结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巴匹林钙的含量,该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
作者:董芳;刘敬;王彦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前清蛋白( Pre-albumin,PAB)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呼吸内科诊治的78例老年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噻托溴铵组和BiPAP+噻托溴铵组,每组39例. 利用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分级和COPD评估测试( CAT)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肺功能、前清蛋白和炎性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症状维度、活动维度和影响维度、呼吸困难分级、CAT评分值、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和PA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生活质量三个维度评分、呼吸困难分级和CAT评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但与噻托溴铵组比较,BiPAP+噻托溴铵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CAT得分值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呼吸困难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EV1、FEV1% pre、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PaO2、炎性因子IL-10及PAB均升高(P<0.05);而PaCO2、IL-4、IL-6、IL-8、TNF-α和hs-CRP降低(P<0.05),且BiPAP+噻托溴铵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噻托溴铵组(P<0.05). 结论 BiPAP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能够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和纠正低PAB血症.
作者:刘茵;孙林;艾伟;周红兵;夏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七氟醚复合不同浓度氧化亚氮对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方法 将择期行全麻下唇裂修补术的45例患儿随机分为S组、N1组、N2组,每组15 例,ASA分级Ⅰ级. 分别采用七氟醚复合纯氧( S组)、七氟醚复合50%氧化亚氮( N1组)、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 N2 组)诱导与维持,手术操作结束后,继续分别给予纯氧( S组)、50%氧化亚氮氧气复合( N1组)、66%氧化亚氮氧气复合( N2组)吸入至七氟醚停后2 min.记录各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插管时间. 观察术前、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 的 HR、MAP、SpO2、BIS 值、MAC值. 观察拔管后患儿躁动程度,并进行评分. 患儿送PACU后采用PAED评分评价患儿躁动发生情况,记录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结果 N2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短于S组、N1 组(P<0.05),N2 组术后即刻躁动评分PACU后PAED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 P<0.05 ). 结论 与七氟醚复合纯氧和复合50%氧化亚氮相比,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能缩短插管诱导时间,有效降低躁动程度,并能安全应用于幼儿麻醉.
作者:赵越;陈宏志;白璐;从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静脉超前镇痛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55~64岁,体重指数18~24 kg/m2 ,ASAⅠ~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即术后全凭静脉镇痛组(A组),插管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 mL;超前镇痛组(B组)患者插管后皮下注射氢吗啡酮2 mL (2 mg). 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 μg/(min·kg),异丙酚0.2 mg/(min·kg),根据肌松情况术中间断推注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 静脉镇痛泵用100 μg舒芬太尼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手术结束后开始全凭静脉自控镇痛( PCIA):首次剂量2 mL,持续输注2 mL/h,自控给药量1 mL/次,锁定时间30 min,极限量6 mL/h.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心率、收缩压,躁动评分( RS) ,24 h内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手术后拔管时间与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苏醒期心率、收缩压低于A组,躁动评分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2 h,B组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其余时间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皮下注射氢吗啡酮可减轻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血流动力学稳定,与对照组比较,镇静效果无明显差异,而术后2h内镇痛效果较好.
作者:张杨;罗辉宇;徐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不同级别医院药师对处方点评标准的个体间差异,分析在药事服务中点评标准的稳定性. 方法 将来自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岗位的甲、乙、丙、丁4位药师分别对552 张相同处方进行点评,判断处方是否合理以及对判定为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 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评价不同药师间点评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丙药师与丁药师的点评结果一致性强,Kappa值为0.843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
作者:汪浩;陈燕华;葛卫红;蔡琳玲;陈洁;薛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的含量. 结果 没食子酸在浓度1. 74 ~10.44 μg/mL的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的平均含量为8. 946 mg/g,RSD=1. 16%. 结论 优选的福林酚比色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作为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李兰茹;马慧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年来,对比剂肾病( CIN)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丹红注射液是一种良好的循环改善制剂,在预防介入后CIN有确切的疗效. 本文就丹红注射液在抗氧化、调节NO 合成分泌、抑制炎症因子等途径预防CIN的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周奕;王叶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与曲马多联用缓解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老年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曲马多单用口服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盐酸曲马多与加巴喷丁联用口服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价量表评分( VAS)、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 PSQ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疼痛缓解显效率分别为30.59%、52. 94%,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 53%、95. 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巴喷丁与曲马多联用于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作者:黄建平;林蕾;曹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熊果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 ,每组12只. 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造模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造模后72 h检测脑含水量、脑血管通透性;造模后72 h检测血清中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岐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 结果 熊果酸给药可有效改善SAH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P<0. 05);降低脑含水量和脑血管通透性(P<0. 05);降低血清MDA含量(P<0. 05);增强SOD和GSH-Px活性(P<0. 05). 结论 熊果酸对SAH后早期脑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张婷婷;梁国标;苏静缘;郭冰玉;王楷文;李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皮下移植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的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桂枝茯苓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50 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桂枝茯苓丸A、B组,其中模型组、米非司酮组及桂枝茯苓丸 A、B组均制作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术后桂枝茯苓丸A、B组用桂枝茯苓丸灌胃治疗21 d,米非司酮组灌阳性药米非司酮,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组织 VEGF及 mRNA、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及HIF-1 mRNA表达,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及白介素-8 ( IL-8 )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雌激素受体( ERα). 结果 桂枝茯苓丸A、B组VEGF及mRNA、HIF-1α及HIF-1 mRNA在子宫内膜组织上表达下调,E2、IL-8水平及PCNA、ERα表达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桂枝茯苓丸可抑制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与血管生成,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对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
作者:崔明华;李龙珠;刘家军;张梅;郭俐宏;彭吉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科室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50 例,采用基础治疗联合0.9%生理盐水250 mL谷红注射液20 mL静脉滴入;对照组50例,采用基础治疗联合0.9%生理盐水250 mL丹参川穹嗪注射液10 mL. 在用药前及用药后7 d、14 d分别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 结果 使用NIHSS量表评定症状的严重程度,两组在治疗第7天评分值分别为32. 46 ± 26. 94、35. 46 ± 31. 31,治疗后第14天评分值分别为26. 00 ±21. 89、34. 54 ±30.69,两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4天,患者的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提问、意识水平指令等指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细胞代谢,效果显著、安全.
作者:张博;宁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的疗效. 方法 59例单支血管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29例,只接受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30例,PCI术前给予60 mg曲美他嗪,之后给予20 mg,3次/d,持续用至术后1 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PI、AD-MA、BNP的水平. 结果 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能够更好地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PI、ADMA、BNP. 结论 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能够降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DMA和BNP的浓度,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MPI,可能与改善患者预后相关.
作者:洪泽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植物甾醇是植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近年来国外对其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颇多. 植物甾醇对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癌症物质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还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刺激产生肿瘤免疫应答.
作者:曹玫;欧阳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参附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ICU治疗的168例脓毒血症患者,以治疗过程中全程加用参附注射液的患者为病例组(82例),以未加用者为对照组(86例).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结果 治疗7 d内病例组好转45 例,迁延22 例,死亡15例;对照组好转35例,迁延25例,死亡26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 299,P=0.004). 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OR=2. 557);患者APACHEⅡ评分、SIRS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对疗效有影响. 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常瑜;郝正玮;郭霞;吕志伟;赵雅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