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丽;梁丽贞;吴春丽
目的 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92例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疗法及补充钙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10~15 d为1个疗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并根据其疼痛程度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增加情况.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每2周摄X线平片,观察两组患者骨痂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69.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BMD为(0.73±0.05)g/cm2,对照组为(0.65±0.04)g/cm2,观察组治疗后BMD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四肢骨干骨折愈合时间为(13.6±2.1)周,对照组为(18.7±3.1)周,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增加骨密度,对骨折的愈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吴小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不同剂量天麻素皮下及口服给药后大鼠脑内的天麻素及其代谢产物天麻苷元的浓度变化.方法 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进行在体动态取样,建立了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质谱方法测定脑透析液中的天麻素含量,建立了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方法测定脑透析液中的天麻苷元含量.结果 两种给药方式大鼠不同脑区内天麻素浓度均较低,天麻苷元脑内浓度明显高于其原型药物天麻素.结论 天麻素的血脑屏障透过能力差,但其活性代谢产物天麻苷元能够较好地进入脑内发挥作用.
作者:吕允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都是代谢性疾病,患病机制有着密切联系.糖尿病能引起骨质疏松,而抗糖尿病治疗从分子水平和能量代谢的角度也会对骨组织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抗糖尿病治疗对骨组织影响的相关证据和可能的病理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安洪亮;程敏;马宗强;时友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一例生长抑素引起低血糖症病例的分析,提示在临床应用生长抑素时,应加强对血糖的监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秀宝;赵明沂;赵庆春;孙滢;盛天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分别联合GnRH-a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EMS的佳方案.方法 选择80例EMS患者,将之均分为孕三烯酮组(40例)和GnRH-a组(40例),在腹腔镜手术后分别给予孕三烯酮和GnRH-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1年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GnRH-a组血清LH、FSH和E2水平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血清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的不良反应均无需特殊处理;治疗1年后,GnRH-a组临床疗效优于孕三烯酮组,组间缓解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无效与复发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EMS后应联合药物治疗,应首选GnRH-a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复发,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患者例数.
作者:郑兴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京万红软膏用于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外,从第1次放疗后开始涂抹京万红软膏.结果 对照组发生放射性皮炎49例,发生率87.5%,治疗组31例,发生率55.4%.两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80.4%(45/56)放射性皮炎出现于照射40 Gy以前,治疗组为28.6%(1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放疗开始时使用京万红软膏保护皮肤,能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减轻皮肤损伤程度,推迟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对乳腺癌放疗所致皮肤损伤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杨学岩;关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丙戊酸是广谱抗癫疒 间药,临床应用广泛.该药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治疗窗窄,需要个体化治疗.丙戊酸体内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大量研究报道了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本文分别从人口学因素、遗传因素及合并用药等方面,对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制定合理、安全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李新林;赵明明;姜力;肇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万古霉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救治,对用药情况和肾功能衰竭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 成功救治了1例万古霉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血清尿素氮和肌酐下降,肾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使患者获得优良的药学服务,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作者:陈旭丽;王金明;王石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喷他佐辛复合芬太尼方式进行麻醉,观察组采取喷他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方式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舒芬太尼适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俊强;施伟民;殷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2例耐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病症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情况以及痰菌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控,可以用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作者:戴建义;苏菲菲;黄墨荷;杨守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高血压拟施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1组(D1组)、右旋美托咪定2组(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D组泵注右旋美托咪定0.8 μg/kg,然后D1组、D2组分别以0.4 μg/(kg · h)和0.2 μg/(kg · h)持续泵注至术毕,同期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常规诱导,术中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记录进入室时(T0)、给药后5 min(T1)、插管即时(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手术切皮时(T5)、手术开始30 min(T6)、拔管即时(T7)和拔管后5 min(T8)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术中血压>180/100 mmHg给予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25 mg,心率>110 bpm给予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20 mg,同时观察苏醒期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以及苏醒时间.结果 三组入室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D1组和D2组在给药后5 min、插管即时、插管后1 min、插管后5 min、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30 min、拔管即时和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显著低于C组(P<0.05);C组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仍显著高于D组(P<0.05);C组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D1和D2组(P<0.05);C组的镇静评分显著低于D1和D2组(P<0.05);D1组的苏醒时间显著高于D2组和C组.结论 右旋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能够减轻老年高血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诱导期和苏醒期的不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0.2 μg/(kg · h)复合瑞芬太尼持续泵注是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郝建礼;黄泽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呋塞米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42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纳洛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实施呋塞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74.1±28.7)和(282.4±52.6)min,而治疗组患者的显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54.3±19.0)和(144.7±36.4)min;并且在重度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对照组患者的显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52.6±41.1)和(389.3±124.1)min,而治疗组患者的显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98.4±31.7)和(198.1±46.5)min.治疗组的显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呋塞米联合纳洛酮对急性乙醇中毒,甚至重度急性乙醇中毒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用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做到规范用药,避免药物滥用.方法 通过在各临床专科的药品监管与沟通学习,结合临床用药实践及专业药学知识对临床各专科常见药品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归纳整理.结果 庆大霉素注射液+注射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注射液雾化吸入,病毒唑雾化吸入,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利福平注射液进行灌肠及尿道灌注,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消旋山莨菪碱片(654-2片)封包消碱片,红霉素眼膏治疗鼻炎等均超说明书使用并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在临床使用药品中,个别超说明书使用的药物安全效果应被临床医疗专家关注.
作者:雷龙;刘俊;汪炜;周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应用于全麻后催醒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5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术后催醒给予氟马西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催醒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观察组BIS评分、OAA/S评分、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等催醒效果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脉动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全麻术后催醒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春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34例行冠脉造影的非高血压患者,但术中监测血压均≥140/90 mmHg.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脉无狭窄者分为正常组,将冠脉存在狭窄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组术后不予任何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连续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均于冠脉造影前及药物治疗后6个月行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服药治疗6个月时,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血压均≥140/90 mmHg,显著高于本组其他时刻血压;对照组与治疗组狭窄<50%和狭窄>50%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显著低于正常组,且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内皮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内皮舒张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可显著改善其内皮功能.
作者:杨瑞金;史锋庆;于军;肖扬;温煜;白玲强;陈万强;吴西娟;李永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精神科门诊或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每组35例.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氯氮平组采用氯氮平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MI、腰围、臀围、腰臀比,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A1、ApoB,以及治疗12个月后糖尿病发生率.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利培酮组BMI、腰围、腰臀比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poA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利培酮组的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B低于氯氮平组,ApoA1高于氯氮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利培酮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 氯氮平、利培酮均会对患者血糖、体重、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而氯氮平的影响更明显,这种不良影响有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认知功能的损害.
作者:姚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90例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方案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常规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血脂水平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2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4周、24周后,实验组的血清hs-CRP、MMP-9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冠脉综合征与常规治疗相比,疗效更佳.
作者:王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氧驱)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诊治的11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氧驱雾化呼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4 d后,仔细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肺部哮鸣音改善情况,并根据患儿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氧驱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而且患儿耐受性好.
作者:陈小珍;叶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国产伊立替康联合替加氟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9例,给予国产伊立替康180 mg/m2,d1,静脉滴注;替加氟15 mg/kg,d1~d5,静脉滴注,以21 d作为1个周期.结果对49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CR 1例(2.0%),PR 24例(49.0%),SD 10例(20.4%),PD 14例(28.6%),总有效率为51.0%,临床获益率为71.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1个月,中位患者生存期为14.5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23例(46.9%)、腹泻20例(40.8%)、恶心呕吐16例(32.6%)、肝功能异常15例(30.6%),主要是Ⅰ~Ⅱ度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伊立替康联合替加氟静脉滴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获益率较高,并且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是一种较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娟;莫波;闵春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ABCD2评分与溶栓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4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TIA患者为观察组,给予50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TIA发作次数、急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并与40例未溶栓治疗的TIA患者对照分析.采用ABCD2评分法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各亚组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TIA发作次数为(1.16±0.34)次,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2±1.86)次和15%(P<0.05),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亚组间TIA发作次数和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内随危险度升高,TIA发作次数明显增加(F=10.406,P<0.05),且高危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和中危组(χ2=8.550,P<0.05).结论 TIA患者早期溶栓治疗能减少发作次数,降低急性脑梗死风险,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王孝良;许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