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伶
目的 促进中药制剂与地高辛的临床合理配伍使用.方法从我院2011年1-12月期间的住院病历中随机抽查164例给予地高辛(0.125 mg/d)治疗的病历.根据中药制剂的药理作用以及相关文献报道中所提到的不宜与地高辛合用的相关中药制剂,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有39例合用了不宜予地高辛合用的中药制剂.结论临床医生对给予地高辛治疗的患者在合并应用中药制剂时需多加注意.
作者:陈建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34例行冠脉造影的非高血压患者,但术中监测血压均≥140/90 mmHg.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脉无狭窄者分为正常组,将冠脉存在狭窄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组术后不予任何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连续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均于冠脉造影前及药物治疗后6个月行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服药治疗6个月时,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血压均≥140/90 mmHg,显著高于本组其他时刻血压;对照组与治疗组狭窄<50%和狭窄>50%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显著低于正常组,且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内皮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内皮舒张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可显著改善其内皮功能.
作者:杨瑞金;史锋庆;于军;肖扬;温煜;白玲强;陈万强;吴西娟;李永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90例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方案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常规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血脂水平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2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4周、24周后,实验组的血清hs-CRP、MMP-9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冠脉综合征与常规治疗相比,疗效更佳.
作者:王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丙戊酸是广谱抗癫疒 间药,临床应用广泛.该药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治疗窗窄,需要个体化治疗.丙戊酸体内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大量研究报道了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本文分别从人口学因素、遗传因素及合并用药等方面,对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制定合理、安全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李新林;赵明明;姜力;肇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7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观察两组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脂水平也有重要影响.
作者:刘志刚;宁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盐酸纳美芬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急性安眠药中毒的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确诊后均给予安定中毒常规治疗,包括输液、利尿、维持电解质平衡、吸氧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纳美芬0.5 μg/kg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2 mg/kg清开灵注射液滴注,qd.治疗期间严密观察两组患者意识、呼吸及各种反射,监测生命体征,并进行疗效评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意识清醒时间,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意识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04±2.35)h、(4.56±1.58)d,对照组分别为(7.56±2.85)h、(6.87±2.05)d,观察组意识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纳美芬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两药协同,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精神科门诊或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每组35例.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氯氮平组采用氯氮平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MI、腰围、臀围、腰臀比,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A1、ApoB,以及治疗12个月后糖尿病发生率.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利培酮组BMI、腰围、腰臀比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poA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利培酮组的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B低于氯氮平组,ApoA1高于氯氮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利培酮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 氯氮平、利培酮均会对患者血糖、体重、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而氯氮平的影响更明显,这种不良影响有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认知功能的损害.
作者:姚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应用于全麻后催醒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5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术后催醒给予氟马西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催醒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观察组BIS评分、OAA/S评分、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等催醒效果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脉动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全麻术后催醒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春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的超适应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我院2011年11月12日-15日期间含PPI的门、急诊处方,分析PPI超适应证使用情况,并对PPI在消化与非消化内科间超适应证使用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 超适应证处方174张,其中合理处方134张(占77.0%).超适应证处方中的PPI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为主(76张,占43.7%),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次之(40张,占23.0%).非消化内科超适应证使用PPI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为主(占67.1%),消化内科以其他PPI为主(占62.2%),两者的品种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6,P<0.01).消化内科超适应证使用PPI的合理性优于非消化内科(χ2=6.788,P<0.01).结论 超适应证使用口服PPI,消化内科处方更合理.
作者:苏银法;杜乐燕;吴积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免疫抑制剂是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HSPN)的主要药物,糖皮质激素作为基础用药,对急性期HSPN效果明显,大剂量冲击治疗时疗效更佳.环磷酰胺疗效较肯定,其他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咪唑立宾、来氟米特,在治疗肾病水平蛋白尿、激素抵抗以及其他重型HSPN有一定疗效.雷公藤多苷有减少蛋白尿和降低激素用量的作用.目前,HSPN尚缺乏公认的特效治疗方法,新型免疫抑制剂为治疗HSPN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尚需更多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孙智才;杨华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92例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疗法及补充钙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10~15 d为1个疗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并根据其疼痛程度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增加情况.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每2周摄X线平片,观察两组患者骨痂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69.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BMD为(0.73±0.05)g/cm2,对照组为(0.65±0.04)g/cm2,观察组治疗后BMD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四肢骨干骨折愈合时间为(13.6±2.1)周,对照组为(18.7±3.1)周,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增加骨密度,对骨折的愈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吴小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分别联合GnRH-a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EMS的佳方案.方法 选择80例EMS患者,将之均分为孕三烯酮组(40例)和GnRH-a组(40例),在腹腔镜手术后分别给予孕三烯酮和GnRH-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1年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GnRH-a组血清LH、FSH和E2水平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血清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的不良反应均无需特殊处理;治疗1年后,GnRH-a组临床疗效优于孕三烯酮组,组间缓解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无效与复发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EMS后应联合药物治疗,应首选GnRH-a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复发,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患者例数.
作者:郑兴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用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做到规范用药,避免药物滥用.方法 通过在各临床专科的药品监管与沟通学习,结合临床用药实践及专业药学知识对临床各专科常见药品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归纳整理.结果 庆大霉素注射液+注射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注射液雾化吸入,病毒唑雾化吸入,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利福平注射液进行灌肠及尿道灌注,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消旋山莨菪碱片(654-2片)封包消碱片,红霉素眼膏治疗鼻炎等均超说明书使用并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在临床使用药品中,个别超说明书使用的药物安全效果应被临床医疗专家关注.
作者:雷龙;刘俊;汪炜;周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脑缺血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的SD大鼠,线栓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 h,再灌注24 h,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治疗组分别予缺血再灌注前后经腹腔注射EPO 3 000 IU/(kg · d),或缬沙坦40 mg/(kg · d),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测定其脑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EPD处理组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减少脑梗死体积,降低梗死组织含水量,且经EPD预处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ARB处理组可减少脑梗死体积,降低梗死组织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D和ARB可减少脑梗死体积,降低梗死组织含水量,EPD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经EPD和ARB预处理改善更为明显,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刘慧丽;梁丽贞;吴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丙泊酚和七氟醚麻醉在肩关节脱位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骨科进行肩关节复位治疗的患者共8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麻醉组28例,七氟醚麻醉组28例,臂丛神经麻醉组26例.比较三组患者疼痛评分、麻醉效果、复位期间生理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丙泊酚和七氟醚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与臂丛神经麻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丙泊酚和七氟醚对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臂丛神经麻醉,对呼吸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需要临床加强监控,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肩关节脱位复位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常规麻醉方法,但是临床使用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作者:郭弘理;王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都是代谢性疾病,患病机制有着密切联系.糖尿病能引起骨质疏松,而抗糖尿病治疗从分子水平和能量代谢的角度也会对骨组织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抗糖尿病治疗对骨组织影响的相关证据和可能的病理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安洪亮;程敏;马宗强;时友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先采用米非司酮进行预处理,即在术前采用12.5 mg/d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比较观察组米非司酮预处理前后及对照组术前肌瘤直径大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及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并观察患者有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观察组预处理前肌瘤直径为(5.6±2.5)cm,预处理后肌瘤直径为(3.2±1.5)cm,对照组术前肌瘤直径为(5.7±2.6)cm,观察组预处理后较预处理前及对照组术前均明显缩小(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5例(6.67%)在服药早期有轻度恶心症状,3例(4.00%)天冬氨酸氨酶轻度升高,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米非司酮预处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明显缩小肌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作者:胡惠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56例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6例患者采用缬沙坦80 mg口服,1次/d,观察组8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口服,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脂、血糖等进行测定,并根据治疗前后血压下降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两组患者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1.5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例(2.50%)出现轻微头痛,对照组1例(1.32%)出现头晕,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1.25%)肾功能轻度损害,对照组2例(2.63%)肾功能轻度损害,1例(1.32%)Ⅰ级心功能不全,观察组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缬沙坦,并不增加不良反应,而且可降低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佳力;袁越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维他命E联合阿司匹林及碳酸钙对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接收治疗的300例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生活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维他命E、碳酸钙、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比两组重度妊高征发生率,合并早产、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儿生长受限率以及治疗前/治疗20 d后血压变化率.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重度妊高征发生率分别为2.67%(4/150)、11.33%(17/150);孕妇剖宫产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8.00%(57/150)、73.33%(110/150);治疗组早产3例、产后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7%(7/150),对照组早产21例、产后出血18例,并发症发生率26.00%(39/150);对照组、治疗组胎儿生长受限率分别为8.00%(12/150)、1.33%(2/150);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E联合碳酸钙及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妊高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明晶;张招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TPN治疗引起静脉炎的原因,观察康惠尔透明贴预防TPN治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行肿瘤介入术后接受TPN治疗的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贴膜覆盖留置针,观察组使用康惠尔透明贴覆盖留置针,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炎2例,发生率为4%;对照组发生静脉炎9例,发生率为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P<0.05).输入TPN第10天,观察组发生静脉炎1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静脉炎7例,发生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结论 采用康惠尔透明贴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发生,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秀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