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琥珀酸索利那新、盐酸坦索罗辛单用或联用治疗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对比

龚海华;钱良军

关键词:琥珀酸索利那新, 盐酸坦索罗辛, 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 膀胱过度活动症
摘要:目的: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盐酸坦索罗辛单用或联用治疗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28例,分别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单用、盐酸坦索罗辛单用和两种药物联用,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次数,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拔管后尿频、尿急改善情况,手术前后OABSS评分、IPSS评分及QOL评分等。结果术后第3天,A组、B组和C组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次数分别为(1.20±0.23)次、(2.04±0.31)次、(0.85±0.19)次;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分别为(0.19±0.05) h、(0.25±0.07)h、(0.14±0.04)h。 C组术后第3天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次数和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显著优于A、B组,且A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拔管后第3天尿频频率分别为(6.43±2.02)次/24 h、(9.27±3.18)次/24 h、(4.15±1.56)次/24 h;A组、B组和C组拔管后尿急频率分别为(5.60±1.42)次/24 h、(8.15±1.68)次/24 h、(4.19±1.30)次/24 h;C组患者拔管后第1、3天尿频和尿急频率均显著优于A、B组,且A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OABSS评分、IPSS评分及QOL评分均显著优于A、B组,且A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与盐酸坦索罗辛联用治疗可有效缓解行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患者术后膀胱过度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效果优于琥珀酸索利那新、盐酸坦索罗辛单用。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门诊依替米星使用分析

    目的:对我院门诊依替米星处方开具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临床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依替米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药品电子管理系统统计门诊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依替米星处方合计1459张,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59张门诊依替米星处方暴露临床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问题,其中不合理处方789张,不合理频次945次,多体现在遴选的药品不适宜、老年人给药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等处方类型,其中在泌尿生殖系统不合理使用占50.32%,多与医生药物选择习惯有关。结论通过开展依替米星处方专项分析,可提高医生和药师的用药水平,促使临床开具高质量的处方,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刘伟;袁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琥珀酸索利那新、盐酸坦索罗辛单用或联用治疗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盐酸坦索罗辛单用或联用治疗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28例,分别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单用、盐酸坦索罗辛单用和两种药物联用,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次数,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拔管后尿频、尿急改善情况,手术前后OABSS评分、IPSS评分及QOL评分等。结果术后第3天,A组、B组和C组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次数分别为(1.20±0.23)次、(2.04±0.31)次、(0.85±0.19)次;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分别为(0.19±0.05) h、(0.25±0.07)h、(0.14±0.04)h。 C组术后第3天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次数和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显著优于A、B组,且A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拔管后第3天尿频频率分别为(6.43±2.02)次/24 h、(9.27±3.18)次/24 h、(4.15±1.56)次/24 h;A组、B组和C组拔管后尿急频率分别为(5.60±1.42)次/24 h、(8.15±1.68)次/24 h、(4.19±1.30)次/24 h;C组患者拔管后第1、3天尿频和尿急频率均显著优于A、B组,且A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OABSS评分、IPSS评分及QOL评分均显著优于A、B组,且A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与盐酸坦索罗辛联用治疗可有效缓解行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患者术后膀胱过度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效果优于琥珀酸索利那新、盐酸坦索罗辛单用。

    作者:龚海华;钱良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治疗儿童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 PGE1)治疗儿童急性肾损伤( AK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急性肾损伤患儿随机分为3组,1组:单纯PGE1治疗,18例;2组: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17例;3组:PGE1、多巴胺及酚妥拉明联合治疗,17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肌酐( Scr)、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各组间患儿治疗后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F1=6.86,F2=6.9,F3=5.59,P均<0.05),各组间血、尿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1.32, F5=0.79,P>0.05),其中1组和3组治疗后血肌酐及尿红细胞下降明显优于2组治疗后(P<0.05)。结论前列腺素E1具有加快肾功能改善、减少尿蛋白及血尿的作用,治疗儿童AKI优于传统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永昌;吴玉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院2008-2012年ICU常用抗菌药物用量与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 ICU)的常用抗菌药物用量变化与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率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ICU常用8种抗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的DDDs/(100床·d),及同期4种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变化。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与耐头孢哌酮舒巴坦、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和耐头孢哌酮舒巴坦、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头孢吡肟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正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的用量与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头孢吡肟的鲍曼不动杆菌、耐头孢吡肟的铜绿假单胞菌和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大肠埃希菌都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用量与一些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园园[;沈翰;葛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茵栀黄口服液和培菲康散剂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4组,即对照组、茵栀黄口服液组、培菲康散剂组以及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散剂组(联合用药组),每组40例。比较四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治愈率97.5%,与对照组52.5%、茵栀黄口服液组77.5%、培菲康散剂组7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也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相对于其他三组也显著缩短(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单独用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双英;张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复方氨基酸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1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两组均给予贝那普利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氨基酸胶囊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有效率(90.59%)显著高于对照组(7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清蛋白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UAER、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清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5.29%)与对照组(12.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氨基酸胶囊可能通过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来降低UAER,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徐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皮质激素对内毒素耐受的影响

    目的:应用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ex)干预小鼠内毒素耐受的形成,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内毒素耐受的影响。方法以昆明鼠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ⅠA组为健康对照组,ⅠB组为单次直接致死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LD50=8 mg/kg)对照组,Ⅱ组为标准内毒素耐受组,ⅢA组为初始LPS刺激前高剂量Dex(10 mg/kg)干预组,ⅢB组为终末致死量 LPS 前高剂量 Dex 干预组,ⅣA 组为初始 LPS 刺激前低剂量Dex(1 mg/kg)干预组,ⅣB组为终末致死量 LPS 前低剂量 Dex 干预组。完成实验处置后3 h 取血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①ⅠA组TNF-α、IL-10水平极低,ⅠB组TNF-α、IL-10水平较ⅠA组显著增高(P<0.05,P<0.01),Ⅱ组TNF-α、IL-10水平较ⅠB组显著下降(P<0.05,P<0.01),但仍高于ⅠA组。②各Dex干预组TNF-α水平与Ⅱ组比较:ⅢA、ⅣA组TNF-α水平与Ⅱ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B、ⅣB组TNF-α水平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Dex干预组IL-10水平与Ⅱ组比较:ⅢA、ⅣA组IL-10水平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B、ⅣB组IL-10水平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LPS刺激可导致小鼠体内 TNF-α水平、IL-10水平升高。内毒素耐受时,小鼠体内TNF-α、IL-10水平升高的程度明显降低。②终末LPS前一定时间内予以Dex干预可以促进内毒素耐受的形成,Dex剂量过高可能不会带来更多受益。③IL-10对内毒素耐受的形成可能不具有决定作用。

    作者:张丽丽;赵欣欣;杨琦;闵睿;王宗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替加环素致铜绿假单胞菌二重感染五例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二重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3年1-5月住院期间应用替加环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原发感染灶、预后、细菌培养结果、所用抗菌药物种类及应用替加环素后出现铜绿假单胞菌二重感染的部位和类型及替加环素用药天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例患者出现铜绿假单胞菌二重感染5例(41.7%);应用替加环素后至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的时间平均为20 d。结论在应用替加环素的过程中需警惕有无铜绿假单胞菌二重感染的出现。

    作者:陈子晞;王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松参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妇女功能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松参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妇女功能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功能性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予以倍他乐克治疗及松参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24 h动态心电图早搏次数、Tpe及Tpe离散度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8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4,P=0.031)。两组治疗后早搏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实验组治疗后早搏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63,P=0.000)。两组治疗后Tpe及Tpe离散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缩短(P<0.01)。实验组治疗后Tpe及Tpe离散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2.123,P=0.034,0.038)。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1)。结论松参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妇女功能性室性早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可明显降低Tpe离散度。

    作者:陆弋;林一萍;施伟林;卢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马来酸噻吗洛尔与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评价马来酸噻吗洛尔与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使用曲伏前列素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开角型青光眼与高眼压的76例患者分为S组和B组,S组38例(38眼)患者在曲伏前列素基础上合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B组38例(38眼)患者则合用布林佐胺治疗,于2周和1、3、6个月随访。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眼压、昼夜眼压差、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联合用药后2周和1、3、6个月平均眼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联合用药后6个月昼夜眼压差较B组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联合用药前后血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B组患者心率在联合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S组患者心率则在随访6个月时出现明显心脏抑制(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与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疗效显著,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用药相对更稳定、更安全。

    作者:杨涛;项振扬;郑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诊治的8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卡维地洛口服,治疗组患者接受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左室功能、血压、心率及QT间期离散度的改变。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室后壁(PWTD)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校正 QT 间期(QTcd)显著下降(P <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可显著改善患者左室功能,缩短QTd及QTcd。

    作者:朱建峰;陈学梅;袁旻池;陈波;何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谱分析及抗菌药治疗选择

    目的:探讨急性盆腔炎的发病特点、致病菌谱及抗菌药的治疗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盆腔炎患者227例。结果22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2±4.3)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痛(219例,96.4%)、发热(183例,80.6%)、白带增多(92例,40.5%),其他伴随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182例(80.2%)患者联合应用抗生素,45例(19.8%)患者仅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在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中,使用二代头孢联合抗厌氧菌(甲硝唑)治疗73例(32.2%),使用三代头孢联合抗厌氧菌(甲硝唑)治疗85例(37.4%),使用喹诺酮类联合抗厌氧菌(甲硝唑)治疗24例(10.6%)。12例患者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更换敏感抗生素(厄他培南)。结论急性盆腔炎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宫颈剧痛、子宫/附件区压痛、下腹部反跳痛是必要的体征,三代头孢在经验性治疗中可能优于二代头孢的选择,厄他培南对于难治性急性盆腔炎是优选替代药品。

    作者:张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复方青黛胶囊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青黛胶囊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玫瑰糠疹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青黛胶囊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与治疗组(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青黛胶囊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

    作者:徐晶晶;蓝善辉;赵志炼;叶进;赖代权;王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苦参碱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心律失常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苦参碱在抗肿瘤方面也具有明显功效,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抑制肿瘤侵袭转移、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本文对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表明苦参碱是一种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邵明坤;范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联合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联合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7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35例作为健康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抽取三组受检者静脉血,检测 INF-γ、IL-4、IL-10、IgE、IgG等水平,比较三组各指标水平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77.1%,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4显著高于健康组,而IL-10、IFN-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4降低,而IFN-γ、IL-10升高(P<0.05),且治疗组IL-4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FN-γ、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IgE、IgG1显著高于健康组, IgG2α均显著低于健康组(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3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且实验组 IgE、IgG1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gG2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联合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免疫激活失调状态,抑制过敏反应病理过程,治疗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李甫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院门诊药房规范化培训医院药师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目的:对医院药师教学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保证医院药学教学水平达到新形势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的更高要求。方法我院门诊药房按照《培训细则》的要求,制订了门诊药房医院药师培训计划书,按照计划书中的安排,系统、规范地实施对医院药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审核处方做好专业业务知识的储备。结果医院药师在门诊药房的8个月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基本掌握了药品管理相关制度,各大类常用药品相关基础知识,药师对处方进行规范的审核、调配、核对、发放药品以及向患者交代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的方法。结论执行教学责任老师全程带教方法,按照计划全程负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下一步制定规范标准的医院药学实习教学模式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作者:郭红;王淑洁;王海莲;于保平;吕冠博;张雁;王子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和血栓调节蛋白( T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维持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WF、TM水平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vWF和T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或P<0.01),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χ2=4.1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7.89%)和5例(13.16%),症状均较轻,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浆vWF和TM水平,从而保护及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王波;王海英;甘慧玲;罗利飞;林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种化疗方法治疗晚期胃癌的生存分析

    目的:研究三种化疗方法对晚期胃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未经手术同时有病理学诊断依据的28例患者分为以紫杉醇、奥沙利铂和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3个小组,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对组间进行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种化疗方案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影响(P<0.05),组间比较显示,接受紫杉醇为主化疗和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接受顺铂为主化疗的患者长。多因素Cox回归显示,“从确诊到化疗时间”和“治疗方案”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患者近期死亡风险2.15倍,早期进行化疗可以降低患者近期死亡风险0.68倍。结论选用奥沙利铂或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较好,同时要对确诊患者尽早进行化疗。

    作者:赵凤;张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院门急诊成人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及合理性。方法取1个月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超说明书用药的药品及其合理性。结果共调查处方32216张,共有22张处方涉及超说明书用药,共计有15个药品品规。通过文献检索,涉及药品的超说明书用药在国内使用比较普遍。结论我院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现象,但使用率不高,且用药都有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不存在药品滥用现象。

    作者:顾芳;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康复新液与思密达对白血病儿童化疗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白血病儿童化疗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白血病化疗性口腔溃疡患儿随机分为康复新液组25例和思密达组25例,比较两组的溃疡愈合疗效。结果康复新液组有效例数为21例,占84%;无效1例,占16%。思密达组有效24例,占96%;无效1例,占9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新液组患儿口腔溃疡的平均消退时间为(7.3±3.2)d,思密达组为(4.1±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思密达治疗白血病儿童化疗性口腔溃疡的效果明显优于康复新液,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旌;冯红杰;劳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