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彦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常可并发脱水和酸中毒,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我院于2003年9月~2004年1月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叶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薄叶鸢尾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药材粉末经80%乙醇提取1 h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64 nm,对薄叶鸢尾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薄叶鸢尾中总黄酮的含量,鸢尾苷在3.44~20.64 μg/ml范围内峰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2.5%,精度密RSD为0.2%(n=5),重复性RSD为4.2%(n=5),稳定性RSD为0.2%(6 h内).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薄叶鸢尾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芳;李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介绍药物在输液管内的相互反应,提醒医护人员输液管内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并且列出了反应的主要原因和防范措施,同时提出重视药物在输液管内的配伍禁忌反应的重要性.
作者:冷波;朱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血宁胶囊对药物流产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门诊确诊为早孕,停经≤49 d,自愿要求药物流产而无禁忌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以息隐25次/d,米索0.2次/d,常规药流术,在孕囊排出后,治疗组口服宫血宁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连服5 d.对照组口服益母草每次5 g,每日3次,连服5d.并于用药的第7、14、35天随访.结果 口服宫血宁胶囊患者术后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口服益母草膏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口服宫血宁胶囊患者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益母草膏患者,产后月经恢复情况无变化.结论 宫血宁胶囊可减少药物流产术后出血,提高药物流产效果.
作者:郭文芬;姜红;孙旻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0.4 ml/kg,超过60 kg给予0.6 ml,于腹壁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用药10 d.对照组用硝酸甘油5~10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滴注,用药10 d.两组均依据病情同时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3.1%,对照组有效率66.7%,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孙洪;赵振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分娩发动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由许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机械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化学因素以及胎儿本身因素.在实施计划分娩时,可以采用很多手段诱发有效宫缩,但若宫颈不成熟则分娩往往不易诱发成功,说明宫颈成熟在分娩发动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足月前宫颈口维持关闭状态,保持宫颈的坚硬,从而保证胎儿在宫内的正常生长发育.过早或过迟的宫颈成熟均可导致不良的产科后果.了解宫颈成熟的机制,是认识分娩发动和产程变化的基础,对于正确处理产程,适时、有效引产,防治早产和过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金镇;高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缩宫素宫颈注射与肌肉注射在刮宫术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择50例中引产后宫腔残留行刮宫术的患者,分观察和对照2组,每组25例.观察组术中应用缩宫素采取宫颈注射的方法,对照组采取肌肉注射的方法.结果 观察组发挥药效所需平均时间为22.32 s,对照组为329.12 s,两组在发挥药效所用时间上有极显著差异(P<0.0001).结论 缩宫素宫颈注射与肌肉注射相比起效快,作用性强,患者所受痛苦小.
作者:靳术兰;夏春玲;王桃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 法单纯随机抽样30例哮喘患儿给予舒利迭起始剂量100/200~200/400 μg/d,每日2次.治疗3个月后,待临床症状控制后,平均50/100 μg/d剂量维持,总疗程为10个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判断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以舒利迭的临床疗效为优.结论 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可靠.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合剂能增强抗炎作用,使支气管扩张作用持续,且激素用量减少,副作用少.
作者:杨霏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阿霉素与乙醇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三叉神经第二支或第三支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无水乙醇组为Ⅰ组,患者25例;阿霉素组为Ⅱ组31例.采用侧入法,进行三叉神经第二支或第三支阻滞.观察1周后、1年后疗效.结果 无水乙醇与阿霉素分支阻滞1周后疗效比较P>0.05,1年后疗效比较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阿霉素与无水乙醇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副作用有显著性差异,阿霉素优于无水乙醇.
作者:张敬梅;韩树坤;田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 本文介绍了哮喘发作期患儿300例,应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时的护理,认为雾化吸入过程中的护理很重要,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作者:赵红丽;吴景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赤丹丸与抗炎Ⅱ号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 跟踪观察5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口服赤丹丸和抗炎Ⅱ号肛塞.结果 显效33例,占61%;有效19例,占35.2%;无效2例,占3.7%;总有效率96.3%.结论 赤丹丸与抗炎Ⅱ号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作者:王桃清;靳术兰;边秀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吲达帕胺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吲达帕胺2.5 mg,每日上午一次口服,依那普利5.0 mg,分2次口服(8 Am,5 Pm)连续6周,用药前后监测血压、血清钾、血糖、血肌酐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总有效率为中度95%,重度90%.结论 吲达帕胺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张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科素亚)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和尿蛋白的疗效.方法 46例入选病例起始给予氯沙坦钾每天50 mg清晨口服,随访共8周.于第4周将血压未降至正常者增加到100 mg口服.用药前及治疗后第4、8周分别测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结果 治疗后第4、8周血压和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用药前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血肌酐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氯沙坦钾能明显降低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尿蛋白,对血压的降低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赵宏宇;郑强;刘洋;李铁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 在给予联合敏感抗生素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液周身洗浴,再用1/5 000无菌呋喃西林纱布湿敷.结果 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重在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
作者:华翠环;陈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内异症所引起的痛经、慢性盆腔疼痛和不育严重影响着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其具体发病机制不清,易于浸润和复发,为临床难治之症,目前已成为妇产科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
作者:宋杰;向梅;任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博尔泰力联合九代清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博尔泰力组,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观察ALT、AST、TBiL及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HBV DNA、HBeAg阴转率及抗-HBe的阳转率较单用博尔泰力组高.两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6.7%,30.0%;HbeAg阴转率分别为43.9%,26.6%(P<0.05);抗-HBe阳转率分别为23.3%,16.8%(P<0.05);ALT的复常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博尔泰力联合九代清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高的HBV DNA,HBeAg阴转率及抗-HBe的阳转率.
作者:王玉璋;张林;李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方便、准确的方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方法 用RP-HPLC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结果 线性范围0.4~25 μg/ml,低检测浓度0.15 μg/ml,低定量浓度0.4 μg/ml,回归方程Y=12.5X+0.142 5(r=0.996 0).回收率为97.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RSD=1.5%和RSD=2.3%.结论 本法准确、快速,适合临床上血药浓度检测.
作者:王岩;高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对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预防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进行对比观察,了解两者的疗效.方法 将8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42例及法莫替丁对照组43例,对照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结果 奥美拉唑组出血率为4.77%,法莫替丁组出血率为2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奥美拉唑更能减少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致死率.
作者:郑殿魁;王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经痰或呼吸道吸出物培养分离出的6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复习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18种抗菌药物敏感率依次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63.7%),复方磺胺甲唑(62.0%),头孢他啶(42.6%),环丙沙星(40.6%),头孢哌酮-舒巴坦(34.9%),氧氟沙星(32.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6.3%).有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大于60%(66.7%).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致病原菌之一,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老年、慢支、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重危监护病房的患者也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一旦造成感染,可选用抗菌药物的范围较窄,治疗相对困难.
作者:赵亮;胡媛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提高百草枯中毒的救治水平.方法 对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口服百草枯15~60 ml(20%浓缩液),服药后首先出现局部粘膜,消化道烧灼症状,8 h~5 d后渐进性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并持续加重,4例服药后28 h~8 d死于呼衰或多脏器衰竭.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率极高,应早期认识其发病过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俭;刘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