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豪;马大友;刘苏友;刘丽君
由美国吉利德公司(Gilead Science)研制的复方制剂Vosevi于2017年7月18日获美国FDA批准上市,该药用于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1].该药是一种组合药,活性成分包括核苷类似物NS5B聚合酶抑制剂索非布韦(sofosbuvir)、HCV NS5A抑制剂维帕他韦(velpatasvir)和HCV NS3/4A蛋白酶抑制剂新药voxilaprevir,本品为随餐口服片剂,每日一片.该药是继2016年索非布韦和维帕他韦复方制剂伊柯鲁沙(Epclusa)获批后的第二个全基因型治疗丙肝新药,对全部六种基因型HCV感染者都有治疗作用.其中,voxilaprevir为新的化学实体.
作者:李慧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为寻找高效低毒且作用谱广的鬼臼脂素类抗肿瘤药物,合成了20个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芳香酰胺类化合物.方法 以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为原料,首先与氯乙腈进行取代反应,再与硫脲反应,后与不同的取代芳香羧酸成酰胺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人口腔癌KB细胞、L1210白血病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 H-NMR和MS谱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
作者:孙亚飞;姚利霞;李湘;肖旭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依达拉奉(edaravone)由三菱田边(Mitsubishi Tanabe)公司研发,初于2001年4月获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Radicut,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和脑水肿,该药能改善中风后神经系统功能.2015年6月该药获得日本PMDA批准,成为一种治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孤儿药.2017年5月5日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ALS,商品名为Radicava[1].
作者:敖继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改进HIV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L-苯丙氨酸为原料,经三苄基保护、还原性缩合及格氏试剂偶联、α,β-不饱和酮还原、Boc保护、选择性脱苄基、缩合、脱Boc基、再次缩合得到利托那韦.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和MS谱确证,总收率为73.3%(以L-苯丙氨酸计),HPLC法测定纯度达99.8%.与文献报道的工艺相比,该路线操作简易、成品质量好、生产成本较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白跃飞;周宏;吴晓璟;于河舟;周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二硫键作为重要的化学基团在天然产物结构中广泛存在,一些含有二硫键的化合物表现出很好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抗氧化、抗菌和酶抑制活性等.近年来,基于二硫键的氧化还原响应性药物传递系统特异性的释放抗肿瘤药物更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含有二硫键的单体药物以及药物-载体缀合物的研究进展,并概述其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以及二硫键的生物化学功能.
作者:朱永豪;马大友;刘苏友;刘丽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优化催眠药酒石酸唑吡坦的生产工艺.方法 以6-甲基-2-(4-甲基苯基)咪唑[1,2-a]吡啶(2)为原料,经草酰氯酰化、甲醇酯化后得到中间体2-(6-甲基-2-(4-甲基苯基)咪唑[1,2-a]吡啶)-2-氧代乙酸甲酯,经过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得到6-甲基-2-(4-甲基苯基)咪唑并[1,2-a]吡啶-3-乙酸(唑吡坦酸),唑吡坦酸与二甲胺缩合酰化得到N,N,6-三甲基-2-(4-甲基苯基)咪唑并[1,2-a]吡啶-3-乙酰胺(唑吡坦),后与L-(+)-酒石酸成盐得到酒石酸唑吡坦.结果与结论 优化后的工艺路线比原生产工艺缩短3步反应,总收率为39.0%(以2为原料计),产物纯度高达99.5%.酒石酸唑吡坦的结构经MS、1 H-NMR谱确证,改进后的工艺合成路线原料价廉、易得、低毒,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廖凡;关禹;黄文武;李春刚;施小新;赵建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设计合成全新三环苦参酯类前药衍生物,旨在改善其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 以苦参碱为原料,经碱水解开环、羧基成酯、12N-苄基取代、甲酯还原得到三环苦参醇母体化合物.采用两种前药制备策略,合成11个酯类前药和2个含有二硫键的前药化合物.选用SD大鼠测定化合物的口服药动学(PK)参数.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全新结构的三环苦参酯类前药,其结构经HR-MS、1 H-NMR、13C-NMR谱确证.药动学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前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低于原药,cLogP值在合理范围内(0 ~4)的原药可能不适合使用前药策略来改善其药动学行为.
作者:唐胜;张欣;戴志廷;李迎红;宋丹青;汪燕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布吉他滨(brigatinib)由日本武田(Takeda)的子公司Ariad制药公司研发,于2017年4月28日获美国FDA加速批准在美国上市,其商品名为Alunbrig,该药用于克唑替尼难治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作者:宁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设计合成2类1H-吲唑类新化合物,并测试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1 (IDO1)抑制活性.方法 以肿瘤免疫关键调控蛋白IDO1作为靶标,依据IDO1活性位点的关键药效团特征,利用合理药物设计方法,以前期研究获得的高活性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2类1H-吲唑类衍生物,并测试其体外IDO1酶抑制活性.采用分子对接软件DOCK6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并分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5个1H-吲唑类衍生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IDO1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a和3b的抑制活性较好,在100 μmol· L-1时的抑制率均为69%.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显示,4位连接基团的结构对化合物活性影响很大,1H-吲唑类化合物还有很大结构优化空间,极具开发潜力,可为靶向IDO1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候选化合物.
作者:张曼;刘思言;赖唐敏;姚昊;李国菠;杨羚羚;王周玉;钱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阿地溴铵原料药中有关物质来源及合成方法,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和杂质对照品.方法 通过对阿地溴铵原料药制备过程可能产生的杂质推测,以(R)-(-)-3-奎宁醇和3-苯氧基溴丙烷为原料合成杂质A;以R-2,2-二(2-噻吩基)-2-羟基乙酸奎宁-3-基酯和1,3-二溴丙烷为原料,控制不同反应条件合成杂质B和杂质C.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3种杂质经1H-NMR、HRMS谱确证,HPLC测定纯度在98%以上,可作为阿地溴铵原料药的杂质对照品,其中杂质B和杂质C为首次报道;建立了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的阿地溴铵杂质分析方法,为阿地溴铵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提供帮助.
作者:顾建辉;年四昀;王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合成抗胆碱药氢溴酸苯甲托品.方法 将二苯甲醇和对甲苯磺酰氯先进行缩合,再加入托品醇采用“一锅法”制得苯甲托品,终与氢溴酸成盐,制得氢溴酸苯甲托品.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 H-NMR、MS谱确定,总收率达63.10%(以二苯甲醇计),HPLC检测纯度为99.7%.该工艺路线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收率,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作者:赵轩;宋大坷;刘宇霆;陈国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一步酶裂解法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合成工艺.方法 依据生物催化7-ACA法的反应机制,在7-ACA一步酶法裂解反应中,分别以氨水和碳酸钠作为反应体系的pH值调节剂,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 以碳酸钠代替氨水作pH值调节剂,反应后7-ACA浓度、反应物残留浓度、杂质及收率等指标均无差别,但是用碳酸钠代替氨水裂解时氨氮值平均降低了80.33%,该方法绿色环保,对环境污染小,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梅玉龙;吴成军;马阳;解凤;王仕科;孙铁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改进抗精神病药伊潘立酮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4-哌啶甲酸为起始原料,依次经过酰化、氯代、傅-克酰基化、水解、肟化、环合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6-氟-3-(4-哌啶基)-l,2-苯并异噁唑盐酸盐(10);以香草乙酮为起始原料,经与1-氯-3-溴丙烷反应制得中间体4-(3-氯丙氧基)-3-甲氧基苯乙酮(12);中间体10和12经亲核取代反应制得目标产物伊潘立酮,其结构经1 H-NMR、13 C-NMR、IR和MS谱确证.结果与结论 确定了伊潘立酮的合成路线并进行了优化,总收率达37.4%(以4-哌啶甲酸计),目标物的纯度达99.89%.新工艺路线所用原料价廉易得、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为伊潘立酮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作者:侯云雷;杜世美;杨秀秀;单振良;沈琪;徐莉英;宫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属于离子型谷氨酸能受体,是由NR1、NR2和NR3三种亚基构成.近年来NMDAR已经逐渐成为中枢系统疾病(如抑郁症、神经痛、精神分裂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等)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已有多个治疗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主要综述NMDAR拮抗剂、激动剂及其调节剂的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刘经建;陈寅;张桂森;张亮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为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综合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反相ODS和Sephadex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密蒙花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单体成分的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 从密蒙花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樨草素(1)、木樨草素-7-O-葡萄糖苷(2)、木樨草素-7-O-芸香糖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芹菜素-7-O-β-D-芸香糖苷(5)、蒙花苷(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4'-O-β-D-葡萄糖醛酸苷(8)、芹菜素-7-(2'-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9)、密蒙花新苷(10)、山柰酚-3-O-芸香糖苷(11),其中,化合物7~9、11均为首次从醉鱼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郑畅;阮静雅;瞿璐;王涛;张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法匹拉韦(favipiravir,T-705,商品名Avigan,1),化学名称为6-氟-3-羟基-2-吡嗪甲酰胺,CAS登记号为259793-96-9,是由日本富山化工制药公司开发的靶向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的新型广谱抗病毒药物,于2014年3月在日本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新型和复发型流行性感冒.目前已经在美国完成了抗A型流感Ⅲ期临床研究,法匹拉韦对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正在美国进行抗埃博拉病毒的Ⅱ期临床研究.法匹拉韦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进人体内后在一系列细胞磷酸激酶的作用下,生成其核苷类似物三磷酸的形式,从而干扰病毒的复制和转录[1].研究发现法匹拉韦在体外或体内对多种RNA病毒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有望开发并应用于多种病毒感染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2].
作者:刘涛;周忠霞;展鹏;刘新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马来酸奈拉替尼(neratinib maleate)初由辉瑞公司开发,2011年授权给Puma公司开发,于2017年7月17日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Nerlynx.该药是FDA批准的首个应用于早期HER2乳腺癌患者的扩展辅助治疗药[1].马来酸奈拉替尼的中文化学名称:E-N-{4-[3-氯-4-(吡啶-2-基甲氧基)苯胺基]-3-氰基-7-乙氧基喹啉-6-基} 4-(二甲基氨基)丁-2-烯酰胺马来酸酯;英文化学名称:E-N-{4-[3-chloro-4-(pyridin-2-ylmethoxy)anilino]-3-cyano-7-ethoxyquinolin-6-yl }-4-(dimethylamino)but-2-enarnide maleate;分子式:C30 H29 ClN6 O3· C4 H4O4;分子量:673.11;CSA登记号:915942-22-2(neratinib maleate),698387-09-6(neratinib).
作者:牛余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德拉沙星(delafloxacin)初是由Wakunaga制药研发的新一代广谱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后来授权给Melinta公司,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皮肤感染和皮肤结构感染(ABSSSI),其商品名为Baxdela.该药于2017年6月19日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药用形式为德拉沙星葡甲胺盐,给药途径为口服或静脉注射[1].
作者:吴亚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贝曲沙班(betrixaban)是一种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初由美国千年制药(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公司研究开发,之后作为候选药物授权给波托拉药业(Portola Pharmaceuticals)对其进行开发和商业化.2015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了该药物用于急性内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防.并于2017年6月23日批准上市,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商品名为Bevyxxa.该药物以马来酸盐的形式制成口服胶囊剂,规格分别为40 mg和80 mg[1].
作者:胡红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