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荣军;陈守国;卢晓燕;赵立鹏;金鑫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4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痊愈34例(74%),好转8例(17.4%),无效4例(8.6%),总有效率91.3%.[结论] 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视野清楚、直视下操作、病灶清除彻底、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王家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测定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酶学水平,探讨其检测意义.[方法] cTnI与心肌酶(CK,CK-MB)分别采用Access微粒子化学发光系统和酶法作为检测手段.[结果] 50名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0.306±0.393) μg/Lvs(0.027±0.021) μg/L (P<0.001),且与CK-MB有相关性,(P<0.0001).在50名UA患者中有31人血清cTnI高于正常.其中14人发生严重心脏事件(12例发生心肌梗塞,2例猝死),表示不良转归的预测值为45. 2%,且随浓度增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增大;在19人血清cTnI低于正常中,无一人发生严重心脏事件,表示良好转归的预测值为l00%.[结论] 在UA病人中,cTnI检测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性高于CK及CK-MB.cTnI是诊断心肌损伤高敏感度,高特异性的指标,对UA的病情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艳;陈洁;程艳杰;李士军;边兴艳;黄晓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偶氮胂Ⅲ显色EDTA络合解离法来消除脂浊对测定血清钙干扰的方法. [方法] 在巴比妥钠-盐酸缓冲液介质中,偶氮胂Ⅲ与钙络合显色,加入EDTA使偶氮胂Ⅲ与钙解离,测定其吸光度的下降值分析血清钙.对方法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 [结果] 该法线性0~4 mmol/L,平均回收率99.3%,变异系数0.74%~1.93%.与偶氮胂Ⅲ直接显色法对照,r=0.973,P>0.05. [结论] 该法试剂稳定,灵敏度、选择性及测试线性均优于或相当于偶氮胂Ⅲ直接显色法,且可消除脂浊标本对测定的干扰,可用于血清钙的常规分析,尤其适合于自动分析.
作者:孙国华;朱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经过40余年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已成为治疗转移性大肠癌(CRC)的主要药物.为了提高其疗效,人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努力尝试,包括生物调节剂的应用和治疗方案的调整.与单独静脉注射5-FU相比,延长其给药时间或采用甲酰四氢叶酸(LV)一类的药物进行生化调节,都提高了临床疗效,但是随机临床试验和后期研究中,却未显示出有意义的临床生存效益.
作者:孙婧华;张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观察前列地尔(Lipo PGE1)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一平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A组(ACEI组)、B组(Lipo PGE1组),性别、年龄、病程、蛋白尿量、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条件匹配.分别予一平苏和Lipo PGE1治疗,14 d后观察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胆固醇及空腹血糖的变化,治疗前后各两次取血、尿标本,分别取平均值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A、B组蛋白尿均显著下降(P<0.01),B组较A组更显著(P<0.01)A组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显著(P<0.01),B组增高显著(P<0.01),组间差异显著(P<0.01)血肌酐、尿素氮、胆固醇及空腹血糖:A、B组治疗前后变化及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一平苏及前列地尔在控制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方面均有显著疗效,而后者较前者尤突出,二者减低蛋白尿均不依赖其降血压作用.二者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影响不同,故而在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患者蛋白尿仍较多时,Lipo PGE1应是更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秦凤绮;张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上皮细胞增殖、凋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Hp感染致癌的可能机制. [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W-S银染色法将各种病变分为Hp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种病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相关蛋白(Fas)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Hp阳性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05),Fas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重,但只有在浅表性胃炎组中Hp阳性者Fas表达高于Hp阴性者(P<0.02). [结论] Hp感染可促进胃上皮细胞PCNA及Fas表达增加,且Hp的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胃粘膜病变的早期.Hp促进增殖和凋亡可能是其致癌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孟华;孟晓光;刘丽娜;吕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非依赖性Cushing氏综合征治疗体会. [方法] 回顾199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ACTH非依赖性Cushing氏综合征5例,总结分析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5例本病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采取手术治疗.由于激素补充不足,早期1例曾发生肾上腺危象.[结论] 对本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术前术后及时补充激素十分必要.
作者:赫荣军;陈守国;卢晓燕;赵立鹏;金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所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就是利用内镜操作技术,将内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寻找胰胆管开口的十二指肠乳头,再经活检孔插入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胰胆管造影,从而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的形态及通过X线影象观测胰腺、胆囊、肝脏有无病变并进行内镜下治疗的一种技术手段[1].要取得ERCP的成功,不但要有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还需要术前、术中、术后良好的护理配合.我科自2001年度重新开展ERCP以来,成功地为30余位住院患者进行了ERCP检查和相应的治疗,均取得了成功.现将作者的护理配合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史铁英;马婧;李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顽固性呕吐是化疗药治疗中严重的毒副作用之一.根据1733例癌症化疗的观察,发现呕吐发生率为62%~70%,顺铂(DDP)致吐率可达90%~100%.化疗诱发呕吐的机制十分复杂,迄今为止的研究认为,化疗药进入体内先损伤了胃肠组织,促使5-HT过量释放,进而激动了迷走神经传入末梢和中枢神经系统5-HT3受体及速激肽NK1受体而导致呕吐中枢兴奋,引起呕吐反射.
作者:于化新;王德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透患者乙、丙二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酶标法检测115位规律血透患者空腹静脉血乙肝两对半和抗-HCV抗体.[结果] 本院血透中心HBVHCV感染率分别为9.6%及47%.有输血史的血透患者HC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者,并与输血次数有关.HBV、HCV感染者透析平均时间分别较无感染者长(P<0.05).[结论] 输血史、输血次数及透析时间是血透患者HCV感染主要影响因素,而HBV感染受输血影响较小.
作者:秦凤绮;宋文华;李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胆汁和胰液逆流和胰酶损害胰腺组织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暴饮暴食、饮酒过量使其发病率有所增加,临床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膜炎,体症体温增高.治疗方法取决于急性胰腺炎的种类和病理类型.在手术疗法中,腹腔持续灌洗引流对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齐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网络建设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几乎所有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学已深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但网络建设和多媒体教学是否有效地发挥其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呢?积件库的建设是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作者:傅雷;邹原;孙艺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前,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多依赖于光谱学的综合解析,包括红外、紫外、质谱和核磁共振.其中,紫外-可见光谱由于鉴定方法相对简单、快捷、价格低廉、样品又可回收使用,仍为鉴定该类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者:田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直译为加强护理病区.加强护理是医护人员通过现代化仪器设备来监护多器官衰竭、危重疾病等临床表现极不稳定的病人,及时发现潜在危险或严重变化,以便准确处理,积极抢救,使病人转危为安.我院ICU自成立以来,积极引进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文化背景、行为方式、精神状态,施行人性化的心理护理.通过对132例病人的临床观察,深深感到心理护理在ICU的护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寻找一种更简便、准确的测定血清胆红素的方法.[方法] 通过方法学试验对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进行评价.[结果] 重复性试验批间 CV值为1.3%;线性试验表明总胆红素在581.2 μmol/L以下线性良好;回收试验得到回收率为101.1%;比较试验,与重氮法比较相关系数为0.998;以及干扰试验表明溶血、乳糜对本测定不产生干扰.以上试验均较理想.[结论] 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是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孙国华;朱鸿;刘玲;许琳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保护机制中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自由基损伤和钙离子(Ca2+)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以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线粒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线粒体Ca2+含量、细胞肌浆网钙泵(Ca2+-ATPase)活性作为反映心肌自由基代谢及Ca2+代谢指标,观察IPC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以及PKC的可能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肌单纯的缺血再灌注(I/R)可造成心肌明显的自由基及Ca2+代谢的异常,经过IPC可使再灌注心肌这种代谢异常明显减轻,表现为IPC组心肌组织MDA含量、线粒体Ca2+含量显著低于单纯I/R组(P均<0.01),线粒体中GSH-PX活性、肌浆网Ca2+-ATPase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5).而在预处理过程中应用多粘菌素B抑制PKC的激活,则预处理的上述有益作用可被阻断.[结论] PKC活化通过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损伤及Ca2+超载而参与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
作者:龚开政;张振刚;李向东;黄轶峰;吕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奈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奈替米星静滴0.4 g/d,疗程7~10 d,治疗呼吸道感染43例,均未合并使用其他抗菌药物.[结果] 应用国产奈替米星静滴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0%和85.7%.[结论] 奈替米星是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安全性高、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有效的药物.
作者:孙利丽;张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按LVMI和RWT将左室分为4种构型,对11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QT间期离散度进行研究,并以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高血压组除正常构型外,其余QT间期离散度均大于对照组,而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组大于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重构组大于正常构型组.QT间期离散度与LVMI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不同,随着LVMI增加QT间期离散度加大.
作者:丁彦春;臧育霞;相雪梅;曲鹏;夏稻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于2000、2001年收治睾丸扭转6例.均经手术证实,治愈3例,3例行睾丸切除手术.1 临床资料
作者:赫荣军;王选岩;金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苦参碱(Matrine,MT)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通过分别静脉注射乌头碱、氯化钡、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的方法制备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结果] MT15×10-6,30×10-6能明显对抗乌头碱20×10-9,Bacl22×10-6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 MT也能明显对抗CCL-Ach (CCL 0.6% + Ach 0.0025%)混合液10 ml/kg诱发小鼠心房纤颤或扑动.大鼠心电图试验证明MT有负性频率作用,负性传导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MT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学基础.[结论] 苦参碱对大鼠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黄彩云;谢世荣;黄胜英;高广猷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