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素英;朱建华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因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常见的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脉管炎、糖尿病足病等,中医属脱疽范畴.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据文献资料统计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下为3%,60-75岁为17%,75岁以上高达20%.据此推测我国现有患病人数约为2000万,年递增60万左右.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危害性大,存在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对患者的个人、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严重的经济、心理和医疗的负担,目前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此类患者的介入治疗或血管移植手术治疗已经成为经典的治疗方式,但其仍存在治疗的局限性.干细胞移植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理念和方式.现已在国内外临床开展,并日益受到学者和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赵晶;吕延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安乃近由于解热效果确切,退热迅速,临床上常用于高热病人的迅速退热,但临床应用时却时常出现晕厥现象.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注射室发生58例因肌注安乃近而引起晕厥的病例(未见婴幼儿及小儿)经及时妥善处理后,病人在5分种内均恢复了知觉,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58例病人中,女40例,男18例,年龄19-70岁,口温为38.5-40.1℃,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0例,扁桃体炎10例,肺炎8例.
作者:商淑建;冯慧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儿科病房的护理中提出更新护理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是降低儿科护理纠纷,改善护患关系的关键.
作者:牟艳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葡萄球菌凝固酶(Staphylocoagulase)能使含有枸椽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葡萄球菌凝固酶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玻片法、试管法、乳胶凝集法(slidex staph-kit)和基因扩增法.葡萄球菌凝固酶可用于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分型.经生物技术加工后的金葡菌滤液,是一种含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物质的生物制剂,可用于治疗难治性溃疡、皮肤缺损和骨折等.
作者:吴昊;段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加快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2.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心理危机干预组织管理机构.3.加快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储备模式.
作者:宋文洁;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影响.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缬沙坦,治疗组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缬沙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都有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尿微量蛋白排泄率的减低幅度比较明显(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在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改善肾脏功能等方面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对各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不同的康复护理方法的预后情况.方法 对160例患者分别针对病情采取心理护理、急性期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护理、恢复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方法经行康复护理,并记录康复护理前后患者的病情.结果 患者皆能积极配合治疗,131例患者经康复护理后生活基本能自理,14位患者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仅15例患者生活尚部分或全部依赖他人.结论尽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介入全面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异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安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随着性生活年龄的日趋提前,非意愿妊娠的妇女逐渐增多,这些妇女将面临采取终止妊娠的痛苦和恐惧的思想压力,为减轻人工流产手术给妇女带来的痛苦,我站对接受人工流产术的部分患者分别采用阿托品宫颈注射和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麻醉的镇痛治疗,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天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以邻苯二甲醛衍生荧光法对牛奶中苄青霉素残留进行测定为例,对青霉素邻苯二甲醛衍生荧光法测定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某品牌的牛奶,准确量取1毫升,加入酸化乙腈5毫升后进行震荡等处理后经衍生反应后配制成样品溶液,与标准溶液共同进行荧光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样品溶液水解50分钟后衍生产物的荧光强度趋于稳定;且样品溶液的平均回收率约为89.1%左右,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经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证实,邻苯二甲醛衍生荧光法能够对青霉素的检测要求得以满足,值得在今后的实验研究中对其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叶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检测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4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C值,分析阳性率及该抗原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血浆SCC-Ag阳性率较腺癌明显升高(P<0.01),鳞癌患者期别越晚SCC-Ag阳性率越高(P<0.05),放化疗前后阳性率明显下降(P<0.01),复发和/或转移患者SCC值明显升高.结论SCC-Ag是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在中晚期宫颈鳞癌的诊断、治疗效果及复发/转移的判断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谢优优;吴素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因此,对患者长期的治疗措施由整体护理来配合实施,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临床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内分泌科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患者396例,对糖尿病患者制定系统的心理护理措施.
作者:杨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笔者于2009年8~12月将赛霉安散粉剂、3%过氧化氢溶液用于110例(86例为外伤新鲜伤口,21例为外伤后感染伤口,2例褥疮,1例患糖尿病足;均不需缝合)患者伤口换药.浅小伤口换药2次愈合,较大伤口换药3~7次愈合.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赛霉安散撒在伤口处,用量以能覆盖伤口为宜,小伤口(长度3cm以内)不包扎,较大伤口或关节处伤口,用上法处理后再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作者:周素美;谢晓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78例近视手术患者的护理,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78例(96眼)中高度近视患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近视,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指导.结果:78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随访3~6个月屈光状态稳定,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无一例因为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及护理均满意.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矫正近视度数高、预测性好、有可逆性等优点,是矫正中度和高度近视的一项新技术,对患者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护理,能有效保证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易丽芳;刘海燕;廖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粘弹性绷带应用于手术病人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手术病人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输液贴常规方法固定后加用弹性绷带固定,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固定.观察留置时间≥75h,针头脱出,需要重新固定和发生静脉炎的病例数,结果2组比较,观察组留置时间≥75h多(P<0.001)针头脱出少(P<0.01),重新固定人次少(P<0.05),静脉炎发生病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自粘弹性绷带固定,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重新静脉的次数,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固定方法.
作者:欧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年龄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91,P<0.05,OR=1.76455),logistic模型也说明年龄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2618.结论:年龄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文菊;李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慢性支气管炎以长期咳嗽、气喘、咳出粘痰为特征,是一种支气管粘膜与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由于本病反复发作,逐渐形成支气管粘膜增厚,萎缩,纤维增生而导致支气管狭窄,加上腺体分泌增多,分泌物储留,使气管被痰液阻塞而痉挛,以致发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咳嗽、喘证范畴.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探讨对策,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市2008-2010年围产儿死亡的相关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7.79‰.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早产、重度窒息、母体因素、重症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溶血性黄疸、诊断不明、新生儿破伤风、地中海贫血病毒性脑炎、循环衰竭、颅内出血、意外跌落、先天性梅毒.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缺陷儿出生;加强孕期管理,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林桂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主要分析3种药物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效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表明,利喜定、乌拉地尔、艾司洛尔均可抑制插管反应.应用利喜定舒张压稳定、下降幅度小,对维持冠状动脉血供可能有利.应用心率变异性指标评价气管插管反应更为科学、准确.
作者:罗红;胡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建立部分坐骨神经分支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pared nerveinjury neuronthic pain model),并以不同剂量的米诺环素作为干预因素,然后通过行为学、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变化和脊髓小胶质细活性(OX-42的表达).方法 选择雄性大鼠30只,体重在250g左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组),部分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模型组(SHI组),模型+米诺环素40mg/kg组(Mb组).Sh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及其分支,不牵拉和损伤神经,SHI组采用结扎并剪断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模型,Mb组从造模型前1天起连续7天每日二次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米诺环素.于结扎后1,7,14,21d时采用VonFrey纤毛测定大鼠机械痛阈.于各时点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后取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脊髓节段(腰膨大部),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小胶质细胞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与Sh组和SNI组比较,Mb组在7,14,21d时机械痛阈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阳性数减少(P<0.05).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后出现明显的机械痛敏,但米诺环素腹腔注射可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提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部分坐骨神经分支损伤引发神经病理痛的形成.
作者:金仙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理疗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不同,理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理疗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并越来越多的用于各类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本文总结了多年来从事理疗护理的经验,以供参考.
作者:赵黔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