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宏;张明雪;李涵;杨云铄
目的:探讨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治疗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郭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黄芪种子与饮片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大鼠相关凋亡基因Fas/FasL表达的作用差异,探讨、评价黄芪种子作为药用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M)、黄芪饮片组(HYG)、黄芪种子组(HZG)4组,每组10只,除NC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环磷酰胺法(Cy,80mg·kg-1·d-1)复制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HYG和HZG组灌胃给予黄芪饮片、种子水煎剂(20g·kg-1·d 1),其余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d 7d后,处死动物,取血清、肝脏等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A、IgM、IgG含量及CD3+、CD4+、CD8+比值;Rt-PCR检测Fas/FasL基因的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M组动物肝小叶及血窦呈高度扩张瘀血,细胞呈水样变性,黄芪等治疗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较M组明显改善.M组动物血清IgA、IgM、IgG的含量明显高于NC组(P<0.01);HYG组血清IgA、IgM、IgG的含量明显低于M组(P<0.05);与HYG组比较,HZG组血清IgA、IgM、IgG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NC比较,M组血清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U1);HZG及HYG较M组血清CD4+/CD8+含量明显增加(P<0.01) 与NC组比较,M组的Fas、FasL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HZG和HYG组Fas、FasL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M组(P<0.01);与HZG比较,HYZ组Fas、FasL mRNA的表达量更低(P<0.05)结论:黄芪种子及饮片组能明显降低Cy模型动物血清IgA、IgM、IgG的含量,增加CD4+/CD8+比值,下调肝组织凋亡基因Fas、FasL mRNA的表达,对抗Cy所致的免疫抑制性肝脏损伤,提示黄芪种子可作为黄芪药材新的入药部位,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开发前景.
作者:侯渊;王永辉;陈文超;周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王钟贤(1915-1986年),辽宁名医,血液病名家早期从事儿科教学及临床工作,后专攻中医血液病临床与研究,治学勤恳,为人质朴,处方尚简,配伍精当笔者在搜集整理其学术思想时,幸得其未刊论文两篇,稍事整理,可以管窥王钟贤论治小儿杂病临床经验:对于哮喘病,王钟贤临证分为寒邪外束、痰火上壅等八证,证治上虽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但尤重痰饮致病之邪,常遵仲师姜、细、味之法对于小儿疳积病,王钟贤认为该病多由饮食不节、药物攻伐而致脾胃俱损,痰湿内聚,积久化热而成,治疗总不离调补脾胃,处方以四君子为底方,加半夏、厚朴化痰消积除胀,姜、枣调补脾胃,并配合针灸及中药外敷法,内外合治在小儿疳积病治疗中,处方用药加减、肾俞穴针刺法及外敷药配制方法、饮食禁忌等是其临床独到之经验.
作者:张会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在中医皮肤学史上,牛皮癣与白疕二证名时有混用,而其二证名与西医病名银屑病的对应辨析沿革过程充分说明中西医病名的对应除了需要娴熟的中西医专业知识外,还需要精于中医典籍与西医医学史的相关信息,否则极易陷入望文生义的误区,甚至积重难返牛皮癣曾与银屑病对应即是一例.中医文献浩如烟海,全面深入查阅中医古文文献必须依靠具有强大检索功能的中医文献数据库结合中西医历史横断面比较,中西医病名才有可能正确对应,以此拓宽中医学科建设的视野,有利中医经典阅读与应用走向世界在诸多举措中,建立相当于PubMed检索功能的中医文献数据库,是中西医病名对应的技术保障.
作者:张俊;晋永;宋瑜;杨明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大杼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大杼穴治疗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经5次针刺,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大杼穴治疗功能评定,治愈46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大杼穴治疗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梁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便秘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但有一部分严重便秘的患儿却没有典型便秘的表现,而是以大便黏腻滑脱不能自控大便失禁等为主要症状就诊,王雪峰教授认为,这类患儿出现重度便秘是由于肠中实热积滞较甚,燥屎内结大肠,致大肠传导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热结旁流之证,应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以清腑泄热、润肠通便的小承气汤为治疗基本组方.
作者:董丹;王雪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施氮量对龙胆药材中龙胆苦苷等3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提高龙胆栽培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龙胆随机分为5组,每组土壤氮含量依次升高,栽培15d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龙胆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C18(5μm,4.6 mm×250 mm),保护柱:Securiwguard-C18(5μm,4.0 mm×2.0 mm);流动相:甲醇-水(25∶75);流速:1min·mL1,柱温:30℃;选样体积:10 μL;检测波长:254 nm.结果:龙胆活性成分中龙胆苦苷与土壤中含氮量成倒数相关,獐牙菜苷与土壤中含氮量成S相关,獐牙菜苦苷与土壤中含氮量无相关性.结论:一定程度内追加氮肥,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但过量追施氮肥,也会造成作物藏产.
作者:王琳琳;尹海波;张紫嫣;杜文锦;齐岳;贾晓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经火郁证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在中医发生学原理指导下,借鉴古代兵法谋略“因势利导”思想以及对自然界火象的观察和体验,运用取象比类思维方法,探讨火郁证的特点及治疗.结果:火邪“上炎下传”之势是内经火郁证的特点,治疗当顺应其势,向上向外宣发透达郁热,向下向内清泻降泄邪热,其代表方剂为仲景栀子豉汤和杨氏升降散.结论:运用中医思维解析中医理论,是提高其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路径之一.
作者:唐元瑜;纪立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探讨李敬林教授治疗失眠症的思路与方法,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李师认为现今人们多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情志不遂,痰热内生,上扰心神,致阳不入阴而失眠.将痰热作为导致失眠的重要病机,提出从痰论治,兼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劳逸有度、精神调摄,并用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的见解.注意调和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安神定志,因人制宜、因证制宜.
作者:王晶;李敬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湿阻中焦证对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平胃散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给药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建立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并选择平胃散作为反证治疗药物.观测各组大鼠胸腺重量、脏器系数、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CD4+、CD8+和CD4+/CD8+比值等指标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胸腺重量及脏器系数均降低,其中平胃散中剂量组(3 g/kg)胸腺重量及脏器系数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平胃散空白给药组TNF-α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TNF-α均升高(P<0.01),平胃散中剂量组(3 g/kg) TNF-α接近正常值;模型组CD4+、CD4/CD8+比值均低于空白组(CD4+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8+高于空白组(无统计学意义),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CD4+、CD4+/CD8+,平胃散(高低剂量)组C D8较自然恢复组均有降低(P<0.01)结论:湿阻中焦证大鼠胸腺免疫功能发生异常改变,而平胃散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胸腺免疫功能异常有改善作用,这可能是平胃散苦温燥湿发挥功效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琦越;杨旭;陈继兰;黄秀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肾综颗粒是临床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剂,疗效确切.该方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潘月丽教授集数十载临床实践经验而成,能显著缓解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改善高凝、微炎症状态,制约激素副作用.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旨在阐释其组方配伍特点与药理作用,揭示肾综颗粒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作者:孙响波;于妮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清热止痒汤对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损作用、临床疗效、耳部肿胀程度、双耳重量差、耳组织淋巴细胞数值及耳组织单核细胞数值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末次激发后连续灌饲20 d,空白组采取生理盐水灌饲,对照组采取盐酸西替利嗪溶液灌饲,治疗组采取清热止瘁汤浓缩液灌饲,后将小鼠处死.对3组小鼠治疗前后皮损作用、临床疗效、耳部肿胀程度、双耳重量差、耳组织淋巴细胞数值及耳组织单核细胞数值进行分析.结果:3组小鼠治疗后的皮损作用、临床疗效、耳部肿胀程度、耳组织淋巴细胞数值及耳组织单核细胞数值皆小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大(P<0.05),治疗后小鼠双耳重量差以治疗组小(P<0.05).结论:清热止痒汤对于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损作用、临床疗效、耳部肿胀程度、双耳重量差、耳组织淋巴细胞数值及耳组织单核细胞数值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能够有效控制湿疹的发生发展.
作者:冯常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的中医证治资料,提取医案的中医处方,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204例.核心药物为半夏、竹茹、茯苓、枳实、连翘、贝母,核心组合4个,并推演出候选新处方2个.结论: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用药醇正,祛邪重视温通湿痰,扶正强调顾护津液,培本祛邪,标本兼顾.
作者:王一战;范吉平;徐志男;刘邵燕;狄波;杜新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逐瘀泄毒法对脑出血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同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逐瘀泄毒法治疗.7d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Hcy检测.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Glasgow评分、血肿吸收情况、NIHSS评分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实验组Hcy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逐瘀泄毒法对脑出血后Hcy有明显干预性,证明逐瘀泄毒法联合常规内科治疗的方案优于单纯西医内科治疗.机制可能为抑制、清除或消耗出血灶及周围脑组织血浆Hcy氧化时形成的产物,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血肿周围循环,缩小水肿,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奇效.
作者:付英德;汪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人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间改善失眠质量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间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64例.利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老年人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间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减少觉醒次数.
作者:聂红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李敬林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系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教育部科研项目多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术继承人等100余名.李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并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机特点加入药对予以辨证,并取得显著疗效.常用药对有:郁金和川楝子,合欢皮和夜交藤,石菖蒲和远志,珍珠母和磁石,龙骨和牡蛎,百合和紫苏;并常在男女之方中加入黄连和香附以及香附和乌药.
作者:王美君;李敬林;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常用中药处方规律,总结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特点.方法: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CFDA)批准上市生产的中成药数据库中,以糖尿病、消渴为关键词检索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运用SPSS19.0软件对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率、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频次与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目前已上市且功能主治有明确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品种有184个,涉及中药饮片204种,其中补虚药使用频率高,其次为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平性、微温、寒性和微寒居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归肾、肺、脾、肝经.结论:目前已上市治疗糖尿病中成药用药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等,反映了糖尿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因病机特点和攻补兼施的用药规律,对临床医生治疗糖尿病遣药组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新则;马浩玲;丁丽琴;张德芹;吴晓磊;伍明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五味子联用甜叶菊代茶饮工艺作为糖尿病患者辅助治疗保健用品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单因素试验选出佳配比、佳冲泡时间、适宜保温时间作为代茶饮组;用HPLC法考察代茶饮组的降糖成分木脂素的含量;并通过药理实验研究代茶饮组对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的糖耐量、血糖下降率、体重下降率等指标的影响;确定代茶饮的体内、外降糖效果结果:代茶饮组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降糖效果.结论:优选得到的优茶饮环境,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价值,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平时辅助治疗的保健饮品.
作者:付悦然;郑彧;王明阳;全雪晴;杨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进展期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白癜风寻常型进展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内服、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组除外用0.1%他克莫司外擦外,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患者辨证分型为气血不和、肝气郁滞、肝肾亏虚,分别用中药对证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治疗效果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琦;李铁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阴阳理论在中医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灸学本身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打上浓重的阴阳烙印,所以对腧穴的研究也同样离不开阴阳理论的指导.该文以阴阳理论为切入点,从腧穴本身的阴阳属性、开阖状态、穴性、腧穴配伍、针灸疗效等方面探讨对腧穴研究的认识及启示.研究阴阳理论对今后腧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星星;董宝强;蒋嘉兴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