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肾利湿汤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苏红梅;彭思存;杨磊;李钊;张志发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益肾利湿汤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利湿汤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益肾利湿汤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白蛋白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6.67%;对照组分别为47.62%,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除甘油三酯外,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升高,24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胆固醇均下降(均P<0.01~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益肾利湿汤联合西药治疗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陈莹教授治疗经行情志异常1例报道

    目的:总结陈莹教授治疗经行情志异常的经验.方法:跟师应诊,整理老师经验.结论:陈莹教授在治疗经行情志异常时注重扶助人体正气,体现整体观念,以舒肝解郁,温化痰饮为主,辅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佐以补脾肾化水湿之法,并根据辨证所涉及的脏腑、见症不同而用药有所侧重,且配合心理治疗,提高疗效.

    作者:李佳;陈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观察及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是体内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严重者出现神志昏迷、病死率高,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通过对本科自2008年1月-2008年9月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34例的临床观察,证实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关键,而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应加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孙茵;杨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过敏性鼻炎临床治疗经验初步探讨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发生于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

    作者:张积友;齐文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温阳活血利胆汤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56例

    笔者应用自拟温阳活血利胆汤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雪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基于聚类分析的邓铁涛教授临床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和总结邓铁涛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选取185例有明确用药记录的医案,将其首诊信息录入到数据库,规范各种名词,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邓老临床常用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其规律.结果:185例医案中常用的药物依次为甘草、人参、白术、茯苓、黄芪、柴胡、当归、五爪龙等.常用药物可聚成六类,分别为活血养血类、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益肾精类、茯苓、化痰类.结论:邓铁涛教授临证尤其重视脾胃,治疗虚损证时兼顾养血益精固肾,并且注重对气血痰瘀的调治.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邓铁涛教授临床用药规律.

    作者:饶媛;邱仕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在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在病毒性肝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英国郎道全自动生化仪测定55例急性肝炎,180例慢性肝炎,10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HE、ALT、TBIL、白球比例和γ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HE值分别为(7450±2658)U/L、(7102±2746)U/L、(3640±1965)U/L.结论:血清CHE与常规肝功化验联合检测,可用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在肝硬化中临床诊断意义较大.

    作者:于国英;张嘉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药制剂伤肌宁治疗扩张性心肌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伤肌宁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随机分为治疗60例及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洋地黄、卡托普利治疗组加用伤肌宁,对照组加用生脉制剂,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7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伤肌宁是治疗扩张性心肌病,改善心功能有效制剂.

    作者:张景红;王晋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感染风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各种感染性事件,分析与之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方法:这是一个回顾性研究,调查和随访2003年6月-2008年6月5年间在我科接受治疗超过1年以上RA患者,统计其因感染性疾病而住院的事件,收集患者的各种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病期、药物、合并疾病等,汇总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总共观察98例病人,结果在治疗期间有7例患过急性肺炎,2例患过急性尿路感染,2例患过软组织感染,1例患过化脓性关节炎,1例患过Ⅲ型肺结核,1例患过PCP肺炎,肺部感染总数9例,与其他部位感染人数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3年以上患者的感染率与治疗3年以下的感染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感染组患者的强地松和甲氨喋呤的服用剂量与未感染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此外感染组的年龄、病程与未感染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研究表明在治疗RA的长期过程中,遭受肺部感染的风险高.[2]RA患者感染风险与强地松和甲氨喋呤的服用剂量和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年龄和病程成正相关关系.

    作者:王银山;刘柏炎;周兵;郑爱华;蔡光先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on,PSD)的研究近况,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方法:共综合了26篇相关文献的内容,先分析中风后抑郁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认为负性生活事件、病灶3个以上、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又探究了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再对各种针灸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众医家多采用辨证取穴、特定针刺法、特殊取穴法、电针治疗和综合疗法等,多选取头部的百会、神庭、头维、本神、风池,配合内关、太冲、神门穴.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等优点.但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完善.强调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性、优越性,并对优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针灸疗法作了探讨.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治疗及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作者:贺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鹿片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参鹿片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TM C18柱(250mm×4.6mm),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在进样量为0.112~1.008μg范围内五味子乙素峰面积值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25388.9968X-4346.5643(r=0.9999,n=5).回收率为98.09%,RSD=0.54.分析方法的精密度为0.53%(n=5).结论:此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作者:康强;樊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学本科(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培养方案的应用研究及实践

    对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保证基本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中医药人文及资源优势设置课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突出张仲景学术思想和辨证论治思维的中医毕业生.并就中医学专业(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培养方案的实施及保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石景洋;魏小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参附生脉注射液对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附、生脉注射液对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影响.方法:42例MODS患者,根据情况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药常规综合救治,试验组在西医药常规综合救治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附、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心肌酶学各指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联合能显著改善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业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从脾胃论治原发性痛经

    从脾胃立论,阐述原发性痛经病机基础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冲任之血由阳明水谷所化,而阳明胃气为冲脉之本,认为脾胃损伤→气血失和→冲任劳损是月经不调之经行腹痛的重要病机,强调以调理太阴阳明为总纲,调养脾胃治疗本病的重要性.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手术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治疗75例

    胫骨平台骨折大多为高能量损伤,常累及到负重关节面,因此为关节内骨折,且常累及胫骨近端,故多采用手术治疗.关节面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塌陷骨折复位后植骨是目前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公认的三要素.

    作者:金连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45例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血塞通治疗,对照组(B)40例以血塞通、肌苷、维生素B6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及肝脏病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炎症程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振斌;官志杰;周阳红;毛德文;余晶;邱华;黄莺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治疗14天后比较其血清VEGF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含量,促进血管新生.

    作者:陈苡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43例分析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新方法.结果:43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34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7例,2例需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插管闭式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捷,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等,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疗程,疗效显著.

    作者:许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伤寒论》太阳篇(中)禁汗病症辨证论治探析

    发汗解表是<伤寒论>中祛邪第一法,临床运用要知道其适应症,更要了解其禁忌证.现通过对麻黄汤禁忌证的探讨,深刻理解张仲景运用发汗解表时要时时固护胃气,存津液这一基本原则.

    作者:柴中华;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悬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悬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给予悬灸及中药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传统针灸治疗,3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痊愈26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悬灸及中药治疗和传统针灸一样有较好临床疗效,但本法无痛苦,更易为小儿患者接受,是值得临床推广一种好方法.

    作者:张秋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慢性胃炎证治浅谈

    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胃气失于通降是其基本病机,通过调理气机,滋养胃阴,平调寒热,协调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结合现代医学等运用中医辨证思维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一简述.

    作者:张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