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燕
目的:探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观察组由专业医疗团队给予指导用药,观察比较两组的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耐单药、耐多药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用药满意度显著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合理用药,临床医师应注意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治愈率,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作者:吴鸿;许宗斌;方明仁;李丽;赵江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结肠癌,属于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的一种,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其发生与发展与饮食结构、遗传、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在一些发达国家,其中75%~80%的病人已经得到了手术根治术及术后积极的辅助化疗.但通过随访过程中的效果评判来说,其5年生存率仅仅60%左右,其病死率并未得到明显的降低.现阶段的辅助化疗药物大部分以细胞毒性药物为主,不但对正常细胞有影响,且耐药现象逐渐显现.本实验通过观察表柔比星对结肠癌SW480细胞和结肠正常细胞生长影响,同时将其与目前临床常用化疗药对比,评价其抗癌性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寇博;王新阳;郭鹏;贺大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根管治疗期间出现疼痛的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接收治疗的500例(650颗患牙)临床牙髓炎患者行根管治疗术中出现疼痛的88例患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研究采用根管治疗方法的患牙疼痛发生的原因.结果: 根管治疗期间出现疼痛的发生率为9.5%,其中疼痛发生多为后牙,牙疼痛发生率高的为根尖阴影小的牙,经统计学分析,P<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管治疗期间发生疼痛的问题是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疼痛发生的概率与治疗操作密不可分,根管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能适当减少疼痛发生率.
作者:冉宏海;陈兴阳;邬启安;喻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它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降低生活质量,而且一旦发生感染,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因此对压疮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已有压疮的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文通过分别对压疮的护理分期以及压疮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对压疮的护理工作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作者:倪诗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药调剂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现阶段中药调剂管理虽然已经比较规范,但仍然存在着偏差现象,仍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加强管理.本文从中药调剂常见偏差及原因和中药调剂常见偏差应对措施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作者:谭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观察组按照PBL查房模式完成护理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查房模式完成护理查房.查房后进行问卷调查和护生出科前进行考核.结果:PBL模式较之传统模式有更大的吸引力;观察组护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值得临床推广的教学方法.
作者:夏伟红;余玲丽;苏沧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外科手术后能否做好术后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机体的康复,预防与及早发现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病人手术后的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正确的体位,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重视术后病人的营养及用药效果观察,加强病人术后的基础护理,认真做好交接班等对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重叠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附属医院2012年07月-2013年4月期间经肺功能和睡眠呼吸监测诊断的中到重度COPD合并SAHS患者共50例.夜间睡眠时给予经鼻BiPAP呼吸机治疗,疗程为2个月.结果: 中到重度COPD合并SAHS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后睡眠监测指标呼吸紊乱总次数减少,呼吸暂停时间缩短,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升高,明显改善呼吸衰竭,能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阻力. 结论: 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中到重度COPD合并SAHS能取得较好疗效,不仅能改善夜间睡眠,同时能改善肺功能.
作者:李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治愈131例,好转12,自动出院4例,死亡3例.结论:护理人员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应精心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加强基础护理及并发症护理,促进康复,为患者减轻痛苦并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向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B超诊断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诊治证明的急性阑尾炎150例患者进行分析, 将1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B超图像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总结急性阑尾炎B超图像诊断特点.结果:阑尾增粗是急性阑尾炎B超图像基本特征,回声变弱,患者粘膜出现缺损、中断或者增粗,儿童患者阑尾直径超过0.6cm,成年人患者阑尾直径超过0.7cm.根据B超图像特点,可分类为:阑尾附近出现脓肿;坏疽性阑尾;化脓阑尾;单纯性阑尾炎.结论:明确急性阑尾炎B超诊断特点有利于急性阑尾炎的快速诊断和正确治疗.
作者:李长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本研究将对医院在开展门诊护理管理培训过程中危机管理技巧培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门诊护理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从2010年1月1日期开始对门诊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危机管理技巧培训,选择我院门诊2009年所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我院门诊2011年所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以及投诉人数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门诊护理工作进行危机管理培训后,患者的就诊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投诉人数也明显减少,两组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以及投诉人数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对门诊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危机管理培训以及对危机管理进行合理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还降低了医疗纠纷以及投诉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皮推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及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总结分析术前、术中护理,加强术后病情的观察,防治并发症.结果:通过护理干预,22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后6-24 h疼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1周左右出院.无一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及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的优点.细致周到的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春丽;何雪莲;张远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股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5例重度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行血液灌流而行股静脉导管的置入,实施管道护理、基础护理、防止感染、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13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由于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结论:重度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经股静脉置管行血液灌流,减少了患者行血液灌流时因经直穿刺术不成功而行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能迅速将毒性物质清除,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加强对导管应用的护理,防止导管感染,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易宗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薄层色谱法鉴别复方丹参片中丹参、冰片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取薄层色谱法,采用硅胶G高效预制薄层板,分别以环己烷-乙酸乙酯(6∶1)和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对丹参和冰片进行鉴别.结果:两种物质的均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斑点清晰,颜色明显,阴性对照品无干扰.结论:采取硅胶G高效预制薄层板并分别在环己烷-乙酸乙酯(6∶1)和苯-乙酸乙酯(19∶1)展开剂中能够对丹参和冰片进行准确鉴别,值得关注.
作者:曹海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关通舒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O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徐兰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发生脑疝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方法:对136例脑疝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优化急救流程,尽早解除脑疝症状,术后密切监测并有效控制颅内压,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各种并发症. 结果:恢复良好28例(20.59%);中残49例(36.03%);重度致残26例(19.12%);死亡33例(24.26%).结论:脑疝持续时间与预后呈相关,对脑疝病人应争分夺秒进行救治,并在术后进行有效的观察与护理,才能降低病人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作者:郝秋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9年2月份到2012年2月份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在护理方式上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落实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经过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消化内科患者落实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刘茜;许红;瞿蕊茜;刘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CT及X线诊断肺下叶结核的价值.方法:对38例肺下叶结核患者的全部资料进行研究,并对这些患者的CT及X线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中,病灶位于下肺背段19例,肺中叶6例,后基底段6例,肺舌叶5例,内基底段2例,X线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实变阴影16例,单发或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9例,斑片状伴索条状影,6例,下肺多发圆形透光区,边界模糊,部分融合5例,斑片状并肺不张、胸腔积液(胸膜反应)2例,其中有2例病灶位于左心缘后方而漏诊,而CT检查表现为:大片状影者16例与X线一样,其内密度不均匀,均可见点状钙斑,而X线未见,1例病灶位于左心缘后方漏诊,8例CT上伴有少量胸水而X线未见,6例肺下叶窝样改变合并支气管扩张,4例并发肺段不张,3例广泛胸膜增厚粘连.CT对若干结节征象的显示优于X线,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X线诊断各有优劣,在临床上应该综合分析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根据个体差异,结合各种诊断方法来诊断,以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为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建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近期相关文献.结果:总结各个医学影像成像的特点、区别和在临床的新应用.结论: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工作中任务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徐晓林;林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病人36例, 测定其血清胆碱酯酶浓度,进行资料分析比较, 探讨测定血清胆碱酯酶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6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因其他疾病住院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浓度.结果: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随肝脏损伤加重而降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结论:肝细胞代偿能力越差,病人预后也越差.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可作为判断肝脏合成功能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用于肝硬化, 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可以更为准确地预测病人的预后.
作者:何祥金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