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李忠英

关键词:骨折, 四肢,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筛选分析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86例患者采取石膏固定31例,夹板固定27例,内固定术23例,骨牵引术5例;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为1~36d,平均20.8d.所有患者对护理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对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强中后期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安宁市1994-2001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效果分析

    目的:对安宁市1994年-2001年间出生的儿童的乙肝疫苗的漏种原因和补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安宁市1994年到2001年出生的儿童未接种及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未种原因进行问卷调查,进而调查出各年龄段的漏种率及漏种原因,并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结果:安宁市1994-01-01到2001-12-31出生的儿童中,需要补种1针次乙肝疫苗的儿童数为:3270人;需要补种2针次疫苗的儿童数为:1790人;需补种三针次疫苗的儿童数为:11569人,乙肝疫苗漏种的学生漏种率高达57 5%.漏种原因主要是家长不知要接种、不知道接种时间.结论:通过开展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的补种工作,大大提高了我市1994年-2001年间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保护了我市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但3针次全程补种率为94.3%,离云南省补种合格率指标要求95%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防病意识,继续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提高乙肝疫苗的全程合格接种率.

    作者:白莉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中小型医院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医院中的重要应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浅谈信息化建设成效及建设经验.

    作者:林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对中西药联用的负面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用的负面作用.方法:分析研究中西药联用的负面作用的.结果与结论:对中西药联用应慎重,互补长短.

    作者:刘伦栋;徐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肺下叶结核的CT及X线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CT及X线诊断肺下叶结核的价值.方法:对38例肺下叶结核患者的全部资料进行研究,并对这些患者的CT及X线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中,病灶位于下肺背段19例,肺中叶6例,后基底段6例,肺舌叶5例,内基底段2例,X线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实变阴影16例,单发或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9例,斑片状伴索条状影,6例,下肺多发圆形透光区,边界模糊,部分融合5例,斑片状并肺不张、胸腔积液(胸膜反应)2例,其中有2例病灶位于左心缘后方而漏诊,而CT检查表现为:大片状影者16例与X线一样,其内密度不均匀,均可见点状钙斑,而X线未见,1例病灶位于左心缘后方漏诊,8例CT上伴有少量胸水而X线未见,6例肺下叶窝样改变合并支气管扩张,4例并发肺段不张,3例广泛胸膜增厚粘连.CT对若干结节征象的显示优于X线,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X线诊断各有优劣,在临床上应该综合分析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根据个体差异,结合各种诊断方法来诊断,以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为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建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治愈131例,好转12,自动出院4例,死亡3例.结论:护理人员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应精心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加强基础护理及并发症护理,促进康复,为患者减轻痛苦并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向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救护理管理探讨

    护理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的利用护士的潜能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护理管理者深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广泛性,复杂性和连续性,针对繁琐的工作内容,高标准的岗位标准及潜在的护理风险应积极采取前瞻性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以确保护理安全.其急救护理管理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掌握急救护理管理质量评价的新方法、新内容,及时做出准确全面的质量评价,以促使急救护理管理向着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比较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我院在2011年1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中,选取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L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另一组为微创保胆取石组(MC组),行微创保胆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进行观察.结果: M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均低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卿三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路径在膝关节半月板撕裂伤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临床路径对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探讨其能否降低医疗成本,达到佳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安全重在防范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重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大限度地防止护理纠纷、差错及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护理工作优质高效地进行.

    作者:吴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儿宝颗粒联合硫酸锌口服液在小儿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儿宝颗粒联合硫酸锌口服液在小儿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门诊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一年以来收治的58例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硫酸锌口服液,观察组患儿在硫酸锌口服液基础上给予儿宝颗粒,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21%,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效率为96.5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不良患儿给予儿宝颗粒联合硫酸锌口服液具有显著的疗效,安全可靠,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玲华;陈海水;汤海波;张敏;邓云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荔枝核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优选研究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以此来优选出佳的提取工艺.方法:本文研究中将采取正交实验设计,以荔枝核总皂苷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为指标综合考察提取时间、回流时间以及乙醇的用量与浓度,选取佳的提取工艺.结果: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荔枝核皂苷的提取工艺为A3B3C3D2为佳提取工艺.结论:采取正交实验提取荔枝核中的总皂苷,然后通过比色法对荔枝核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以此来选取佳的提取工艺,由于荔枝核总皂苷可起到有效的降糖功能,因此提高提取工艺可促进荔枝核总皂苷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雪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儿科院前急救转运常见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分析

    目的:探析儿科院前急救转运常见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07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待的587例院前急救转运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总结儿科院前急救转运出现风险的原因. 结果:587例院前急救转运患儿中,有237例为新生儿疾病,71例为呼吸系统疾病,159例为高热惊厥159例,56例为神经系统疾病,64例为上呼吸道感染.23例在院前急救转运后24h内死亡,经过统计分析6例为医疗原因导致的死亡,占26.09%;7例为车辆、气候、道路等非医疗原因导致的死亡,占30.43%;10例为患儿自身病情导致的死亡,占43.48%.结论:儿科院前急救转运常见风险因素主要有医疗原因、非医疗原因及患儿自身病情原因,通过加强和规范儿科院前急救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及加大政府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扶持等,可以有效的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枫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影响BD实验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B-D实验全称布维-狄克试验(Bowie-Dictest),是用于检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冷空气的排除效果的试验.1 BD实验效果方法使用时,可直接将实验包置于灭菌器室内排气口处,关闭柜门,进行134℃,3.5分钟灭菌完毕后,打开实验包,取出测试纸,观察测试结果.如果灭菌器内的空气未排除或完全排除,则蒸汽不能达到饱和,虽然压力达到了预定值,但蒸汽的温度却未达到要求的高度,就会导致灭菌失败[1].

    作者:孙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以及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目的:通过调查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及沟通能力,使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于患者,让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通过问卷及实际调查了解2010年9月到2011年5月间156名在职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水平及2010年9月到2011年5月间年我院收入的127名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理论知识较差,护理意识不高,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及沟通能力对患者康复有着很大意义.

    作者:陈佩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

    自1987年3月法国人,P.Mouret,首次成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至今,它以对病人创伤小、疼痛轻、疤痕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广大患者的欢迎,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方法.[1]LC是常见的腹腔镜手术,也是开展其他腹腔镜手术的基础.我院自1992年至20013共行一万例左右.本组有500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利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高频电刀的安全防护

    高频电刀作为一种现代科技产品,已在医院普遍普及,它是一种取代机械物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在各科手术操作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单极和双极两种工作模式,其具有切口齐、止血彻底、节省时间、防止细菌感染、术后愈合较好等优点,所以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由于电刀频率高、有效面积小、电流密度大,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引起意外灼伤,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对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诸多影响.因此,正确掌握高频电刀在手术中的安全使用,对于提高手术水平,避免给患者造成意外伤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淑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多发性硬化误诊为病毒性脑炎一例报道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多发生在轻壮年时期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其特点为病灶多发,病程中常见缓解与复发[1].由于其第一次发病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导致误诊.现将我院2013年3月8日收治的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以降低其误诊率.

    作者:潘成玉;郭霞;田永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醒脾养儿颗粒在治疗儿童厌食症中所发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1年2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厌食症患儿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均实施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则通过口服胃蛋白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通过口服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经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76.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脾养儿颗粒在治疗儿童厌食症中临床疗效明显,显著增加患儿的食量,进而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李明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颅脑外伤CT改变与预后的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病人CT检查所见改变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颅脑外伤病人,深入仔细地研究其CT检查结果所呈示的脑中线移位、颅内血肿量、基底池消失、弥漫性脑肿胀改变状况,按照脑中线移位长度、具体血肿量、基底池消失的平均评分(CES)为患者分组,对比CT改变不同的患者在预后状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的58例病人,共10例死亡.脑中线移位:<5mm者5例,5mm~10mm之间者18例,>10mm者35例,死亡率分别为0.00(0例)、5.56%(1例)、25.71%(9例),>10mm者死亡率比另两组更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肿量:<50ml者41例、50ml~100ml者14例、>100ml者3例,死亡率分别为9.76%(4例)、28.57%(4例)、66.67%(2例),>100ml者的死亡率更高,但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ES评分:<10分者28例,>10分者30例,死亡率分别为0.00(0例)、33.33%(10例),>10分者死亡率更高,且与<10分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脑外伤病人预后效果与其CT改变中的脑中线移位量、血肿量、CES评分皆有一定差异,但是除CES评分外差异不显著.

    作者:赵宏文;李珊;黄进帮;曾文勇;李春鸿;杨龙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鼻塞式CPAP治疗早产儿临床体会

    早产儿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高,应用鼻塞式CPAP治疗早产儿,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积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