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爱红;高焕萍;高鸿山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配合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分析我院于2008年5月-2011年8月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122例患者进行治疗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情况.结果: 12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了成功.结论: 良好的配合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作者:周家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急诊科室年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受治疗的200例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好转,且对人性化护理满意程度很高,与对照组数据相比,结果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性化护理对急诊室患者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的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急诊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作者:沈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与人的健康、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基于脑电信号通过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睡眠自动分期.首先用小波阈值去噪算法对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提取睡眠脑电信号的频域和时域特征,EEG的频域特征是δ、θ、α、β四个频带的能量百分比;后,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睡眠各期进行模式识别,得到睡眠EEG分期的平均正确率达到81.67%,证明本文所提出的睡眠自动分期方法较为有效.
作者:阿伯德;汪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休克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所有烧伤休克期患儿均给予整体护理,其护理方法包括建立静脉通道、液体补充、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结果:24例烧伤患儿中,20例平安度过休克期,且全部痊愈出院,3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对烧伤患儿给予整体护理,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曹志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运用临床路径对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探讨其能否降低医疗成本,达到佳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达标人数、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桂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并评价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结果: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均有明显减轻,对照组相比于实验组其SCL-90评分较低且差异明显.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期间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韩晓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健康教育是为患者提供安全、经济、高质量的护理的保证.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是抽血化验.静脉采血是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对体检者在静脉采血前、中、后实施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减少体检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纠纷的发生,同时也能提高护理质量,另一方面又可以改善体检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我院体检中心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静脉采血26885例.体检中心护理人员通过开展对静脉采血病人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秋宁;汪永红;张荔荔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12-2013年收治的13例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缓解6例,加重3例,死亡4例;其中1例压疮.结论:对骨转移癌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马媛媛;莫立新;俞梅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总结了心血管外科带教护理实习生的经验及体会.成立了带教组织并设立总带教,选拔并培养了带教师资,制订了带教计划,确定了评价指标与考评方法.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完善教学环境与设施,对护生进行入科教育,采用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特别注意加强监护室专科的带教,并培养护生的护理管理能力.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3年1月-5月入住ICU的296名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24例患者进行整理分析,院内感染率8.11%.结论: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采取相应保护性措施,减少或控制有创操作的频率,可有效控制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晓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索手术室实施专科护理组的效果,以适应外科手术专科化发展,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划分为6个专科组,实行护士长一专科组长一组员的三级管理模式,建立培训、考核体系.比较专科分组前后医护配合满意度、理论与操作考核合格率.结果:分组后手术医生对手术配合满意度提高,理论与操作考核合格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手术室实施护理专科分组,利于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培养专业化现代手术室护士的有效模式,也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作者:周迎娣;马海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总结神经内科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相关经验.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区神经内科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8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除3例死亡,2例转院治疗外,其余75例患者营养状况均明显好转,预后良好.结论: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并配合精心、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维持患者生命和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同时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方便、经济、实用的营养疗法.
作者:朱怡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效的综合护理方法,降低其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程度.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5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等护理方式.结果:该组患者52例完全康复,41例借助手杖行走,2例借助轮椅行走.结论:及时、有效、合理的护理方式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的肢体功能;减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小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8例患病儿童,根据患儿的病症、体征实施干预护理,并注重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指导,统计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38例患儿全部治愈或好转.结论:对患小儿川崎病的患儿实施合理、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地缩短小儿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书梅;吴帮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牙齿敏感症是一种牙齿受到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和机械(刷牙.咬硬东西)刺激时感觉酸软疼痛的症状,是牙体上牙本质刺激后产生的一过性激发痛,去除刺激后疼痛即可消失,这类病人如稍遇冷风刺激(即使是一般能耐受的温度)也非常敏感,患者常诉说冷也不行,热也不行,更是怕甜,怕酸,进食困难,该病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牙体病共有的症状,它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欠佳,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牙颌套加中药凝胶治疗牙齿敏感症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许淑梅;候燕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麻醉术后病人统一护理管理下,对常见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手术后的安全系数.方法:记录分析2012年5月9日-12月9日麻醉恢复室838例术后患者的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处理、及体会.结果:全麻762例中并发症40例,其中神经系统15例,呼吸系统4例,消化系统8例,循环系统7例,泌尿系统1例,术后低体温5例.腰硬联合麻醉38例,其中并发症4例;其他麻醉28例,其中并发症2例.结论:我科麻醉恢复室主要收治全麻术后病人为主,统一护理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各种原因的并发症,及时处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本院1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护理,了解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病因及特点,从而预防和减低动脉瘤的发生率.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145例血液血液透析患者男性84例,女性61例,年龄在30-85岁之间,透析7个月-13年,每次透析2次12例,3次133例,规格16号内瘘穿刺针.结果:145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假性动脉瘤,其中前臂桡动脉瘤25例,占89.3%,上臂耾动脉瘤3例,占10.7%.有2例患者动脉瘤直径>3厘米,1例男性33岁,患者因动脉瘤巨大,动脉分流量过多,心搏出量增加诱发心力衰竭,行动脉结扎术后,于对侧上肢行内瘘再造术;1例女性患者54岁,因动脉瘤膨大,皮肤变薄,胀痛明显,行动脉瘤两端结扎,内瘘再造.其他内瘘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瘤体较小,继续维持性血液透析.讨论:内瘘动脉瘤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新内瘘过早使用,操作技术差,血液反复外渗形成血肿,反复同一部位或区域穿刺,透析结束按压穿刺点方法不正确等都是诱发动脉瘤形成因素.小的动脉瘤便于护士穿刺,成功率高,血流量充足,确保血透顺利进行.大的瘤体皮肤变薄,凸出皮肤表面,患者感觉皮肤肿胀,搏动性胀痛,影响生活质量,瘤体小可行弹性绷带保护,明显扩大达3厘米应手术治疗.小结:护理人员通过了解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掌握正确的熟练的内瘘穿刺法,把握新内瘘成熟穿刺时间,有计划地轮流更换穿刺点,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及日常自我血管护理.
作者:戈冬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正确的应用和良好的护理可以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各种损伤及并发症,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在心理上生理上逐渐适应,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护士操作简单、方便,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且患者容易接受,无创呼吸机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早期和慢性呼吸衰竭的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若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临床特点,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点.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展开分析和研究.
作者:张卫华;黄岚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