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来手术器械在医院的消毒管理

马荷仙

关键词:手术器械, 医院之间, 消毒供应中心, 清洗质量, 消毒灭菌质量, 医学工程学, 关节镜手术, 针对性强, 医院感染, 外来器械, 使用频率, 管理规范, 处理, 植入性, 卫生部, 类手术, 租用, 医疗, 配备, 流动
摘要:随着医学工程学的交叉,骨科植入性手术、关节镜手术等得到广泛开展.此类手术必须使用一些特殊器械,这类器械针对性强,价格昂贵,一般医院不作为常规配备,而采取租用的方式.由于这类器械在各医院之间流动频繁,使用频率高,而使用后器械处理常常不规范,致使清洗质量得不到保证,医院感染隐患较大.如何控制外来器械的清洗质量及消毒灭菌质量,已成为医疗界的难题.卫生部发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已明确规定此类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浅谈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老年骨折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全部患者康复出院.结论: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股骨骨折也就成为老年期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因为此类疾病的治疗迫使老年人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易发生一些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为了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使骨折早日愈合除了及时合理的治疗外,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陈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活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个性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3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规范的血压治疗,待患者血压稳定后让其离院.其中对照组患者离院后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而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个性化延续护理.在护理后的第二天和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和统计. 结果: 经验证发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接受差异干预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除了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两方面,其他方面比较实验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性化延续护理能够很好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它能够让高血压患者在出院后依然得到很好的护理,由此可见,个性化延续护理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服务模式,值得在高血压护理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家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异位妊娠在基层医院的诊疗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基层医院对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治疗的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并给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药物方案,将16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84例,治疗期间给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患者76例,治疗期间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阴道超声检查,其中10例患者出现检查误诊,误诊率为6.3%,后经血β-HCG检测诊断确诊.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包快大小以及血β-HCG均优于治疗前,前后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4.2%,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真确率较高,治疗期间给予甲氨蝶吟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朱自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骨科手术应用瑞芬太尼与常规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探讨骨科手术中采用常规方法与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为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提高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需行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常规麻醉方法进行手术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有效率,总结两种手术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采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对比两组研究结果,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瑞芬太尼的手术麻醉效果总有效率在94 00%,常规组手术麻醉效果总有效率为75.00%,瑞芬太尼组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麻醉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清醒时间显著低于常规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镇痛评分(VAS)相比,瑞芬太尼组手术镇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常规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瑞芬太尼作为麻醉剂应用于骨科手术中,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镇痛效果好,术后患者清醒时间较短,减少了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麻醉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骨科手术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葛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子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比率观察

    目的:观察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子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比率.方法:笔者在2011年1月~2011年6月选择我县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母亲2084例,同时对其子女进行HBsAg检测,观察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对子女的影响;同时选择2084例父亲和2084例子女的进行对比,观察父母抗原阳性对子女抗原阳性的比较.结果:发现共有63例抗原体为阳性,其中母亲和子女抗原体同时阳性的有38例,占60.3%,子女抗原体阳性、母亲抗原体阴性的有20例,占31.7%,母亲抗原体阳性,子女抗原体阴性的有5例,占8.0%,子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通过母亲血液直接传播明显高于其他传播途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传播率明显高于父亲,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可存在于患者血液、唾液、汗液等,通过调查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对子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影响较大,值得关注.

    作者:王幼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肥胖青少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肥胖青少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肥胖青少年48例,抽取46例健康青少年做对照,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及血压,检测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分辨率超声仪检查颈总动脉IMT.结果:肥胖组青少年血脂水平、血压水平明显升高,颈总动脉IMT显著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IMT厚度与BMI指数、腰臀围比值、皮褶厚度、血压、血脂等因素负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肥胖出现颈动脉IMT增加,血脂异常、血压升高是肥胖青少年颈动脉IMT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郑琳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妊娠护士上夜班的压力源调查及探讨

    目的:探讨并调查上夜班的妊娠护士所产生的压力的来源.方法:我院根据美国医院中关于对护士压力的程度调查表,并结合工作之中的护士所出现压力的来源表,进而制定出<调查上夜班的妊娠护士所产生的压力的来源表>.结果:特殊护士组所产生的压力要比一般护士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查上夜班的妊娠护士所产生的压力的来源,进而为妊娠护士创建出现代化、人性化、人文化的工作安排.

    作者:郭苏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女性常见性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增加, MPC是子宫颈的一种炎症.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增多,由性病病原体引起的MPC也逐渐增多,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本文探讨了性病的危害性,以及常见病的来源,提出了预防性病的对策.

    作者:薄其安;赵敬媛;刘明刚;刘宇松;刘洋;崔海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CT诊断及鉴别观察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观察,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在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间与我院就诊的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样本,详细记录了其临床表现和CT影像资料.结果:45位病人入院时的大致表现为上腹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和腹胀,有压痛和反跳痛,腰肌紧张.经初步诊断后,45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38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CT影像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胰周脂肪层模糊,胰胆管扩张;7例为急性出血型胰腺炎,CT影像表现为胰腺内有斑片状、点状、等不均匀影像,增强扫描时不均匀影像有强化.结论:CT 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早期发现,但也需要做好鉴别诊断.

    作者:张武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400例非霉菌性阴道炎临床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非霉菌性阴道炎临床常规检查结果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00例妇科疾病患者,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并对白带、阴道菌群的变化和清洁度进行分析.结果:经检测可以发现:滴虫性阴道炎61例,检出率15.2%;霉菌性阴道炎25例,检出率6.3%;非霉菌性性阴道炎100例,检出率25%;淋菌阴道炎10例,检出率2.5%;正常204例.结论:有针对性地对阴道分泌物临床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非霉菌性阴道疾病的感染率,有利于女性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邓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方法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10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方法治疗.结果:在研究组的50例患者中,有效的患者为49例,总有效率为98%,其中显效患者42例,好转患者7例,无效患者1例;在对照50例患者中,有效的患者为39例,总有效率为78%,其中显效患者31例,好转患者8例,无效患者11例.两组结果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肺心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这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这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后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胡德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体腔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吸收量的评估与比较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后腹膜入路腔镜术的CO2吸收量进行量化的评估与比较,同时对不同体腔充入CO2后呼吸循环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对比.方法:对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及经腹膜后入路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各40例麻醉开始后进行监测ECG、BP、HR、SpO2,PetCO2、Peak,在诱导插管后10min (t1)、充气中10min(t2)、充气中30min(t3)、充气中60min(t4)、放气后15min(t5)测量PH值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作者:段文明;胡建军;努尔波拉提·加列力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目的:对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开展术后护理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急危重症科室(ICU)收治的已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中进行选取,从中选出3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选取的患者采用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患者开展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降低患者并发症、保证气管切开手术质量以及提高患者预后恢复率的有效措施,应该引起广大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视,值得在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实施开展.

    作者:陈红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

    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的原因及防范对策,以保障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针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相关工作环节展开调查,对可能出现差错的部分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通过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可能出现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并加强防范后,该中心在出门与未出门差错发生率上都有显著性降低.结论:通过差错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除了可以有效降低错误率,还能保障临床的用药安全与有效.

    作者:邢美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四肢骨折患者早期引用冰袋冰敷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冰袋冰敷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疗效并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院治疗的98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冰袋冰敷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冰袋冰敷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用自制的冰袋对骨折局部进行冰敷,在24h内观察两组病例的疼痛情况、止痛剂服用情况和24h后骨折部位的肿胀情况以及后续皱纹出现的时间. 结果:两组的疼痛程度,止痛剂的应用例数,骨折部位的肿胀程度以及皮肤褶皱的出现时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冰袋冰敷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 结论:在四肢骨折的治疗当中应用冰袋冰敷可以有效缓解肿胀、疼痛,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袁曙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是促进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措施,本文以髋部骨折为例,结合临床实践,从功能锻炼、心理干预两方面入手,探讨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持续性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临床医护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刘小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96例护理体会

    通过回顾性地总结96例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病人的观察和护理过程.作为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喉的护士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力,述要有过硬的基础医学知识、熟悉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的护理常规.重视病人的主诉,对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并发症及时识别预防进行观察护理.这样才能为术后并发症及早进行预防和处理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顺利地痊愈出院.

    作者:杨立秋;凌永梅;周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对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把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手术室患者管理分成两个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对手术室患者实施常规管理;2013年1月-2013年6月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实施安全管理.后对两阶段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第二阶段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第一阶段,其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二阶段手术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8.4%,第一阶段则为12.9%,其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患者中实施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从而有效的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孙缅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一例糖尿病患者因疖痈致脓肿的护理与体会

    糖尿病(dm)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使一些组织器官营养供应功能降低,得不到保障,可有血管、神经、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众所周知,糖尿病病人皮肤感染率较高,机体自身原因造成或皮肤微生态失调[1].痈为相邻近的多个毛囊及毛囊周围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背部和颈部,如糖尿病患者合并痈时,常常较难治愈.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但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长期影响,感知能力下降,常不自知而发生感染、坏疽而影响生活.我院为老年慢性病医院,主要收治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而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占我院所有患者的30%,现有一名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痈的感染进行护理分析及经验交流,目的提高护士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的认识及护理水平,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得健康指导和自我检测的护理能力.

    作者:周恒;李会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浆置换结合激素冲击治疗重症狼疮性脑病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狼疮性脑病的疗效.方法:18例确诊为狼疮性脑病患者予行血浆置换3-5次,同时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了解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免疫指标变化.结果:15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复查免疫指标均明显改善,2例无好转(其中1例转上级医院,1例自动要求出院),1例因狼疮性心肌炎死亡. 结论:血浆置换能使迅速清除体内自身免疫抗体、免疫复合物和炎症因子,结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狼疮性脑病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陆猛桂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