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出血50例护理体会

杜素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休克死亡, 护理体会, 并脑出血, 致残率, 脑缺血, 脑梗死, 病死率, 并发症, 病人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病死率、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收住脑出血病人50例,体会到本病的护理较为复杂,血压过高可引出再度出血,加重病情,血压过低可致脑缺血,脑梗死,甚至休克死亡.现将对50例高血压并脑出血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风险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11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各项管理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7.67%和79.06%,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以及消毒隔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杨旭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探讨

    目的:探讨对门诊西药房之中的药品的管理以及发放形式.方法:将我院2011年到2013年数字化管理、发放门诊西药房之中的药品情况当作数字化组.与此同时,将2008年到2010年未数字化管理、发放药物前的情况当作参考组.对比参考组和数字化组有关管理及发放药物的各种指标,例如:病人取药时间以及账实符合率、盘点库存药品时间、药品报损率.结果:数字化组中的各项相关药物管理、发放的指标均比参考组的优异,P<0.05.结论:对药品管理、药品发放予以数字化,可以使门诊西药房之中的工作效率实现有效提升,可以使失误率明显减少,因此应推广数字化管理.

    作者:戴建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8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就8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86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康复组(43例)、对照组(43例),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43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死康复护理方法.结果:43例对照组患者经过上述护理配合之后,显效9例(20.93%),有效21例(48.84%),无效13例(30.23%),总有效率69.77%;43例康复组患者经过上述护理配合之后,显效25例(58.14%),有效12例(27.91%),无效6例(13.95%),总有效率86.05%.结论:通过运动锻练措施,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减慢或终止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降低冠心病患病率;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作者:吴永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后出血的治疗与防治对策

    目的:研究探讨针对产后大出血采取常规止血方法以及B-Lynch子宫缝合术止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法以及对髂内动脉和盆腔血管进行结扎法,治疗无效者再进行子宫切除手术的30例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大出血采用常规止血方法无效后,使用B-Lynch子宫缝合术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有效和显效者28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产妇治疗有效和显效共2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短,患者手术出血量少.结论:采用B-lynch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该方法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农村高血压社区管理现状与对策

    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

    作者:孙德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青光眼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虹膜嵌顿术、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术等不同的术式治疗[1],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结论:通过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陈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00例进行观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干预结合对症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抑郁程度均得到很大程度的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紧张情绪,为患者提供对症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荣;葛琪;胡结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淤胆型肝炎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38例患者则单纯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无效2例,有效4例,显效3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38例患者中无效10例,有效22例,显效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效治疗淤胆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在消退黄疸以及恢复肝功能方面,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罗泽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麻醉下宫腔镜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下宫腔镜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对手术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80例在静脉麻醉下行官腔镜手术病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患者反应及手术进程,对生命体征变化、手术操作、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的恢复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对280例行静脉麻醉官腔镜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术后人性化的护理,所有手术病人均安全度过手术期及麻醉苏醒期,无一例病人发生并发症,手术结局良好.结论:人性化护理运用于静脉麻醉的宫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能使患者依从性提高,更好地配合医生的工作,降低检查的难度,减轻患者术中术后痛苦,预防和减少低钠血症、心脑综合症、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人性化护理对于提高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玲;寇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产后舒适护理干预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1],发病率为1%~5%[2].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很大,容易造成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和死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低血钙等并发症[3].舒适护理模式即是对此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使患者达到舒适[4].我科针对妊娠糖尿病产妇实施产后舒适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冬梅;季惠兰;马风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症的原因,护理措施及经验总结.方法:对年7月-2013 62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护理经验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余凤莲;孔令萍;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真菌对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的影响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快速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分析,探讨真菌对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或痰液标本,通过快速培养法检测MP,同时进行相应的细菌培养.并对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用荧光定量PCR进行确诊,同时与临床诊断相结合,将上述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后得出结论.结果:233例患者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112例(阳性率48.07%),其中112例阳性标本中培养出真菌63例.阳性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确诊57例(50.89%),真菌感染引起MP快速培养假阳性率为98.18%.结论:真菌是引起快速培养假阳性的主要原因,其他普通的细菌可以被有效抑制.在采集标本时好是咽拭子,因其干扰因素少且阳性率高于痰标本.

    作者:杨葵;梁文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与心脑血管梗死发生的关系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与心脑血管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试剂盒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CR-RFLP法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中的C667T基因型.结果:心肌梗死组、脑梗死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型纯合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对照两组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增高.心肌梗死组、脑梗死组两研究组中3种基因型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有显著差异,正常组中3种基因型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差异.两两比较中,两研究组的TT型、TC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CC型,其它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是心脑血管梗死的主要因素.

    作者:成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两大部分.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多种方式护理后得以治愈,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结论: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前后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风险因素与防范

    目的:研究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接受注射的患者1568例及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18人展开针对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相关防范措施;结果:风险护理措施实施后风险事故和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下降,与风险护理措施实施相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加强门诊注射室存在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门诊注射室的护理风险,避免发生护理纠纷,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值得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沈丽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致病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探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致病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为提高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对100例患者采集了552份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临床检验,记录样本中病原菌检测结果及其耐药性,以及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具体部位,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且以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0.43%、28.99%;重症监护病房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体内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对半合成广谱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有较高的敏感率;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以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较为常见,且部分患者同时发生多处感染.结论:医护人员在进行临床治疗和采取护理措施时,应采取多种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几率,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定期采送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临床检验,若发现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钉棒内固定系统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系统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内固定系统并行植骨融合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率为100%,没有出现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均为良性肿瘤,其中畸胎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5例,脊膜瘤2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13例.与术前相比,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恢复,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3年,通过MRI或CT复查,所有患者无脊柱侧弯或损伤,脊柱结构稳定,钉棒在位良好,无移位、松断情况,椎间隙未变窄,椎体高度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部分植骨开始融合,疗效满意.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症的前提条件下,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应用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其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避免脊柱畸形,缩短卧床时间,可提前下床活动,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深入推广.

    作者:蒋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式剖宫产术及其改进术后腹壁粘连情况探析

    目的:对新式剖宫产术及其改进术后腹壁粘连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进行新式剖宫产和50例进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后腹壁粘连情况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100例患者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腹壁粘连情况.结果:35例新式剖宫产患者出现腹壁粘连,20例改良新式剖宫产患者出现腹壁粘连,改良组组患者在手术进行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患者出现腹壁损伤的人数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能够使患者的腹部粘连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和减少腹壁损伤人数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

    作者:徐子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出血发病急、进程快、死亡率和致死率高,为了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院急诊科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急救的20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急救及转运期的预见性护理:如卧位、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给药、头部降温、留置导尿、安全防护、严密观察病情、心理疏导及转运途中的急救物资人员的准备、重点环节处置等预见性护理措施.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除其中5例患者由于就医较迟,错过抢救时机,救治无效死亡外,201例患者均通过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得到了满意效果,被收入神经内科或ICU继续治疗.

    作者:谭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20例胸腰椎结核前路患者,给予患者实施指骨内固定术,研究分析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资料.结果:实施手术治疗后,患者麻醉复苏时间为20-100分钟,平均时间为60分钟,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对患者实施致死率,所选取的患者均无异常出现,安全返回到病房.结论:给予麻醉复苏期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