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华
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理状况分析,提出对体检者体检前、体检中和体检后的人性化护理措施.体检护理人员应转变观念,实施具体的健康教育.
作者:李儒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医药卫生事业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随着不断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内科疑难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下面,本文以肿瘤、肾病、老年病、免疫性疾病、传染病等中西医临床实例,来简要说明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多种内科疑难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杨克佳;杨凤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女性在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逐步衰退,女性激素水平呈波动性下降,对生殖系统产生巨大影响,也对脑、骨骼、皮肤、心血管和泌尿道等靶器官有不利影响,将会带来许多的生理和心理不适,包括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神经精神症状,以及与雌激素缺乏有关的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泌尿生殖道萎缩相关问题和认知功能障碍.中医在围绝经综合征治疗上一直起重要作用,目前,主要肯定了围绝经综合征治疗中性激素的作用.
作者:魏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产妇乳胀患者采用产后乳房按摩技术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对患者在产后进行常规的乳房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乳房按摩.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的第3、4d,患者的乳房胀痛情况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患者发生乳房胀痛患者,采用乳房按摩技术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胀痛情况,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海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 男,30岁,因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头面部、胸腹部复合伤,于下午三点左右就诊,当时有短暂昏迷,醒后感头痛、头晕,胸腹疼痛明显,口唇部软组织挫伤,门齿脱落.体检:神清,步行,T 36.4℃,R 79次/分,BP 120/80mmHg(1mmHg=0.133kpa),心肺阴性,腹部未及包块.急诊CT:左侧多根肋骨骨折,余未见明显异常.次日,生命体征平稳,复查CT示左侧第2、5、6肋骨骨折.第三日凌晨,患者感腹痛加剧,以脐周疼痛尤为剧烈,伴有大汗、心慌、胸闷,脐周压痛+,血压明显下降.急查CT示:大网膜巨大血肿、腹腔积血,患者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沈红超;钟林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本组69例患者经过上述方法抢救及护理后,63例患者好转,好转率为92.0%;6例死亡(均死于心力衰竭),死亡率为8.0%.其中并发心律失常者37例,并发心源性休克者24例.住院时间4~17d,平均9.2d.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好转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老人跌倒的护理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主要抽取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我社区的10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护理预防措施对跌倒进行干预,对患者干预后的跌倒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干预,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经研究结果表明,对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马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分析该院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 例和观察组(妈富隆治疗组)60 例.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FSH、LH、E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小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收治的6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结果:经过治疗,发热消退时间为(2.84±1.01)d,皮疹、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为(3.46±1.11)d,痊愈天数为(5.31±1.07)d.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期间3例发生白细胞下降,1例发生血小板下降,未特殊处理,治疗后复诊均恢复正常.结论:本组患儿为手足口病轻症病人,一旦发现患者应积极治疗,要重点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手足口疱疹伴发热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罕见,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范卫萍;俞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正常妊娠的羊水量随孕周不同而有所变化.后2-4周开始逐渐减少,妊娠足月时羊水量约为1000mL(800-1200mL),凡在妊娠时期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高可达20000mL.多数孕妇羊水增多缓慢,症状较轻而能耐受,称为慢性羊水过多;少数孕妇在数日内羊水增多过快,往往发生时间愈短,羊水量愈多,临床症状愈明显,称为急性羊水过多.羊水过多的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其中约1/3原因不明,2/3可能与胎儿畸形、孕妇糖尿病、多胎妊娠、巨大儿、母儿血型不合及双胎输血综合征有关.
作者:曾淑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97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方案,总结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自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行优质护理,观看护理效果;结果:9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95例血压得到稳定控制,2例患者血压有效控制;结论:优质护理方案针对血压稳定控制卓有成效,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裴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中产妇出血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16例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妇出血原因很多,主要为子宫收缩无力或胎盘因素;通过对出血患者及时采取联合止血措施和手术治疗,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应对剖宫产中产妇出血情况时,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止血治疗手段,能够大大降低产妇死亡率.
作者:李文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1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咽痛,于2013年6月5日来院就诊.遵医嘱予静脉输液治疗,予5 %葡萄糖液250 ml,加喜炎平注射液10 ml 静滴, 2 min后出现胸闷、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凉,继而视物不清、意识模糊,血压测不清,心率120/min,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静滴喜炎平注射液,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 mg,高流量吸氧,地塞米松10 mg 静推.异丙嗪 2 5mg肌内注射,10 min后患者神志转清,呼吸平稳,血压逐渐回升,20 min后休克纠正,血压96/65mmhg.
作者:郭安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人员手卫生现状与对策.方法:回顾分析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本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包括为患者治疗的前后、操作前后、换药前后等医护人员洗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反馈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研究对策.结果:通过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现状,研究对策,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存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马丽;杨晓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及C肽释放联合试验测定对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和治疗及评价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混乱程度,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的敏感性给以指导治疗.方法:共检测60例,其中1型糖尿病12例,男9例,女3例,2型糖尿病38例,男24例,女14例,葡萄糖耐量异常:10人,正常人15例,男10例,女5例,无其他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葡萄糖耐量试验,C肽及胰岛素测定:所有受试者经过禁食12小时后,于清晨抽取静脉血,然后静脉缓慢推注葡萄糖75克,服后30,60,120,180min时分别采静脉血2-3ml,测定血糖,C肽及胰岛素.结果:1-DM患者INS,C肽分泌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泌呈低平曲线;2-DM患者INS,C肽空腹值正常,但是分泌峰值延后且持续时间长.结论:糖耐量,INS,C肽释放试验对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凌云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T型管引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106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患者的T型管进行妥善固定、通畅引流、密切观察、精心护理.结果:106例患者均如期拔除T型管,患者状态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胆道术后对T型引流管的精心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作者:任秀华;陈雨霖;勾冯茜;左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粘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年,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易发病.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便秘等;小儿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
作者:王嘉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小儿肠炎主要由于肠道内感染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肠道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多见)、因喂养不当所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院采用云南白药治疗小儿肠炎4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们采用脑室引流术治疗50例颅脑损伤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15-80岁,平均42岁.
作者:楼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刺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期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48例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加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针刺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