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78例

郝欣珂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 注射用, 盐酸多西环素,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阿奇霉素和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和74.4%,观察组在疗效和临床症状控制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显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微型腹腔镜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微型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隐形疝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精索粘连、阴囊肿胀、腹胀、睾丸异位、睾丸猥琐发生率以及疝气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疝复发率较低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业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药物对腹腔镜麻醉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25例选择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B组25例选择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C组27例选择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D组26例选择异氟醚全凭吸入麻醉,麻醉前诱导选择静脉注射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比较四组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四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后生命体征仅有呼吸频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麻醉后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麻醉副作用较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胜于其他麻醉药物.

    作者:王平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防治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规范管理对高血压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对盘龙区社区35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取规范化管理方式,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相较干预前,高血压患者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BP)均有明显下降,P<0.01;SBP水平下降12.6mmHg,DBP水平下降2.52mmHg;26例基线血压异常者SBP下降16.85mmHg,血压控制率由44.03%(155/352)升至67.04%(236/352),血压判断标准掌握率由干预前24.43%(86/358)升至64.77%(228/352),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采用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居民高血压知识控制水平,提高血压控制率,减少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作者:毛志鹏;罗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进展和个人的工作经验与体会.注意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结果: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彰显了管理水平.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受到病人各种形式的好评,护患关系融洽了.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内涵的理解;也能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真正达到了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

    作者:易汉娥;许妮娜;盛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剖宫产术后母亲由于切口疼痛、知识缺乏及信心不足影响乳汁分泌,导致母乳喂养失败.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的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曹仁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术室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工作细节性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工作细节,提高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200例,对200例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感受与意见进行收集总结.结果:目前手术患者存在的问题有术前紧张,体位不舒适,术中紧张,导尿耐受性差,术中感到寒冷,反对术后实习生穿刺.结论:注重细节性护理服务完善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提升了手术室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了手术效果,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作者:王玉云;郑春凤;余建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护理配合体会

    我院自2012~2013年共行小儿眼科手术58例,在手术护理配合中,我们除了按常规小儿全麻护理外,还根据不同的眼科手术及不同麻醉方法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无1例患儿发生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冯红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鼻内窥镜下行72例鼻窦炎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在鼻内窥镜下对鼻窦炎患者进行鼻腔鼻窦病灶部位进行摘除或引流手术的临床治疗体会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鼻窦炎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耳鼻咽喉科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之前对于上述72例患者进行鼻窦CT水平位以及冠状位扫描和鼻内窥镜检查.其中有38例患者患有上颌窦病变,在鼻内窥镜下对其进行上颌窦开放引流手术;18例患者发现有合并筛窦炎,因此在鼻内窥镜下对其进行筛窦以及上颌窦引流手术,对于16例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了鼻内窥镜下鼻道窦口病灶复合体摘除手术.结果:56例行鼻窦引流手术患者治疗后,其中43例患者引流畅通,占76.79%;病情有所改善患者12例,占21.43%;无效患者1例,占1.79%.16例行鼻内窥镜下鼻道窦口病灶复合体摘除手术患者,治愈10例,占62.5%;好转5例,占31.25%;无效1例,占6.25%.结论:鼻内窥镜下经鼻手术治疗鼻窦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鼻窦开放引流手术可以很好的为患者解决鼻窦口引流的问题,鼻道窦口切除手术对于严重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明显,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规范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护理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愈率,因此,鼻内窥镜下鼻腔手术治疗鼻窦炎具有较大的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黄廷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卒中后病人心理护理分析

    脑卒中是一类发生急骤、致死致残率高的急性脑血管病,在卒中突然发生后,患者处于急性心理应激状态,因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均与生物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了解和理解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以促进良好预后.

    作者:朱宗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生大黄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生大黄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结合胃肠减压、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法,并给予生大黄煎水保留灌肠,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控制条件及方法.结果:运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生大黄保留灌肠,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运用生大黄保留灌肠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卢星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8例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措施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5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9例,治疗期间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29例,治疗期间采用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部位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方式,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时间短,临床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吴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患者特点及护理对策

    医院急诊护理的质量要给予加强使其急诊病人的痛苦得以减少,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有着重大意义.当前一部分医院的急诊科室护理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本文对急诊病人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更好的护理质量建议.

    作者:马嘉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香连金黄散水煎液湿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以皮损多形性、瘙痒剧烈、易于渗出、反复发作和慢性化等为特点.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可泛发全身,又可局限于某些部位,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本试验共观察70例病例,2010年9月-2011年12月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观察本疗法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丽萍;陈明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患者的镇痛效果,镇痛药物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12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术后用自控式镇痛泵(PCA)镇痛,对照组60例术后单独用阿片类药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术后0-Ⅰ级疼痛的56例,Ⅱ-Ⅳ级疼痛4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4例.对照组术后0-Ⅰ级疼痛的34例,Ⅱ-Ⅳ级疼痛26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15例.结论:实验组患者发生切口疼痛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此方法值得推广,但镇痛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进行护理.

    作者:方定碧;杨东芳;周敏;陈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大型企业女职工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该企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状况.方法:对一大型企业2011年的女职工的妇女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查出妇科疾病占前5位的依次是:宫颈疾病(43.63%)、乳腺增生(41.97%)、子宫肌瘤(7.07%)、盆腔炎(5.4%)、卵巢良性肿瘤(4.08%).结论: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做到妇科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对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丽萍;王汉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1].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高的临床类型.脑出血占所有脑血管病的40%~50%.脑出血80%发生在大脑半球,20%发生于脑叶、脑干、小脑和脑室.

    作者:林文玉;何建平;党茂林;张慧萍;杨;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原发性肝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随着肿瘤治疗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病人得以长期生存,伴发第二肿瘤的情况已不少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发病率约为8.9%-19.5%.白血病并发实体瘤国内报道很少,国外报道第一肿瘤多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的第二肿瘤以皮肤鳞状细胞癌多见,也有肺癌及胃肠道癌的报道,其他类型白血病发生继发实体瘤较少见.在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中,有一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继发第二肿瘤原发性肝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静;陈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侧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67例

    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住的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且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67例.结果:6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35例;生活不能自理,需人照顾17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7例;继发颅内感染者15例.结论: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便,能降低死亡率,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一种积极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术后注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处理可改善预后.

    作者:蔡清风;泮双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放射治疗中误差产生的原因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中所产生的误差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如何控制误差已经成为放射治疗技术研究的重点,系统地分析放疗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充分了解各个误差产生的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误差.本文将放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的地方一一列出,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此来要求大家在具体工作中考虑到相应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作者:裴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在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浅析心理护理在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科分娩的200例孕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所有分娩孕妇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孕妇分娩期常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而这些心理反应可能影响分娩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为减少产妇的恐惧心理,顺利完成分娩,助产人员应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使产妇增加分娩的信心.逐步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顺利完成分娩.

    作者:高建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