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测定试剂的临床价值

梁诸芬

关键词:五项联合测定试剂, 细菌性阴道病, 需氧菌阴道炎, 分泌物,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五项联合类的测定试剂在需氧菌类的阴道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测定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常规类的盐水法进行检验,与此同时,通过五项联合类的测定试剂进行检验.五项联合类的测定试剂是由北京一家药厂制成.此种测定试剂可以对阴道部位所出现的多量分泌物中的很多物质进行测定,例如:唾液酸苷酶、凝固酶、过氧化氢以及白细胞酯酶、β-葡萄糖类的醛酸苷酶物质.后,对比常规类盐水法与五项联合类的测定试剂类检测法的使用价值.结果:通过常规类盐水法286例阴道炎者有92例阳性,概率:32.17%;通过五项联合类的测定试剂进行检验,286例阴道炎者有146例阳性,概率:51.04%.结论:五项联合类的测定试剂在需氧菌类的阴道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者的病症测定之中,非常经济、效率高,应实施推广.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逆入血管及淋巴管情况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时,发生造影剂逆入患者血管、淋巴的相关原因和预防措施,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9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宫颈疾病且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共10例发生造影检查期间逆流的病例,针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找出导致造影逆入患者血管、淋巴管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经临床检查可见造影逆入血管及淋巴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为:4例无自觉症状,2例患者下腹盆腔疼痛,4例患者表现有胸闷、喷嚏、咳嗽、气短等呼吸道症状,根据临床期间患者的碘油逆流进入的不同组织,将其逆流表现分为三类,分别为血管逆流(4例)、子宫间质-淋巴逆流(4例)、血管和淋巴联合逆流(2例).经分析可知导致逆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先天性发育畸形、器质性疾病、医源性损伤.结论:逆流是妇科治疗中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旦有逆流发生,应立即停止临床检查,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保证患者的顺利治疗和身体健康.

    作者:陈有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24例脑梗塞患者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总结脑梗塞患者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其干预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01月~2013年0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的脑梗塞患者124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其护理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数据调查;结果:对照组患者基本康复率33.90%,总有效率83.05%,远远低于实验组患者基本康复率43.08%,总有效率93.85%,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对照组不满意度10.17%远高于实验组不满意度3.08%;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

    作者:甘园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与全科医学关系分析

    目前,在我国医疗机构改革不断深化的浪潮中,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学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能够有效地改善看病难、看病贵及小病大看的社会问题,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整体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有助于针对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持续性的医疗服务,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陈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提高血站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血站的任务和工作使命决定了血站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决定了血站在文化建设中所应体现的价值理念.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血站文化,是广大血站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作者:罗丽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绝育术后异位妊娠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绝育后异位妊娠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4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异位妊娠的主要症状、体征、结扎方法和部位.结果:根据异位妊娠发生部位,复通原因找到防治措施.结论:绝育后异位妊娠与输卵管结扎术式、手术时机及手术部位有关.严格掌握适应症,手术中认真仔细按规操作,可避免或减少绝育后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杨会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以健康宣教为主导的系统护理对肥胖高血压效果探究

    目的:分析对肥胖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为主的护理举措后的效果,为推广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来本院治疗的肥胖高血压患者并等分成研究A组和对照B组,对研究A组实施一系列肥胖护理措施,对照B组采用一般教育即可,同时将开始护理治疗和2年后结束时对所有患者进行体重超标、肥胖及HBP情况比较,对比其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结束治疗时肥胖占总数的比例明显比入院登记治疗时低、血压也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以健康宣教为主导的系统护理对肥胖和高血压有一定效果,可以在医院甚至预防保健等相关部门推广宣传.

    作者:尹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癌症病人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身体遭受伤害和患病时产生的保护性反应,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癌症病人的自觉症状中,疼痛发生率为高.病况患者至少有40%伴有疼痛,晚期癌症病人至少80%有中度至重度的疼痛.疼痛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治疗,也给病人增加了痛苦,明显地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必须以整体观念看待疼痛患者,进行个体评估,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姚妹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8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临床上采用不同方式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4例.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显效率和显效时间.结果:实验组显效1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92.86%;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64.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显效时间为(4.6±1.5)d,对照组显效时间为(7.3±3.2)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纯西医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吸入治疗辅助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吸入治疗的辅助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并同时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在吸入治疗中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喘憋、哮鸣音、咳嗽及湿罗音持续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吸入治疗的辅助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手术室锐器伤的预防措施及处理

    创建一个安全的手术室环境极为重要,手术室护士因其特殊的环境和工作性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大量的沾有患者血液、体液的布类、污物及锐利器械,极易发生锐器伤.手术室人员的锐器伤可导致血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潜在风险,并造成工作人员不同的心理压力.发生锐器伤时,只需0.04 ml带有HI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有调查显示,全国有80%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抽查100名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达80.6%,其中缝针刺伤95 %、刀剪刺伤24 %、注射或整理器械时等刺伤78%.因此,本文对手术室护士工作中易发生锐器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做个总结.

    作者:蒋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12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5例,单一中药治疗组43例,单一西药治疗组39例.比较三组患者疗效差异、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6%,远大于单一中药治疗组(65.1%)和单一西药治疗组(64.1%),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5).三种治疗方案有效率的两两比较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一中药治疗组两组的有效率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χ2=13.389,P<0.005);联合治疗组与单一西药治疗组两组有效率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66,P<0.005);但单一中药治疗组与单一西药治疗两组之间的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81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德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门诊抽血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

    探讨门诊抽血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方式与技巧,主要从微笑服务,语言的礼貌性,安慰性,科学性等五个方面论述,为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而努力.

    作者:张海丽;都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论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提高的决定因素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结论: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春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应用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随机的均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后一段时间,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静脉留置针在观察组留置的时间明显的长于对照组的,两者的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儿进行有别于常规护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加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保证患儿的有效治疗,并且可以方便护理人员的工作,合理的利用相关的资源.

    作者:张乃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切除切缘脂肪组织对于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体会

    目的:探讨切除切缘脂肪组织能否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各种腹部手术患者,2010年01月前常规缝合切口患者72例(对照组),2010年01月后缝合切口前切除切缘的脂肪组织患者68(实验组),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而实验组未发现发生脂肪液化病例.结论:缝合前适当的去除切缘的脂肪能有效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张学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的救治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由于对AOPP治疗方案、条件的不同,救治成功率在各地差异很大.近年来一些新的救治经验、观点、方法的出现,对降低死亡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由于未被广泛接受、认可,本文对AOPP救治的新进展,并结合笔者临床体会综述如下.

    作者:冯军杰;刘宗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身麻醉术后恢复室的安全防护探讨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护理问题.方法:对1 000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实施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并对其恢复期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恢复顺利,并平安返回病房,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重视术后恢复室护理安全,并采取恰当防护措施,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作者:蒋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二根龙蛭汤对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p-CaMKⅡ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根龙蛭汤对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p-CaMKⅡ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区脑组织CaMKⅡ磷酸化的程度,观察对海马区神经元信息传递能力的影响.结果:二根龙蛭汤使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组织CaMKⅡ活性增强,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根龙蛭汤对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可能与海马区脑组织CaMKⅡ磷酸化的程度有关.

    作者:逯莉;范小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照组患者行甲状腺手术的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术后2h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观察组VAS评分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脑出血与肺部感染合并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应护理手段.方法:随机将患脑出血及肺部感染的65例病人分组:甲合并组(33例)与乙合并组(32例),对甲合并组行常规脑出血、肺部感染护理.对乙合并组行精细脑出血、肺部感染护理.随后,比较甲合并组与乙合并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护理前,甲合并组与乙合并组的脑出血、肺部感染都有改善,P<0.05,但组内比较,乙合并组的护理成效比甲合并组好.此外,乙合并组的护理满意度比甲合并组的高,P<0.05.结论:脑出血与肺部感染合并出现是由多种危险因素所诱发,精细护理是规避脑出血者患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建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