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玲;吴礼萍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便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减少误诊率.方法:对我院在2010-2011年间收治的52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咳嗽有其特殊性,比如患儿宰你夜间经常会出现喘鸣或者突然间进行剧烈咳嗽,这也成为临床诊断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依据.经过了解,患儿大多有过敏史或者患儿的家族有家族性过敏史.在给患儿进行支气管扩张和白三受提调节剂治疗后受到显著效果.结论:在临床上如果遇到长期慢性咳嗽的患儿,应当高度警惕是否为本病,医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在发现本病事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在患儿本病的早期,可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者白三烯受体调节剂进行治疗,这对患儿的治疗有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孙金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与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09年7月我院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56例病情特点及诊治疗效.结果: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胃癌、消化性溃疡为主,分别占19.62%和48.07%.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多是消化性溃疡,胃癌在病例中占有一定比例,其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应做到及早发现,早诊早治,防治相结合.
作者:徐成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与心率相关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合适的呼吸触发时相及个性化选择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不同心率组间期(Ⅰ组<55/min,Ⅱ组55~60/min,Ⅲ组60~65/min,Ⅳ组>65/min)在R-R间期重建40%、45%、70%、75%、80%相位宽度中选择佳重建相位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Ⅰ组、Ⅱ组触发时间明显比Ⅲ组、Ⅳ组触发时间晚.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时,采用合理化的呼吸触发扫描方案可重建出佳诊断血管图像质量.
作者:张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6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皆给予常规控制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使用氯沙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压及肾功能指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基本接近正常水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氯沙坦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与血压,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合理地推广使用.
作者:柴建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的方式,比较分析手术室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与未实施护理干预在生命体征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在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病房近期即将进行手术的住院患者4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者21例.试验组21例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21例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理素质进行相应的检查并做好记录.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的生命体征和心理素质进行统计学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手术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可以将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理状态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产生的概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同时提高了我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大大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的几率.因此,护理干预值得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作者:刘瑞侠;戴爱兰;卢芳;李春艳;张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肺栓塞是各种栓子阻塞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1]我科收治1例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术后并发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经抗凝,下肢静脉滤网置入术等治疗,及精心有效的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凌;陈德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的主诉之一,患者非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约25%患者无法工作.眩晕的发作原因十分复杂,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眩晕诊治规范,但立即解除患者的眩晕症状为当务之急[1].本人在临床上采用盐酸丁卡迪尔与舒血宁治疗颈性眩晕,改善眩晕症状效果较好,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继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了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病毒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喜炎平注射液,对比观察两组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同时进行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的检查,用药第7天复查胸片的情况.结果:喜炎平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部体征,缩短病程,作为一种中药提取物,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珊;李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减少产后宫腔组织残留手术的痛苦、风险以及侵袭性操作而引起的宫腔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方法:米非司酮:产后组织残留,B超报告残留组织<1cm的无产科并发症的患者35例.B超提示组织残留>1cm,有宫腔感染,产后重度贫血等产科并发症的患者20例.给口服米非司酮片25mg,早晚各一次,连服6天.结果:无产科并发症,残留组织<1cm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后,残留组织均能完整排出;有产科并发症,残留组织>1cm的部分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后,残留组织未能完整排出.结论:米非司酮应用于产后宫腔组织残留,使患者免除了清宫的痛苦,大大降低了侵袭性操作后感染、损伤、出血的发生率,所以产后组织残留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不错,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瑜仙;山凤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门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情况,改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方式.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87例发生不良反应的门诊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头孢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为头孢措林>菌素氟氧头孢>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匹胺>拉氧头孢二钠,其中头孢措林引起不良反应的额几率为19.5%,第三代头孢、第四代头孢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合理利用头孢抗生素类药物对预防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极为重要.
作者:陶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在感染乙肝病毒后2~6个月,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作者:贺玉娟;杜国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8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DM1)、2型糖尿病并发症组(DM2),比较三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8的变化.结果:NC、DM1、DM2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认为血清I L-18、CRP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血清I L-18、CRP值的升高,糖尿病并发症逐渐发生.结论:动态监测血IL-18、CRP,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及治疗,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提供新的实验室监测指标.
作者:包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维持性血液透析由于治疗时间长,费用大,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老年病人来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让他们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因此,对农村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在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农村地区老年病人进行维持性血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案例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作者:厉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其并发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总结在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并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利用统计学分析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全方位及早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彭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生活中腰疼、腰腿疼的主要病因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农村病例集中,因为人们经常过度劳作,从而引发此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基层医院是常见病之一.
作者:李林元;赵家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检验科作为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之一,检验人员长期接触患者的含有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血液、体液,各种传染性分泌物以及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同时在工作中也要面对各种化学生物试剂等危险物质,极易造成感染.作者通过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提出了安全防护对策和工作中个人预防医院感染及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止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富翠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对C反应蛋白和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糖尿病肾病组69例为观察组,单纯糖尿病患者69例为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5例为健康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RP、FBG、Cr和HbA1C全部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发现血清CRP水平与HbAlC、FBG、TG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升高,和糖尿病的产生,病情进展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作者:方华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血汗症(hematidrosis):是指在无破损的皮肤黏膜表面有发作性血液溢出,也包括无鼻腔、泪腺上皮细胞破损所致的血泪症(hemolacria).血汗症(hematidrosis)是十分罕见的汗腺功能性疾病,病因未明,曾有人猜测血管交感神经功能失调是血汗症重要病因.本文就住院患儿一系列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行讨论.
作者:刘倩;朱庆龄;陈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对确认为ABO溶血病且胆红素达到换血标准的16例患儿,采用挠动脉抽血、外周静脉输血的方法,用阿童木输液泵同步进行,监测换血前后胆红素、电解质、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有所上升,电解质钾、钠、氯无明显改变,血钙稍下降.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可有效地降低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对治疗新生儿重症ABO溶血病有效.
作者:黄惠花;许擎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对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的临床护理人员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18例临床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对对照组中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管理,而在对改良组中的临床护理人员在目标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管理.通过随机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从而反馈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从而对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医护人员的评分在80分以上的占72.22%,而改良组中评分在80分以上的占83.33%,即改良组中临床护理人员的评分较高,p<0.05,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结论:将目标管理理论融入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使得临床护理管理更为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赵小娟;徐莉;张宗菊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