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碘缺乏病区学龄儿童智商、精神运动及亚临床损伤的调查

唐智峰;刘万洋;董静;陈杰

关键词:碘缺乏, 智商, 精神运动, 亚临床损伤
摘要:目的:评价补碘并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后农村原不同程度碘缺乏(ID)病区学龄儿童智商、精神运动状况及亚临床损伤的流行程度,观察全民食盐加碘对病区儿童智商(IQ)、精神运动的改善效果.方法:用中国联合型瑞文测检图册(CRT-RC2)和农村儿童智商常模(CRT-C2)测验判定儿童智商,用天津医学院精神运动成套测验(JPB)、测听仪、X线片、标准度衡器具判定学龄儿童精神运动、听力障碍和骨龄、体格发育落后.结果:将男女儿童合计,重、中、轻病区儿童IQ分别为103.16±16.64、99.70±16.19、107.82±11.83,重、中病区儿童IQ均值显著低于轻病区.病区原缺碘程度越重,儿童IQ越低;儿童年龄越小,IQ越高,且每降低1岁,IQ平均升高2.07分.重、中病区精神运动的JPB测验总T分为316.17±42.26、330.46±47.66,显著低于轻病区(341.75±48.11).原病区缺碘程度越重,儿童JPB测验总T分越低;儿童年龄越小,JPB测验总T分越高,且每降低1岁,总T分平均升高4.88分.重、中、轻病区出生儿童亚临床损伤率分别为29.96%、32.88%、20.31%,中病区显著高于轻病区(P<0.05).结论:沈阳市重、中病区出生儿童人群智商和精神运动水平比轻病区低,重、中病区更须加强补碘.全民食盐加碘对恢复碘缺乏地区儿童智力和精神运动状况起一定的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碘缺乏病区学龄儿童智商、精神运动及亚临床损伤的调查

    目的:评价补碘并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后农村原不同程度碘缺乏(ID)病区学龄儿童智商、精神运动状况及亚临床损伤的流行程度,观察全民食盐加碘对病区儿童智商(IQ)、精神运动的改善效果.方法:用中国联合型瑞文测检图册(CRT-RC2)和农村儿童智商常模(CRT-C2)测验判定儿童智商,用天津医学院精神运动成套测验(JPB)、测听仪、X线片、标准度衡器具判定学龄儿童精神运动、听力障碍和骨龄、体格发育落后.结果:将男女儿童合计,重、中、轻病区儿童IQ分别为103.16±16.64、99.70±16.19、107.82±11.83,重、中病区儿童IQ均值显著低于轻病区.病区原缺碘程度越重,儿童IQ越低;儿童年龄越小,IQ越高,且每降低1岁,IQ平均升高2.07分.重、中病区精神运动的JPB测验总T分为316.17±42.26、330.46±47.66,显著低于轻病区(341.75±48.11).原病区缺碘程度越重,儿童JPB测验总T分越低;儿童年龄越小,JPB测验总T分越高,且每降低1岁,总T分平均升高4.88分.重、中、轻病区出生儿童亚临床损伤率分别为29.96%、32.88%、20.31%,中病区显著高于轻病区(P<0.05).结论:沈阳市重、中病区出生儿童人群智商和精神运动水平比轻病区低,重、中病区更须加强补碘.全民食盐加碘对恢复碘缺乏地区儿童智力和精神运动状况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唐智峰;刘万洋;董静;陈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美能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给予治疗组美能注射液1~2 mg·kg-1·d-1(大剂量2 mg/kg·d-1);疗程10~14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美能注射液可有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

    作者:许静;郭英军;狄正鸿;崔乐;畅晓元;张悦;程岩峰;韩秀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诊断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率.

    作者:张德智;董瑞;张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程度失神经支配后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失神经支配后,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制作豚鼠面神经总干压榨15 s、30 s和切断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周和1个月取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应用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肌肉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正常状态下,眼肌中Ⅰ型纤维占29.51%,Ⅱ型纤维占70.49%;口肌中只有Ⅱ型纤维占100%.神经损伤后眼肌的Ⅰ型纤维向Ⅱ型纤维转化,当神经功能恢复时,Ⅰ型纤维百分比又逐渐恢复.同时,SDH含量随损伤加重逐渐减少,随着神经功能恢复SDH含量又逐渐恢复.结论:面肌失神经和恢复神经支配时,肌纤维分型的转化提示肌肉功能的变化;面肌与面神经之间有一致性的变化趋势,提示面肌的病理改变可以成为判断面神经功能状态的科学标准.

    作者:惠莲;闫艾慧;姜学钧;杨宁;任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苯甲酸凝胶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

    目的:研制复方苯甲酸凝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制剂中苯甲酸和水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基质,用常规方法制备.以Ultrasphere-ODS柱(5μm,4.6mm×250mm)为固定相;以甲醇-水(40∶6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7 nm.结果:制剂稳定性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苯甲酸100.31%,相对标准偏差(RSD)1.10%;水杨酸99.75%,RSD1.53%.苯甲酸和水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6~75 mg·L-1(r=0.999 2),7.5~40 mg·L-1(r=0.999 0).结论:本制剂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快捷、适用.

    作者:邢俊家;周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影响

    目的:研究经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影响.方法:51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空质粒组、bcl-2组,每组分缺血再灌注9,24 h两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2 h后实现再灌注.3 h后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pLXSN-bcl-2.检测缺血再灌注24 h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及各组大鼠脑内bcl-2、caspase-3的表达情况和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cl-2组缺血再灌注24 h的脑梗死体积小;bcl-2组在缺血再灌注9,24 h后bcl-2阳性表达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24 h caspase-3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9 h后与其他组之间无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3 h后经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可以增加bcl-2在脑内的表达,并在缺血再灌注24 h后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而在缺血再灌注9 h尚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吴晓黎;何志义;赵彬;刘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KISS-1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检测肾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1基因的表达并在体外实验中验证其缺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肾癌患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1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获得KISS-1基因表达缺失的肾癌细胞株,检测干扰前后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结果:转移灶中的KISS-1 mRNA表达较原发灶中明显下调,KISS-1表达与肿瘤远处转移呈显著相关.干涉前后都有细胞穿透滤膜,干涉后细胞数明显高于干涉前,细胞数分别为31±6和78±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KISS-1基因表达缺失的肾癌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结论:KISS-1基因在肾癌中具有转移抑制作用,可能在肾癌转移治疗中发挥作用.

    作者:张辉;赵丹懿;宋永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携带人PPARγ1受体基因高效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意义

    目的:构建高效表达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1(hPPARγ1)的真核表达载体,为hPPARγ1受体功能和基于hPPARγ1受体靶点的药物筛选提供分子研究平台.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HepG2细胞总RNA克隆hPPARγ1全长基因,与经XhoⅠ、SmaⅠ相同双酶切的pIRES2-EGFP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hPPARγ1-IRES2-EGFP,经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hPPARγ1基因的完整性和忠实性;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质粒转染的293细胞GFP报告基因表达强度,并对转染细胞hPPARγ1的表达进行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并在转染的293细胞中获得hPPARγ1的高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hPPARγ1-IRES2-EGFP重组质粒,为基于hPPARγ1受体靶点的药物筛选平台的建立及受体功能研究提供了高效表达载体.

    作者:章涛;李苌清;杨俊卿;万敬员;蒋建新;周岐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骨引导再生成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

    目的:分析以无机骨(Bio-oss)作为载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引导再生(GBR)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成4组,在左右两侧股骨大转子区制备骨缺损,左侧用Bio-oss充填骨缺损,右侧不予充填;术后1、2、4、8周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取种植体周围骨作为样本离心,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不同时期生成骨中VEGF浓度.结果:骨引导再生生成骨中VEGF浓度值高于非骨引导再生生成骨,且术后第1周浓度值大.结论:VEGF是血管生成与骨再生协同作用的物质基础,对骨引导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张忠提;杨晓东;艾红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意义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评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听神经及脑干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芊;潘晓丽;马秀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良性及恶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在良性及恶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子宫内膜腺癌组织4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1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9例、增生期内膜10例、分泌期内膜8例,利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中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l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良性子宫内膜(P<0.05),livin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分期中无明显差异,且与淋巴转移情况无关.结论:livin可能与肿瘤的的分化有关,可作为反映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王光伟;杨清;刘晓菲;王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西紫杉醇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延迟外向钾电流的作用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延迟外向钾电流(Ik)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式,设保持电位-90 mV,刺激电位为-60~+60 mV,步阶脉冲10 mV,波宽200 ms,刺激间隔3 s,刺激频率为2 Hz.结果:随着多西紫杉醇的浓度增加,MCF-7细胞Ik电流电压曲线斜率减少,多西紫杉醇对Ik通道具有关闭作用;在同一指令电压下,Ik随着多西紫杉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具有剂量依赖性,当指令电压为+60 mv时,多西紫杉醇浓度从1×10-7 mol·L-1增加到1×10-5 mol·L-1时,Ik从(124.03±8.43)pa/pF,减少到(75.16±9.10)pA/pF,每个浓度的Ik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多西紫杉醇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延迟整流K+通道具有关闭作用,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孙涛;姜大庆;宋志国;李金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抗心磷酯抗体检测在结缔组织病中的意义

    对结缔组织病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进行检测,证实ACA在结缔组织病中升高,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强;孔艳萍;刘显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管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探讨介入方法治疗主动脉夹层护理配合的重要性.

    作者:郭敏;徐阳;张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survivin mRNA及蛋白在舌鳞癌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舌鳞癌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探讨舌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survivin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舌黏膜,13例高分化舌鳞状细胞癌,20例中分化舌鳞状细胞癌,12例低分化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舌鳞癌标本中survivin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舌黏膜标本(P<0.01),高、低分化的舌鳞癌标本之间survivin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在舌鳞癌不同阶段中明显增加,与舌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王智明;刘芳;张力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外阴鳞癌MDM2表达与HPV感染状态的关系

    目的:探讨鼠双微体基因(MDM2)表达与不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态的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42例外阴鳞癌组织、1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MDM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PCR检测其HPV-DNA,分析HPV阳性组和阴性组外阴鳞癌组织中MDM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DM2基因mRNA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相对含量及阳性表达率(0.54±0.35,38.1%)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组织(0.21±0.04,0;P<0.05);低分化癌(1.01±0.45,72.7%)与中、高分化癌(0.41±0.18,27.8%;0.32±0.03,23.1%)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DM2蛋白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相对含量及阳性表达率(1.11±0.16,33.3%)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组织(0.87±0.02,0;P<0.05);低分化癌(1.27±0.14,63.6%)与中、高分化癌(1.09±0.17,22.2%;1.04±0.12,23.1%)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DM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在HPV阳性组与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外阴鳞癌的形成和发展中MDM2基因与HPV可能作为两个独立的因素起作用;MDM2可能参与了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癌基因.

    作者:欧阳玲;张淑兰;王欣彦;王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辽宁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不同年龄组人群口腔健康现状,探讨口腔疾病患病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四版)的要求,对全省5、12、35~44岁、65~74岁4个年龄组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5岁组乳牙患龋率为73.86%,龋均为4.38,农村明显高于城市.12岁组:患龋率为30.05%,龋均为0.51.35~44岁组:患龋率为63.13%,龋均为1.93.65~74岁组:患龋率为65.28%,龋均为2.34.城市的中老年人患龋率和龋均远高于农村.牙周健康者仅占12岁组的29.79%,35~44岁组3.03%,65~74岁组2.65%.6.69%的老年人为无牙颌.结论:辽宁省儿童和成人的患龋率与十年前相比,有了明显下降,但患龋情况仍很严重,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全人群的口腔保健意识,推广适宜的牙防技术十分必要.

    作者:路振富;张颖;程睿波;刘懿卿;李卫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胸腔镜微创漏斗胸矫形术的护理

    总结1例漏斗胸患者的临床资料,阐述围手术期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作者:冯秀琴;赵树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剖腹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78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手术(n=78)和剖腹手术(n=78)治疗的临床Ⅱb期前子宫恶性肿瘤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恢复等情况.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剖腹组(P<0.01).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作为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具有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陈颖;史玉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糖和脂多糖对腹膜间皮细胞己糖激酶活性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高糖和脂多糖(LPS)对腹膜间皮细胞(PMC)己糖激酶(HK)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行PMC的原代培养及鉴定.首先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10,1.50,2.50,4.25%)分别和不同剂量的LPS(0,0.1,1.0,10.0,50.0,100.0 mg/L)加入培养基;其次用含4.25%葡萄糖和10.0 mg/L LPS的培养基孵育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 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耦联比色法测定HK活性.后用含10.0 mg/L LPS的培养基孵育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 h);测定HK活性和细胞葡萄糖的摄入量,分析HK活性与葡萄糖摄入量的相关性.结果:高糖和LPS对HK的活性具有交互作用(F=423.55,P<0.01).高糖和LPS以剂量(P<0.01)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HK活性(P<0.01);LPS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PMC葡萄糖净利用(P<0.01).结论:高糖和LPS对PMC己糖激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在腹膜透析失超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志明;马健飞;赵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