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杨;温放;于月新;李彬;朱晓彤
目的:对比芬太尼和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不同.方法:6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或甲状腺大部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每分钟A组瑞芬太尼0.1μg/kg,B组瑞芬太尼0.3μg/kg,C组芬太尼0.03μg/kg,持续静脉输注并吸入异氟醚和O2:N2O(2:1).结果:B组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P<0.01),A,B组术后睁眼和拔管时间明显少于C组(P<0.01).A,B组术后需要镇痛的人数明显多于C组(P<0.01).结论:高剂量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低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
作者:冯娅妮;吕黄伟;王秋实;王俊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转染含有葡萄糖反应元件(GLRE)的重组人胰岛素基因大鼠肝癌细胞中不同葡萄糖浓度下胰岛素的分泌情况.方法:利用含有重组质粒[PLXSN-(GLRE)3-BP-1MpINS]的逆转录病毒转染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调整葡萄糖浓度,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值.结果:转染后38 h,葡萄糖浓度为0,5,15,25 mmol/L,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5.03±0.72),(9.57±0.49),(32.60±1.96),(43.90±2.30)IU/L,各组间差别显著(P<0.05);转染后1个月,在上述葡萄糖浓度下,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3.57±0.21),(5.30±0.20),(16.27±0.87),(23.23±1.12)IU/L,各组间差别显著(P<0.05).结论:构建的重组人胰岛素基因具有随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能力.
作者:王玉霞;袁凤山;吴志香;杨立新;杜宁;王大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健康人颈动脉结构、血流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204例健康人按年龄分为4组:1组52例,30~44岁;2组51例,45~59岁;3组50例,60~74岁;4组51例,≥75岁.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年龄是影响健康人颈动脉结构、各血流参数的独立因素.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结论:颈动脉超声多参数评估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血管增龄.
作者:张汝新;白小涓;杨军;任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对1997年11月至2004年12月2 596例在我院所行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57例冠状动脉先天异常,占2.2%.其中36例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占63.2%,并以右冠状动脉的先天性异常为多见.检出冠状动脉瘘21例,检出率为0.81%,并以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为多见,占81%.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或缺如,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各种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远鹤;齐国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径向基(RBF)人工神经网络在宫颈细胞图像识别中的应用.方法:提取宫颈细胞和细胞核的15个形态学特征参数及12个色度学特征参数,对700个宫颈细胞按正常、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进行分类识别.利用软件STATISTICA 7.0建立网络模型并训练,用VC ++.NET语言调用网络.结果:RBF网络对训练集的拟合度为97.3%,对测试集的分类准确率为95.4%.在测试集中,正常细胞的识别率为96%,LSIL细胞识别率为94%,HSIL细胞识别率为100%,癌细胞识别率为88%.RBF网络输入参数的敏感度排序与细胞病理学特征基本一致.结论:RBF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很好的对宫颈细胞特别是HSIL细胞进行分类识别.
作者:何苗;蒋本铁;李建华;付志民;范玉;周宝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caspase-3和存活蛋白survivin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了解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aspase-3 mRNA和survivin mRNA在60例上皮性卵巢癌,10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1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aspase-3 mRNA在卵巢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中表达较少,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比较,其差异显著(P<0.01,P<0.05).Ⅲ~Ⅳ期表达低于Ⅰ~Ⅱ期,差异显著(P<0.05).survivin mRNA在卵巢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中有过度表达,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比较,差异显著(P<0.01).Ⅲ~Ⅳ期表达高于Ⅰ~Ⅱ期,差异显著(P<0.05).caspase-3 mRNA和survivin 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aspase-3的表达下调和survivin的过度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caspase-3的活性阻断细胞凋亡过程从而导致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杨;温放;于月新;李彬;朱晓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以划分强度一致(PIU)测度,运用刚体变换的方法,结合Powell优化算法实现了MR/CT多模医学图像的配准.本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快速稳定地实现头部MR/CT医学图像的配准.
作者:郑军;何叶松;谢国明;严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筛选与侧貌美观相关的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方法:选择采用一般矫治治疗结束后患者117名,利用其头颅侧位X线片制作成剪影图,由16名正畸医师和63名非专业人员对其侧貌进行审美评价,从中选择评分前20名和后20名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测量10项硬组织指标,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美貌有显著相关性的硬组织指标.结果:10项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中仅PU1-A距与患者的侧貌美观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558),U1-AP距的值越大,面部可能表现得越丑陋,U1-AP距的值越小,面部可能表现得越美观.结论:采用一般矫治治疗错(牙合)畸形时,应重视上颌切牙相对于面部突度的控制.
作者:侯志明;代昕;伊哲;肖文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黛散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对其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作用进行评价.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青黛散有效改善了溃疡性结肠炎.结论:青黛散可有效对抗实验性结肠性溃疡炎.
作者:邹莉波;刘悦;吴琦;先宇飞;周宏宇;杜立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动态观测牙周基础治疗对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百分组成及牙周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6例牙周病患者78个牙位的龈下菌斑用刚果红染色,计数螺旋体的百分比,记录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和牙齿动度,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后1周,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百分比显著下降且牙周临床指数明显改善;刮治后2周,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百分比继续下降,但不具有显著性;刮治后3周,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百分比出现回升趋势.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是慢性牙周病有效治疗手段;牙周维护治疗对防止牙周再感染和牙周病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亚光;邹博;潘亚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自制的稳定型氢醌凝胶剂,以氢醌凝胶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作为生化观察指标,观察到氢醌凝胶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呈线性,氢醌凝胶剂稳定,对黄褐斑有显著治疗作用.
作者:金睿;张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7基因在先天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方法:选择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为阳性的临床分离株进行涵盖UL137全序列的UL136,UL138基因全序列PCR扩增,对扩增阳性的标本进行全序列的测序,核实测序结果,拼接出UL137基因编码序列,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经分析获得22株HCMV临床分离株UL137 ORF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变异分布于整个编码区,但主要集中在5'端220~290bp处,均为核苷酸碱基替换,无插入及移码突变.在UL137预测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中,新增2个半胱氨酸位点,导致17株临床分离株在71~76位氨基酸出现了N相连豆蔻酰化位点(MYR)的新增,及第90~92位氨基酸硫化cAMP位点的相应缺失.结论:HCMV UL137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高度保守,但存在一定的多态性.
作者:黄郁晶;阮强;卢颖;齐莹;何蓉;马艳萍;吉耀华;孙峥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基因bax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成釉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成釉细胞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免疫组化方法对75例成釉细胞瘤进行bax蛋白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和牙源性角化囊肿作对照.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0例成釉细胞瘤、12例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bax mRNA.结果:bax蛋白阳性率正常口腔黏膜为77.8%(7/9),牙源性角化囊肿为65.7%(23/35),成釉细胞瘤为74.7%(56/75)(P<0.01).成釉细胞瘤复发组、原发组、恶变分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凋亡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洁;钟鸣;刘敬东;张允凯;李锦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P-2)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由健康青年男性髂骨抽取骨髓培养MSC,BMP-2基因转染后,用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转基因MSC的BMP-2基因表达,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转染后细胞成骨活性,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转染后细胞稳定表达BMP-2基因,核心结合因子a1、骨钙素、骨桥素、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外有胶原分泌和钙盐沉积.结论:Ad-BMP-2基因转染可以提高MSC的体外成骨能力.
作者:李建军;许晓军;杨军;付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TEN表达与小细胞肺癌发生、增殖和转移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良性病例、42例小细胞肺癌和2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跟踪随访术后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结果:良性病例的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P<0.05);不同T分期的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显著(P<0.05),不同N分期的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不显著(P>0.05).PTEN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的术后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EN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小细胞肺癌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影响病人预后.
作者:刘万涛;田大力;高英;智连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用人离体嗜中性白细胞研究新型β1-受体阻滞药(艾司洛尔和兰地洛尔)和β2-受体激动药(舒喘宁)对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3种肾上腺素能药物对3种刺激剂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量.抗原抗体法检测丝氨酸或苏氨酸磷酸化.结果:艾司洛尔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兰地洛尔增加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舒喘宁呈浓度依赖性抑制fMLP和佛波豆蔻醚乙酸盐(PMA)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艾司洛尔抑制AA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与其抑制嗜中性白细胞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磷酸化是一致的.结论:β-受体药对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的影响与β-受体和被阻滞的强度无关.
作者:吕黄伟;陈晓光;王俊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5-氟尿嘧啶(5-Fu)的血药浓度.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酸:水(3:0.1:96.9,V/V/V),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5~50mg/L(r=0.9995,n=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一性好,可用于5-Fu的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作者:钱瑾;吴慧哲;詹丽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830例病人分为2组,393例行SPP,437例行TURP.术前行相关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进行1、6、12个月追踪随访.结果:87.83%BPH术前并发膀胱功能改变,术后尿失禁均发生于失代偿的病人.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失禁,膀胱功能障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前评估病人的膀胱和括约肌功能,合理把握手术时机,争取在膀胱代偿期解决梗阻,可以减少术后尿失禁的发病率.
作者:单立平;宋永胜;赵世春;张朝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病理与心功能变化.方法:缝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观察超声心动图变化及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小鼠结扎后,左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增大;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降低.病理切片提示心肌缺血后早期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及心肌细胞膜不完整表现,晚期可见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坏死.结论:冠状动脉结扎法可成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
作者:卢晓梅;王巍;杜莉莉;金玉楠;张立敏;于艳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酒精性肝病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中药组.酒精组及中药组分别用酒精和中药灌胃,在4、8、12周末分别处死3组大鼠,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随着酒精性肝病的发展,酒精组大鼠肝细胞坏死增多,炎细胞浸润成团,细胞胞浆NF-κB的着色逐渐增强.而复方中药组病理改变和NF-κB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NF-κB表达的强弱反映了酒精性肝损害的程度.复方中药能防止酒精性肝损害,有效地抑制NF-κB的表达.
作者:张健;王炳元;鞠晓华;傅宝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