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吡格列酮对炎性因子所致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张翼;周智广;李霞;向斌;杨凌;张松

关键词:吡格列酮, 胰岛细胞, 细胞因子, 凋亡, 胱冬裂酶3
摘要: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GZ)对炎性因子所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b1otting检测NIT-1细胞的Ppar-γ受体蛋白表达;联合IL-1β及IFN-γ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株NIT-1,建立胰岛细胞炎症模型,观察(IL-1β+IFN-γ)与PGZ预孵育NIT-1细胞的凋亡;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凋亡细胞caspase-3比活性.结果:NIT-1细胞表达Ppar-γ蛋白;(IL-1β+IFN-γ)组作用24 h对NIT-1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caspase-3比活性分别为49.8%、28.0%、3.5,对照组3项指标分别为0%、4.3%、1,两组比较均有十分显著差异(P<0.01);PGZ组3项指标分别为2.7%、7.1%、1.3,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PGZ+IL-1β+IFN-γ)组的3项指标分别为18.6%、14.8%、1.5,与(IL-1β+IFN-γ)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5.结论:NIT-1细胞表达Ppar-γ受体蛋白;联合IL-1β及IFN-γ明显诱导NIT-1细胞凋亡,PGZ显著抑制IL-1β及IFN-γ诱导的NIT-1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降低caspase-3活性有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大鼠损伤动脉内膜肥厚的机制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抑制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内膜肥厚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0只,制备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损伤模型,实验组给予ACEI,对照组仅给予溶剂.测定2和5 d动脉中膜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和弹性蛋白酶ⅢB阳性细胞率.结果:ACEI显著降低大鼠损伤动脉中膜PDGF-B和弹性蛋白酶ⅢB阳性细胞率(P<0.01).结论:ACEI通过抑制PDGF和弹性蛋白酶减轻内膜肥厚.

    作者:孙娟;陈丽萍;凌光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牙源性癌肉瘤1例报告

    报告1例罕见的牙源性癌肉瘤,对其病理改变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兆元;张英;王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ERK1/2介导的bFGF对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Ras-Raf-ERK1/2途径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bFGF及其信号转导途径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bFGF和PD98059处理Bel-740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的活化.结果:bFGF处理,诱导细胞进入S期[S期细胞比例(27.49±0.72)%→(42.45±1.06)%];细胞增殖比明显增加,且与bFGF水平成剂量依赖关系,bFGF浓度为25 ng/ml时细胞增殖比高为129%;使无血清饥饿诱导的凋亡细胞比例下降[(28.89±3.13)%→(1.70±2.10)%];时、量效依赖性地诱导ERK1/2活性增高.ERK激活性蛋白激酶(MEK1)抑制剂PD98059可抑制bFGF的这些作用.结论:bFGF通过Ras-Raf-ERK1/2途径介导,加速肝癌Bel-7402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增殖,抵抗无血清饥饿诱导的凋亡.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bFGF信号传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萍;孙黎光;侯伟健;于卉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明胶酶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明胶酶A(MMP-2)、明胶酶B(MMP-9)的活性及脑组织中伊文思蓝的含量,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明胶酶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术前15 min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10 mg/kg,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脑组织海马区明胶酶的活性,同时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蓝,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明胶酶(A、B)活性增加;灯盏花素组MMP-9活性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而灯盏花素对MMP-2作用不显著.脑缺血再灌注后4 h起脑组织伊文思蓝渗出逐渐增多,48 h达高峰,以后有下降趋势.灯盏花素组于术后伊文思蓝渗出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的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具有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明胶酶B的活性、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

    作者:卢晓梅;赵红;张海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Fhit蛋白在人类胃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产物Fhit蛋白在人类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正常胃组织、31例癌旁正常组织、12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67例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Fhit蛋白在胃癌不同组织学类型及Lauren分型中的表达差异十分显著(P<0.01),而在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级别等分组指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良性胃病组织、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4组中表达下降或缺失率逐渐升高,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Fhit蛋白在弥漫型、分化不良型胃癌中丢失显著,提示可能预后不佳;Fhit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与胃癌发生过程相关.

    作者:王俊;吴云飞;杨建伟;刘江;徐惠绵;任艳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p38和uP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磷酸化p38(p-p38)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p-p38和uPA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p38及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和60.0%.p-p38和uPA表达均为阳性25例,表达均为阴性15例,两者表达一致的符合率为66.7%(40/60),其表达呈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1),而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p38及uPA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韩艳春;曾宪旭;王睿;李凤;赵艳;宋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鼠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NgR的表达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Nogo-66受体(NgR)是否表达.方法:悬浮培养法培养大鼠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形成神经球后,以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并检测NgR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球及单个神经干细胞均显著表达NgR.结论:NgR在脊髓神经发育的干细胞阶段即开始表达.

    作者:王丰;朱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蜂蛇胶囊联合放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随机选取40例胃癌病人作为观察组,以蜂蛇胶囊结合放疗、化疗进行治疗.观察血象及临床指标的变化,探讨对胃癌病人的减毒增效作用.蜂蛇胶囊结合化疗、放疗同时治疗胃癌病人疗效显著,且无脊髓抑制现象,可降低单纯化疗、放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桂兰;李一宁;梁良;赵维诚;肖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儿类固醇敏感肾病综合征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白介素18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介素18(IL-18)在小儿类固醇敏感肾病综合征(SSNS)中的变化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MPT)对IL-18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SSN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及RT-PCR法测定20例正常儿童及27例SSNS患儿MPT前、结束后2 d、5 d、尿蛋白转阴后2周血清IL-18蛋白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8mRNA水平.采用双缩脲法检测SSNS患儿24 h尿蛋白量.结果:IL-18蛋白水平及IL-18 mRNA表达MPT前明显高于MPT结束后5 d、尿蛋白转阴后2周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均<0.01);MPT结束后5 d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MPT前与结束后2 d比较,尿蛋白转阴后2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SSNS患儿血清中IL-18蛋白水平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结论:SSNS患儿血清IL-18及其基因表达异常.MPT对SSNS患儿IL-18在蛋白合成和基因转录两个水平上有抑制作用,测定血清中IL-18水平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状态的一个免疫学指标.

    作者:姜红堃;姜红;孙桂莲;罗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磁性附着体中铁素体不锈钢引起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凋亡的研究

    目的:研究磁性附着体中铁素体不锈钢材料引起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凋亡情况,初步检测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铁素体不锈钢材料浸提液处理L929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期,透射电镜观察其凋亡形态.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加,铁素体不锈钢材料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增加,但对细胞周期无特异性影响.结论:铁素体不锈钢材料符合临床应用的生物相容性要求,可应用于新型磁性附着体之中.

    作者:康晓燕;于学垠;战德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TNF-α、IL-6、NO在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在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中的作用.方法:应用HOMA-IR指数,对高血压伴或不伴IR的患者,采用放免法及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血糖、TNF-α、IL-6、NO,并分析高血压IR与IL-6、TNF-α、NO的关系.结果:高血压伴IR者TNF-α高于正常及高血压不伴IR者,TNF-α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呈正相关;高血压伴或不伴IR者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高血压伴IR者IL-6水平高于不伴IR者;高血压伴或不伴IR者N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NO与IRI无相关性.结论:TNF-α与高血压IR的发生有关;NO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但与IR无关;IL-6与高血压及高血压IR的发生均有关.

    作者:王艳军;何冰;李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ERK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ERK1和ERK2蛋白在50例上皮性卵巢癌,1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RK1和ERK2在卵巢癌中有过度表达,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Ⅲ~Ⅳ期表达高于Ⅰ~Ⅱ期,差异显著(P<0.05).ERK1和ERK2与卵巢癌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关.结论:ERK的过度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杨;赵林;郭科军;温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TEN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星形细胞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4%,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低分化(Ⅲ~Ⅳ级)显著低于高分化(I~Ⅱ级)(P<0.01);病理分级与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612,P<0.01).结论:PTEN基因突变、缺失与脑星形细胞瘤的分化程度及演进密切相关.

    作者:刁宏宇;吴永刚;李少一;喻博;王成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7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分析

    7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经确诊后应用化疗方案治疗5例,结果缓解率低、生存时间短、预后差.联合应用化疗、沙利度胺并及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王欢;李迎春;廖爱军;刘卓刚;张嵘;韩乃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种用于寻找典型病理图像的聚类分析方法

    目的:探讨利用K-medoids聚类分析方法来寻找典型病理图像.方法:对正常、低度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细胞的51个特征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原始变量数量及量纲影响.运用统计软件R对所有特征参数进行K.medoids聚类分析.结果:对于正常、低度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细胞的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1.7%、98.0%和92.0%.作为类中心点的3个病理图片可作为典型病理图片指导临床及教学研究.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客观性强,可应用到其他医学领域定量研究.

    作者:关鹏;全宇;何苗;周宝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前列腺癌荷瘤小鼠药物去势后survivin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药物去势方法对前列腺癌荷瘤小鼠生存素(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非依赖性细胞系PC3构建两种BALB/C鼠肿瘤模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动物药物去势前、后两种癌结节中survivin基因和蛋白的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两种癌结节细胞中均检测到survivin mRNA,在对照组人非癌前列腺组织中均无表达.药物去势前LNCaP组水平略高于PC3组,但差异不显著.药物去势前、后两种癌结节细胞的survivin mRNA水平未见明显改变.LNCaP组药物去势前Survivin蛋白含量相对值与PC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药物去势后INCaP组的Survivin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PC3组无显著改变.LNCaP组呈现了较多的凋亡细胞,PC3组偶见凋亡细胞.结论:survivin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差异可能是前列腺癌不同的激素依赖性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屹立;薛东炜;王平;宫大鑫;孙志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

    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370例输尿管结石病人按结石部位、大小、结石停留时间分类,将各类结石疗效进行比较.输尿管结石碎石次数与结石大小相关(P<0.05).不同部位同等大小结石碎石次数无显著差异.排石效果与结石大小不相关,而与病程长短相关(P<0.05).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首选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可提高碎石疗效.

    作者:丛杰;韩冰;苏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腹腔内脏器官三维重建

    目的:研究完全具有中国人体质特征的可视化人体腹腔器官三维重建.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套中国男性人体断层数据集,人工勾画出器官轮廓后,将胸部至盆部的数据在计算机进行编程计算处理.结果:终设计出一个可以从任意角度和层面观察腹腔中各器官和组织的立体形态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软件.结论:制作的软件对腹腔各脏器进行了很好的可视化,为外科实施手术提供直观、准确的解剖学信息.可以成为传统教材和解剖学图谱的非常有力的补充.

    作者:李万冬;徐惠绵;凌光烈;张绍祥;宋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细胞内外液钾钠含量的变化

    目的: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急性发作期细胞内外液钾钠含量.方法:选择46例CCP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右旋糖酐沉降法分离红细胞及白细胞,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红细胞、白细胞钾及血清钠离子的水平.结果:血清钾(SK)及白细胞钾(WK)均正常,红细胞钾(RK)明显降低(P<0.01),血清钠(SNa)亦降低(P<0.05).SNa与SK正相关(r=0.44,P<O.01).结论:CCP急性发作期存在缺钾及缺钠,SK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体钾的状态,患者如存在摄入不足、呼吸性酸中毒、应用利尿剂及激素等情况,且无肾功能障碍,虽SK正常,在积极纠正酸中毒的情况下,可考虑适当补充钾和钠.

    作者:李尔然;王秋月;吴凝萃;于润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内感染致胎鼠脑TNF-α表达及脑细胞凋亡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孕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胎鼠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胎鼠脑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妊娠18d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分别腹腔注射盐水和LPS.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观察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点的LPS腹腔注射后,两组胎鼠脑TNF-α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孕鼠腹腔注射LPS 0.4 mg/kg后48 h胎鼠脑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胎鼠脑组织中TNF-α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LPS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LPS剂量的增大,差异更为显著(P<0.01);LPS以4 mg/kg腹腔注射后,胎鼠脑组织的TNF-α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增加,1 h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 h达高峰,至8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PS组注药后48 h胎鼠脑海马区见大量棕褐色核染的凋亡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TNF-α可能是LPS致胎鼠脑损伤的关键的细胞因子.

    作者:王欣煜;毛健;刘素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