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类固醇敏感肾病综合征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白介素18表达的影响

姜红堃;姜红;孙桂莲;罗钢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白介素18, 甲泼尼龙, 冲击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白介素18(IL-18)在小儿类固醇敏感肾病综合征(SSNS)中的变化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MPT)对IL-18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SSN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及RT-PCR法测定20例正常儿童及27例SSNS患儿MPT前、结束后2 d、5 d、尿蛋白转阴后2周血清IL-18蛋白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8mRNA水平.采用双缩脲法检测SSNS患儿24 h尿蛋白量.结果:IL-18蛋白水平及IL-18 mRNA表达MPT前明显高于MPT结束后5 d、尿蛋白转阴后2周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均<0.01);MPT结束后5 d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MPT前与结束后2 d比较,尿蛋白转阴后2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SSNS患儿血清中IL-18蛋白水平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结论:SSNS患儿血清IL-18及其基因表达异常.MPT对SSNS患儿IL-18在蛋白合成和基因转录两个水平上有抑制作用,测定血清中IL-18水平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状态的一个免疫学指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X线平片与B型超声结合对肺棘球蚴囊肿的诊断价值

    分析了20例(28个病灶)由X线平片结合B型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棘球蚴囊肿的病例.X线平片对肺棘球蚴囊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为79%、93%、72%.B型超声对肺棘球蚴囊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为75%、95%、70%.而X线平片结合B型超声对肺棘球蚴囊肿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为89%、97%、86%.X线平片结合B型超声可提高肺棘球蚴囊肿的诊断准确度.

    作者:王书轩;苏惠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TEN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星形细胞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4%,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低分化(Ⅲ~Ⅳ级)显著低于高分化(I~Ⅱ级)(P<0.01);病理分级与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612,P<0.01).结论:PTEN基因突变、缺失与脑星形细胞瘤的分化程度及演进密切相关.

    作者:刁宏宇;吴永刚;李少一;喻博;王成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TNF-α、IL-6、NO在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在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中的作用.方法:应用HOMA-IR指数,对高血压伴或不伴IR的患者,采用放免法及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血糖、TNF-α、IL-6、NO,并分析高血压IR与IL-6、TNF-α、NO的关系.结果:高血压伴IR者TNF-α高于正常及高血压不伴IR者,TNF-α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呈正相关;高血压伴或不伴IR者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高血压伴IR者IL-6水平高于不伴IR者;高血压伴或不伴IR者N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NO与IRI无相关性.结论:TNF-α与高血压IR的发生有关;NO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但与IR无关;IL-6与高血压及高血压IR的发生均有关.

    作者:王艳军;何冰;李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儿类固醇敏感肾病综合征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白介素18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介素18(IL-18)在小儿类固醇敏感肾病综合征(SSNS)中的变化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MPT)对IL-18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SSN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及RT-PCR法测定20例正常儿童及27例SSNS患儿MPT前、结束后2 d、5 d、尿蛋白转阴后2周血清IL-18蛋白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8mRNA水平.采用双缩脲法检测SSNS患儿24 h尿蛋白量.结果:IL-18蛋白水平及IL-18 mRNA表达MPT前明显高于MPT结束后5 d、尿蛋白转阴后2周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均<0.01);MPT结束后5 d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MPT前与结束后2 d比较,尿蛋白转阴后2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SSNS患儿血清中IL-18蛋白水平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结论:SSNS患儿血清IL-18及其基因表达异常.MPT对SSNS患儿IL-18在蛋白合成和基因转录两个水平上有抑制作用,测定血清中IL-18水平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状态的一个免疫学指标.

    作者:姜红堃;姜红;孙桂莲;罗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的临床特征、病理学改变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2例PVN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体征、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特征、临床综合治疗等进行评价.结果:PVNS以膝关节肿痛伴有咖啡色关节积液、MRI检查(T1和T2加权像)滑膜的低密度信号、滑膜内含有铁锈样色素斑等改变为临床特征;经膝关节镜探查并清除病变的滑膜,术后辅以60Co放疗,PVNS患者100%(12例)膝关节肿胀、积液消失,83%(10例)膝关节疼痛消失,100%(12例)屈膝活动恢复正常.结论:应用膝关节镜探查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PVNS的关键;膝关节镜下清除病变的滑膜组织以及术后60Co放疗,可以有效地治疗弥漫性绒毛型和绒毛结节型PVNS.

    作者:郭磊;白希壮;王慧声;张世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

    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370例输尿管结石病人按结石部位、大小、结石停留时间分类,将各类结石疗效进行比较.输尿管结石碎石次数与结石大小相关(P<0.05).不同部位同等大小结石碎石次数无显著差异.排石效果与结石大小不相关,而与病程长短相关(P<0.05).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首选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可提高碎石疗效.

    作者:丛杰;韩冰;苏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明胶酶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明胶酶A(MMP-2)、明胶酶B(MMP-9)的活性及脑组织中伊文思蓝的含量,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明胶酶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术前15 min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10 mg/kg,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脑组织海马区明胶酶的活性,同时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蓝,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明胶酶(A、B)活性增加;灯盏花素组MMP-9活性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而灯盏花素对MMP-2作用不显著.脑缺血再灌注后4 h起脑组织伊文思蓝渗出逐渐增多,48 h达高峰,以后有下降趋势.灯盏花素组于术后伊文思蓝渗出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的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具有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明胶酶B的活性、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

    作者:卢晓梅;赵红;张海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磁性附着体中铁素体不锈钢引起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凋亡的研究

    目的:研究磁性附着体中铁素体不锈钢材料引起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凋亡情况,初步检测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铁素体不锈钢材料浸提液处理L929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期,透射电镜观察其凋亡形态.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加,铁素体不锈钢材料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增加,但对细胞周期无特异性影响.结论:铁素体不锈钢材料符合临床应用的生物相容性要求,可应用于新型磁性附着体之中.

    作者:康晓燕;于学垠;战德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内感染致胎鼠脑TNF-α表达及脑细胞凋亡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孕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胎鼠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胎鼠脑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妊娠18d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分别腹腔注射盐水和LPS.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观察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点的LPS腹腔注射后,两组胎鼠脑TNF-α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孕鼠腹腔注射LPS 0.4 mg/kg后48 h胎鼠脑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胎鼠脑组织中TNF-α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LPS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LPS剂量的增大,差异更为显著(P<0.01);LPS以4 mg/kg腹腔注射后,胎鼠脑组织的TNF-α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增加,1 h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 h达高峰,至8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PS组注药后48 h胎鼠脑海马区见大量棕褐色核染的凋亡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TNF-α可能是LPS致胎鼠脑损伤的关键的细胞因子.

    作者:王欣煜;毛健;刘素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软性膀胱镜的临床应用(附4 320例报告)

    采用Pentax公司FCR15P-2型/ECY1530型软性膀胱镜对4 320例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3 589例膀胱及尿道检查者均顺利进行了软性膀胱镜检查并得到诊断,40例肾多发结石在软性膀胱镜下取出残余结石275枚,183例双J管或异物在软性膀胱镜下取出,505例在软性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成功,3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在软性膀胱镜下行膀胱颈悬吊术成功.软性膀胱镜可屈曲,视野无盲区,内径小,损伤小,应用范围广.

    作者:霍军;杜强;吴斌;宋永胜;卜仁戈;费翔;赵世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牙源性癌肉瘤1例报告

    报告1例罕见的牙源性癌肉瘤,对其病理改变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兆元;张英;王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RNA干扰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抑制效果.方法:体外PCR扩增合成针对TNF-α靶位点的DNA表达盒,转染经脂多糖(LPS)激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在细胞内源性RNA聚合酶Ⅲ作用下转录形成siRNA,诱发目标mRNA的降解.于转染后48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TNF-α浓度用ELISA方法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无关干扰组相比,干扰组TNF-α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抑制率约为16%.结论:RNA干扰技术可以在原代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发挥特异性干扰作用,产生抑制TNF-α分泌的效果,为TNF-α的基因治疗开拓新途径.

    作者:郑宁宁;丁旭东;宋晓宇;杜莉莉;孙杰;金玉楠;张海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蜂蛇胶囊联合放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随机选取40例胃癌病人作为观察组,以蜂蛇胶囊结合放疗、化疗进行治疗.观察血象及临床指标的变化,探讨对胃癌病人的减毒增效作用.蜂蛇胶囊结合化疗、放疗同时治疗胃癌病人疗效显著,且无脊髓抑制现象,可降低单纯化疗、放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桂兰;李一宁;梁良;赵维诚;肖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38信号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p38信号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38、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分析p38、p-p38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38蛋白主要分布于乳腺癌上皮细胞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癌细胞胞浆浓染,正常乳腺细胞胞浆淡染;p-p38蛋白阳性信号定位于乳腺癌细胞核.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p38的阳性率分别为76.3%和40.9%,差异十分显著(P<0.01);p-p38的阳性率分别为68.4%和36.4%,差异显著(P<0.05).p38、p-p38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Westernblot也证实,p38、p-p38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p38、p-p38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38MAPK信号传导途径在乳腺癌侵袭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凤;韩艳春;曾宪旭;关剑;王睿;宋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细胞周期素D1在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60例女性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女性NSCLC组织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T2~T4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yclin D1表达率高于T1组、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cyclin D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生长部位未见显著性关联.结论:女性NSCLC组织中存在cyclin D1的过表达,cyclin D1可能是肺癌的潜在预报因子.

    作者:刘洁;周宝森;何钦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比卡鲁胺的化学结构确证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目的:对自制比卡鲁胺的化学结构进行确证.方法:采用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波谱(NMR)、紫外光谱(UV)等光谱学技术测定自制的比卡鲁胺样品,确证其化学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结果:完整确定了比卡鲁胺中所有碳、氢信号归属.结论:完成了比卡鲁胺的化学结构的确证,填补了有关比卡鲁胺光谱学的空白.

    作者:刘雅茹;林桂凤;孟繁浩;黄学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帕夫林胶囊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帕夫林胶囊(白芍总甙)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帕夫林胶囊对其他风湿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SS病人56例,给予帕夫林胶囊600 mg,日3次口服,连续观察9个月(36周),于服药前、服药后12,24,36周检测血沉、免疫球蛋白、唾液流量、Schirmer试验、血清蛋白电泳及应用10 cm目视模拟标尺法分别测定医生和病人对病情程度的评估.结果:治疗12周时有效率为21.4%(12/56),显效率为5.0%(3/56),治疗24周时有效率为55.3%(31/56),显效率为14.3%(8/56),治疗36周时有效率为57.1%(33/56),显效率为21.4%(12/56).治疗12周内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8/56).结论:帕夫林胶囊治疗SS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以长期应用.

    作者:鲁静;杨娉婷;沈晖;肖卫国;赵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ERK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ERK1和ERK2蛋白在50例上皮性卵巢癌,1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RK1和ERK2在卵巢癌中有过度表达,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Ⅲ~Ⅳ期表达高于Ⅰ~Ⅱ期,差异显著(P<0.05).ERK1和ERK2与卵巢癌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关.结论:ERK的过度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杨;赵林;郭科军;温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444例CDH先证者及其对照的家系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Falconer多基因阈值模型进行遗传度估算.结果:先证者一级、二级亲属CDH患病率(2.68%,0.45%)显著高于对照组亲属(0.11%,0.13%),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25.441(3.440~188.150)、3.453(1.135~10.502),患病率先证者一级亲属>二级亲属>三级亲属>对照组亲属.先证者一级、二级、三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67.88±5.12)%、(48.53±11.06)%、(31.82±42±.89)%,三者加权平均遗传度为(41.74±4.62)%.臀位妊娠和双下肢捆绑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3.492(2.116~5.556)、4.877(3.623~6.566).结论:CDH具有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遗传因素在决定CDH的易患性上起重要作用,臀位妊娠和双下肢捆绑是CDH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姜俊;麻宏伟;戴晓梅;张立军;吕俊峰;牛国辉;郭然;吉士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调查分析

    研究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采用低效价颗粒凝集法检测649例住院患者血液MP-IgM抗体.血清检测MP-IgM阳性占9.6%,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占16.1%,支气管哮喘占12.5%,阳性率较高.MP是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MP感染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岳猛;姜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