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例胆囊癌肝浸润患者CT表现分析

田瑜;张荃;高晓峰

关键词:胆囊癌肝浸润, CT表现, B超检查
摘要:目的:研究CT检查胆囊癌肝浸润患者的价值,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1例胆囊癌肝浸润患者,分别采用CT以及B超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结果.结果:11例胆囊癌肝浸润患者中CT检查确诊10例,其中1例因为仅作平扫,浸润的肝组织改变呈等密度状态而遗漏,检出率为90 9%;B超检查出来3例,检出率为27.3%两组相比,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以及B超检查各有自身优势与不足,B超可作为初诊手段,CT能协助进一步确诊,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准确率.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泵治疗8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86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另随机抽取同期86例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将其临床疗效与观察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平均用量为0 61±0.14U/( kg.d),明显小于对照组的U/(kg.d),空腹血糖测量值和低血糖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餐后2h血糖值(7 7±1.4Mmol.L-1)低于对照组(7.9±1.5Mmol.L-1),但组间差异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母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6.3%,低于对照组的37.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是目前有效的妊娠糖尿病治疗方法,能更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大限度的保证母婴健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陆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思考

    大学深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切实推进大学生就业,是学校和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实现就业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建设高效的就业指导队伍和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等三方面来探讨如何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作者:岳若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008年泽普县饮食具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为掌握泽普县餐饮业餐饮具消毒效果,于2008年对县城164户不同餐饮业户的450份各类饮食具进行了检测,合格样品377价,合格率为83%.不同种类的饮食具检测结果显示,强化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加大对饮食行业的监督力度和频率及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完善餐饮具餐饮具消毒设施.

    作者:阿依先古丽·吾甫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预防静脉注射中空气产生方法分析

    探讨在静脉注射如何防止微量空气进入血管,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及一些不良后果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11年8月至2011年10月住院的5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以两组气泡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连接后有空气者250例占100%对照组有空气者0例结果示对照组方法明显可杜绝微量空气进入血管,防止了空气颗粒的污染,保证了病人的安全.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气泡的发生率,防治效果显著.

    作者:樊亚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用HPLC法测定蒙药阿嘎日-10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目的是应用反相HPLC法,建立阿嘎日-10含量测定方法.本制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168 ~ 0.0.168mg/ml浓度范围内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7);加样回收率为98.20%,RSD为0.50%( n=6).证实了该方法具有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作为本品的质控方法.

    作者:姚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加强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建设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临床技能实验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得核心内容之一.医师具备熟练规范的临床技能是本职业的基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科技医疗设备运用到临床,但仍无法取代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等临床技能在疾病诊断中得地位.由于医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医患关系的紧张,医学生及年轻医师临床技能的培训不能得到保障,严重影响了业务水平,因此重视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是临床教学改革的必然.

    作者:孙海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目的: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制定风险防范、风险处理等全方位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将风险减至低限度.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强化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执行操作流程时更加科学、规范.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盈源预充对腰硬联合麻醉下产妇循环系统影响

    目的:观察比较预充肢体液与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循环系统的影响,以增加剖宫产手术安全性.方法:择期剖宫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麻醉前分别输入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盈源)(Ⅰ组)和乳酸林格氏液(Ⅱ组).产妇侧卧位,选择L2.3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左布比卡因1.0-1.2ml,硬膜外头向置管,控制麻醉平面于T6以下.于麻醉前、麻醉后3、5、10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及SpO2.结果:Ⅰ组麻醉后3、5、10min及术毕SP、DP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P<0.05);Ⅱ组麻醉后3、5、10min及术毕SP、DP较术前下降(p<0.01).Ⅰ组麻醉后各时点SP、DP均较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心率麻醉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盈源对剖宫产患者预扩容,可有助于维持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的循环稳定.

    作者:陈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谈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以及护理方案

    目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原因,提供不同的指导方法和方案,结果本组病例均能按医嘱进行正规的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需要得到社区医务人员主动、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对78例患儿进行严密隔离,做好消毒、卫生宣教,做好发热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和用药护理等.对64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78例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本病没有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

    作者:谭冬芳;罗文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骨科老年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因素及护理干预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各种老年疾病呈上升趋势,因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骨关节病、肌肉萎缩、生理功能衰退、行走不便,反应迟钝等,极易发生各种类型骨折.骨科老年病人受伤后常需卧床,如腰椎骨折、股骨颈骨折、胫骨牵引等,都需绝对平卧位,长期卧床可以带来诸多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减退,加上卧床、骨折后疼痛不敢咳嗽及深呼吸以致排痰受限,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发生肺部感染[1].老年人民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在院内感染占居首位[2].

    作者:田茂琴;付红英;陈昌琼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农牧区孕产妇瘢痕性子宫与正常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农牧区瘢痕性子宫与正常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农牧区2006年12月~2010年12月43例妊娠7周以内的孕妇.根据孕妇的子宫情况,分为瘢痕性子宫组13例和正常子宫组30例,观察对比两组孕妇的药物流产效果、流产期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瘢痕性子宫组孕妇的完全流产率较低,其孕囊排除的时间更长,出血量较大,与正常子宫比较,p<0.05.两组孕妇的药物不良反应、转经时间、阴道出血时间等无明显差异.结论:孕产妇瘢痕性子宫使用药物流产具有较好的效果,其安全有效,医生要注意掌握其适应症,观察其流产的情况.

    作者:保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抗菌药后效应(PAE)是新近提出的重要概念,它是细菌对抗微生药敏感性的结构性指标,且几乎是所有抗菌药物的特性,多种抗菌药物具有PAE.传统所用的药物方案是使血药浓度维持在稳定状态,且大于低有效浓度的剂量.而PAE在减少给药次数、降低副反应、提高疗效、减少患者药物费用和提供方便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PAE已作为审核新型抗菌药和药物方案是否合理的重要参照物.所以其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PAE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作了详细的分析.

    作者:周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实验误差

    在临床医学检验中,难免会出现由各类原因所导致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容易造成误诊,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首先对误差的种类和来源进行了介绍,并在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控制提出了建议.

    作者:魏东林;朱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永存下腔静脉瓣1例

    患者女,56岁,既往有明确的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病史1+年,此次因“心悸、心累加重10+天”入院.入院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除明确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声像图改变外,尚在右心房内探及一条索状强回声附着于下腔静脉入口处,末端游离于心房腔内,并可随血流束摆动,动度较大,剑下切而显示颇佳,CDFI:瓣口血流束色泽较明亮.超声提示:永存下腔静脉瓣.

    作者:蒋萍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妇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妇产科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在妇产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姜华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儿童慢性咳嗽的认识

    咳嗽是小儿就诊时常见的主诉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儿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甚至“肺炎”,因此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化痰止咳药物诊断的混乱、治疗的盲目显而易见.以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而且持续难愈的慢性咳嗽往往成为医务人员认识上及治疗上的难点问题.

    作者:马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手段的探讨

    通过对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措施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卒中后康复手段对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预后.结果提示康复治疗是改善缺血性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措施,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常青;曹晓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推拿疗法配合心理疏导在交感性颈椎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交感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推拿行法配合心理疗法,对照组31例单纯使用推拿疗法治疗.对比2组近远期临床疗效.2组治疗周期均为两个疗程40天,1个疗程完毕后休息一周.结果:治疗组的近远期行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疗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交感性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韩三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非标准X光视频转换改良与实践

    为了临床视频教学和资料保存,通过对岛津x光机视频信号分析,采用视频采集卡,视频转化设备,以及DVD刻录机完整清晰刻录保存X光动态视频图像.对非标准X光视频的转换处理,能随时将ERCP手术X光视频图像保存刻录下来,很好满足临床需要和教学要求,给病人会诊提供了良好影像资料.

    作者:蒋国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