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屈光度对LASIK疗效的影响

周志雄;王华

关键词:屈光度, 准分子激光, 近视, 行效
摘要:目的:屈光度对LASIK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日本NIDEK公司生产的EC-5000准分子激光仪治疗近视眼,对高度近视眼(大于-8.00D)采用多部分区切削法,按屈光度分为,1组:-2.00D~-7.75D,986眼,2组:-8.00D~-11.75D,212眼.3组:-12.00D~ 15.00D,87眼,术后随访1年的视力,屈光度进行分析.结果:2组,3组与1组相比较,术后的视力和屈光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小于0.05),术后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较,下降1~2行,不变.或上升占99.8%.结论:LASIK治疗近视是一种可靠性,预测性极强,安全稳定的方法,但对于高度近视,特别是超高度近视的准确性,预测性,稳定性和疗效稍欠佳.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供应室灭菌记录表之探讨

    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责任重大,灭菌过程中使用灭菌记录表,加强对各项参数的工艺监测,使消毒灭菌工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规律化.

    作者:虞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中临床麻醉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中临床麻醉应用的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前列腺疾病病患197例,其中有98例病患需要行切除手术的病患,随机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行电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后行电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使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病患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对照组单独使用硬膜外麻醉效果好,观察组中麻醉效果优的有44例,良的有4例,差的有1例,出现并发症的有1例,其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中麻醉效果优的有30例,良的有12例,差的有7例,其中出现并发症的有5例,其总有效率为85.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单独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明显,其麻醉起效时间快,阻滞时间长,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低,并发症低,后遗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志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人的康复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并可导致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控制血压的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一般对中,重度高血压病人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运动锻炼,对轻型原发性高血压则应先用非药物治疗.

    作者:刘霞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EPO皮下注射浪费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为小剂量贵重药品,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液本身性质,注射器,注射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实际上能进入患者体内的药物剂量远没达到所需剂量.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张荣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不足或者PTH外周作用缺陷所致的一种疾病,以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为主要表现,以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为主要生化特征.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因“面部、手足阵发性抽搐半月”入院.患者入院前半月开始无诱因出现反复阵发性面部、手足抽搐,发作前感口周麻木,发作时双手呈“鹰爪样”,持续约1-2小时,伴出汗,无意识障碍,在门诊查血钙1.2mmol/l,甲状旁腺激素( PTH) 50.07pmol/l,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钙3-4片3/日、钙尔奇D600mgl/日治疗,症状好转.既往体健,否认甲状腺手术或颈前部放射治疗等病史.入科查体:神清,步入病房.

    作者:朱燕;宁涛;刘培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骨与关节结核早期误诊误治

    目的:分析骨与关节结核早期误诊病例临床特点、辅助检查(X线、CT、MRI、骨显像),以提高对骨、关节结核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复习2005年1月~2009年5月65例骨关节结核病例.结果:①65例误诊31例(47 7%).②31例误诊病例中,主要误诊为骨髓炎(7例,22.5%)、腰椎间盘突出(7例,22.5%)、肿瘤(3例,9.7%)、风湿(5例,16%)、腱鞘囊肿(1例,3.2%)、局部化脓性脓肿(2例,6.1%)、肩周炎(1例,3.2%)、外伤骨折(2例,6.4%)、腰肌劳损(3例,9.7%)等.③治疗:手术治疗17例,非手术治疗14例,随访9个月以上病例26例,效果满意.结论:掌握骨与关节结核早期发病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误治,以便提高病人疗效,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作者:王平;李群芳;李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溃疡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总结分析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在2008年11月~ 2010年11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共有200例,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常用药进行对症治疗,对于有出血现象的患者,在胃镜下喷洒药物进行止血.对照组采用平时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100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两周后患者均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有64例显效,显效率为64%,27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27%,9例患者无效,患者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患者有58例显效,显效率为58%,14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14%,28例患者无效,患者总有效率为72%.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消化道溃疡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王兴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手段的探讨

    通过对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措施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卒中后康复手段对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预后.结果提示康复治疗是改善缺血性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措施,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常青;曹晓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心血管住院患者的药学与监护探讨

    目的:探讨心血管住院患者的药学和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到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查房实践,给予住院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全方位的观察和监护.结果:通过全面的药物治疗护理监护,患者能够安全、及时、有效的合理用药,可以积极的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良好的用药监护,是保证心血管住院患者安全用药的必要条件,临床药师和医师应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增强对合理用药的认识,重视用药过程的监护.

    作者:贺大伟;楚雪原;褚雪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我院2009年度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调查与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全年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4792张,按年龄区间的处方数和连续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并对各药的使用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分析.结果:在我院使用的9种第二类精神药品的DUI均不大于1.0; 21~ 60岁年龄段的患者用药多,连用药时间也较长.结论: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一部分患者连续用药时间过长,呈现滥用甚至出现依赖的情况,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作者:涂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目的: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观察其血气分析的变化.方法:20例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其中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气分析为:PH7.326±0115,PaCO210.32±3.75kpa,PaO28.81±3.12kpa,经面罩无创通气治疗,选择压力支持通气( PSV) 10~ 20mmH2O,呼气末正压(PEEP)3~5mmH2O.结果:通气3~6小时后其中14例意识清醒者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在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神志转清,2例治疗无效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与通气前血气分析比较PH、PaO2分别上升至7.423±0.122、11.90±4.18(kpa ),P<0.05; PaCO2下降至6.93±2.38(kpa)P<0.01.结论:无创通气可作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改善CO2留和呼吸性酸中毒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萍;周明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谈校园预防甲肝流行措施

    在2003年全国性非典性肺炎流行以后,国家对传染病流行,作出了控制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让我校2009年甲肝疾病,在短时间内控制取得很好的效果,和第一次2001年小范围流行相比,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对疾病控制传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主要由粪-口(或肛口),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甲型肝炎病毒(简称甲肝病毒)而致病.

    作者:王维俭;杨淑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铺床法教学的点滴体会

    铺床法在基础护理学中处于“火车头”的特殊地位,但是,由于铺床法的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时被动的接受.笔者在七年的铺床法教学中,采用了一系列将教与学有效结合的方法,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稳定专业思想和培养优秀的护理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罗美媛;王婷婷;邓雪英;左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08年10月的59例我院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资料,设为基础组;2010年10月-2011年6月53例我院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干预组.基础组采用临床基础护理,干预组采用长期卧床中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观察较护理后两组压疮的预防情况.结果:干预组1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1.89%,其他患者的皮肤状况均良好;基础组5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8.47%,对症处理后情况改善,45天后有1例患者再次产生压疮.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压疮发生比例有显著性的比较差异,(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压疮,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提高卧床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高明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难治性鼻出血治疗方法对比

    目的:通过难治性鼻出血两种止血方法效果的比较,探求优的止血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2月就诊的62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32例行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第二组30例行传统鼻腔填塞治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第一组总有效率为100%,无无效例数;第二组总有效率为76.6%,无效7例,第一组与第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伊纪亮;周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足部穴位按摩及护理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足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预防保健和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展及预防严重的糖尿病足并发症.方法: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9诊断标准,将入选的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用药的基础上,辅以每晚温水泡脚15-30分钟,并按摩涌泉定、按压足三里15--20分钟.结果:经30天治疗后,治疗组糖尿病足肢端感觉异常症状减轻或消失,足背动脉搏动增强,总有效率为90%,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足肢端感觉异常症状,减少糖尿病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细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抗菌药后效应(PAE)是新近提出的重要概念,它是细菌对抗微生药敏感性的结构性指标,且几乎是所有抗菌药物的特性,多种抗菌药物具有PAE.传统所用的药物方案是使血药浓度维持在稳定状态,且大于低有效浓度的剂量.而PAE在减少给药次数、降低副反应、提高疗效、减少患者药物费用和提供方便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PAE已作为审核新型抗菌药和药物方案是否合理的重要参照物.所以其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PAE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作了详细的分析.

    作者:周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儿童慢性咳嗽的认识

    咳嗽是小儿就诊时常见的主诉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儿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甚至“肺炎”,因此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化痰止咳药物诊断的混乱、治疗的盲目显而易见.以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而且持续难愈的慢性咳嗽往往成为医务人员认识上及治疗上的难点问题.

    作者:马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透中心创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患者对护理的需求逐步提高.[1]自我院2 010年8月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院领导高度重视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血透中心与2011年1月在现有条件下(38台血透机,3台血滤机及一台多功能泵,11名护士.

    作者:石小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整体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介入治疗78例冠心痛患者进行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沟通和教育,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穿刺处、并发症等整体护理.结果:术后5例出现手臂胀痛,3例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发生腹痛.经护理处理后不适症状均在术后24h内消失,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经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后,可以明显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苟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