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西萌;许汴利;李辉;赵旭东;黄倩;王昊;邓燕
河南省是全国人体寄生虫感染率高的省份之一,以肠道线虫感染为主.对于肠道线虫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全民驱虫是有效的防治措施.肠道寄生虫病属于行为性疾病[1~4],选择的驱虫模式影响驱虫效果.1996 ~2002年,河南省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全民驱虫,对4种全民驱虫模式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
作者:蔺西萌;许汴利;李辉;赵旭东;黄倩;王昊;邓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为制订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退人不退耕的单退点和退人又退耕的双退点各2个,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各试点钉螺分布、人畜感染以及滩地野粪污染情况. 结果移民建镇试区钉螺分布广,单退点感染螺密度较双退点高,两个单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69%、1.88%,两个双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39%、0.29%;滩地野粪污染仍较严重,尤其以单退点为甚;人、畜血吸虫感染在单退点相当严重,居民血吸虫抗体阳性率(IHA)高达20%以上,耕牛粪检阳性率高达34.48%. 结论移民建镇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单退点血吸虫病流行更为严重.
作者:张世清;汪天平;张功华;吴维铎;夏长根;汪奇志;葛继华;方国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丝虫病防治对策和技术措施,评价防治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济南市丝虫病防治资料,对防治丝虫病对策及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结果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海群生治疗丝虫病,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的试点研究,确立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对策,采取了分阶段实施不同查治方法结合重点人群预防服药的措施.1980年通过了基本消除丝虫病效果考核,平均微丝蚴率由防治前的3.10%降为0.12%(75/62216).1981~2002年开展丝虫病纵、横向监测,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0人,微丝蚴率0.03%.末次病原学阳性后血检37 944人,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2003年达到卫生部消除丝虫病标准. 结论在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试点的基础上,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对策和预防服药以及基本消除丝虫病后进行纵、横向监测的方法,是消除丝虫病的关键措施.
作者:谢忠元;张昌庆;孙启燕;张明玉;韩笃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为选择高效杀棘球蚴药物阿苯达唑(Albendazole, ABZ)新剂型提供参考. 方法选用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大分子物(Macrosol)-ABZ(Mac-ABZ)组、脂质体(Liposome)-ABZ(L-ABZ)组、前体脂质体(Pre-liposome)-ABZ(Pre-L-ABZ)组及片剂ABZ组.按ABZ 50 mg/kg经口灌药,分别于灌药后1、2、3、4、5、6、7、8、12、24、36、48 h采尾静脉血,用HPLC法测定血中ABZ及其代谢产物砜(ABZSN)和亚砜(ABZSX)浓度.血药浓度数据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包分别进行模型嵌合.以Akaie's 信息判断AIC值、回归系数、拟合优度等.用PEMS Ver 2.1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确定药物在体内的配置状态,观察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结果 1)Pre-L-ABZ:相对于片剂ABZ,Pre-L-ABZ剂型中ABZ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6.54%(P>0.05),ABZSX为267.76%(P<0.01),ABZSN为155.29%(P<0.01);Pre-L-ABZ的消除速度常数(β)为(0.05±0.02) l/h,半衰期(t1/2β)为(17.16±6.48) h,清除率(CL)为(0.06±0.01) ng/ml.片剂ABZ的β为(0.10±0.04) l/h,t1/2β为(6.60±2.03) h,CL为(0.11±0.04) 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Pre-L-ABZ和片剂ABZ由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转运速效常数(K12)分别为(0.15±0.07 ) l/h和(0.03±0.02) l/h,差异有显著性(P<0.01).给药后48 h小鼠肝脏ABZSX浓度:L-ABZ组为 95.87 ng/ml,Pre-L-ABZ组为101.3 ng/ml,片剂ABZ组为23.596 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Pre-L-ABZ组小鼠各时间点血药浓度(ABZ、ABZSX、ABZSN)均显著高于片剂ABZ组(P<0.05).2)Mac-ABZ: Mac-ABZ和片剂ABZ的吸收速度常数(Ka)分别为(0.81±0.24 ) l/h和(0.38±0.18 ) l/h(P<0.05);相对于片剂ABZ,Mac-ABZ剂型中ABZ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76.53%,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BZSN和ABZSX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分别为283.45%(P<0.01)和192.27%(P<0.01),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也显著高于片剂ABZ(P<0.01). 结论 1)Liposome、Pre-liposone作为载体可显著提高血中ABZSX和ABZSN浓度及其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加快体内分布速度,并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与Liposome比较,Pre-liposone具有稳定性好,储存时间长,不易氧化分解等特点;2)Macrosol作为载体可显著提高ABZ的吸收率、ABZSX和ABZSN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血药浓度.可尝试以Liposome、Pre-liposone、Macrosol为载体制备ABZ新剂型,提高ABZ的抗棘球蚴效果.
作者:张金辉;温浩;王建华;冯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顺式氯氰菊酯(奋斗呐)是一种高效、持久、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杀虫剂.以往对氯氰菊酯的使用,大多推荐浸泡蚊帐方法,很少采用滞留喷洒灭蚊.而云南省的广大疟区,多为贫困地区,居民蚊帐覆盖率和使用率都很低,因此,用药液浸泡蚊帐控制疟疾媒介很难奏效,故滞留喷洒成为首选的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当地居民反映该杀虫剂效果不佳.为有效控制传疟媒介,作者对目前使用的顺式氯氰菊酯进行了模拟滞留喷洒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尊伟;姜进勇;王丕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疟疾是一种世界性流行传染病,据统计每年约有100~300万人死于该病,以非洲地区据多[1].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支维和医疗分队共43人,于2003年4月~2003年12月参加了联合国在非洲刚果(金)的维和行动,主要为数千人的多国维和部队提供医疗保障.期间采用国产抗疟药蒿甲醚治疗了82例疟疾,其中25例重症疟疾加用磷酸伯氨喹治疗,疗效显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凌磊;王东亮;刘碧坚;胡高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会经济因素对寄生虫感染的影响,为寄生虫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社会经济状况不同的两调查点,采用粪检法调查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问卷调查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常见寄生虫病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居民寄生虫感染率及寄生虫病防治KAP的影响.结果两调查点居民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29.57%(170/575)和13.37%(311/2326),其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有明显差异;寄生虫病预防知识知晓率14项中有12项差异有显著性;态度形成主要通过大众传媒获取;健康行为形成率7项中差异均有显著性. 结论社会经济因素对寄生虫病的流行与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文;贺丽君;颜秋叶;刘辉;苏云普;马云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众所周知,3S 系统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e position system,GPS)和遥感系统(Remote sensing system,RS)是一项全新的科学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环境、气象等方面,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公共卫生方面,已经成功应用3S系统对一些媒介疫源性疾病进行监测和预测[1].
作者:余晴;郭家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杀虫丁与八氯二丙醚复方灭螺效果.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杀虫丁与不同浓度的八氯二丙醚复配,进行浸杀灭螺试验,求得佳复方后进行喷洒灭螺试验. 结果 0.4 mg/L杀虫丁与4.0 mg/L八氯二丙醚复方浸杀钉螺,24 h增效71%,48 h增效73%;与0.6 mg/L八氯二丙醚复方浸杀钉螺,24 h增效57%,48 h增效60%.0.2 mg/L杀虫丁与2.0 mg/L八氯二丙醚复方浸杀钉螺,24 h增效259%,48 h增效233%;与 3.0 mg/L八氯二丙醚复方浸杀钉螺,24 h增效279%,48 h增效250%. 0.1 mg/L杀虫丁与1.0 mg/L八氯二丙醚复方浸杀螺,24 h增效367%,48 h增效219%.0.4 g/m2杀虫丁与4.0 g/m2八氯二丙醚复方喷洒杀螺,24 h增效33%,48 h增效24%. 结论八氯二丙醚对杀虫丁杀灭钉螺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0倍以上剂量复方杀螺作用为明显.
作者:徐明;许永良;戴建荣;梁幼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门脉高压主要的并发症,首次出血病死率约为20%~40%,2年内再出血率高达70%.因此,晚血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控制出血和预防反复出血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目前认为,食管和(或)胃曲张静脉内压力升高是静脉破裂出血的重要因素,迅速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并及时作出正确处理,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理;熊衍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寄生虫感染在我国人群中较为普遍,但是很多医院实验室,普遍存在大便常规检查虫卵漏检的情况.现将其漏检原因总结如下.
作者:程荣先;郑自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圆孢子球虫卵囊孢子化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取腹泻患者粪便中的圆孢子球虫置2.5%重铬酸钾液内室温培养,先后在第5、7、14、21、28、35、60和90 d显微镜下观察卵囊发育情况. 结果新鲜粪便中的卵囊呈圆球体形,大小为(9.15±0.70) μm,囊壁透明,内有3~8个折光颗粒呈簇聚排列而成的淡绿色桑葚胚.卵囊置重铬酸钾液中培养至第5 d和第7 d,部分虫体内折光颗粒减少,第14 d出现由3~4个大颗粒构成的桑葚胚的卵囊,第21 d观察到发育为两个孢子囊的卵囊. 结论圆孢子球虫卵囊大小为(9.15±0.70) μm,孢子化后的孢子囊大小为4.68~6.25 μm×3.125~4.68 μm,孢子化时间长,孢子化率较低,仅为28%.
作者:张炳翔;俞慧;张莉莉;陶洪;李彦忠;李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部分,传统将其纳入形态学的范畴.建立人体寄生虫标本数据素材库涉及到大量的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显微及大体标本图片和影像等内容.作者按照人体寄生虫形态进行分类,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了图片和音像数据素材库,克服了传统寄生虫标本静态、检索效率低的弊端.
作者:陈海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江滩型地区易感季节血吸虫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易感季节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居民疫水接触情况;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调查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 结果疫水接触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30岁达到高峰,以后则维持在这一高峰水平,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农民显著高于学生,文化程度越高,疫水接触率越低.接触方式青少年以游泳戏水为主,20岁以上成年则以洗涤为主;女性以洗涤为主,男性除洗涤外,游泳戏水也占较大比例;农民以洗涤为主,学生以游泳戏水为主,洗涤次之;文盲人群以洗涤为主,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群除以洗涤为主外,游泳均占一定的比例. 60岁以下人群疫水接触率与人群感染率基本吻合,但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农民、女性为主要接触疫水人群,生活性和娱乐性接触为主要接触方式,青壮年为主要感染人群.
作者:何家昶;王恩木;夏长根;但新民;姚振琦;俞宗国;朱承兵;葛继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掌握上犹县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2002年6~8月在中签的两个调查点开展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起洪;曹丽琴;刘荣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近年来,双链RNA介导的基因沉默(RNA干扰)已在许多动植物中发现,并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强有力的工具.为确定蚊虫细胞中是否有RNA干扰现象,以期为利用RNAi效应消除蚊虫抗药性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设计5′端带T7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及糜蛋白酶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获得5′端带有T7启动子DNA片段,体外转录成单链RNA,退火后形成双链RNA.转染带有GFP基因的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Act.GFP和双链RNA进入C6/36 蚊虫细胞,72 h后收集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的表达差异,用半定量RT-PCR检测GFP的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转染糜蛋白酶基因双链RNA和pAct.GFP质粒的细胞及仅转染pAct.GFP的细胞的GFP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转染GFP基因的双链RNA和pAct.GFP质粒的细胞的GFP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达40%~50%,GFP的mRNA的表达水平也相应下降了60%. 结论在蚊虫细胞内,双链RNA能特异性的抑制相应的同源性基因的表达,引起基因沉默,证实蚊虫细胞内RNA干扰现象的存在.
作者:公茂庆;顾燕;马磊;李秀兰;胡小邦;孙艳;孙立新;孙静;钱瑾;朱昌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肠道线虫感染低度流行区群体化疗优化方案. 方法在江苏省高邮市肠道线虫感染低度流行区选择1 个实验村(目标化疗村)和2个对照村(1 个全民化疗村和1 个空白对照村),对目标化疗和集体化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化疗药物均用甲苯达唑,成人总剂量600 mg,1.5 d分3次服,每次200 mg;2~12岁儿童总剂量400 mg,1 d分2次服,每次200 mg.以Kato-Katz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虫卵,评价疗效. 结果目标化疗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2.07%)较化疗前(8.68%)下降显著(χ2 =10.77,P<0.01),其下降率(76.15%)高于集体化疗的下降率(51.21%)(u=5.67,P<0.01).空白对照的感染率变化不明显(χ2 =0.43,P>0.05). 结论在肠道线虫感染低度流行区,目标化疗与集体化疗效果相似,且目标化疗更经济,值得推广.
作者:杨维平;邵靖鸥;陈业军;张跃;匡瑞祥;赵殿华;沈一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常州市武进区从1996年起开展农村群体化疗防治土源性线虫病,人群感染率从1989年的1.2%下降到2001年的1.3%,住院蛔虫病病人明显减少.现对武进区1991~2001年132例住院蛔虫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作者:高佳方;陈灿中;高志祥;吴留美;薛永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地理株恶性疟原虫现场样品及我国恶性疟原虫现场样品与实验室培养虫株在HRP-Ⅱ基因上的多态性. 方法分别以在中国感染的恶性疟病人和在非洲感染的恶性疟病人全血为材料,PCR扩增HRP-Ⅱ基因片段,扩增的产物分别克隆于pUCm-T载体并进行测序,用GENEDOC软件比较分析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 结果从中国海南省和云南省恶性疟病人血样中扩增出序列和长度完全相同的片段,大小为447 bp;从在非洲感染的恶性疟病人血样中扩增出813 bp的片段;中国恶性疟原虫实验室培养株相应核苷酸序列长度为870 bp.从中国恶性疟病人血样扩增出的HRP-Ⅱ基因片段序列与从非洲恶性疟病人血样扩增出的HRP-Ⅱ基因片段序列及我国恶性疟原虫培养株相应的核苷酸序列相比, 不但有多个长短不等序列的缺失和插入,还有多个碱基发生了突变; 比较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除了有多个长短不等氨基酸序列的缺失和插入外, 其他氨基酸残基没有发生改变. 结论恶性疟原虫HRP-Ⅱ基因在不同地理株间存在差异, 在同一地理株的实验室培养株与现场样品间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为长度差异和少量碱基变异.
作者:汪俊云;洪远东;杨玥涛;包意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弓形虫不同地理株(RH株、ZS2株、GT株)GRA7基因的异同. 方法从弓形虫不同地理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GRA7基因,对目的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Esp3I、CfrI、MboI)酶切并比较.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GEX-4T-1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进行测序并比较. 结果 PCR扩增出3株弓形虫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均在500~750 bp之间;经3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其大小均与理论值相符;3株弓形虫GRA7基因序列相同. 结论弓形虫不同地理株GRA7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
作者:郑斌;何蔼;李卓雅;申川军;余南;郑焕钦;张瑞琳;李道宁;詹希美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