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DM母体血清HIF-1α、 ET-1、尿酸、内脂素的变化与新生儿Apgar评分、体质量的关系

徐广萍;郑春兰;白录增;李哲;丁亚琼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内皮素-1, 尿酸, 内脂素, Apgar评分, 发育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母体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alpha,HIF-1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尿酸、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与新生儿Apgar评分、体质量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150例GDM孕妇(GDM组)、正常妊娠妇女150例(对照组),收集时间2016年1月-2017年6月,检测并比较两组孕24~28周的血清HIF-1α、ET-1、尿酸、内脂素水平,并随访至分娩结束,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分娩结局,探讨上述指标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结果 孕24~28周,GDM组的HIF-1α、ET-1、尿酸、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和对照组的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分娩孕周、1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DM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大于对照组(P<0.05);GDM组孕妇血清HIF-1α、ET-1水平与新生儿的1 min Apgar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GDM组孕妇血清尿酸、内脂素水平与新生儿的体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 GDM孕妇的HIF-1α、ET-1、尿酸、内脂素水平均升高,并且与新生儿Apgar评分、体质量密切相关.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知-信-行调查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的认知情况、态度和日常行为,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的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1 455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404份,有效回收率为96.49%.医学生的EDCs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43.68±15.47)分、(63.64±11.84)分和(65.43±9.05)分.不同性别学生EDCs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1.05,P=0.296;t=-1.65,P=0.099);但不同性别的学生EDCs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00).不同专业学生对EDCs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17.20,P=0.000;F=5.60,P=0.000);但不同专业学生EDCs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P=0.289).不同年级学生EDCs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8.00,P=0.000;F=4.80,P=0.001;F=4.37,P=0.002).学生成绩排名不同,EDCs知识、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6.07,P=0.000;F=4.62,P=0.003).生源地不同的学生EDCs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1.19,P=0.235;t=-0.87,P=0.384;t=-0.98,P=0.327).平均月生活费不同的学生EDCs知识、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F=2.06,P=0.103;F=0.65,P=0.581);但平均月生活费不同的学生EDCs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1,P=0.0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知识、态度、平均每月生活费是学生EDCs行为的影响因素(分别t=-4.22,P=0.000;t=-2.48,P=0.013;t=-3.64,P=0.000),但是知识、态度及平均月生活费对医学生EDCs行为的影响均是负向的. 结论 医学生对EDCs的态度、行为尚可,但认知水平偏低,应加强相应的健康教育.

    作者:贺娟娟;魏後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ARIMA季节乘积模型在儿童肺炎门急诊人次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季节乘积模型在预测儿童肺炎门急诊人次的应用,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乌鲁木齐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2011-2016年儿童肺炎逐月门急诊人次数据,使用R 3.4.1软件进行模型的识别、参数估计与检验,建立ARIMA季节乘积模型对2011年1月-2016年6月儿童肺炎逐月门急诊人次进行拟合,并利用2016年7-12月数据计算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预测相对误差来评价预测效果. 结果 ARIMA(0,1,2)(1,1,0)12模型是拟合儿童肺炎门急诊人次的佳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9.82%. 结论 ARIMA季节乘积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和短期预测效果,能为医院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蕾;吴文华;任泉;王艳杰;刘早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环境化学污染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日常生活对化工产品越来越依赖.1990年登记在册且与工业和居民生活相关的化学产品种类仅1 000万左右,其中就有近500万种化合物可能是潜在污染物质.2012年初登记产品已超过6 500万种.化学原料和产品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也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作者:阿·戈·马丽谢娃尤·阿·拉赫曼尼;恩·尤·卡兹洛娃;厄·戈·拉斯坚尼科夫;曹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分子药敏结果与其表型药敏差异的研究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的分子药敏(Xpert MTB/RIF)检测与在表型药敏(Bactec MGIT 960)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机制. 方法 从2015年10月-2018年4月在长沙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Xpert MTB/RIF检测的8 274位患者中筛选出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而Bactec MGIT 960利福平敏感的患者39例,以及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敏感而Bactec MGIT 960利福平耐药的患者7例,共46例患者标本复苏其分离株,然后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rpoB的利福平耐药决定区域(rifampicin 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RRDR)测序,同时对所有复苏的分离株进行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观察不同突变菌株的耐药程度. 结果 46例患者中有2例菌株复活失败、2例菌株丢失,剩下42例菌株完成测序,其余有5株菌株RRDR区未发生突变,剩余的37株在rpoB基因的RRDR区有不同位点及不同类型的变异,其中有2株在508和509位点发生缺失突变,其它突变的位点有511、516、526、531、533.多数突变位点集中在526位,突变类型包括His526Asn、His526Leu、His526Gly、His526Cys四种,其余位点突变形式为Leu511Pro、Asp516 Tyr、Leu533Pro.在511、516、526、533位点突变中,MIC测定除了一株突变类型为His526Leu的菌株为32 μg/ml外,其余位点突变均表现为低水平耐药或敏感,而531位点突变中Ser5 31Trp、Ser5 31Leu均表现为高水平耐药.结论 基于rpoB测序和MIC测定的结果显示特定rpoB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水平的改变,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Xpert MTB/RIF)检测与(Bactec MGIT 960)检测结果不一致.

    作者:李敏;李大兴;杨奇;吴金娣;王洪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吉林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增长速度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吉林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并拟合视力不良及各程度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速度曲线模型,为制定视力不良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4-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吉林市船营区、丰满区、蛟河市和永吉县所在地共9 676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视力不良检出情况.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视力不良及各程度不良的增长速度模型,分析其增长速度在城乡男女生间的变化规律. 结果 吉林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9%,轻、中和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12.1%、17.4%和4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力不良及各程度不良检出率的性别、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不良及各程度不良增长速度模型显示,城乡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速度曲线呈“抛物线”形,在学龄初期和青春晚期出现“交叉现象”,视力不良率增长速度的年龄峰值提前;轻度视力不良率增长速度曲线在7~15岁呈负增长,而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在进入青春晚期后其增速曲线又出现增长倾向;中度视力不良率增长速度曲线呈“U”形变化,在10~15岁呈负增长;重度视力不良率增长速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学龄初期增速快,增速曲线在青春期出现“交叉现象”. 结论 吉林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长速度曲线的年龄峰值不断提前,呈进一步低龄化发展,视力不良防控重点应向学龄初期及学前倾斜.

    作者:周歌;吴方园;刘美田;钱晓波;张秀敏;刘红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B超探头消毒器在医用超声探头表面消毒的应用研究

    目的 为控制由医用超声探头表面污染引起的交叉感染,探索一种医用超声探头表面的快速消毒方法. 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不同级别医院使用的腹部超声探头采用现场消毒试验,分析比较清洁处理方法、消毒湿巾消毒方法和B超探头消毒器3种不同方法处理超声探头表面前后的消毒效果. 结果 医院超声探头表面微生物污染严重,处理前细菌检出率为100%,细菌总数高达6.01×108 CFU/cm2;纸巾擦拭方法细菌杀灭率为(89.16±18.59)%,消毒湿巾擦拭法细菌杀灭率为(96.76±14.95)%,以B超探头消毒器的消毒效果好,杀灭率均为100%;用B超探头消毒器对不同级别的医院使用的腹部超声探头表面进行消毒,其消毒效果无差异,杀灭率均为100%. 结论 B超探头消毒器具有作用快,消毒效果好,是预防控制腹部超声探头表面污染引起交叉感染的有力措施.

    作者:陈羽浩;江飞;刘剑桥;尹进;易亮;郭桂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沈阳市社区居民吸烟现状及吸烟人群对吸烟与癌症关系认知度调查

    目的 调查研究沈阳市社区居民吸烟现状、吸烟人群对吸烟与癌症关系认知程度.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 45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2 432份有效问卷,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群吸烟率、吸烟人群对吸烟与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关系的认知度. 结果 2 432名社区居民中,吸烟居民546名,吸烟率22.36% (546/2 432).男性、年龄≥3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有配偶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3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无配偶者(P<0.05);546名吸烟居民中,吸烟患者对吸烟与肺癌、胃癌认知度评分分别为(3.66±0.32)、(3.34±0.44),明显高于胰腺癌(2.66±0.65)、膀胱癌(2.28±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吸烟人群对吸烟与胃癌、膀胱癌关系认知度评分明显高于男性,年龄≥35岁、大专及以上、有配偶吸烟人群对吸烟与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认知度评分明显高于年龄<35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配偶者(P<0.05). 结论 沈阳市社区居民吸烟较高,吸烟人群对吸烟与癌症关系认知度低下,且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地方政府应加大控烟力度,制订针对性干预策略.

    作者:张淼;曹丹;李涵;史新巍;刘明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平顶山市8岁学龄儿童患龋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8岁学龄儿童龋病流行状况,探讨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方法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的标准,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762名适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平顶山市8岁学龄儿童患龋率84.68%,龋均4.79,城乡结合区域及农村儿童患龋率和龋均明显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恒牙患龋率分别为83.65%、25.77%;城乡类型(OR=22.42)、家庭收入(OR=10.21)、睡前是否有吃零食习惯(OR=8.01)、吃完零食是否刷牙(OR=6.00)、进食甜食频率(OR=8.28)、刷牙方法(OR=8.88)、家长是否检查刷牙效果(OR=9.15)是影响患龋率的因素. 结论 平顶山市农村及城乡结合区域儿童患龋率较高,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宋秋坤;李智伟;李爱军;王亚涛;王孝文;马红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007-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发病情况及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2007-2016年昌平区累计报告47例AFP病例,均为非脊灰AFP病例,89.36%为省级医院报告.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72.34%),不同年份间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1,P=0.000),不同年份间本地、异地户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P=0.029).7例病例病毒分离结果阳性(阳性率15.56%),其中5例为非脊灰肠道病毒阳性,1例为Ⅲ型脊灰疫苗病毒高变异株,1例为I型脊灰疫苗病毒相似株.2010年和2015年AFP病例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分别为71.43%和66.67%,2015年AFP病例3d内标本送检率为66.67%,未达到北京市≥80%的指标要求.AFP病例采集合格粪便标本率低为病例就诊时间距发病时间已超14 d. 结论 昌平区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达到并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强化监测人员培训,提高便标本合格采集率和送检率,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是进一步提高AFP监测质量的关键.

    作者:易文娟;王海红;王涛;许颖;张丽文;苑新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磷酸二酯酶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 4D,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及100例同期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C组)血液中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间的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差异. 结果 150个样本中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67%、56.66%、20.67%,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x2=2.686,P=0.101).ACS与NC两组的GG基因型(18%vs.25%)、AA+AG基因型(82% vs.75%)分布以及G(57%vs.55%)、A(43%vs.45%)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无关.

    作者:韩鹏黎;程晓丹;刘建华;刘新叶;池豪;曹巍;杨东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学生吸烟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根据对南京市某区中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提出控烟干预措施,总结控烟干预效果,为预防青少年吸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前期所调查的4所学校共2 382名中学生中随机抽取一所学校共400名学生进行控烟干预,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吸烟的态度,对吸烟有害的认知情况,学生吸烟的情况.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干预后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知晓率,该学校的吸烟的中学生尝试戒烟的人数和校内操场、厕所和校园花坛边烟蒂数量,学校内老师当着学生面抽烟的情况都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控烟干预能提高中学生对于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知晓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研究对象吸烟行为的增长;研究对象的短期效果比较明显,说明在学校开展控烟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赵超;杨国;刘起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SIR模型对2016年南宁市手足口病传染源管理效果的评价

    目的 通过SIR模型对2016年南宁市手足口病传染源管理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采用经典SIR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对2016年南宁市手足口病流行曲线进行拟合.估计传染率(β)随时间变化趋势,在模型中引入参数P(有效管理率),并将感染者区分有效管理组(传染率为βt)和无效管理组(传染率为β2),通过模型参数评价本地区传染源管理效果,并对不同防控效果下疫情变化趋势进行模拟. 结果 传染率β随时间变化趋势服从威布尔分布,本地区手足口病传染源有效管理率为28.90%,有效管理的患者传染率较无效管理组降低15.56%,有效管理率从目前的28.9%提高至68.9%,全年病例数由65 319例下降至19 376例,参数b1从3.8× 10-5下降至2.28× 10-5后,全年发病例数下降至10 228例. 结论 SIR模型能较好估计本地区手足口病传染源管理效果,通过提高有效管理率、降低管理后患者的传染率能有效控制疫情.根据β的分布特征,在11周前实施积极的传染源控制措施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唐驰;郭泽强;罗娜;潘利花;汤洪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产后抑郁患者血清AA、EPA、DHA、维生素D及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患者血清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维生素D、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分娩后并确诊为产后抑郁的产妇60例(抑郁组)、产后未发生抑郁的妇女120例(对照组),收集时间2015年5月-2017年5月,检测两组产妇血清AA、EPA、DHA、维生素D、E2、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并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抑郁组产妇的血清AA、EPA、DH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产妇的血清维生素D、E2、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抑郁组产妇的血清AA、EPA、DHA水平显著低于重度抑郁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抑郁组产妇的血清维生素D、E2、P水平显著高于重度抑郁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产妇的血清AA、EPA、DHA水平与HAMD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抑郁组产妇的血清维生素D、E2水平与HAMD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产后抑郁产妇血清AA、EPA、DHA、维生素D、E2、P的水平发生改变,并且与抑郁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杜趁香;孔凡静;闫珺;武海英;孙淑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015年长春市某高校医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长春市某高校在校本科医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9-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春市某高校抽取的1 024名本科医学生采用成人功能性胃肠病国际罗马Ⅲ诊断性问卷、自制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面对面调查,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其相关的因素,利用秩和检验分析生活方式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 结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检出71人,患病率为6.9%,其中61人为餐后不适综合征,未筛检出上腹痛综合征者.性别为女性(OR=11.016,95%CI:3.416~35.529)和就业压力(OR=1.980,95%CI:1.176~3.335)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30 min后卧位是保护因素.其中,餐后立位者患FD的危险性是餐后30 min后卧位者的3.745倍(OR=3.745,95%CI:1.033~13.577),餐后坐位者患FD的危险性是餐后30 min后卧位者的3.818倍(OR=3.818,95%CI:1.154~ 12.633),餐后即卧位者患FD的危险性是餐后30 min后卧位者的4.362倍(OR=4.362,95%CI:1.201~15.839).暴饮暴食者(Z=2.230,P=0.026)发生餐后饱胀不适症状的频率高;少于6h的睡眠时间者(Z=2.115,P=0.034)发生早饱症状的频率高;失眠者(Z=3.142,P=0.002)、抑郁者(Z=2.351,P=0.019)以及因学习和工作压力被迫熬夜者(Z=2.813,P=0.005)发生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症状的频率高. 结论 长春市某高校在校本科医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较高,受性别、就业压力、餐后习惯体位等因素的影响,而FD患者相关症状的发生频率也与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心理抑郁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石凡超;安澜;付梅花;蔡炜;王长聪;姚燕;夏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锰对雄性小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锰暴露对雄性小鼠血清性激素分泌的影响. 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染锰组.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5、25.0、50.0 mg/kg MnCl2,注射容量5 ml/kg,每天染毒1次,持续14 d,后一天染毒24 h后处死小鼠,测量体重、睾丸和附睾的重量,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后取血清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卵泡刺激素(folid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睾酮(testosterone,T)的水平.HE染色观察下丘脑神经元细胞组织形态的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锰组小鼠体重、睾丸和附睾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锰组血清中GnRH、FSH和LH含量显著升高至68.22 ng/L、11.43 U/L、2 055.82 pg/ml(P<0.05),T水平明显降低至81.25 nmol/L(P<0.05).HE染色发现对照组可见结构清楚,排列规整,核膜清晰,染锰组逐渐形态紊乱,胞体皱缩,细胞周围间隙增大. 结论 锰暴露可引起雄性小鼠血清性激素分泌异常以及下丘脑组织形态受损,GnRH、FSH、LH明显升高,睾酮降低.

    作者:吴凤迪;杨欣欣;齐志鹏;袁媛;刘巍;徐斌;徐兆发;邓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健康宣教对学生人工流产及避孕方法现状的影响

    目的 了解健康宣教对学生人工流产及避孕方法 现状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7-11月在计划生育手术室要求行人工流产手术的570例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表收集年龄、婚育史、流产史、非意愿妊娠的原因、常用避孕措施等情况,并考察健康宣教的效果. 结果 人工流产学生人数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3.2%的学生因未避孕导致本次意外妊娠,26.0%的学生有过人工流产史,1.8%的学生有过3次人工流产史.以往使用过避孕套、安全期、体外排精、紧急避孕药和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学生分别为74.7%、27.2%、19.1%、16.8%和6.1%,从未使用过任何避孕方法的学生为2.8%.流产次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091,P<0.05),怀孕天数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130,P<0.01).通过健康宣教后,高效避孕法的使用率由1.2%增加到11.8%,常规避孕法的使用率由40.7%增加到77.4%,联合避孕法的使用率由1.4%增加到10.9%,不安全避孕法和无任何保护措施性生活被弃用. 结论 通过健康宣教改善学生人工流产及避孕方法现状,加强术后随访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强化避孕知识和长期落实科学有效的避孕措施.

    作者:叶青;蒋巍;周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长沙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对随访管理及治疗服务依从性调查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对随访管理及治疗服务的依从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 方法 以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为调查现场,将在2013年3月1日-2015年8月31日期间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治疗时长为3~6个月)作为连续样本征募入组,获得有效样本207例.采用“美国社区艾滋病临床研究抗逆转录病毒用药自陈式问卷”及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CD4检测和常规随访数据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结果 样本对随访管理的依从率为96.6%,抗病毒治疗服药量依从率为87.0%;随访管理及治疗服务依从率为75.4%.多因素分析显示,有稳定工作(OR=2.30,95%CI:1.06~4.98)、治疗方案为“其他组合”(OR=5.49,95%CI:2.15~ 14.02)的样本依从更差. 结论 长沙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对随访管理服务的依从性较好,但其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在管理及治疗服务中,应及时为该人群提供服药指导及心理支持.

    作者:余阳;彭碧华;黄竹林;陈曦;王敏;罗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GIS的福建省60岁及以上不健康和生活不能自理二类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目的 研究福建省60岁及以上不健康和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的地理空间分布特点,进而掌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方法 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福建省各县市区的自评健康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福建省60岁及以上不健康及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的空间格局. 结果 2010年福建省60岁及以上不健康及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占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潜在的空间依赖性,且其空间分布都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分异,其中60岁及以上不健康老年人口占比整体呈现“东北部热,东南部冷”的空间分布格局.60岁及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占比整体呈现“东北部和西南部热,东南部冷”的空间分布格局. 结论 60岁及不健康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有明显的聚集区域,且这些聚集区域均呈现了团状集聚且连续分布的现象.经济发展水平对2010年福建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存在较大的影响.

    作者:何莹;阎波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015-2017年濮阳市即食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濮阳市即食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以期提高该市食源性疾病检测和预警能力. 方法 依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对濮阳市2015-2017年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及食品零售店中7类即食食品进行采集和微生物检测. 结果 三年共检测样品684份,总合格率为89.18%.2015-2017年即食食品的总合格率、菌落总数合格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6.129,P=0.047;x2趋势=6.874,P=0.032).冬春季节采集的样品合格率高于夏秋季节(x2 =4.371,P=0.036);定型包装食品的合格率高于散装食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33,P=0.002).所有样品中共检出32株致病菌,检出率为4.68%.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高(1.46%);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均为1.1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为0.88%;餐饮食品、熟肉制品、即食水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37%、5.83%和5.71%. 结论 濮阳市即食食品中微生物合格率逐年上升,但是仍存在致病菌污染,应重点关注餐饮食品、熟肉制品和即食水产品等高风险食物;主要关注致病菌为蜡样芽胞杆菌.需继续加强对即食食品安全的监管.

    作者:康鹏伟;袁志敏;朱文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雾化吸入不同植物精油对小鼠的抗晕动病作用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生姜精油、橘皮精油及食醋对小鼠晕动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 预先分别使小鼠雾化吸入(0.1 ml/只)15 min生姜精油、橘皮精油、食醋雾化吸入后制备晕动症模型,立即观察小鼠的晕动症症状、旷地行为实验和爬绳实验,评价上述3种物质对晕动症小鼠的预防作用. 结果 旷地行为实验发现,雾化吸入生姜精油的小鼠四肢恢复时间、尾巴离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雾化吸入橘皮精油有助于小鼠的四肢运动恢复且可明显增加小鼠抓脸次数(P<0.05),雾化吸入食醋可缩短小鼠四肢恢复时间和腹部离地时间(P<0.05);雾化吸入生姜精油、橘皮精油、食醋能显著降低小鼠晕动症状评分(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姜精油组、食醋组小鼠爬绳所用时间明显减少(P<0.05),橘皮精油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雾化吸入生姜精油、橘皮精油、食醋对小鼠晕动症有不同程度的抗晕动病作用.

    作者:刘茜;兰彪盛;焦亚军;邱浩;李桂忠;张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