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湘西自治州2005-2012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分析

熊立球;吴戈

关键词:狂犬病, 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湘西州狂犬病疫情流行现况,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 方法 对2005-2012年湘西州狂犬病疫情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年累计报告狂犬病117例,年平均发病率5.21/10万,高达10.74/10万,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x2 =38.14,P<0.01).病死率100%.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暴露高峰在4月(16.82%).发病高峰在5月(15.89%).8县市均有病例报告,花垣县发病率高(10.14/10万,x2=27.59,P<0.01).病例以农民为主(70.1%),男性81例,女性36例,性别比为2.25∶1,年龄以50岁以上多(44.4%).潜伏期短4d,长31年,潜伏期在1个月以内的占24.30%,1年以上有19例,占17.76%.95.7%的病例为犬只咬伤,且伤人动物100%未接种过狂犬疫苗.伤口三种暴露级别均有病例,三度伤口占70.1%,暴露后82.9%的伤口未做任何处理,88.9%的患者未接种疫苗. 结论 湘西州狂犬病疫情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加大防病知识宣传力度,提高暴露人群的处置质量是控制狂犬病的关键所在.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石门县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携带率及抗-HBs流行率抽样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分析石门县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携带率及抗-HBs流行率分布情况,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实施情况,为乙肝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法,抽取夹山镇、白云乡、磨石镇1~59岁以上常住人口526人,采取问卷调查、抽取静脉血查HBsAg和抗-HBs,再将调查和检测数据输入有关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石门县全人群抗-HBs流行率为67.11%,远高于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抗-HBs(+)携带率50.1%的水平,抗-HBs流行率在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地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年龄段、职业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县HBse(+)携带率为5.33%. 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乙肝免疫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现阶段需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工作.

    作者:梅文清;占代红;张秀梅;占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10-2012年隆林县暗娼人群行为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隆林县2010-2012年暗娼行为干预情况,评估干预效果,为艾滋病科学防控提供指导. 方法 按照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由哨点监测医务人员对暗娼人群进行一对一健康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检测HIV、RPR、HCV. 结果 2010-2012年,艾滋病HIV阳性率分别为1.20%、0.40%、0.40%;梅毒RPR阳性率4.40%、3.20%、8.40%;HCV阳性率2012年0.40%,2010-2011年未检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70.40%、77.60%、92.40%;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81.60%、71.60%、93.20%;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74.80%、58.40%、88.00%;近一年接受过HIV检测并知晓检测结果的比例75.20%、17.60%、55.20%;近一年接受过干预服务的比例91.20%、58.40%、92.40%. 结论 隆林县暗娼人群艾滋病HIV感染率水平较低,梅毒RPR感染率较高且有上升趋势.接受宣传和行为干预服务的人群比例较高,但接受HIV检测并知晓结果的比例有待提高.文化程度低的暗娼人群是干预服务的重点.

    作者:罗官生;吴声荣;刘贵学;罗寿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民族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汉区少数民族与汉族医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差异,为探索提高医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对中国医科大学一~四年级的248名医学生(少数民族99人,汉族149人)进行学习积极主动性问卷的调查,应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t检验、聚类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少数民族医学生和汉族医学生在学习积极主动性问卷的评分分别为(48.20±7.24)、(50.76±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医学生在深入学习、控制学习、扎实学习维度得分以及学习积极主动性问卷总分显著低于汉族医学生(P均<0.05).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学习目标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级汉族医学生的学习驱动力以及学习积极主动性问卷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可归为四类,其中1类学生在学习积极主动性佳,2类和3类居中,4类差,少数民族医学生1~4类的比例分别为9.09%、26.26% 、36.36%、28.28%,汉族医学生1~4类的比例分别为18.12%、32.21%、28.19%、21.62%. 结论 少数民族和汉族医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特点有共性但也存在个性的差异,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汉族、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特点和规律,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臧爽;乔俏;赵梅珍;洪曼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镜经戊二醛消毒后孔道残留液清洗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胃镜经戊二醛消毒后孔道戊二醛的残留量,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 将经2%戊二醛消毒后的Olympus-GIF-XQ240胃镜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5件.在清洗水枪流量(30 ml/s)固定的情况下,对4组胃镜活检孔道分别持续清洗3、5、10和60 s,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4组胃镜在不同的清洗时间后戊二醛的残留量. 结果 经过3、5、10和60 s的持续清洗,戊二醛残留量均值分别为(0.003530±0.000072)、(0.001633±0.000368)、(0.001476±0.000289)和(0.001124±0.000985)mg/ml,随着清洗时间的延长,胃镜活检孔道内戊二醛的残留量也随之减少. 结论 胃镜经2%戊二醛消毒后,在水枪流量为30 ml/s的情况下,持续清洗大于5s,胃镜活检孔道中的戊二醛残留量可达到安全标准.

    作者:陆凤军;戴景华;李春富;娄丽华;王爱民;苏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75株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亚型分布. 方法 提取后的HPV待测产物经PCR-DNA扩增后采用导流杂交术原理将待测产物经负压导流芯片膜与膜中互补的探针结合,对其进行分型检测. 结果 642例就诊患者样本共检出209例、275株HPV阳性,检出阳性为32.55%(209/642).其中525例男性样本中共检出不同亚型192例,阳性为36.57%,117例女性样本中共检出不同亚型83例,阳性为70.94%.男女患者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7,P<0.05).在试剂盒提供检测21种中亚型中,除HPV35缺失外,实际共检出HPV亚型20种.275株HPV阳性病毒按致病危害程度分类:低危型、高危型及中国人群常见亚型依次53.09% (146/275)、41.09%(113/275)和5.82% (16/275).低危型以HPV11(26.18%)和HPV6型(24.72%)为主;高危型以HPV18(12.0%)、HPV16(7.36%)、HPV 58(7.26%)为主.按感染亚型多寡分类:209例阳性样本,单一型感染为79.9%(167/209),单一低危型检出为47.8%(100/167)高于单一高危型28.7% (60/167);多重型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13.4%,28/209)、其次是三重感染(4.3%,9/209).HPV感染年龄段分析:18~30岁段阳性为49.64% (141/284),31 ~40岁段为48.16%(92/191),4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明显下降. 结论 女性HPV感染明显高于男性,多以单一低危型为主,18~ 40岁年龄为高发阶段.导流杂交术可进行21种HPV亚型鉴定,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特点,作为女性宫颈癌病变的筛查,是一种值得推广新方法.

    作者:陈逸平;陈雪初;叶剑荣;郑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湖南省实验动物病毒感染现况分析

    目的 对实验动物病毒感染状况进行抽样检测与评估. 方法 对湖南省相关生产及使用实验动物的机构进行大鼠、小鼠随机抽样,应用ELISA法进行大鼠汉坦病毒、大鼠仙台病毒、小鼠仙台病毒、小鼠鼠痘病毒、小鼠肝炎病毒的抗体检测,应用Real-time PCR进行肠道病毒71、柯萨奇病毒A16及轮状病毒的核酸检测,设计特异性汉坦病毒M基因扩增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汉坦病毒核酸检测,对阳性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分子进化分析确定病毒的型别. 结果 56份大鼠血清标本汉坦病毒及仙台病毒抗体检测为阴性;135份小鼠血清标本仙台病毒、鼠痘病毒、肝炎病毒的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89份大鼠小鼠血液标本肠道病毒71、柯萨奇病毒A16及轮状病毒的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份SD大鼠血液标本汉坦病毒M基因PCR扩增结果为阳性,产物大小约860 bp,测序产物经BLAST序列比对,初步确定为汉坦病毒,进一步分子进化分析表明为汉坦病毒HTN型,与汉坦病毒疫苗株Z10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6%,氨基酸同源性为89%. 结论 湖南省实验动物存在汉坦病毒HTN型感染,应及时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

    作者:覃迪;蔡亮;刘佳惠;张红;夏昕;湛志飞;刘建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站用部分ELISA试剂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目的 探讨本站使用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ELISA试剂的批内和批间变异,以评价ELISA试剂在本站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方法 室内质控品与血液检测标本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进行检测,按相同批次的试剂盒计算其批内CV;按相同批次的室内质控品不同批次的试剂盒计算其批间CV. 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每种试剂均采用进口试剂与国产试剂同时进行检测.国产试剂的批内变异为:8.1%~17%,批间变异为:6.6%~19%;进口试剂的批内变异为:5.7% ~12.2%,批间变异为:6.5%~8.3%. 结论 所使用的国产与进口试剂的批内和批间差异均控制在20%以内,能满足《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

    作者:梁佩贤;梁惠兰;郭如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湘西自治州2005-2012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湘西州狂犬病疫情流行现况,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 方法 对2005-2012年湘西州狂犬病疫情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年累计报告狂犬病117例,年平均发病率5.21/10万,高达10.74/10万,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x2 =38.14,P<0.01).病死率100%.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暴露高峰在4月(16.82%).发病高峰在5月(15.89%).8县市均有病例报告,花垣县发病率高(10.14/10万,x2=27.59,P<0.01).病例以农民为主(70.1%),男性81例,女性36例,性别比为2.25∶1,年龄以50岁以上多(44.4%).潜伏期短4d,长31年,潜伏期在1个月以内的占24.30%,1年以上有19例,占17.76%.95.7%的病例为犬只咬伤,且伤人动物100%未接种过狂犬疫苗.伤口三种暴露级别均有病例,三度伤口占70.1%,暴露后82.9%的伤口未做任何处理,88.9%的患者未接种疫苗. 结论 湘西州狂犬病疫情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加大防病知识宣传力度,提高暴露人群的处置质量是控制狂犬病的关键所在.

    作者:熊立球;吴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通经草的镇痛作用及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目的 研究通经草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体外抑菌作用,为发掘其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通经草水煎液的镇痛作用,选用3种不同浓度的通经草水煎液以纸片法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 结果 通经草水煎液对于小鼠镇痛作用不明显;不同浓度的通经草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结论 通经草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其镇痛作用不明显.

    作者:张欠欠;张晓文;任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邢台山区30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现况调查

    目的 调查邢台山区30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为该地区防治本病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分层和系统抽样方法,调查30岁以上2 109人(男性982人,女性1 127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情况. 结果 邢台山区30岁以上人群男性血尿酸平均水平为(331.55±64.53)μnol/L,女性平均为(296.23±71.69)μmol/L;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分别为8.39%和1.23%,男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为9.57%和1.63%,而女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分别为7.36%和0.089%,各年龄段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比较50岁之前男性高于女性(P<0.05),50岁之后男性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各年龄段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不同(P<0.05). 结论 邢台山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较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低,但比我国80年代和90年代明显增高,应该加强重视.

    作者:张平;张丽;王长虹;魏双平;乔钦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隆回县214例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隆回县214例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的策略. 方法 通过收集隆回县2013年1月1日-8月1日214例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隆回县214例麻疹病例中,男性152人,女性62人,男女比例为2.45∶1.年龄小为18 d,大为38岁,发病人群主要以散居儿童和农民居多,分布于22个乡镇,病例数居前三位的乡镇为桃洪镇、司门前镇、滩头镇.发病者中11.21%的有明确的麻疹疫苗免疫史,78.97%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9.81%的免疫史不详. 结论 通过对报告病例的地区、时间分布特征和相关的年龄和免疫史分布状况分析,表明隆回县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麻疹疫苗接种率低和免疫失败,故应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继续加强麻疹监测.

    作者:邹长明;郭柏松;刘桃叶;匡立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Ets-1、MMP9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Ets-1、MMP9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癌组织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Ets-1、MMP9在肺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法检测120例肺癌组织及其癌旁对照组中Ets-1和MMP9的表达情况,同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Ets-1和MMP9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Ets-1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Ets-1和MMP9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成正相关(r=0.493,P<0.05). 结论 Ets-1和MMP9的过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和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通过联合检测Ets-1和MMP9在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肺癌预后的潜在指标,并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新方法.

    作者:范大平;陈艳昕;杨振宇;于世寰;张一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方法的评价与应用

    目的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PCR)用于单纯疱疹病毒(HSV)分型检测的方法学评价及其初步应用.方法 以HSV-1 DNA多聚酶基因和HSV-2糖蛋白D基因为靶基因区,设计合成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和探针,采用FQPCR分别检测HSV-1和HSV-2标准株,对FQ-PCR进行方法学评价,并与病毒分离培养法相比较. 结果 建立的FQ-PCR对HSV检测和分型具有特异性;线性范围好(标准品的浓度在5×102 ~5×108 copies/ml,r=0.998);灵敏度达到5×102 copies/ml;重复性较好,批内CV值为2.3%,批间CV值为4.8%.对120份生殖器棉拭标本用FQ-PCR和分离培养法进行分型检测,FQ-PCR的阳性率为25.8%,高于分离培养法的阳性率20.0% (P<0.05). 结论 FQ-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优点,且分型准确,可用于HS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分型.

    作者:刘军连;司少艳;常国辉;杜海平;徐冰心;吕世超;敬华;易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津市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津市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果 津市市2010 2013年报告儿童手足口病831例,全年散发,发病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主要的高峰期集中在5-7月份,病例数占47.05%,另一个较小的高峰期出现在10-12月,病例数占30.45%.发病年龄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2.30%.且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x2=53.70,P<0.01),乡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镇(x2=33.49,P<0.01).病原学以EV71和CoxA16为主. 结论 津市市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年龄和季节差异,应考虑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和流行时间,加强防控工作.

    作者:孟成;向学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儿童手足口病病毒隐性感染情况研究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儿童HFMD病毒隐性感染状况、组成及分布,为HFMD防控和发病强度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温州地区0-6岁散居儿童和幼托机构儿童.采集肛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后利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人肠道病毒(H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 (CoxA16)的隐性感染情况.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2年共收集395份标本,检测阳性EV、EV71、CoxA16分别为51例(12.9%)、27例(6.83%)、16例(4.05%),其它肠道病毒阳性标本8例(2.02%).年龄分组中,2~岁和3~岁,感染率高,各年龄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65,P=0.005);在HFMD流行季节的隐性感染率要高于非流行季节,肠道病毒EV(x2=9.683,P=0.002)和EV71(x2=7.389,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幼托儿童有HFMD暴发班级和正常班级的非感染儿童检测发现,与感染密切接触的儿童携带病毒要高于正常班级的儿童. 结论 手足口病病毒在儿童隐性感染率较高,特别是疾病的流行季节EV71和CA16的隐性感染要远高于非流行季节.

    作者:孙宝昌;高娟;陈栋;钭慧芬;朱传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医院内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沙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发生医院感染的2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送检的各种临床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结果 200例病人216份临床标本分离出242株致病菌,阳性标本70.4%来自下呼吸道,242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76株占总分离菌的72.7%,革兰阳性球菌47株占总分离菌的19.4%,念珠菌19株占总分离菌7.9%.多重耐药性高. 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细菌耐药性高,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宋欢呼;唐少华;宋明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栓抽吸对急性心梗患者IL-6、hs-CRP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栓抽吸对急性心梗患者血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 急性心梗患者5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血栓抽吸+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对照组(仅行急诊PCI治疗).分别于入院即刻,急诊PCI术后72 h检测患者血IL-6、hs-CRP及NT-ProBNP的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 结果 急诊PCI术后72 h实验组的IL-6、hs-CRP及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急诊PCI治疗能较单纯PCI治疗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血炎症因子及NT-ProBNP水平.

    作者:刘欢;马小峰;章若涵;蒋长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 552例肺结核首次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沈阳市肺结核复治人群的复发影响因素,为复治肺结核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十年间首次复治肺结核的1 552例患者,随机抽取388例初治肺结核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复治肺结核主要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肺结核复发的因素有婚姻(OR=1.341,95% CI:1.014~1.774)、经济状况(OR=1.341,95% CI:1.014~1.774)、营养状况(OR=1.068,95% CI:1.038~1.099)、完成初始疗程(OR=1.198,95% CI:1.087~1.320)、治疗依从性(OR=0.937,95%CI:0.530~0.959)、流动人口(OR=0.578,95%CI:0.452~0.7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依从性(OR =0.731,95%CI:0.537~0.996)、流动人口(OR=0.581,95%CI:0.448~0.754)是肺结核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已婚(OR=1.427,95%CI:1.069~1.905)、经济状况良好(OR=1.063,95%CI:1.032~1.059)、营养状况佳(OR=1.153,95%CI:1.040~1.277)是肺结核复发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肺结核患者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从病因学来说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作者:吴俐健;刘朔;苍保宏;孙美秋;关中伟;吴江颖;邹博;王笑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浸润淋巴细胞CD4+、CD8+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研究CD4+、CD8+淋巴细胞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78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患者肿瘤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CD4+、CD8+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学指标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淋巴细胞中CD4+、CD8+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相关(P<0.05);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CD4+、CD8+淋巴细胞浸润越多,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也越高(P<0.05). 结论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淋巴细胞CD4+、CD8+的表达不仅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相关,也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是一个潜在判断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预后分子标志物.

    作者:李梅;陈伟光;华兴;梁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某机械公司涂装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某机械公司涂装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等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噪声和高温,除噪声强度超标外(高为93.5 dB),其余监测点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噪声超标岗位接触人员应加强个体防护,预防职业病发生.

    作者:吴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