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群芳;丁晓芬;沈建芬
目的 研究蓬莱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写SFTS)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0-2013年蓬莱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用间接法ELISA对病例地区1 525名蓬莱市民的血清进行SFTSV-IgG抗体检测,采集病例地区动物宿主血清标本通过双抗原夹心法ELISA进行SFTSV的总抗体检测,通过Realtime RT-PCR进行SFTSV的核酸检测. 结果 2010-2013年蓬莱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年均发病率为4.55/10万,死亡率0.89/10万,病死率为19.51%,病例覆盖全市9.57%村社区,病例以农民为主,6-9月为高发季节,年龄以40~79岁为主.蓬莱市健康人群SFTSV-IgG阳性率为9.05%,动物宿主牛、羊、跑山鸡、狗、猪和圈养鸡、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86%、44.76%、42.31%、31.46%、6.96%和6.00%. 结论 蓬莱市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流行地区,存在着新型布尼亚病毒隐性感染情况,牛羊狗可能是病毒主要的动物宿主.
作者:周淑琴;李俊荣;孟淑欣;纪经海;刘姗姗;丁淑军;王显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女性吸毒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劳教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出入某女子戒毒劳教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和一致性检验直到两个数据库达到完全一致为止.用SPSS11.5软件、Excel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496份,其中,入所基线调查310份,出所评估问卷186份.在几种性病中,干预前梅毒答对率高,生殖器疱疹答对率低,干预后答对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预防措施干预前答对率低,干预后答对率有大幅度的升高.对行为干预方面,健康教育前后对STD/AIDS检测个人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情况允许条件下,90%人愿意做STD/AIDS检测并且愿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有生殖器方面的疾病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去就诊. 结论 通过项目活动的实施,目标人群对STD/AIDS知晓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心理的态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还有部分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不愿意学习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也不愿做检测,亟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STD/AIDS预防知识.
作者:高守芝;陈曦;张晓虎;郑军;贺健梅;张军;景军;丁采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体外检测不同浓度头孢菌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生长繁殖的影响,分析抗生素作用后耐药菌繁殖的规律,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头孢呋辛、头孢噻肟作用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在不同时间分别进行活菌计数,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 结果 高浓度头孢菌素对大肠埃希菌培养早期(头孢呋辛在18~24 h内,头孢噻肟在36 h内)仍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后期细菌的繁殖速度均明显增快,低浓度头孢呋辛作用组比无药物组细菌的繁殖速度更快. 结论 耐药菌株在药物作用过程中有一个选择和适应阶段;低浓度头孢菌素反而可促进耐药菌株的生长,应加强耐药菌的检测,并根据药敏试验足量全程用药,避免耐药菌的繁殖和扩散.
作者:桂芳;邹珍;汤朗媚;石玉慧;林章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淮安市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病毒性肝炎监测数据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2013年12月份采用问卷对淮安市30家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和预防保健医生进行调查. 结果 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数多于一级医疗机构;戊肝实验室检测条件在两个层次的医疗机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01);未分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在一级医疗机构回答的正确率为38.89%,二级和三级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05);预防保健医生回答未分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的正确率为7.14%,临床医生为51.92%(x2 =34.21,P=0.01);二级和三级与一级医疗机构的培训材料是否依据卫生行业标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05). 结论 各医疗机构应加强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的培训,规范报告程序,提高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质量.
作者:苏琦;高强;李卓;范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识别和救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Stata10软件,对我国2000-2013年国内公开报道的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到本研究的文献共12篇,累计调查2 330人,其中病例组785人,对照组1 545人.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3岁、精神差、颈抵抗、神经反射异常、有手足抖动抽搐症状、感染病毒为EV71、发热大于39℃、外周血WBC> 12×109/L和有呕吐症状,合并后的OR值和95% CI分别为3.07(2.23~4.23)、65.88(30.46~142.48)、55.02(19.70~153.67)、34.78(11.91~101.51)、20.33(12.23~33.80)、8.75(6.19~12.36)、4.40(3.26~5.93)、3.21(1.27~8.11)和3.19(1.39~7.34).颈抵抗、有手足抖动抽搐症状、有呕吐症状和外周血WBC>12×109/L等4个危险因素存在发表偏倚,其余5个危险因素无发表偏倚.经敏感性分析,有手足抖动抽搐症状、有呕吐症状和外周血WBC> 12×109/L等3个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结果不稳定,其余各危险因素合并OR值结果基本稳定. 结论 患儿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感染病毒为EV71、发热大于39℃和年龄小于3岁等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可靠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综合识别,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重症病例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秦伟;袁慧;杨涛;潘晓芳;孙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抽样检测分析,了解潍坊市售饮料、雪糕和果冻中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的使用情况. 方法 从潍坊市5个县市区(寿光、潍城、昌邑、寒亭和昌乐)的13个采样点采集饮料、雪糕和果冻各20份,共计60份.参照《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含量,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饮料、冷冻饮品和果冻类卫生标准判断是否合格. 结果 60份样品(饮料、雪糕和果冻各20份)中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的检出率分别为96.7%、78.3%和81.7%,合成色素和防腐剂的单项定量合格率为100%,3种甜味剂糖精钠、安赛蜜和甜蜜素的超标率为6.7%、5.0%和3.3%.参照国标规定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判断,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的超标率分别为8.3%、5.0%和26.7%. 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饮料、雪糕和果冻中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的定性检出率较高,3类添加剂均存在叠加使用情况,且叠加后超标率显著升高,必须加强对其生产、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
作者:马淑青;王丹;王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大连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资料,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依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3年大连市共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未分级事件854起,中毒1 205例,死亡41例;2012年12月、2013年1月报告起数(515起)、中毒例数(697例)和死亡例数(22例)分别占总起数、总中毒例数和总死亡例数的60.30%、57.84%和53.66%;总体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为1.8/万和0.06/万,病死率为3.4%;先导区中毒发生率低于其他地区(P<0.05),市内四区死亡率高于其他地区(P<0.05);中毒场所主要为家庭,其事件起数、中毒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占总体92.15%、89.88%和92.68%. 结论 严格执行国家《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以主要中毒场所家庭为重点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防控工作,普及健康自救知识,发现中毒及时报告.
作者:洪雅洁;张毅;蒋馥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社康中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现状,评价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 方法 采取培训与教育、监督与管理和完善洗手设施等干预措施,比较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 被调查的420人平均手卫生依从率由35.1%提高到61.2%,手卫生正确执行率由34.5%提高到72.22%,手部样品合格率由87.9%提高到97.3%,三项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社康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但干预措施需要坚持长期执行并不断完善.
作者:周志峰;石向辉;钟剑明;赖植发;黄慧萍;侯红斌;曹丽;蔡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在线标准加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盐中痕量镉的方法. 方法 样品加入1%硝酸,以1%磷酸二氢铵+1%抗坏血酸做基体改进剂,应用标准加入法,测量值在相同基质情况下获得. 结果 镉含量在0~2.5 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0.9996,检出限为0.06 μg/L,质量检出浓度为0.003 mg/kg,在0.025、0.050、0.10 mg/kg添加不同水平回收率为92.0%~10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 结论 本法灵敏、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达到分析方法的要求,适用于食盐中镉的测定.
作者:宋新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张家界市永定区狂犬病暴露现状,评估狂犬病风险,探讨狂犬病防控对策. 方法 对永定区2005-2012年发生的一犬伤2人及以上事件和28个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防控风险. 结果 永定区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监测到1起和9起一犬伤2人及以上事件,共伤及46人,造成2人狂犬病死亡,在2起事件中采集到伤人犬脑组织标本,狂犬病毒抗原检测均阳性.28个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在2005-2012年年均报告狂犬病暴露4 200人次,年均监测暴露率900/10万,其中90%为犬所伤,监测暴露人群中全程接种疫苗率均较高,Ⅲ级暴露者使用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者年均16.7%;伤人犬中有免疫史的占25.31%;年平均犬密度4.89只/100人. 结论 永定区发生狂犬病风险较高.应积极建立多部门联合的长效综合防控机制,落实犬只免疫与管理,提供价廉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提高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
作者:田际雄;王雪严;侯启年;李跃;王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对实验动物垫料进行微生物指标监测,为管理机构制定垫料的卫生标准提供依据,为垫料生产企业在加工、灭菌、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及动物使用单位对动物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来自不同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单位的垫料,参照GB4789-2010、2012检测方法进行菌落总数、霉菌及大肠杆菌计数、沙门菌的检测. 结果 49份未灭菌的垫料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菌、霉菌及大肠杆菌污染,未检出沙门菌;不同材质的垫料在不同条件下灭菌,在121℃30 min的条件下具有佳灭菌效果,各项微生物指标均合格;已灭菌的21份垫料有19份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菌及霉菌污染,未检出沙门菌及大肠杆菌;松软的混合型刨花垫料在灭菌后7d检测到细菌;采用敞开编织袋储存5d即检测到细菌污染;垫料使用1d后的菌量可达104 CFU/g,细菌及霉菌含菌量按天数逐步递增,但未检出沙门菌.结论 垫料使用前必须消毒灭菌,采用合理的方式储存,及时更换可改善饲养环境,可减少微生物污染,保障实验动物的质量及实验结果的可靠.
作者:刘建琪;张红;张林青;胡旃;贾华云;王岚;湛志飞;刘建高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措施及成效. 方法 回顾性抽取整治前、整治初期和整治中期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共807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统计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 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8%下降至12.9% (x2=128.99,P=0.00),术前30 min~2 h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6%上升至90.9%(x2 =55.86,P=0.00),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下降至0,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控制在24 h内比例由整治前的3.4%上升至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1,P=0.002).但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未达到理想的整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45,P>0.05). 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整治效果显著,但需继续加强监管,巩固整治成效.
作者:贝伟红;鲍烨;伍平;戚小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黄埔区中小学生视力现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8 730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按视力低下标准,将被检对象分为视力正常、轻度视力低下、中度视力低下和重度视力低下,比较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构成比. 结果 高中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88.09%明显高于小学生41.84%和初中生74.76%(P<0.01),“重度”视力低下比例82.48%明显高于初中生55.80%和小学生30.17%(P<0.01).女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比例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随着年龄增长,男女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比例增加,同龄女生高于男生.在低年龄组,男女学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比例均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结论 黄埔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问题较为严重,青少年近视防治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学生视力健康.
作者:吴根容;杨春;罗雪影;黄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适合提取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质粒的细菌培养基. 方法 配制含不同比例MRS的营养肉汤混合培养基,进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培养,通过生长曲线测定、细菌形态观察,菌体内天然质粒抽提质量等来确定适于该菌质粒抽提的佳混合培养基. 结果 单纯营养肉汤培养基不适合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增殖,在含20%、40%、60%及80% MRS的营养肉汤混合培养基中该菌的生长曲线与在MRS中的基本一致,但细菌数略低;形态学检测表明含MRS的营养肉汤培养基培养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形态无影响,质粒抽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配制的几种含不同比例MRS的营养肉汤混合培养基中,含20% MRS的营养肉汤混合培养基适合该菌质粒的抽提,提取的质粒浓度高,质量好. 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混合培养基中,含20% MRS的营养肉汤混合培养基能保证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正常增殖,而且可能由于产生较少的胞外多糖,使溶菌酶更易水解该菌细胞壁肽聚糖,适于该菌质粒的抽提.
作者:邬婧媛;许勇军;刘水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营养状态的影响程度.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本院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45例和观察组(常规干预加新生儿抚触组)45例,将两组新生儿的干预前与干预后2周与4周的机体生长及血清营养状态相关指标进行统计与比较.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2周与4周的机体生长及血清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营养状态的影响较大,对新生儿营养及发育状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秋月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麻风发病流行特点,找出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终达到消除麻风病危害的目的.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93-2012年期间,湖南麻风流行强度、分布、疾病分型、发现方式、畸残、延迟期等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湖南省麻风病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分布极不均衡;1993-2002年与2003-2012年相比较,复发病例占全部病例的比例有所上升;年均发病下降;延迟期有所延长;畸残率增高. 结论 要重点抓好麻风相对高发地区(湘西州、怀化市、张家界市)的麻风防治工作;要加强基层麻风防治人员防治能力的培训,加强发现病人的力度,降低延迟期,降低畸残率.
作者:黄铭华;旷燕飞;魏中和;陈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综合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146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家庭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易惊消退时间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易惊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生存质量评分提高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 (P<0.05),且观察组疗效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家庭干预”可明显促进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好转,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改善患儿的综合状态,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宾娟;黄丽文;胡燕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多重PCR技术检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DNA病毒的方法,以便及时监测并快速诊断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方法 参照NCBI数据库病毒核酸序列设计多重PCR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并对392份儿童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测,验证多重PCR反应的敏感度及特异性. 结果 采用多重PCR引物对人博卡病毒(hBOV)、KI多瘤病毒(KI)、腺病毒(AdV)、WU多瘤病毒(WUPyV)、人细小病毒B19(HPVB19)5种DNA病毒进行扩增,分别获得404、324、248、77、128 bp片段,均无非特异性扩增条带,与设计相符;392份儿童呼吸道标本多重PCR扩增出190阳性标本,阳性率为48.46% (190/392),6个月~3岁以内婴幼儿阳性率70.00% (112/160)为高. 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应用多重PCR技术快速检测儿童呼吸道标本中DNA病毒敏感性、特异性好的方法,6个月~3岁以内婴幼儿检出率高.
作者:曾跃红;田海清;王新华;周勇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对农村非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类实验的设计,干预组患者(n=101)在现行分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干预,对照组(n=105)只采用现行的分组管理,项目实施1年后,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知识和行为改变情况. 结果 干预一年后,干预组5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于基线和对照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基线和对照组(P<0.05);干预组7项健康行为率除戒烟外均高于基线和对照组(P<0.05),干预组收缩压血压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对农村非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和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效果显著,是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干预的一种有效策略.
作者:周杰;高霞;李轶群;陈磊;谢春花;朱惠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测定矮小儿童血清生长激素(hGH)与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钙、铁、镁的水平,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47例矮小儿童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测定血清生长激素(化学发光法)、全血铜、锌、钙、铁、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含量.同时选取同性别、同年龄且身高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测定全血微量元素的含量. 结果 矮小儿童全血中锌、铁、钙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而血铜和血镁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矮小儿童全血铜、锌、铁、镁、钙含量无性别差异(P>0.05).按生长激素的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hGH完全缺乏组、hGH部分缺乏组和hGH不缺乏组,发现低血锌和低血铁的发生率中以hGH部分缺乏组高(均为31.8%);低血钙以hGH完全缺乏组发生率高(61.5%). 结论 矮小儿童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全血锌、铁、钙元素缺乏,其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低血锌、低血铁、低血钙发生率及血钙水平在生长激素不同水平组的矮小儿童中存在差异,矮小儿童应合理补充锌、铁、钙.
作者:朱莎;钟燕;赵莎;游诚;陈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