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
目的 探讨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 根据AAD诊断标准对1 620例应用抗生素的患者进行判断,比较AAD者与无AAD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实施有创治疗护理操作、抗生素应用情况、应用抗酸剂、白蛋白水平、住院时间、腹部手术、禁食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1 620例患者发生AAD 90例(5.56%,90/1 620);单因素分析显示10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括年龄大、病重、有创治疗护理操作、抗生素种类多、抗生素应用时间长、抗酸剂、白蛋白水平低、住院时间长、腹部手术、禁食;Li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AAD独立相关因素:年龄大、抗生素种类多、抗生素应用时间长、腹部手术、禁食(OR=4.95、4.22、3.98、3.25、2.77). 结论 AAD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实施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及减少AAD的发生.
作者:马龙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期血糖及血脂水平与巨大儿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50例分娩巨大儿的孕妇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50例新生儿体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妊娠期间血糖、血脂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并在两组之间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孕妇妊娠期间血糖、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巨大儿的产生与孕妇妊娠期间的血糖、血脂等因素有关.针对此情况,应当重视孕妇血脂、血糖水平的监测及控制,提高孕妇及胎儿的生存质量,降低巨大儿的出生率.
作者:李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白介素4 (interleukin 4,IL-4)及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相关性. 方法 分别对84例哮喘儿童和48例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3、IeE浓度及IL-4、IL-12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LP). 结果 哮喘儿童血清25-OH-D3平均浓度(62.81±26.34)mmol/L及IL-12平均水平(24.25±40.78)n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87.16±28.63)mmol/L和(43.21±62.12)ng/L,而IL-4平均水平(138.06±129.03)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100.86±88.81)ng/L;且哮喘儿童IgE与IL-4呈正相关,与IL-12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维生素D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常规治疗哮喘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辅助作用.
作者:莫丽亚;邓永超;黄彩芝;周舟;郭宽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社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2年10-12月随机抽取辖区内的420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家长对疫苗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疫苗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知晓率低;儿童的父亲与母亲、不同年龄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越高;常住儿童家长的知晓率高于流动儿童家长;年经济收入越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越高;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家长、不同经济状况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将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应重点做好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较差和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陈晓艳;陈孝玉;刘娜;高捷;张爱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食源性与病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食品和医院感染病人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 食品中沙拉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高为15.14%,56.84%的医院分离株来自呼吸道标本痰液,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整体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病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高于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论 加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作者:诸葛石养;郭世辉;苏爱荣;李秀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高血脂患者血脂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28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给予阿伐托他汀20 mg/d,阿司匹林100mg/d,治疗组166例给予阿伐托他汀40 mg/d、阿司匹林100mg/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以及血肌酐、尿素氮.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TC、LDL-C、TG、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肝、肾反应,治疗期间,两组AST、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海杰;高远;郭亮;张海山;齐国先;孙英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普陀区育龄期妇女阴道炎感染的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普陀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 301例阴道炎患者为调查对象,并选择同期来本院就诊的年龄相匹配的1 301例未患有阴道炎的育龄期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与阴道炎感染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301例育龄期阴道炎患者中病原体感染以白色念珠菌高,达29.3%,年龄>25岁、性伴侣数量≥2个、从不使用避孕套避孕、人工流产次数≥2次、分娩次数≥2次为阴道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知识的宣教,推广普及阴道炎防治知识,定期开展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源头上避免阴道炎感染的发生.
作者:郑金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妇产科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岳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200例病患资料,分别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法以及经腹部超声检查法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者的检查准确率. 结果 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86.00%,经腹部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65.00%,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法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法,其具有图像清晰、诊断迅速、检出率高等特点,降低了患者临床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沈小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江津区麻风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评价50余年来麻风病的控制效果,为下一步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江津区1960-2012年的麻风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江津区麻风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患病率从高0.020%‰降至0.003%‰,目前已达到基本消除麻风病的标准. 结论 江津区麻风病的流行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已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但患病率与标准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
作者:刘思扬;徐茜;康纪明;陈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永州市中心医院临床标本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防治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对本院送检至细菌室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其中血培养为美国BD公司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血培养瓶,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的鉴定和药敏卡进行测定.结果 分离到4 91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3 046株,占62.00%,革兰阳性(G+)球菌1 375株,占27.99%,真菌499株,占10.01%.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总共801株,占这两种菌的55.3%,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和阿米卡星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5.00%,敏感的药有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和利奈唑胺. 结论 2012年本院分离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常见病原菌耐药严重,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合理用药,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田亚玲;刘艳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及价值. 方法 选取本中心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在不改变原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通过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教育后三个月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评估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的作用. 结果 个体化健康教育3个月后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健康教育3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为(6.56±1.28)mmol/L和(9.03±1.92)mmol/L显著低于教育前(8.77±1.96) mmol/L的空腹血糖、(12.21±2.59)mmol/L的餐后2h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总满意度高达94.67%. 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门诊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且患者对专科护士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作者:王云雁;石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控制更年期妇女临界高血压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更年期临界高血压女性患者158例,依据个人意愿是否接受行为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血压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干预组患者106例,对照组患者52例.干预组患者在行为干预后不良生活习惯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行为干预后收缩压(135.2±10.1 mmHg)和舒张压(84.8±9.2 mmHg)较干预前(收缩压:135.2±10.1 mmHg;舒张压:93.4±10.6 mm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血压正常控制率(9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有效控制更年期血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利军;黄象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老年人对同时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和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认识.方法 2012年10-12月对符合接种条件的≥60岁的老年人在接种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同时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须分别注射于不同手臂),观察接种后30 min内的即时反应、72 h内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36.2%,发生的预防接种反应都是一般反应,并以局部反应为主,且无1人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和疑似异常反应.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1.9%,低于PPV23 (28.5%,x2=20.07,P<0.01);健康老人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同时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7,P>0.05). 结论 老年人同时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是安全的、可耐受的.
作者:林志龙;吴珍红;苏耀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皮肤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CT)和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支原体培养加药敏分析. 方法 对66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用PCR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并进行10种抗菌素的药敏试验. 结果 66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衣原体阳性共56例,总阳性率为8.41%,女性患者阳性率为8.06%,男性患者阳性率为8.54%,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支原体185例,全部为解脲支原体,总阳性率为28.78%,女性患者阳性率为44.62%明显高于男性患者阳性率21.25%,男女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脲支原体对强力霉素敏感率高,其次为克拉霉素及交沙霉素;敏感率低的为红霉素及环丙沙星,其次为可乐必妥. 结论 皮肤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率高于衣原体,以脲解支原体为主,支原体对不同种类抗生素敏感性不同,建议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治疗药物.
作者:唐晓玲;王利涛;曹成海;苏玉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2008-2012年连续五年间湘潭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控制感染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湖南省湘潭市两家医院临床微生物室2008-2012年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WHONTE5.6分析系统,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主要来源于痰液,占76.5%,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分别为27.2%和17.1%.5年间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大于90%.对复方新诺明、呋喃妥英的耐药率大于80%.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保持相对高的抗菌活性.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控,尤其是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内感染,防止其流行扩散.
作者:李拥玲;刘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异位妊娠的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异位妊娠患者96例,正常妊娠65例.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β-HCG和P水平;比较保守治疗前后血清β-HCG及P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成功组患者血清β-HCG和P水平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分析不同P水平与治疗成功率的关系.结果 早期异位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血清β-HCG和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P水平与β-HCG呈正相关;治疗成功与失败的血清P水平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β-HCG水平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水平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短于β-HCG水平降至正常所需时间. 结论 血清β-HCG和P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田加珍;朱彗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及原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可行性干预措施. 方法 对2007-2011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35.33/10万下降为2011年的18.75/10万.2.死因构成以直接产科因素为主,间接产科因素比例逐年增大,产科出血为首位死因.3.死亡孕产妇多为高龄、低学历、低收入的农村妇女.4.死亡孕产妇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均有向县市级及以上医院转移趋势. 结论 加强产科及保健人员专业培训、注重高危孕产妇筛查、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及加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汤艳;吴颖岚;王映霞;王敏;陈小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某输气管道增输工程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该项目主要存在甲烷、非甲烷总烃、硫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噪声、工频电场和微波辐射等.其中噪声存在超标,其余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 结论 该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作者:张丽芳;侯文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在本院确诊的中青年慢性胃炎患者的相关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降低中青年患者慢性胃炎的发病率. 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体检确诊的慢性胃炎中青年患者158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未患慢性胃炎的中青年人群1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人进行慢性胃炎发病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是否抽烟、是否酗酒、是否经常吃水果、是否偏爱热食、是否按时吃饭、是否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是否有暴饮暴食习惯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常吃水果和不按时吃饭是中青年患者发生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OR=1.894和1.430,P<0.05),而不抽烟、不酗酒、不偏爱热食、不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状态、没有暴饮暴食习惯等是中青年人群避免慢性胃炎发生的保护因素(OR=0.725、0.762、0.517、0.683和0.806,P<0.05). 结论 中青年患者的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使中青年人群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努力减少其慢性胃炎发病率,很有必要.
作者:沈斌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基因多态与冶炼工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关系. 方法 以166名冶炼工人为暴露组,98名非冶炼工人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技术对血细胞XRCC1基因相关多态位点进行检测. 结果 暴露组XRCC1 194 Arg和Tr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0%和30.0%,XRCC1 280 Arg和Hi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6.0%和14.0%,XRCC1 399 Arg和Gln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3.0%和17.0%.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性为男性的1.63倍(P<0.01),XRC1 194 Arg/Trp、Trp/Trp基因型个体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性为194 Arg/Arg基因型个体的0.6348倍(P<0.05). 结论 女性和XRCC1 194 Arg/Arg基因型个体可能为重金属致染色体损伤的易感人群.
作者:曾小莉;谭敏;朱新河;刘启才;宾晓农;孙振球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