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D对前囟门偏小儿童头颅生长的影响研究

任淑红

关键词:前囟门, 头颅, 维生素D
摘要:目的 观察维生素D对前囟门偏小儿童头颅生长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9年3-8月诊治的于出生后第42 d健康体检婴儿115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前囟门斜径长度分为两组,前囟门偏小组(≤1.5 crn)45例、前囟门正常组(1.5~2.5 cm)70例,均给予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跟踪观察两组的前囟门闭合时间以及头围变化情况,组间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的前囟门闭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1、2、3岁时的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维生素D对前囟门偏小儿童头颅生长无不良影响,无论前囟门大小均应服用维生素D进行佝偻病的预防.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0年湖南省霍乱弧菌病原学特征及溯源分析

    目的 分析2010年湖南省霍乱弧菌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比较霍乱疫情分离株与常规监测分离株之间的克隆相关性,追溯传染源. 方法 对疫情与监测分离到的42株霍乱弧菌进行常规生物分型和PCR检测毒力基因,对23株代表株进行药敏试验,对18株代表株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菌株间的相关性. 结果 2010年从湖南省霍乱疫情中分离10株霍乱弧菌均为O139群,ctxA阳性率100%.常规监测分离霍乱弧菌32株,其中O1群15株,全部为ctxA阴性株;O139群17株,ctxA阳性率94.11%.23株霍乱弧菌耐药结果显示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47.83%、56.52%,发现1株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PFGE方法显示有5种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相似率在82% ~ 100%之间,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 结论 湖南省霍乱弧菌存在紧密相关的流行克隆群;被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的甲鱼很可能是湖南省霍乱疫情发生的主要传染来源,海冰产品的监测是霍乱防控的重点;要密切关注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变化.

    作者:覃迪;湛志飞;夏昕;胡世雄;邓志红;刘运芝;黄一伟;龙智钢;张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湖南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省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湖南省益阳和怀化的两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对现场中6~14岁的学龄儿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整理信息后用SPSS1 3.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学龄儿童平均年龄为(11.85±2.56)岁,男女性别比为0.77∶1,333名儿童中,父母高职业为农民、工人者占69.3%,父母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74.2%,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及以下者占76.3%,家里有多个兄弟姐妹者占76.3%,父母均外出打工者占55.9%;②近一年内发生过意外伤害的学龄儿童有247人,占74.2%,发生意外伤害次数3次及以上者有153人,占61.9%,常见的三种意外伤害分别是跌伤(58.3%)、锐器伤(33.0%)和烫烧伤(31.5%),发生意外伤害后,61.4%的学龄儿童没有进行处理或仅自行处理,76.0%的学生并无任何资金花费;③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父母高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里兄弟姐妹数和父母外出务工等4个因素对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湖南省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知识水平,建立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防护,关注留守儿童,以降低学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查文婷;梁维君;龚萍;殷姿;张新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分析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对策和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 2009年1月1 204例(对照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并发症种类及发生原因,并制定了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对策应用于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 386例(观察组)住院患者,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主要为静脉炎141例(11.7%),导管堵塞32例(2.7%),皮下血肿25例(2.1%),静脉痉挛24例(2.0%),液体渗漏17例(1.4%),静脉血栓形成13例(1.1%).观察组常见并发症种类与对照组一致,但观察组经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x2=94.17,P<0.01). 结论 有针对性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惠芬;龙翠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08-2011年惠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惠州市2008 - 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惠州市2008 - 2011年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报告的255例重症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重症患者发病1周内的咽拭子或肛拭子,用RT- 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特异性核酸检测. 结果 255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180份,检出率70.59% (180/255),其中EV71、CoxA16、非EV71和CoxA16的其他肠道病毒(other imestinal virus)核酸分别为144、6、30份,占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的80.0% (144/180)、3.33% (6/180)、16.67% (30/180),非肠道病毒(NEV) 75例占29.41% (75/255).重症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EV71阳性者中以3岁以下幼童为多,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居多. 结论 2008 - 2011年引起惠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的病原体以EV71为主,占80%,CoxA16的检出率为3.33%,非EV71和CoxA16其他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为16.67%.EV71是惠州市近四年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优势流行毒株.RT- PCR可用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快速诊断,对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早治疗,是防止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关键.

    作者:肖和龙;杨剑英;严宇斌;练巧玲;陈敏敏;钟慧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预防医学专业毒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改革与探索

    目的 通过一系列毒理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改革措施,以提高毒理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方法 从毒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薄弱环节入手,采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与毒理学实验教师互动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并对毒理学实验教学实践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与改进. 结果 学生学习毒理学的兴趣得以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与独立思考能力、搜集、处理实验数据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结论 综合式毒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作者:魏莲;陈永忠;王敏;赖延东;杨巧媛;林丽白;王立辉;雷毅雄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刺五加注射液配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痴呆焦虑症状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刺五加注射液配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痴呆焦虑症状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120例伴有焦虑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注射配合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组口服治疗,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抗焦虑疗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评价患者用药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 结果 平均起效时间治疗组快于对照组(t=2.4,P<0.05),在治疗后2、4、6、8周HAMA、WHOQOL总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配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痴呆焦虑症状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组.

    作者:李新纯;王超英;李庆;石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上海市徐汇区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现况调查

    目的 描述上海市徐汇区4~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现状,以更好地进行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徐汇区2 8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上海市徐汇区2 8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8.66%,其中男童为5.45%,女童为11.86%,男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攻击、抑郁及违纪,女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多动、分裂样及攻击. 结论 本次调查提示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且行为问题因子也以多动、攻击等为主.应不断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女童的心理卫生保健.

    作者:朱国伟;郭雯;王舒华;陆峰;赵菲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15例冀北山区初治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山区初治肺结核病人主动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病人发现率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两个山区县2010年登记的全部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15例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区患者就诊总延迟率为67.47%,不同性别就诊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壮年(15 ~44岁组)与老年人(≥65岁组)就诊延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不同社会文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21%的就诊延迟者知道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全部参加各种医疗保险. 结论 农民和农民工、文化程度低、老年人是影响就诊延迟的主要因素,要大力宣传早期就诊的重要性,建议国家侧重解决贫困地区肺结核病人就诊、复查的交通费用和食宿补助.

    作者:林森;路丽;杨印;刘维军;马樱子;王英姿;张桂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及作用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ABA)氨基糖苷类药物各种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探讨ABA多药耐药机制. 方法 收集20株分离自2010年1- 12月岳阳市二人民医院患者临床分离的ABA,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npmA、aac(3) -Ⅰ、aac(3) -Ⅱ、aac(6′)-Ⅱ、acc(6′)-Ⅰb、aac(6′)-Ⅰa、ant(3″)-Ⅰ、ant(2″)-Ⅰ等16SrRNA甲基化酶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结果 1株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15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Ⅰ为80%、ant(2”)-Ⅰ为80%、aac(3)-Ⅱ为40%、aac(6′) -Ⅰ b为15%].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相关.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

    作者:易敏;姜习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0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1年9- 12月共收治的10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胆红素测定值分为高胆Ⅰ组(< 256.5 μmol/L),高胆Ⅱ组(256.5~307.8 μmol/L),高胆Ⅲ组(>307.8μmol/L).监测三组治疗前后的CK-MB值,并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 结果 入院时检测三组之间CK - M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Ⅲ组经治疗后CK-MB值下降的效果显著(P<0.05). 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无明显的损害作用.

    作者:赵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腔镜下卵巢良性畸胎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腔镜下卵巢良性畸胎瘤剔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益阳市中心医院214例患者,分为两组,均于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 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少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中囊肿破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建娣;李诚;陈克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用低检出限评价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目的 用低检出限评价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三种检测方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食源性致病菌流行病学调查中,将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方法有机组合,提高检测的速度、灵敏度. 方法 将标准菌株10倍稀释,制备模拟样品,用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三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低检出限. 结果 标准菌株10倍稀释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法的低检出限分别为103、100、102 cfu/ml;模拟样品中增菌前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法的低检出限分别为105、101、104cfu/ml,增菌培养后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法的低检出限分别为102、100、100 cfu/ml. 结论 免疫磁珠分离法在增菌前和增菌培养后的检出限为低,增菌培养后实时荧光PCR法的检出限也达到了低,适用于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用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进行检测,易造成漏检.将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有机组合,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速度,灵敏度,并且可获得菌株.

    作者:高涛;张克俭;张丽萍;席桂绒;武永平;薛彩娥;孙彦峰;薛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后感染类型及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类型及其感染病因,以期指导临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2008年1月- 2010年6月3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咽拭子、脓液和尿液等标本,采用常规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感染病因.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发生38例次感染,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7.37%(18/38),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占34.21% (13/38),其他感染占26.32% (10/38);病原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4.74%(17/38),真菌次之,占31.58% (12/38),革兰阳性菌占23.68% (9/38);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及危险因素有术后大量化疗、白细胞减少、医院因素、住院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等. 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力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护人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于洋;刘力;刘杰;韩倩倩;王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 对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真菌药敏试验. 结果 2 305份痰标本共检出真菌415株(18.0%),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常见,占68.0% (282/415).体外药敏试验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低(4.6%).分离出的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结论 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云;李忠涛;夏正武;范泉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综合医院建立呼吸治疗专科的实践体会

    目的 总结在综合医院建立呼吸治疗专科的实践体会. 方法 通过建立呼吸治疗专科,实现全院呼吸机统一管理,规范呼吸机使用中的各项操作,建立呼吸机消毒流程. 结果 呼吸机维修次数和耗材成本明显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上机人数及成功撤机人数显著增加. 结论 通过规范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建科以后未发生一例因使用呼吸机发生的交叉感染和医疗纠纷.

    作者:刘艳;周冬梅;韩小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护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实践探讨

    目的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重点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实践. 方法 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实行日常化管理方法,确保护理安全. 结果 通过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减少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 结论 通过有效安全管理,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胡于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东莞市超重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东莞市超重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6年11 - 12月分别对东莞市3个镇(街)正常、超重、肥胖中学生655人进行调查,计算MS患病率. 结果 东莞正常、超重、肥胖中学生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0.23%、11.03%和27.63%6. 结论 超重、肥胖中学生中MS患病率较高,应重视对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健康监测深度及广度,加大对健康干预的力度.

    作者:陈绍丽;陈裕明;李月欢;丁嘉顺;邹丽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寻找其防范措施,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6月心血管内科病历资料完整的127例风险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针对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及解决办法. 结果 在心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有护理人员因素如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前后矛盾,年轻护士经验不足;患者相关的因素如患者对病情认识不足、不遵医嘱;医疗设备及药品相关的因素如急救药品管理不当、设备故障;其他因素如医疗费用等. 结论 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诸多的风险因素,可通过有效的防范及解决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降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陈幼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合并有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本院2009年9月-2011年6月收治的8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有肺部功能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的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其总有效率为90.91%(40/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5% (35/4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与临床治疗方法协同,对患者疾病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宝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狂犬疫苗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联合接种后免疫效果及副反应调查

    目的 探讨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对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及一般反应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300例犬、猫致伤、狂犬病暴露程度Ⅱ级,单纯接种狂犬疫苗者为对照组,选择300例鼠致伤,狂犬病暴露程度Ⅱ级,接种狂犬疫苗,同时接种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者为观察组,年龄均为16~60岁的健康人群,无性别差异,孕妇除外,每次接种狂犬疫苗前后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两组完成一疗程的免疫后14 d进行狂犬病毒抗体测定.结果 两组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及一般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对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及一般反应发生无明显影响.

    作者:郭响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