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宏伟
目的 探讨阑尾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多项白介素、CRP、ICAM-1、TNF-α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免疫球蛋白、血清IL-6、IL-8、IL-10及CRP、ICAM-1、TNF-α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IgM( 1.88±0.17)g/L、IgG(12.75±1.29)g/L、IL-6(126.42±15.43)pg/ml、IL-8(131.68±27.84)ng/ml、IL-10(59.97±4.52)pg/ml及CRP(11.08±1.29)mg/L、ICAM-1(440.57±24.65)ng/ml、TNF-α(154.37±25.6)n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gA(5.62±1.01)g/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阑尾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多项白介素、CRP、ICAM-1、TNF-α水平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其治疗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方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不同类型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的发病情况、治疗方法及母婴结局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2009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216例HDC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6例患者中,重度子痫前期病例多,占57.4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别间年龄、孕妇居住地(城市或农村)、有/无定期产前检查存在相关性;随着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期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比轻度子痫前期组的早产儿、死胎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FGR)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潜在危害大,早认识、早发现和早就诊是预防关键.严格选择病例,期待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母体胎儿病情变化适时手术,是保证母婴安全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春芬;罗靖;罗桂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二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防御特征.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221名二级甲等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二级甲等医院护士心理防御机制因子得分成熟型高.科室进入不成熟型的防御机制(F1)的回归方程;职称进入成熟型的防御机制(F2)的回归方程;而年龄、科室进入中间型的防御机制(F3)的回归方程;科室进入掩饰因子(F4)的回归方程.结论 二级甲等医院护士心理防御机制以成熟型为主,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工作科室以及职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胡小菲;姬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咸阳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估计咸阳市居民丙烯酰胺膳食暴露水平.方法 根据预调查结果,选定28种咸阳市居民经常食用的油炸、烘烤食品作为被调查食品,用国标方法测定被调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并依据检测结果计算咸阳市居民丙烯酰胺的膳食暴露水平.结果 咸阳市居民丙烯酰胺的平均摄入量为26.68μg/d,平均暴露水平为0.46μg/kg bw·d.不同性别及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人群丙烯酰胺暴露贡献较高的食品分别为<10和10~岁组为薯片、饼干、烤馍片和烤饼;20~、30~和40~岁组为薯片、饼干、烤饼和炸饼;50~和≥60岁组为饼干和烤饼.结论 被调查居民每天通过食品摄入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其主要食物来源是薯片、饼干、烤饼、炸饼和烤馍片.
作者:孟娟娟;宁鸿珍;李茂静;齐宝宁;陈振飞;刘英莉;毛立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自始至终对在校检验医学生博爱奉献精神的教育,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环境熏陶、感染影响等作用下,使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同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一批乐于奉献、大爱无私的新型输血学人才.方法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建立民族自豪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树立榜样等来提升学生的博爱奉献.通过期末各种测试来评价效果.结果 通过对07、08、09三届学生的培养,无偿献血人数达49.1%,沟通协调能力等四项考试成绩大幅提升.与开学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几年时间连续不断的不懈努力,学生对输血学科已有浓厚的兴趣,每次到课率几乎100%,且学生自愿无偿献血人数已明显增加,将博爱奉献精神渗透进医学教学的全过程中,着重积极正面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输血学人才很有意义.
作者:欧阳旋;汤旭东;黎一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了解浮式生产储油和卸油装置(以下简称FPSO)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方法 对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结果 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甲烷、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异丙醇、乙酸、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微波辐射、工频电场等.生产过程中各现场操作岗位均可接触到上述有害因素.检测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苯、甲苯、二甲苯、异丙醇、乙酸、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检测的15个工种中仅有5个工种的个体噪声水平符合国家标准,微波辐射和工频电场的测量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该项目针对其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制定的规章、制度有效可行,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满足职业卫生验收要求.
作者:侯旭剑;夏建国;宁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未成年劳务工压力知觉、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56名未成年劳务工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压力知觉量表(CP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的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 SCL-90量表结果显示,除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因子外,未成年劳务工躯体化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总分及其它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压力知觉对心理健康状况的直接效应为0.47;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间接效应为-0.25;社会支持对压力知觉的直接效应为-0.53.拟合模型的x2/df=1.532,均方根残差(RMSEA)=0.044,拟合优度指数(GFI)=0.967,修正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0.915、比较拟合指数(CFI)=0.984、标准拟合指数(NFI) =0.955.结论 结构方程模型可用于未成年劳务工心理健康的研究,加大未成年外来工的社会支持力度对降低其压力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德坚;郑磊;贺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采自罗湖区不同生态环境中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及市售中华圆田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的情况,为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及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市场购买50个中华圆田螺,在水池、小溪各采集50个福寿螺,在灌木丛、草莓地和住宅小区各采集45只褐云玛瑙螺.将每只螺制成组织匀浆,用显微镜检查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比较不同种类及区域螺类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本地福寿螺、褐云玛瑙螺与外地产的中华圆田螺平均感染率分别是30.0%、15.6%和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5,P<0.05).本地水池与小溪的福寿螺感染率分别是56.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P<0.001).灌木丛、草莓地和住宅小区褐云玛瑙螺感染率分别是31.1%、1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P<0.05).重量在27.8 g以下或以上的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分别为11.76%和19.40%,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P>0.05).重量为10.75 g以下和以上感染率分别为24.00%和36.00%,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P>0.05).结论 深圳市罗湖区福寿螺感染率高于褐云玛瑙螺,水池中福寿螺的感染率高于溪流,螺的感染率与其重量未见相关,市售中华圆田螺也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
作者:霍雪霞;陈戊申;古伟志;杨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13例梅毒的血清学检验结果,探讨梅毒流行状况和防治策略.方法 对213例诊断为梅毒的患者进行血清学分析和临床分期.结果 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148例.患者TRUST血清滴度(1:1)64例,(1:2)50例、(1:4)50例、(1:8)17例、(1:16)11例、(1:32)12例、(1:64~128)9例.胎传梅毒6例,隐性梅毒157例,一期梅毒21例,二期梅毒29例,三期梅毒1例.结论 发现潜在的梅毒传染源,对控制梅毒的性接触与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文斌;袁利和;肖莉;阳建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自1981年世界上报告发现首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来,AIDS在全球迅速蔓延,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社会问题[1,2].截至2009年底,中国现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A,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74万(56万~92万),仍存在数量较大的感染者未被发现[3].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特殊性、感染人群的隐匿性以及他们所遭受的社会歧视是导致目前PLWHA病例报告数和实际感染数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4].其中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生活的一个重大挑战,这种负面态度严重阻碍了艾滋病的预防工作,从而使得HIV新发感染数不断增加[5].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减轻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是有效控制AIDS的前提.
作者:成国明;孙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评价小细胞肺癌(SCLC)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采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应用x2检验分析血清CRP与其他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72例患者血清CRP水平正常,85例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x2分析显示,血清CRP水平与病变范围、体重下降显著相关(P<0.05);血清CRP正常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血清CRP升高组患者(22.5月vs 11.2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RP(风险度=1.8;P=0.014)、病变范围(风险度=3.7:P<0.001)、行为状态评分(风险度=2.2;P<0.001)是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血清CRP水平增高是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作者:许菊梅;杨建国;曹健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选用抗菌素.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儿童呼吸道感染送检分离的氧化酶阴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及其药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5株17种革兰阴性杆菌中,5种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是:肺炎克雷伯菌176株(43.46%),大肠埃希菌169株(41.73%),产气肠杆菌15株(3.7%),产酸克雷伯菌10株(2.47%),阴沟肠杆菌9株(2.2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extended spectrum beta - lactamases)检出率分别达54.55%和73.96%,ESBLs检出率在肠杆菌科小同菌种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7>x20 005.2,P<0.005).药敏结果显示:所选的20种抗菌药物中,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耐药性较高的有青霉素类,第一、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 儿童革兰阴性杆菌呼吸道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且细菌耐药性严重,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严波;李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胎盘边缘切口在剖宫产手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产科收治的产妇中94例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胎盘边缘切口,对照组选择子宫下段切口进行剖宫产,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情况、子宫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9,P<0.001;x2 =4.00,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01).结论 胎盘边缘切口和子宫下段切口进行剖宫产对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分娩均取得较好效果,但是胎盘边缘切口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新生儿窒息,是一种更合理的切口选择.
作者:李志峰;刘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氨基胍对高果糖诱导的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50、100 μmol/L)氨基胍对15和30 mmol/L果糖预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高果糖刺激后AKT以及JNK激酶表达的变化;以及检测不同浓度氨基胍预处理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高果糖(30 mmol/L)显著促进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0.768±0.032比0.374±0.054,P<0.01),在给予不同浓度(50、100μmol/L)氨基胍后,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下降(0.584±0.063和0.387±0.031比0.768±0.032,P<0.01).高果糖还明显刺激AKT以及JNK蛋白的表达,而给予氨基胍后可有效抑制上述蛋白表达.结论 高果糖可诱导脑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氨基胍可能通过抑制MAPK以及PI3K信号途径改善高果糖对平滑肌的增殖作用.
作者:郑凌云;董艳芬;梁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理论入手,针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技术培训的特殊性,对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效果为目的的“研究性培训”进行了思考和阐述.
作者:殷红梅;黄晓霞;王晓芳;王世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运用不同干预方法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护理干预治疗,总结患者精神上的变化规律,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11月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100例,平均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与对照组进行相同药物治疗的同时对干预组实施三个月的包括知情教育等在内的护理干预,并进行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在药物治疗前为35.32分,一个月后评分38.34分,两个月后为20.41分,三个月后为11.67分,总体生活质量较差;干预组在护理干预前质量评分为34.9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一个月评分上升到68.23分,两至三个月后评分有所下降,但同期生活质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三个月后患者的生理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家庭情况、医患状况、情绪状况、功能状况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控制病情和辅助药物治疗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郭玮;付友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东莞市长安镇2004-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评价消除麻疹措施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长安镇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71例,2004年发病率高,为39.59/10万,2010年低,为0.4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8月份,占总病例数的80.54%;以8月~6岁组发病数多,占48.12%,其次为15~30岁组病例,占31.13%;散居儿童发病常见,占56.55%,其次为工人、民工,占29.44%;流动人口发病所占比重高达97.92%;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43.24%和37.84%.结论 流动人口是长安镇麻疹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消除麻疹的关键在于提高易感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
作者:王叶子;吴晓冰;刘金祥;席艳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女性不孕症患者术后选择辅助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以便在责任制护理实施过程中,能针对性的实施个体化指导和心理护理.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0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1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调查,对其一般情况和病史、治疗过程、家庭及社会支持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2.73%和52.89%的患者选择居家口服药物及居家藤药腹部外敷;选择来医院进行直流电导入等辅助治疗,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户口所在地、月收入、夫妻双方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的影响.结论 患者术后因时间、经济、工作等诸多原因的制约,选择的辅助治疗方法有限,医护人员应提供并指导患者术后选择便捷、适宜的辅助治疗方法,达到尽快怀孕的目的.
作者:罗煜;陈小翠;罗娇;彭智;欧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疲劳(fatigue)是一种日常普遍但未受到高度重视的疾病状态.常用的抗疲劳试验方法有:负重游泳实验、爬杆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等;生化指标有:乳酸、尿素氮、糖原、肌酸激酶、丙二醇等用来评价疲劳程度及抗疲劳功效的判断.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通过建立相关疲劳模型及检验生化指标水平,来评价药物及天然产物的抗疲劳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抗疲劳研究中常用疲劳模型实验、生化指标和行为学特点及天然产物抗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颖捷;杜万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掌握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827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麻疹IgG阳性率为72.43%,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500;6岁组和18月龄组抗体阳性率高,分别达到90.48%、89.47%,<8月龄组及30岁组阳性率低,为56.34%、57.02%,GMT较高的是18月龄组和50岁组,分别为1∶978、1∶811,较低的是30岁组和<8月龄组,分别为1∶254、1∶370;常住人群与流动人群、男性与女性麻疹IgG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偏低,有发生麻疹病例的血清学基础.应加强血清学监测,特别是育龄妇女的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作者:汤杰;张振开;邓曼玲;唐国荣;李坚龙;黄群艳;王七生;秦金勇;张建新;李玉兰;张桂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