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歧杆菌WPG抑瘤作用的给药方法和剂量研究

粟敏;龙昱;黄春霞;陈琳;罗玥佶;周建波;刘立鹏

关键词:双歧杆菌, 完整肽聚糖, 抑瘤作用, 给药方法, 剂量
摘要: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的不同给药方法及剂量对小鼠体内肿瘤的抑制效果.方法 用肝癌细胞腋下接种制备肿瘤模型,观察双歧杆菌WPG对小鼠体内肿瘤的抑制作用;观察不同给药方法和剂量对淋巴细胞转化率、肿瘤的生长、抑瘤率及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通过灌胃和注射给药都能明显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其中,注射给药优于灌胃给药;注射给药,双歧杆菌WPG量达0.5~0.6 mg/只时,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好.结论 双歧杆菌WPG通过注射给药抑瘤效果好,抑瘤作用的适浓度为0.5~0.6 mg/只.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0例药物性肝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 探索中国北方地区药物性肝衰竭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2医院2002-2012年收治的120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120例药物性肝衰竭中,男性38例(31.67%),女性82例(68.33%),平均年龄(41.19±16.57)岁.其中急性22例,亚急性98例;早期34例,中期32例,晚期54例.引起药物性肝衰竭的药物中西药58例(48.33%),中草药61例(50.83%),误食工业色素1例.西药引起急性药物性肝衰竭15例,亚急性肝衰竭43例.中草药引起急性药物性肝衰竭7例,亚急性肝衰竭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好转35例,无效69例,死亡16例,治疗好转率29.17%.西药引起肝衰竭好转17例,恶化41例,好转率29.31%.中草药引起肝衰竭好转17例,恶化44例,好转率27.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分型及分期对患者的转归均有影响(P<0.05).西药组与中草药组患者生化检测中ALT、AST、TBil、PA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北方地区中草药是引起药物性肝衰竭主要原因,其导致的肝衰竭以亚急性多见;中、晚期药物性肝衰竭预后极差,临床分期诊断对药物性肝衰竭预后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作者:游绍莉;朱冰;荣义辉;臧红;刘鸿凌;张爱民;辛绍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010-2011年长沙市城乡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2010-2011年长沙市城乡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201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9个区县中各抽取一个社区(乡镇),每一社区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35~65岁常住居民30名,分成高血压患者组、高危人群组和健康人群组,每组各10名,社区干预1年后这些对象再次被调查.结果 总计合格调查对象776名,其中女性387名,男性389名.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中“经常饮酒”、“不运动少运动”、“感到精神压力”的暴露率总体上比社区干预前下降(P<0.05或P<0.01);“不运动少运动”高危组和健康组下降显著(P<0.01);而“吸烟”率改变不明显,“盐摄入过量”患者组有所升高(P<0.05);空腹血糖受损(IFG)率平均为9.1%,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6.5%,年龄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C、TG异常率患者组、高危组均明显高于健康组.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1);血压控制率城市社区由31.3%上升至50% (P<0.01),但干预后乡镇社区提高不明显.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与良好生活方式指导,对于各组居民改变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不一,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危和健康人群获益更多;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和血压控制效果城市社区仍明显好于乡镇社区.

    作者:彭元;李平非;王晓玲;刘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

    分析目前我国医院信息系统HIS的使用情况,讨论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办法,并实例探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影响.

    作者:钱森;黄海;舒孝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常州市2005-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常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市累计报告AEFI个案1 997例,涉及疫苗32种,其中报告多的是无细胞百白破(DPT)疫苗(24.79%).各年报告发生率在预期发生率范围之内.接种第一剂疫苗后发生的AEFI占57.84%.反应发生在接种后0~1d的占89.23%.一般反应多占81.62%;其次为异常反应占15.77%.临床诊断发热/红肿/硬结多,占74.06%;其次为过敏性皮疹占13.52%.结论 常州市AEFI监测敏感性虽逐年提高但仍然较低,全市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社会上所使用的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要加强对临床医生的相关知识培训,政府应进一步完善AEFI补偿机制.

    作者:卞琛;林琴;韩长磊;凌良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前列腺癌细胞DU145同步化诱导的DNA损伤反应通路和PI3K/Akt通路对凋亡抑制因子基因API2(BIRC3)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前列腺癌细胞DU145同步化培养后引起的DNA损伤反应通路和PI3K/AKT通路对凋亡抑制因子(IAP)基因API2 (BIRC3) 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分析API2基因所在染色体是否存在特异性的异常.方法 采用无血清的饥饿培养法使细胞同步在G0期;分别用含羞草碱(mimosine)、胸腺嘧啶(thymidine)和噻氨酯哒唑(nocodazole)使细胞同步在G1期、S期和G2/M期并引起DNA损伤反应,同时加入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以阻止PI3K/AKT通路.通过RT-PCR半定量法检测API2 mRNA在各个细胞周期相的表达情况.通过细胞遗传学的常规G式显带法,分析凋亡抑制因子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否存在特异性的异常.结果 mimosine同步化的G0/G1期细胞达到了78.04%,thymidine同步化的S期细胞达到62.19%,nocodazole同步化的G2/M 60.5%.API2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2-q23,存在易位,如t(11;12)(q;q).API2 mRNA的表达,非同步化的ly294002组分别与同步化的mimosine+ ly294002组、nocodazole+ ly294002组和thymidine+ ly294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存在某些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异常,这些异常可能影响某些基因的表达.药物的同步化激活了DNA损伤反应通路和生存信号通路,再通过PI3K/Akt通路,而不是通过P53通路,在细胞周期的某个时相调控API2(BIRC3)mRNA的表达.

    作者:汪鲜华;谭德安;杨罗艳;吴洪涛;彭佑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株洲市三类人群艾滋病知识与态度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株洲市三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情况,以及知识与态度之间的关系,为营造艾滋病社会支持性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三类人群现场问卷,收集调查资料.应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女性工人和流动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7.7%、93.4%和58.9%;三类人群各类艾滋病知识得分以传播途径知识得分较高;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知识均为研究对象对待艾滋病态度的影响因素.各类艾滋病知识对态度的影响大小顺位为:非传播途径知识>传播途径知识>基础知识.结论 学生、流动农民工和女性工人三类人群艾滋病各类知识掌握不均衡.艾滋病宣传教育需要加大非传播途径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宣传力度.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营造艾滋病支持性社会环境.

    作者:庞力娟;龙术国;李理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010-2011年福田区新生儿预防接种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福田区产科医院分娩的59527名新生儿首剂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福田区产科医院分娩的59527名新生儿首剂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福田区共有新生儿59527名,2011年首剂乙肝疫苗接种率(95.81%)较2010年(94.31%)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1,P<0.01);2011年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98.27%)较2010年(78.23%)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87,P<0.01);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2011年(84.00%)与2010年(83.43%)无差异,但平均卡介苗接种率(83.71%)较同期平均乙肝疫苗接种率(89.2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64.57,P<0.01).结论 福田区2011年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较2010年有明显提高,乙肝免疫球蛋白供应到位以及严格实施《深圳市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技术指南》是其主要原因,卡介苗接种率有待提高.

    作者:林宝妮;方琼;曹丽;蔡琳;段利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药物治疗早期梅毒感染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不同药物对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近些年来收治的74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患者采用头孢曲松1.0g静滴治疗,治疗时间为10 d,每天一次;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治疗,治疗时间为15 d,每天一次.然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皮损消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了2年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滴度转阴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TRUST滴度转阴率为97.29%,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TRUST滴度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它随访时间内,两组患者的TRUST滴度降低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在刚开始比较明显,但与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效果相同.临床上两种药物都可使用,普鲁卡因青霉素价格便宜,更适用于广大基层患者.

    作者:李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双歧杆菌WPG抑瘤作用的给药方法和剂量研究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的不同给药方法及剂量对小鼠体内肿瘤的抑制效果.方法 用肝癌细胞腋下接种制备肿瘤模型,观察双歧杆菌WPG对小鼠体内肿瘤的抑制作用;观察不同给药方法和剂量对淋巴细胞转化率、肿瘤的生长、抑瘤率及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通过灌胃和注射给药都能明显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其中,注射给药优于灌胃给药;注射给药,双歧杆菌WPG量达0.5~0.6 mg/只时,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好.结论 双歧杆菌WPG通过注射给药抑瘤效果好,抑瘤作用的适浓度为0.5~0.6 mg/只.

    作者:粟敏;龙昱;黄春霞;陈琳;罗玥佶;周建波;刘立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人流术后即时上曼月乐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人流术后即时上曼月乐后的避孕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选取689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8例,对照组261例,其中两组中分别有41例和27例月经过多者.观察组患者在人流术后即时放置曼月乐环,对照组患者即时放置带铜避孕环,10个月后对所有妇女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同时也比较两组中月经过多者采取不同避孕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绝经综合征和闭经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而带器妊娠率、不规则出血率、脱落和下腹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较多者在两组中采取不同避孕措施的比较:观察组不规则出血率和下腹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带器妊娠率、绝经综合征、脱落和闭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环的避孕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是人流术后比较安全和高效的避孕方法.

    作者:段洁;郎雁;孙冬岩;熊俊;王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肠道病毒71型强神经毒分离株VP1蛋白的表达鉴定

    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肠道病毒71型强神经毒分离株VP1蛋白,为抗体制备和病毒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一步法RT-PCR扩增出病毒VP1基因,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IPTG诱导后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的特异性.结果 重组质粒在1 mmol/L的IPTG 37℃诱导6h后可诱导表达得到约33 KD的蛋白,且表达的蛋白主要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VP1蛋白特异性单抗和His蛋白单抗验证了蛋白表达的特异性.结论 获得特异性的EV71病毒河南分离株VP1蛋白,可用于开发病毒诊断试剂盒.

    作者:胡燕;白冰珂;沈宏辉;侯俊;高蓉;罗声栋;貌盼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时间序列分析法在肺结核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ARIMA模型在肺结核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为制定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利用深圳沙井街道2006年1月-2011年6月的肺结核月发病率数据建立ARIMA模型,采用2011年7-12月的月发病率数据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建立的ARIMA(1,0,0)(1,1,0)12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对2011年7-12月发病率的预测值基本符合实际发病率的变动趋势.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在短期内肺结核发病率的变动趋势.

    作者:郑磊;刘德坚;许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下肢骨折形成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5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形成深静脉血栓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治疗前后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结果 治疗后,治愈1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凝血指标APTT、Fib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LMWH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陈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深圳市福田区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梅毒流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制订和调整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福田区2007-2011年梅毒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深圳市福田区共报告梅毒5542例,发病率为88.84/10万,年均上升速度为1.93%,其中隐性梅毒发病率年均上升9.66%,非隐性梅毒(指一期、二期、三期和胎传梅毒)年均下降7.87%;梅毒总的发病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各期梅毒中,隐性梅毒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01),非隐性梅毒发病率则男性高于女性(P<0.001).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梅毒处于高发病率水平,建议在加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提高人群梅毒主动筛查意识的前提下,建立梅毒病人归口管制和随访管理的防控模式,以控制梅毒疫情发展.

    作者:郑铁洪;朱红;赵蓉;许宗严;邱莉霞;帅俊;曾泰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河北省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阶段提供依据.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脊灰实验室手册》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VP1编码区基因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河北省2011年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8株,均为疫苗类似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结论 河北省2011年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作者:陈玫;崔志强;赵娜;郭玉;张俊棉;李静;张振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干预措施在煤矿农民工预防艾滋病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在煤矿农民工艾滋病预防中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2009年7-12月,选取开滦矿业集团某煤矿农民工459人,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分成3组,分别施加发放宣传品、专业讲座、同伴教育三种干预措施,连续干预6次,干预周期5个月.收集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危险性行为情况,比较三种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专家讲座组的知识知晓率干预后提高到61.33%,明显高于宣传教育组的45.83%和同伴教育组的50.30%,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相关态度及意识比较,干预后专业讲座组有1个问题正答率较宣传品发放组有所提高,有2个问题正答率较同伴教育组有所提高;而同伴教育组与宣传品发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比较发现,三组在干预前后寻找CSW(女性性工作者)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安全套使用率比较来看,专业讲座组及同伴教育组干预后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宣传品发放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干预措施从干预效果角度来看,专家讲座组好、同伴教育次之、发放宣传品组差.

    作者:蒋少贞;杨国际;吴国章;崔薇;于青;陈怡;唐桂钰;周剑平;鲍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胱抑素C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评估胱抑素C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7月-2012年1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53例,同时选择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健康孕妇2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CysC与β2-MG、UA水平呈正相关,与β2-MG相关性强(r=0.586,P<0.05).CysC、β2-MG、UA与BU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95% CI为0.734~0.923)、0.763(95%CI为0.652~0.822)、0.742(95%CI为0.527~0.718)和0.704(95%CI为0.421~0.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胱抑素C在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海珍;肖梅;何明;彭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颅内感染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颅内感染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并了解脑血流动力学与颅内压之间的联系.方法 以大脑中动脉(MCA)为靶血管,观察颅内感染组及对照组患儿脑血流动力学情况;腰穿或应用甘露醇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颅内感染组Vp、Vm、PI、RI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在腰穿前大脑中动脉Vp、Vm、PI、RI均高于腰穿后;使用甘露醇后大脑中动脉Vp、Vm、PI、RI均低于使用甘露醇前.结论 颅内感染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多异于正常,脑血流动力参数可因颅内压而变,TCD可反映颅内脑血流灌注情况;因此TCD有助于判断颅内感染患儿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

    作者:徐泳华;肖政辉;祝益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海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手工方法将血液标本接种至增菌肉汤中,有生长迹象时接种平板,用迪尔DL-96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0800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381株(按每个病人分离的第一株菌计算).其中,革兰阳性菌161株(42.26%),革兰阴性菌169株(44.35%),真菌51株(13.39%).检出病原菌数前五位的科室依次是重症医学科71株、儿科64株、新生儿科38株、呼吸内科28株、急诊病房22株.革兰阳性菌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较高,肠杆菌科细菌仅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另发现一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阴性)对这两种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血培养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且耐药问题严重,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作者:吴华;黄红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Tei指数在职业性慢性砷中毒心肌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ei指数在砷中毒心肌损害中的超声监测指标,为职业性慢性砷中毒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53例职业性慢性轻度砷中毒与30例健康体检者的Tei指数超声资料,按照《超声医学》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53例砷中毒者Tei指数异常22例(41.5%),正常体检者Tei指数异常3例(10%).结论 职业性慢性轻度砷中毒可引起心肌Tei指数异常,为保护职业人群身体健康,建议砷中毒患者注意心脏的损害.

    作者:李海霞;赖燕;肖耀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