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瘘感染控制与营养护理效果分析

谭丽;欧阳建怡

关键词:肠瘘, 感染控制, 营养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肠瘘患者临床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2例肠瘘患者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实施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并予以有效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瘘口护理等措施.结果 52例肠瘘患者住院50-120 d,平均85 d.治愈37例,治愈率为71.2%,10例好转出院,死亡5例.结论 在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采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引流管护理和瘘口护理等措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依据健康信念模式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则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2组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作者:王凤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研究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患者宫颈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分型技术,对在本院妇科就诊的3 652名女性患者宫颈拭子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3 652例门诊妇女中HPV阳性率为36.7%(1 342/3 652),检出率在5%以上的亚型有5种,依次为HPV 16(9.7%,354/3 652),HPV52(7.2%,262/3 652),HPV 11(6.9%,252/3 652),HPV 58(6.8%,248/3 652)和HPV 6(5.6%,203/3 652).结论 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应开展HPV DNA常规检测,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张仲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ral hypoglycemic drugs,OADs)治疗方案对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预混胰岛素30/70单独或联合使用OADs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停用预混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 (n= 30)和对照组(继续使用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联合OADs)(n=20),各组均依据血糖监测水平调整胰岛素及OADs用量.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三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Alc(glycated hemoglobin Alc,HbAl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试验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HbAlc,FBG、三餐2hPG均有所下降(P均<0.01);治疗组BMI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BMI较治疗前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FBG、午餐2hPG及HbAlc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BMI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期间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可使FBG和HbAlc显著改善,不增加体重,简便易行,且降低了低血糖风险.

    作者:李敬华;刘丽楠;王素莉;关树梅;候雯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小儿手足口病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对比观察保定市传染病医院常用两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初诊为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治疗1组),一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2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1组热退、疱疹消退以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2组(P<0.05);治疗1组的显效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治疗2组的73.3%和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董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大豆黄酮对痴呆模型神经元的抗凋亡作用

    目的 观察大豆黄酮对神经元细胞内三种与老年痴呆相关蛋白(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LE)、一氧化氮合酶1(NOS1)的表达影响.方法 用新生24 h内的SD大鼠,经解剖分离海马,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生物性状稳定时,用于实验.实验分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硝普钠(SNP)诱导凋亡组及三种浓度的大豆黄酮预处理组.培养至第11-12 d使用免疫组化法对海马神经元进行鉴定,并对5组细胞分别进行上述三种痴呆相关蛋白的免疫化学染色分析,采用显微照像系统对免疫组化后的细胞照相,然后通过Digital Imaging System v1.6对细胞免疫组化的图片测出阳性区平均灰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成功建立了SD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模型,并建立了SNP诱导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模型;2.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显示大豆黄酮在试验范围内有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SNP处理的海马神经元的APP,BACE,NOSI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SNP组相比,低、中浓度大豆黄酮组的细胞内APP和NOSI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大豆黄酮组的细胞内APP,BALE,NOSI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SNP诱导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模型,大豆黄酮具有抑制神经元凋亡作用,其机制与通过抑制细胞内淀粉样前体蛋白、β-分泌酶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产生密切相关.

    作者:李萍;安玉会;谢小兵;赵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危重症患者血糖动态水平监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血糖动态水平监测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綦江县人民医院急诊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60例,以入院时空腹血糖升高的程度进行分组:A组(血糖≤6.1 tnmol/L) 21例,B组(血糖6.1~10mmol/L)68例,C组(血糖≥10 mrnol/L)71例.应用美国强生one Touch~R ultra~TM微机血糖仪及试纸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糖动态监测.观察三组患者入ICU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Ⅲ评分)、住ICU天数、多器官功能衰蝎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住院死亡情况.同时根据患者预后,将160例病例分为生存组112例和死亡组48例,收集所有患者入ICU 1,6,12,24,48,72 h时的血糖动态监测结果.结果 三组APACHE Ⅲ评分、住ICU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和B组MO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1),而A组MODS发生率略高于B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住院死亡率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1),而C组住院死亡率略高于A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入ICU 1,6,12,24,48,72 h每个时间点上,生存组的血糖水平呈持续下降,而死亡组血糖呈持续升高,明显高于生存组(P均<0.01).结论 血糖动态变化与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临床监测指标.

    作者:张文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现实之困及解困之思

    为帮助医学生学习伦理学知识,运用伦理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树立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从普通学生向医学生的转变,我国各医学院校大多开设了<医学伦理学>.但现实中<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存在着诸多困惑,笔者认为必须加以重视,从明确<医学伦理学>的课程定位、建设专家型教学团队、遵循道德教育规律、改革课程教学等几方面加强和改进<医学伦理学>教学,以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医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赖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厦门市思明区2009-2010年游泳池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了解厦门市思明区游泳池水水质的卫生状况,为加强游泳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思明区游泳池水水质的pH、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进行检验,并对2009-2010年游泳池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游泳池水样204份,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的为104份,合格率为51%.样品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游离性余氯与pH,还有部分水样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两年总体的合格率因游离性余氯的差异导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水质的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思明区游泳池水水质的卫生状况较差,仍需加强消毒工作.监督监测重点是要完善各游泳场所游离性余氯的监控制度,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池水受到各类排泄物的污染.

    作者:李金坤;黄美惠;翁嘉辰;李灯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速率散射比浊法联合检测52例RA患者、37例非RA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中抗CCP抗体和RF.结果 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与任何单一项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可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作者:游其勇;易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277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应用药敏试验对27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进行检测,然后对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77株SAU主要来自痰液(占35.74%)和脓液(占35.37%).临床分布主要在ICU病房和骨科(分别占24.19%).277株SA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1株,检出率为72.56%,其余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6种抗生素药敏试验,MRSA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6种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的耐药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十种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比MSSA明显增高.

    作者:金玲;江兴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BV-DNA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临床筛查的600例HBbAg阳性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按不同的HBV-M模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HBsAg和HBe戈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HBV-DNA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HBeAg阴性模式的阳性率,亦高于HBsAg阳性的其它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M阳性血清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者HBV-DNA检出阳性率高(100%),检测乙肝患者HBV-M的同时检测HBV-DNA,对于早期诊断、判断患者传染性程度、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智钢;刘运芝;黄一伟;刘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010年常德市吸毒人员HIV、HCV、TP感染情况及分析

    目的 通过对常德市某戒毒所吸毒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以及高危行为的调查,为预防控制这些疾病在该人群中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常德市某戒毒所400名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HIV,HCV,TP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常德市在押吸毒人员以男性青壮年为主,HIV阳性率 0.5% (2/400),丙肝阳性率66.75 % (267/400),TP阳性率5.75% (23/400),其中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占70% (280/400).结论 被调查的吸毒人员中HIV,HCV和TP感染率高,应加强对该组人群的检测,在进行行为干预的同时应开展预防性传猎疾病(STD)知识宣传教育,从而减少HIV,HCV,TP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关学芳;吴建华;孟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血清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总IgE及WS水平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HITACHI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BECKMAN COULTER 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和血液EOS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血清总IgE水平(阳性率)分别为:过敏性紫癜组(453.1±283,3) IU/ml(12/31,38.71%),湿疹组(531.3±224.5)IU/mI(16/20,80.00%),药疹组(489.7±285.2)IU/ml (9/19,47.37%),尊麻疹组(476.1±211.1) IU/ml (7/15,46.67%),接触性皮炎组(514.0±263.6)IU/ml(9/15,60.00%);血液EOS水平(阳性率)分别为:过敏性紫癜组(0.31±0.55) ×10~9/L(6/31,19.35%),湿疹组(1.17±1.60) ×10~9/L(11/20,55.00%),药疹组(0.48±0.48) × 10~9/L(6/19,31.58%),荨麻疹组(0.46±0.52) ×10~9/L(4/15,26.67%),接触性皮炎组(0.57±0.73)× 10~9/L(5/15,33.33%),除过敏性紫癜组外,湿疹组、药疹组、荨麻疹组以及接触性皮炎组血清总IgE及EO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各组IgE值与EOS计数在统计学上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 -0.54

    作者:易斌;曾俊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保持乳头外形的手术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手术保持乳头外形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实行保乳手术26例,术后从双乳头水平差距、乳头外形、胸骨中线与两侧乳头水平距离的差值以及疤痕对乳房外形影响4个方面,对保留乳房的外形美观效果进行评估.4项指标量化评估标准为得分≥14分为优,8-13分为良,<7分为差.结果 术后评估乳房外形优良者22例,占84.62%,乳房外形较差者5例,占19.23%.其中乳头不自然挺立2例,占7.69%,切口疤痕致乳房畸形1例,占3.85%,与对侧乳头水平高度差距明显1例,占3.85%,乳头歪斜1例,占3.85%,为影响乳腺癌乳头外形手术的术后常见问题.结论 术前手术切口的设计,术后切口包扎注意避免压迫乳头、切除乳腺组织的量、术中皮瓣的厚薄、保留乳腺组织的切除、缝合技巧均是保持术后乳房良好外形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梅;陈伟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心理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心理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排卵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PODS所致排卵障碍不孕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经二甲双胍+达英-35调内分泌治疗三个周期后用来曲唑促排卵,并同时进行精神状态评分,其中治疗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患有焦虑或抑郁症状倾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进行心理治疗后焦虑或抑郁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熟卵泡出现率、排卵率、妊娠率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产率方面,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治疗对PCOS所致排卵障碍不孕排卵率、妊娠率高,流产率低.此方法简单、方便、经济.

    作者:安小巧;安新涛;刘桂娟;焦守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肠瘘感染控制与营养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总结肠瘘患者临床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2例肠瘘患者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实施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并予以有效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瘘口护理等措施.结果 52例肠瘘患者住院50-120 d,平均85 d.治愈37例,治愈率为71.2%,10例好转出院,死亡5例.结论 在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采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引流管护理和瘘口护理等措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谭丽;欧阳建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南通沿海毛蜡携带诺瓦克病毒初步研究

    目的 调查南通地区毛蚶诺瓦克病毒携带情况.方法 从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南通沿海及南通市区主要水产市场采集毛蚶,采用RT-PCR检测诺瓦克病毒(norovinases,NV)的感染.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南通地区沿海毛蚶中检出NV,检出率为6.25%,进化树分析表明它们均属诺瓦克病毒GⅡ4型.结论 南通地区沿海毛蚶被NV污染,需加以监管,以确保贝类食用安全.

    作者:李海波;许建军;邵亚萍;赵炜;朱大江;许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彩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C)对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C)提高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准确性及安全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6例临床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其中523个淋巴结行彩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C),185个淋巴结行徒手确诊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比较二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US-FNAC组准确性、取材阳性率均高于FNA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FNAC组.结论 彩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C)能提高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的准确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谭勇刚;邱艳;张秀英;唐泉;段波;王志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80例妇产科急症的诊断探讨

    目的 探讨妇产科急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急症患者180例,对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黄体破裂11例,确诊10例,误诊1例;异位妊娠93例,确诊89例,误诊3例,漏诊1例;盆腔炎性包块26例.确诊24例,漏诊2例;葡萄胎12例,均确诊;过期流产20例,均确诊;胎盘滞留6例,均确诊.结论 在妇产科急症中采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患者无痛苦,操作简单,可随诊,收费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辉;樊绮云;黄适贻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及其预防

    目的 分析直肠癌患者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10年1月湖北省肿瘤医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98例患者,统计术后局部复发比例,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98例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1.2% (11/98),其发生与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全系膜切除、辅助化疗、病理分型恶性程度及Duck's分期相关(P<0.05).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了解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注意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谈凯;张克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