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母传乙肝抗体水平不同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学效果研究

马福宝;张龙华;陈海平;康国栋

关键词:乙肝, 母传抗体, 婴儿, 免疫效果
摘要:目的 为评价母传乙肝抗体水平不同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学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入选自身对照研究,筛选出HBs3sAg和HBcAg双阴性孕妇和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脐带血和常规乙肝疫苗三针接种后一个月的血,观察母传乙肝抗体水平及对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婴儿母传乙肝抗体含量随着孕妇体内乙肝抗体含量的增高而增高,高可传递给婴儿达1000 mIU/ml.常规乙肝疫苗三针免后一个月的免疫成功率,由免前脐带血保护率42.3%上升至97.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由免前脐带血GMT 1:12.1上升到免后GMT 1:290.8.结论 母体乙肝抗体可通过胎盘传递给新生儿,且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不受母传乙肝抗体水平的干扰,并有免疫增强作用.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35株真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分析其药敏性,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 - 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经血培养基或沙保罗培养基培养后,挑取酵母样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到435株真菌,居前三位者分别为白色念珠菌(54.9%),近平滑念珠菌(20.5%),葡萄牙念珠菌(11.3%).这些真菌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ICU)(32.6%)和痰标本中(74.8%).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7.5%、96.8%和95.8%.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益康唑耐药性较高,分别为47.4%、43.0%和21.2%.结论 真菌临床分离菌株以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为主,临床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付祖姣;禹凯琼;李红卫;彭怀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再次献血后血液不合格情况调查

    目的 追踪调查多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后血液传染病检测不合格情况,积极应对血液库存中该献血者原有血液制品,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针对娄底市2008年3月-2010年6月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后实验室ELISA检测(HBA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34例不合格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对不同项目分别进行相关确认.结果 34例多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后ELISA检测不合格的血液经送检后确认为不合格的有7例.结论 多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后ELISA检测不合格时,应对血液库存中该献血者原有血液制品进行追加报废,以确保对上次检测可能存在的窗口期漏检情况进行补救,从而大限度地保证血液质量的安全.

    作者:贺凌云;禹晓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郴州市健康体检人群血脂水平分析与参考范围研究

    目的 了解郴州市健康体检人群血脂水平现状及该地区血脂参考范围.方法 应用西门子1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郴州市8 502例成人空腹血脂水平.血脂指标包括TG、CHOL、HDL和LDL,并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差别.结果 55岁以下男、女组间比较,CHOL、HDL、TG、L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5岁以上男、女组间比较,CHOL、HDL、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55岁以上组与55岁以下组比较分析,CHOL、TG、HDL、L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体检者55岁以上组与55岁以下组比较分析,CHOL、TG、HDL、L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参考范围分别为:1)男性55岁以下组血脂四项水平为:CHOL 3.44~7.12 mmol/L,TG0.66~5.60 mmol/L,HDL0.86~ 1.95 mmol/L,LDL1.31 ~4.21 mmol/L.2)男性55岁以上组血脂四项水平为:CHOL3.38~7.34 mmol/L,TG0.67~5.08 mmol/L,HDLO.88~2.09 mmol/L,LDL1.29~4.47mmol/L.3)女性55岁以下组血脂四项水平为:CHOL 3.26~6.91 mmol/L,TG0.51~3.72 mmol/L,HDL0.96~2.32mmol/L,LDL1.19~4.06 mmol/L.4)女性55岁以上组血脂四项水平为:CHOL3.69~7.88 mmol/L,TG 0.67~4.26mmol/L,HDL0.93~2.31 mmol/L,LDL1.37~4.74 mmol/L.结论 血脂水平与性别、年龄相关,郴州市成人血脂水平部分指标参考范围与全国合适水平有差异,可为该地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黄常洪;黄苹;李光清;代国知;廖晓梅;陈虹亮;张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对我国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回顾分析

    目的 分析近10年来国内334篇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文献,评价其合理性和特异性诊断的规范化.方法 回顾近10年来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文献,归纳总结并根据各种变应原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疾病的发病机制分析其合理性.结果 334篇文献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合理的文献报道构成比约为38%,不合理的为62%.结论 国内部分皮肤科医生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适应症掌握不准确,采取不合理、不必要、不科学的检测方法.

    作者:张秋华;范晓宇;朱爱茹;孙月眉;李航;程芳;康尔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铅中毒婴幼儿不同静脉部位采血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铅中毒婴幼儿不同静脉部位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160例患儿分为三组,分别在颈外静脉、头皮静脉和股静脉进行采血,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结果 头皮静脉和股静脉采血合计90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7%(78/90),颈外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1% (6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5).结论 颈外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既减轻患儿的痛苦,又提高了临床救治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黄燕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OHSS高危单胚胎移植与双胚胎移植不孕患者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过程中存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高危因素患者行单胚胎移植与双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为推广单胚胎移植降低医源性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4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具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危因素的患者122例,单胚胎移植41例(A组)和双胚胎移植81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Em)厚度和血清雌二醇(E2)值、获卵数、临床妊娠率、双胎发生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结果 单胚胎移植组HCG注射日的Em厚度及E2值、获卵数、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胚胎移植组的双胎发生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过程中具有OHSS高危因素的不孕患者选择优质单胚胎移植不影响其妊娠率,但可显著降低双胎妊娠率及中重度OHSS发生率.

    作者:孟琳;高士友;郭玉佳;邓朝辉;阳翎;罗曼;唐慧珍;柳朝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在筛选糖尿病的基因与环境危险因素交互作用时的用法以及MDR的优缺点,并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做比较.方法 通过模拟研究确定MDR所适用的样本量大小,实例分析采用针对糖尿病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分别用MDR方法、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将两种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对两种方法作出评价.结果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MDR在分析1阶交互作用时效能不如Logistic回归,但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两种检测方法效能趋于一致;在分析高阶交互作用时,MDR所表现出的效能高于Logistic回归,而且在分析2阶交互作用中,样本量200时MDR已经表现良好,当样本量为300时,MDR显示了微弱的优势.实例分析中MDR的优模型为174G/C和是否总胆固醇和总甘油三酯同时偏高之间的交互作用,预测准确率为0.5822,交叉验证一致性为8/10,置换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MDR在分析小样本、高维度数据中表现良好,可有效的分析糖尿病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作者:方军凯;生利健;隋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尔基体蛋白73预警肝癌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作为肝癌标志物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共收集147例血清,其中肝癌患者73例,良性肝病患者41例,健康人33例.应用ELISA定量检测血清GP73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 GP73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达到82.2%和90.5%,与本文患者AFP的敏感性、特异性(63.0%、77.3%)相比,前者均有显著增高.结论 血清GP73可能是诊断肝癌又一个新的血清标志物,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延;陈晓燕;蒋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儿童肾病综合症不规范服药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症患儿不规范服药的影响因素,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表对89例肾病综合症复发患儿在出院期间服药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9例患儿中,自行减量6例,不足疗程自行停药6例,一周内漏服或少服≥1次12例,随意更换药物7例.影响肾病综合症患儿不规范服药的主要因素:对疾病认识不足,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论 不规范服药易使病情复发,必须重视对监护人的健康教育.

    作者:舒芬华;欧阳文殊;刘美红;杨娟;朱亚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重庆市万州区2001-2009年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2001 - 2009年重庆市万州区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2001 - 2009年结核病防治工作各类报表、各结核病控制项目终期评估报告、上级督导考核报告等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①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面达100%.②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防痨网,结核病报告、登记系统已规范化、标准化.③2001- 2009年免费检查可疑肺结核患者44 239例,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 959例,初、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分别达93.9%和89.8%.结论 实现了“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有效的遏制了结核病在万州区的流行和蔓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唐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联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9月- 2011年6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上肢手术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ASA分级均为Ⅰ~Ⅱ级.根据手术时的麻醉方案,将上述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51例,注入10 μg舒芬太尼1ml+0.375%左旋布比卡因25ml;对照组42例,注入生理盐水1 ml+ 0.375%左旋布比卡因25ml.结果 ①观察组起效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麻醉后30、60、120、180min时的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30、60、120、180min时的镇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阻滞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麻醉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赖宏波;郭曲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固相放射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测定乙肝五项标志物的比较

    目的 比较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和胶体金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了解胶体金法测定HBV-M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观察SPRIA法测定HBV-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SPRIA法定量和胶体金法定性测定312例随机血清中的乙肝五项指标.结果 SPRI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HBsAb和-HeAb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三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体金法快速、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适合HBV急诊筛查.SPRIA法对HBV感染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以及指导乙肝疫苗的接种更有临床的意义.

    作者:邓春艳;邓海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阿德夫韦酯联合扶正祛淤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瘦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德夫韦酯(ADV)联合扶正祛淤治疗慢性乙肝(CHB)的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ADV治疗,治疗组给予ADV联合扶正化瘀治疗,疗程为1年.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测定血清Leptin水平、HBV DNA定量和肝纤维化4项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PC-Ⅲ、Ⅳ-C、LN、HA)水平、血清Leptin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eptin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呈显著正相关(r=0.5341~0.6171,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扶正化瘀治疗CHB能够抑制患者血清中Leptin的释放,阻止或改善肝纤维化的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涛;孟明星;李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长沙地区儿童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儿童腹泻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09年1月- 2010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长沙地区腹泻住院患儿的大便标本检出菌进行细菌学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0 072份大便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 558株,检出率15.5%.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1 324株(85.0%)、沙门菌82株(5.3%)、弗劳地枸橼酸杆菌37株(2.4%)、弧菌科菌41株(2.6%)、志贺菌15株(1.0%)、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0.8%)和致病大肠埃希菌6株(0.4%).在未检出病原菌的大便标本中有4 617份标本正常大肠杆菌数少于50%,其中有2 416份标本大肠杆菌少于10%,1 816份标本大肠杆菌数为零.主要致病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耐药率高,对喹诺酮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低.结论 儿童腹泻病原菌分布较广,条件致病菌所占比例高,多数菌株耐药谱广.加强儿童腹泻病原菌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先斌;刘健龙;郭宽鹏;宋春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早期干预对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 2010年6月本科诊治的105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根据患者是否接受系统干预措施分为干预组(59例)和对照组(46例),同时以门诊随机选取100例年龄匹配的未发育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与生活习惯相关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危险因素,针对该危险因素作早期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及对照组患者血雌激素水平变化及乳房消退的情况.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乳房早发育组与正常组相比,在经常食用含雌激素食物、服用过保健品或补品、经常开灯睡觉习惯和长期服用类激素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经常看成人电视、广告和母孕期是否有保胎用药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年时间的早期干预和随访,1年后干预组乳房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乳房消退率高于对照组(P<0.05),1年后转化成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转化率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E2下降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乳房早发育患者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血雌激素水平,提高乳房早发育消退率,有利于降低中枢性性早熟转化率.

    作者:陈宇;钟燕;赵莎;康如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80例不孕女性解脲支原体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孕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佳治疗方法,提高不孕治愈率.方法 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不孕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80例,A组(研究组)38例采用全身抗生素联合阴道局部上药免疫治疗,B组(对照组)42例单用全身抗生素治疗.停药3周后复查转阴率,随访6个月比较不孕治愈率.结果 A组转阴率89.5%(34/38),不孕治愈率50.0% (19/38),B组转阴率61.9%(26/34),不孕治愈率23.8% (10/4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身抗生素联合阴道局部上药免疫治疗不孕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提高不孕治愈率.

    作者:田红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经脐单子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通外科常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减轻患者痛苦、快速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解放军第210医院实施9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中,阑尾切除术56例,其中有3例因严重粘连转为常规3孔腹腔镜切除,1例转为开腹手术;胆囊切除术35例,其中2例转换为常规3孔腹腔镜切除;3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2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转为常规腹腔镜手术占总病例5.21%(5例);中转为开腹手术占1.04%(1例),全部腹腔镜手术中,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手术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如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具有广泛开展前景.

    作者:高建军;马勇;孙纲;李明霞;田志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医改形势下整形外科临床教学中人文医患关系教育探讨

    医患关系是当前社会的敏感话题,尤其是在主观性比较强、手术方式相对更灵活多样的整形外科,更容易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而产生医患矛盾或纠纷.而当前临床教学面临许多新的难题和挑战,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频频,新形势下如何将整形外科临床专业带教与医患关系教育有机结合,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医学事业能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必然要求.

    作者:周建大;李雄;罗成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减少孕妇二手烟暴露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长沙市孕妇二手烟暴露状况,评价减少孕妇被动吸烟措施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长沙市四所医院孕龄小于20周的孕妇进行被动吸烟K-A-P调查,同时对她们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孕妇二手烟暴露率由62.2%下降至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对于被动吸烟可能导致的疾病认知度以及对在饭店、咖啡吧等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度较干预前有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成功要求除父母、公婆等亲属以及同事不在自己面前吸烟的信心均有所提高(P<0.01).结论 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孕妇对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提高其主动劝说他人不在身边吸烟的信心,进而减少自身被动吸烟.

    作者:胡劲松;周婧瑜;朱江;王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004-2009年福建省0~14岁儿童死亡特征及其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福建省0~14岁儿童的死亡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儿童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福建省2004 - 2009年死因监测资料,对0~ 14岁儿童总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和死亡率的时间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4 - 2009年福建省0~14岁儿童年均死亡率为57.21/10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速度为6.8%.男童死亡率高于女童,农村的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高于城市.婴儿死亡占0~14岁儿童死亡的60.4%,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5.5%.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和损伤中毒为014岁儿童的前3位死因.婴儿的粗死亡率为770.77/10万,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1~1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为损伤和中毒,其中淹死是首位原因.结论 福建省0~14岁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现阶段仍应积极做好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和损伤中毒的干预工作.

    作者:黄少芬;李晓庆;林熙;钟文玲;林曙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