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部队食堂餐具的细菌污染调查分析

余晓权;吕鑫品;程有良

关键词:食堂餐具, 细菌污染,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对某部队食堂餐具的细菌污染调查分析,严防部队发生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发生.方法 对碗、盘子、盆、勺子、刀用贴纸法采样,对筷子用浸洗法采样,对菜板、餐桌表面用涂抹法采样.采样及检测过程严格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微生物学部分操作,所有抽检样品均在采样后4h内完成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的240份样品,其中,细菌总数超标率以餐桌高为51.67%,其次为菜板42.50%,低为勺子25.83%(x2=56.69,P<0.01);大肠菌群检测方面,餐桌表面大肠菌群检出率高为54.17%,其次为筷子40.83%,低为盆24.17%(x2=65.24,P<0.01).本次共检测30所食堂,在检测的样品中干部食堂合格率高81.25%,其次为招待所食堂68.75%,不同食堂样品合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2,P<0.05).结论 某部队食堂餐具细菌污染较严重,细菌总数超标率、大肠菌群检出率较高,原因可能为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及对饮食卫生不重视.建议加强餐具消毒效果监测,经常对炊管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餐厨具消毒后的卫生管理,预防交叉污染,以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肿胀液颅骨修补术后不同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生理盐水100 ml加0.1%肾上腺素0.3ml比例的肿胀液皮下注射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例颅骨缺损实施颅骨修补术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皮下注射肿胀液,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皮下积液、一期愈合及头发缺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感染率、术后皮下积液减低,恢复快,毛发无缺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骨修补术应用肿胀液可减少颅骨修补术后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有助手术切口一期愈合,且对减少头发缺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祥;刘英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脐单孔无气腹腹腔镜下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经脐单孔法无气腹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精索静脉曲张患者40例,行经脐单孔法无气腹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时精液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无明显出血影响手术操作,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阴囊坠胀不适感均消失或减轻,阴囊触诊扩张迂曲的静脉明显缩小,Valsava试验阴性.其中单侧患者手术时间为18~25 min,平均24.2 min;双侧患者手术时间为35~47 min,平均36.7 min.平均住院时间2.4d.经过3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复查精液常规,精液质量明显改善,术后精子密度、活率、(A+B)级精子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可作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一种可选术式,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于海龙;司良敏;王雪冬;李永刚;杨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北京市100例孕前女性体成分分析

    目的 探讨北京市孕前女性的体成分状况.方法 2010年6-8月于本院就诊的100名妇女,利用肌肉功能分析系统(Mobility Evaluation System-Mes-01 S20,MES)测量身高、体重、全身脂肪百分比(body fat percent,BF%)、全身脂肪分布(fat distribution,FD)、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下肢肌力(strength of lower limb,SL)(倍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果 100名妇女年龄21 ~ 39岁.其BF%、FD、BMI 、FS、SL水平(均数±标准差)分别为(30.8±5.6)、(110.03±38.51)、(21.63±3.21)、(11.9±0.8)、(2.32±0.41).其中,BF%和FD平均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BMI、FS、SL平均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100名妇女中,86%妇女为超重者(FD> 100 g/cm),93%有一定程度的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程度>0.5),47%有下肢肌力减退(SL<2.25).结论 北京市青年女性普遍体脂超量,肌力下降.

    作者:赵丽霞;王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职业性慢性镉中毒的临床诊治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职业性慢性镉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治疗前后的比较,为及时控制病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GBZ17-2002进行职业病诊断,并对各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轻度镉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头晕、腰痛、四肢痛;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后,尿镉有所下降,尿β2微球蛋白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下降明显.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出增加较β2微球蛋白更为明显,泌尿系结石患病率增高,血钙降低.结论 尿镉高低与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数值大小并未形成递进的关系,在治疗上,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作者:李莉;肖雄斌;赖燕;张晓华;余燕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EB病毒VCA-IgA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 IgA)在鼻咽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2009年7月-2011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EB-VCA IgA筛查的3 82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EB-VCA IgA;对结果异常者取鼻咽部黏膜脱落细胞或活体组织检查,分析EB-VCA IgA在鼻咽癌筛查中的意义.结果 在3 820例居民中,EB病毒抗体阳性48例(1.26%),确诊为鼻咽癌2例.结论 在鼻咽癌的高发地区,EB-VCA IgA可作为一项常规防癌检查项目,以有利于鼻咽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潘桂常;黄岩;潘辉林;原伟权;朱玉爱;汤锐明;王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对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败血症患者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60例败血症和非败血症患者外周血标本,作PCT检测和血培养.结果 败血症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相比,PCT检验法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结论 PCT检验法较血培养灵敏,对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袁正泉;陈中湘;刘培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针刺手法针疗仪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手法针疗仪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所致尖足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以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刺手法针疗仪,两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尖足评分法结合足背屈角测量综合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手法针疗仪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志雄;刘洪文;刘娟;王跑球;覃蓉;熊毛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SAS和LISREL软件在结构方程模型运算中的比较

    目的 通过对比SAS和LISREL软件在结构方程模型运算过程中的程序特点和结果差异,为结构方程模型应用者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SAS和LISREL,采用Monte Carlo数据模拟实验对预设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SAS和LISREL对同一参数和统计量的输出结果相同;LISREL输出了更加丰富的拟合指数,并能提供较为直观形象的含有路径系数的路径图;SAS的编程语句直观明了,更易被具有计算机编程基础或者专业统计分析人员所掌握.结论 应用者可按照自身专业背景和对两个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灵活选择两种软件.

    作者:王长义;陈忠伟;秦平;张镏琢;袁重胜;刘盛元;刘艳;赵晓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对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对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索他洛尔组30例和普罗帕酮组30例,索他洛尔组单独给予索他洛尔,起始剂量40mg/次,2次/d,治疗1周后如无效可逐步增加剂量,单次剂量增加40 mg/次,大量不超过120 mg/次,2次/d.普罗帕酮组患者均单独使用普罗帕酮,起始剂量150mg/次,3次/d,如疗效不佳则每隔5~7d增加单次剂量50 mg,大剂量不超过900 mg/d.2组治疗时间均为7周.治疗期间不合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结果 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两组治疗显效率分别为80%与70%,索他洛尔组较普罗帕酮组疗效稍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索他洛尔组治疗后QT间期、QTd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QT间期及QTd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组治疗后的QT间期及QT离散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索他洛尔可引起QTd的降低,是其疗效较普罗帕酮好的重要因素.

    作者:龚尤贵;凌智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北京市东城区2010年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 通过长期连续、动态的监测,掌握2010年东城区各种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抽检的餐饮单位及流通领域的11类、282件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在抽检的11类282件食品样品中,来自餐饮单位的样品共142件,其中17件样品大肠菌群阳性,阳性率为11.97%,2件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4%;来自流通领域的样品共140件,1件大肠菌群阳性,阳性率为0.7%.从食品类别来看,熟制豆制品大肠菌群阳性率高为27.5%,其余依次为散装冰激凌20.0%、散装熟肉制品11.4%、中式凉拌菜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13,P<0.05).从季节来看,采自夏季食品大肠菌群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06,P<0.05).从餐饮单位的级别来看,A级单位、B级单位和C级单位大肠菌群的阳性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通领域的食品卫生状况要比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状况好.容易引起食源性疾患的食品主要集中在熟制豆制品,散装冰激凌,散装熟肉制品和中式凉拌菜,夏季的食品卫生状况更容易造成食源性致疾患的发生,秋季也不应忽视.建议卫生部门加强重点季节重点食品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降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风险.

    作者:汪静;孙志峰;段旭;邱传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期间在本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术前对患者采取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皮肤准备、相关检查等护理措施,在术后对患者采取了一般护理、伤口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4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其中40例(95.2%)治愈,2例(4.8%)患者经二次手术后治愈.治疗后患者在0.5、1.0、2.0、4.0 kHz时的纯音听阈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的护理措施与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治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提高患者听力.

    作者:宋芳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体检人群健康教育需求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人群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提高体检中心健康教育水平.方法 以2010年11月在武警安徽总队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者1 122人为调查对象,共回收有效问卷1 043份.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对健康教育内容及健康教育方式的态度.结果 体检人群希望得到的健康知识前三项依次为“常见病防治知识”(44.5%)、“饮食营养知识”(29.4%)、“合理运动的知识”(10.7%);其中选择“合理运动的知识”和“戒烟、戒酒的知识和技能”以男性为主.愿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依次是“一对一讲解”(22.5%)、“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资料”(18.1%)和“健康教育讲座”(18.0%);40岁以下者选择“一对一讲解”和“电话咨询”的比例较高,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选择“播放电视录像”的比例较高,大专以上选择“短信或电子邮件”的比例较高.结论 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应侧重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饮食营养及合理运动方面,并结合体检对象的基本特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

    作者:周燕;李青艳;李迎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深圳市医务人员抑郁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医务人员抑郁状况并找出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医务人员随机抽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和多因素Ordinal回归分析找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 600名医务人员,有效问卷1 594份,有效率为99.6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收入、每周加班时间、每周上晚班频率对焦虑的产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Ordinal回归显示男性患抑郁症的概率为女性的0.89倍(OR=0.89);医生患抑郁症的概率是药剂人员的1.35倍(OR=1.35);随着收入降低,每周加班时间的增加、上晚班频率的增加,患抑郁症的概率随之增加.结论 调解医务人员压力时应关注女性身心健康、考虑增加医务人员每月收入、减少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减少人均加班时间和上晚班的频率,增加人力资源.

    作者:贺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间断牵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间断牵引治疗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复杂型胫骨平台手术后,采用管型石膏固定4~6周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指导患者自行功能锻炼;实验组采取膝关节的间断牵引手法治疗康复手段,同时配合早期的肌肉收缩静态练习、CPM(下肢关节康复器)练习.结果 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石膏固定制动患者的康复,实施间断牵引手法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菊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010年福建省梅毒、淋病病例报告准确性评价

    目的 了解福建省医疗机构梅毒、淋病病例报告现状和准确程度,为性病疫情管理和疫情估计提供依据.方法 下载被调查地区2010年1-6月所有梅毒与淋病病例的网络直报数据与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核对并进行准确性评价.结果 共核查梅毒病例1 158例,其中后天性梅毒1 067例,先天性梅毒425例;淋病病例425例,淋病病例报告准确性高于梅毒病例.淋病病例报告的准确率为84.71%,梅毒为54.89%.在各期/类梅毒病例报告中,Ⅰ期、Ⅱ期梅毒和Ⅲ期梅毒的准确率分别为63.37%、78.05%和54.55%,隐性梅毒仅52.27%,胎传梅毒的准确率低仅有27.47%.结论 福建省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的准确率偏低,影响了性病疫情的准确性,应进一步加强性病疫情的管理,强化性病诊断的培训,提高性病报告质量.

    作者:萧剑雄;王惠榕;张春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张家港市人群乙型和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人群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1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对每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检测H吨BsAg、抗-HBs和抗-HCV.结果 张家港市人群HBsAg、抗-HBs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15%、52.69%、0.31%.1~19岁组人群HBsAg阳性率为0.99%,20岁以上组人群阳性率为5.95%.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有免疫史的人群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免疫者和免疫史不详者.抗-HCV阳性率与年龄、性别无关.使用血制品的人群抗-HCV阳性率高.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需进一步做好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使用血制品仍是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其他传播途径也不可忽视.

    作者:陆明霞;黄莉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产后42~60d乳母膳食调查

    目的 了解产后42~60 d妇女饮食结构.方法 运用24 h回顾法调查两组人群调查前3d摄入的各种食物种类及数量,同时了解平时的膳食习惯.结果 哺乳期妇女营养素的摄入量比其孕晚期摄入量要低,只有蛋白质的摄入量高于孕晚期,钙、铁、锌、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饮食摄入量远远低于其孕晚期摄入量(P<0.05).结论 在孕妇学校应强调产后及哺乳期应均衡饮食.

    作者:杨桂莲;刘建建;龚灿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孕期苯染毒对母鼠其子鼠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接触苯对其子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孕鼠被随机等分为空气对照组和5.0、10.0、15.0 mg/m3三个不同浓度的苯染毒组,各组从孕7d开始,连续染毒至分娩,每天染毒2h.分别在分娩后1d及7d,每组取5只母鼠和5只子鼠取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 在子鼠出生后1d和7d,等浓度组的母鼠和子鼠的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苯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4+ /CD8+和血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中、高浓度组CD3+ 、CD4+和CD4+/CD8+和血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但无论是母鼠还是子鼠,在两个时间点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鼠吸入苯可抑制母鼠及其子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李紫;邹学敏;李纯颖;旷亦乐;杨双波;吴成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2例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疗效,为提高该病诊疗水平和控制病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确诊的12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2例均经纤支镜肺组织活检和肺泡灌洗液PAS染色阳性确诊,9例患者予以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据,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是其临床特征,目前治疗的首选方法仍是全肺灌洗.

    作者:李颖;肖雄斌;刘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SGF、AFP及HER-2/neuECD的变化与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的变化及意义,为肿瘤标志物水平预测手术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本院82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甲胎蛋白AFP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neuECD降低情况;(2)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TSGF、AFP及HER-2/neu ECD降低情况;(3)肿瘤标志物不同降低水平的胃癌复发和累计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术后3个月后,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水平均降低,且与术后6个月、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除了年龄外,其余病理参数在同一分级的降低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除了术后3个月外,低降低组的复发率高于高降低组,且术后900d累计生存率低于高降低组,除TSGF(P<0.01,Log-rank检验),其余两个指标为P<0.05.结论 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手术前后的变化不仅可用来评价治疗效果,也可用来衡量术后的复发和生存情况.

    作者:平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