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香
目的 探讨不同的检测项目组合模式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B)、总胆汁酸(TB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含量并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血清ALT、TBA及DD在正常对照组与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AB则正好相反.血清hs-CRP在肝脏炎症分级为G1和G2级时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G3及G4级其含量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将检测项目进行不同的组合并研究组合后检测结果对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表明随着组合项目的增多,对肝脏损伤的诊断特异性增加,灵敏度有所下降,但PAB+ TBA、PAB+ DD、TBA+ DD三种组合模式,特别是TBA+ DD组合模式在检测灵敏度下降不明显的情况下能显著增加检测的特异性.结论 合理选择项目组合对提高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诊断的特异性具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吴兴文;刘长光;罗佳2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数据异常原因,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方法 采用胸章个人剂量计,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 000人次剂量监测中,有106人次个人剂量异常,占0.71%.大剂为51.0 mSv,小剂量为1.62 mSv.结论 剂量异常大多并非实际受照,实际受照剂量偏高主要是介人工作人员床旁操作.加强防护知识宣传,正确佩戴剂量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作者:谭雄;陈政璇;罗霄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熟悉情况,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与方法探索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大众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专题调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增加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与“四免一关怀”政策等三个问题,对湘西自治州8县市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湘西地区8县市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75.0%,49.7%)、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熟悉率(62.9%,48.6%)、“四免一关怀”政策了解率(44.0%,36.5%).结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结果与国内不同地区开展的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即城市居民的艾滋病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的结果.但不足之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城乡居民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均低于全国与湖南省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傅腊莲;刘云贵;魏仁国;陈艳;黄珊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人群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1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对每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检测H吨BsAg、抗-HBs和抗-HCV.结果 张家港市人群HBsAg、抗-HBs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15%、52.69%、0.31%.1~19岁组人群HBsAg阳性率为0.99%,20岁以上组人群阳性率为5.95%.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有免疫史的人群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免疫者和免疫史不详者.抗-HCV阳性率与年龄、性别无关.使用血制品的人群抗-HCV阳性率高.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需进一步做好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使用血制品仍是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其他传播途径也不可忽视.
作者:陆明霞;黄莉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医疗机构梅毒、淋病病例报告现状和准确程度,为性病疫情管理和疫情估计提供依据.方法 下载被调查地区2010年1-6月所有梅毒与淋病病例的网络直报数据与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核对并进行准确性评价.结果 共核查梅毒病例1 158例,其中后天性梅毒1 067例,先天性梅毒425例;淋病病例425例,淋病病例报告准确性高于梅毒病例.淋病病例报告的准确率为84.71%,梅毒为54.89%.在各期/类梅毒病例报告中,Ⅰ期、Ⅱ期梅毒和Ⅲ期梅毒的准确率分别为63.37%、78.05%和54.55%,隐性梅毒仅52.27%,胎传梅毒的准确率低仅有27.47%.结论 福建省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的准确率偏低,影响了性病疫情的准确性,应进一步加强性病疫情的管理,强化性病诊断的培训,提高性病报告质量.
作者:萧剑雄;王惠榕;张春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量,关注其检测价值及表达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确诊的10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的血清样本作为观察组,80例正常体检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二组中IMA和hs-CRP的含量,观察其不同临床特征的意义及表达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s-CRP和IM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和IMA的表达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分型有关.IMA和hs-CRP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s-CRP和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血清中异常表达,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hs-CRP和IMA对早期诊断心肌缺血、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袁红霞;代国知;陈虹亮;张扬南;黄常洪;廖晓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长期连续、动态的监测,掌握2010年东城区各种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抽检的餐饮单位及流通领域的11类、282件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在抽检的11类282件食品样品中,来自餐饮单位的样品共142件,其中17件样品大肠菌群阳性,阳性率为11.97%,2件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4%;来自流通领域的样品共140件,1件大肠菌群阳性,阳性率为0.7%.从食品类别来看,熟制豆制品大肠菌群阳性率高为27.5%,其余依次为散装冰激凌20.0%、散装熟肉制品11.4%、中式凉拌菜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13,P<0.05).从季节来看,采自夏季食品大肠菌群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06,P<0.05).从餐饮单位的级别来看,A级单位、B级单位和C级单位大肠菌群的阳性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通领域的食品卫生状况要比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状况好.容易引起食源性疾患的食品主要集中在熟制豆制品,散装冰激凌,散装熟肉制品和中式凉拌菜,夏季的食品卫生状况更容易造成食源性致疾患的发生,秋季也不应忽视.建议卫生部门加强重点季节重点食品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降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风险.
作者:汪静;孙志峰;段旭;邱传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开福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6所小学的657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信息,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调查感染情况.结果 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8%,性别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83,P>0.05);不同年级学生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9,P>0.05).城区、城郊、农村的学生感染率不全相同(x2=13.06,P<0.05);不同地域学生的生水饮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67,P<0.05).结论 开福区小学生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农村学生感染率高于城区和城郊,应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唐华文;卢懿;晏强;邬力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生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8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愿望和需求,制定佳护理方案并且实施.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找出了佳护理方案,降低了患者术后焦虑、恐惧心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普及了术后健康知识.结论 循证护理解决了临床护理中的护理问题,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培养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
作者:李定梅;黄文杰;刘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茶山镇学生结核菌感染情况,为该地区防控结核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茶山镇2010年和2011年的入学新生开展PPD试验,采用统一的疫苗和接种方法,并按照有关标准进行阳性判断.结果 2 583名学生的阳性率为49.17%,强阳性占阳性者的42.05%,不同性别、户籍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高于12岁以下年龄组,有卡痕组阳性率高于无卡痕组.结论 PPD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监测结核感染的方法,根据试验结果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钟艳芬;叶俊锋;潘小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1982-2010年徐州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病例统一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对徐州市区居民1982-2010年肿瘤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2-2010年间,徐州市区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13.98/10万,呈逐年递增趋势.肺癌、肝癌、肠癌、白血病和乳腺癌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食管癌和宫颈癌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分别为肺癌(27.18%)、肝癌(20.74%)、胃癌(13.73%)、食管癌(7.57%)和肠癌(4.75%).男女肿瘤死亡数之比为1.92∶1.从30岁年龄组开始,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结论 徐州市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刘军;陈培培;娄培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职业性慢性镉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治疗前后的比较,为及时控制病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GBZ17-2002进行职业病诊断,并对各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轻度镉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头晕、腰痛、四肢痛;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后,尿镉有所下降,尿β2微球蛋白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下降明显.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出增加较β2微球蛋白更为明显,泌尿系结石患病率增高,血钙降低.结论 尿镉高低与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数值大小并未形成递进的关系,在治疗上,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作者:李莉;肖雄斌;赖燕;张晓华;余燕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重性精神疾病复发率高、伤残率高,是造成患者、家庭及社会严重负担的疾病.精神病社区干预是以社区为基础,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对精神病人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康复,本文就重性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社区干预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李东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间断牵引治疗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复杂型胫骨平台手术后,采用管型石膏固定4~6周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指导患者自行功能锻炼;实验组采取膝关节的间断牵引手法治疗康复手段,同时配合早期的肌肉收缩静态练习、CPM(下肢关节康复器)练习.结果 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石膏固定制动患者的康复,实施间断牵引手法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菊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医生规范化培训是促进医院建设发展的战略措施.目前本院存在的主要问题:统一的标准不适应形势,医生、领导不重视,考核标准不规范.对策:建立明确的培训制度、加强宣传教育、规范考核制度.
作者:王亚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HIV检测结果对孕妇妊娠结局选择的影响分析,进一步了解孕妇对HIV检测结果与选择继续妊娠与否的理解水平,从而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国家孕产妇艾滋病相关政策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对2011年4月1日-6月30日期间来本院接受首次产前检查的867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年龄、婚姻建立与否、文化程度、孕周、HIV母婴传播率、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得等均对HIV检测结果的理解和是否选择继续妊娠及妊娠结局有明显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31岁、在婚、大专以上学历、孕周≥28周时选择结束妊娠的比率高;年龄<24岁、未婚、高中或中专学历、孕周<13周者选择继续妊娠的比率高;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得的程度与孕妇选择妊娠结局呈相关性;母婴传播率的高低对妊娠结局有直接影响.
作者:吴让香;曾宇东;钱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株洲市35岁以上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对株洲市9个县(市)区54个村(社区)26 786名35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株洲市3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的是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城市普遍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吸烟率25.88%、饮酒率1.26%、49.49%的居民身体缺乏活动、血脂异常的居民占8.27%.结论 株洲市3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流行以高血压为主,普遍存在吸烟、饮酒、血脂异常、身体缺乏活动等危险因素.
作者:周胜勇;龙术国;冀乃宏;倪颇男;欧阳仁贵;蔡学凡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悬浮床治疗特大面积烧伤患者防治败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特大面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应用悬浮床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在治疗期间干痂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涂阳率、败血症与死亡情况.结果 将两组的观察项目进行对比与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浮床在治疗特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有利于创面愈合,能有效防治败血症,挽救患者生命,是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毛学飞;王良喜;潘晓峰;陈宝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为全面了解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的现状,规范该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卫生管理,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为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创造一个饮食安全、居住整洁的生活环境,青岛市卫生局于2011年4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市37家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共设置调查项目42项,公共卫生方面28项,医疗服务方面9项,食品安全方面5项.调查中,发现了目前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的分析探索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的对策.
作者:刁绍华;杨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对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放疗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研究放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7年4月-2008年4月肺癌脑转移患者100例,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式的情况将其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不同方法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将其中42例临床治疗时选择单纯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一组5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临床在对其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再配合化疗方法进行联合治疗.根据两组患者临床接受不同方式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观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根据肺癌转移患者在一、两年内的生存率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生存率要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临床对两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研究组患者生存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放射治疗加化疗方法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环境以及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志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