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梅
目的 探讨阴式大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75例大子宫(子宫体积如孕6~16周)施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术中分别采用子宫对半切开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楔形或锥形切除术、子宫分碎术以缩小子宫体积.结果 75例阴式大子宫切除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者;平均子宫重量(250.2±110.3)g,平均手术时间(63.3±21.5)min,平均出血量(108.2±32.5)ml.结论 阴式大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易良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按照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的要求中:锰及其化合物危害为严重,在检测的12个岗位中有3个岗位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超标,有3个岗位的工位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超标.结论 锰化合物及粉尘是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以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龚禧;张建中;彭言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山市含乳饮料的卫生质量情况,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理论数据.方法 对中山市2006-2008年饮料企业生产的含乳饮料检测报告进行评价、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抽检份数173份,合格155份,合格率89.6%;2007年抽检份数125份,合格104份,合格率83.2%;2008年抽检份数102份,合格87份,合格率85.3%.结论 中山市近年含乳饮料卫生质量总体水平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产品蛋白质含量过低,一些企业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加强监督和定期抽检,对饮料生产行业实施规范管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冠峰;林海;曹舜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餐饮具集中式消毒机构消毒效果,探讨推广餐饮具集中式消毒模式.方法 随机抽取厦门市餐饮具集中式消毒机构1015件餐饮具进行大肠菌群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餐饮具集中式消毒机构餐饮具消毒合格率为89.5%;不同类别餐饮具消毒效果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餐饮具集中式消毒机构消毒效果良好,推广餐饮具集中式消毒可望有效改善中小餐饮单位餐具消毒卫生状况;同时,尚需要加强对餐饮具集中式消毒机构的监管和指导.
作者:白宏;洪华荣;王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急性创伤患者循环血热休克蛋白(HSP)70浓度的变化,探讨循环血HSP70在创伤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57例急性创伤患者按照ISS评分标准分成轻、中、重三组;收集患者伤后1~6、24~36、60~90 h等不同时间段的血液标本,检测血清HSP70浓度.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血清HSP70浓度变化、颅脑损伤与其他损伤的差别以及合并感染与未合并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别.结果 创伤各组三个时间段血清HSP70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伤组三个时间段血清HSP70浓度显著高于轻、中度伤组;颅脑损伤患者前两个时间段血清HSP70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创伤组;感染患者组从第二时间段开始血清HSP70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结论 急性创伤患者循环血HSP70浓度可以帮助判断伤情、鉴别诊断颅脑损伤与非颅脑损伤,持续升高可预示感染.
作者:任碧琼;余平;刘丰伟;贺军宇;邹国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初产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480例顺产及剖腹产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图表进行实施.观察两组初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母乳喂养及母婴保健基本知识合格率、新生儿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合格率、产后尿潴留及乳房硬结肿胀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初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母乳喂养及母婴保健基本知识合格率、新生儿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尿潴留及乳房硬结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可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获得佳的护理服务.
作者:郭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分析了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现状和特点,从疫情监测与报告、核实暴发、疫源地调查、病因与趋势分析、控制措施等环节,对该类疾病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处置要点进行梳理,突出了现场处置的时效性和协同性;提出建立多部门、高效协作的监测网络,在现有疫情网络监测基础上,进一步涵盖宿主和媒介生物种群及其疾病传播强度等疾病生态学指标,对于该类疫病的早期预警和科学防控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长军;张锦海;顾海涛;王平;鲁娟东;吕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探讨利用VNTR(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技术对吉林省294株结核分枝杆菌分型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MLVA)分型方法初步选取13个分型效果较好的VNTR基因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通过BioNumerics(Version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吉林省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DNA多态性.结果 共对294株结核分枝杆菌的13个VNTR位点进行了检测,根据这些菌株的指纹多态性特征,主要分成13个型,其中占据主要的前三型分别为Ⅰ型,占81.6%(240/294),二型占2.1%(6/294),三型占1.7%(5/294),由此可以看出本次实验菌株除Ⅰ型以外,其他菌株基本呈散在分布.结论 分析表明吉林省结核分枝杆菌以Ⅰ型菌株为主,应加强型菌株流行的监控及研究.
作者:王艳华;杨修军;王博;郭建华;王春生;刘志广;辛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充微量营养素对不同血甘油三酯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96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复合微量营养素片剂干预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各组再分为正常甘油三酯组(TG<1.7mmol/L)和高甘油三酯组(TG≥1.7 mmol/L).服用时间为6个月.每月随访一次,登记受访者饮食、运动和感染发生情况.实验开始前和6个月时进行人体测量、血液生化、血常规、免疫细胞检测.结果 14例患者退出研究,获得有效数据182例,口服复合微量营养素片剂干预组92例;安慰剂对照组90例.研究前后两组身高、体重、BMI、血糖、TG、TC、HAb1c,淋巴细胞计数,CD4+和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束后干预组正常血甘油三酯水平的糖尿病患者CD4+、CD4+/CD8+增加值、CD8+下降值与相应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发热时体温、发热持续时间、一般感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 补充微量营养素有助于改善正常血甘油三酯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其一般感染发生率,但对高血甘油三酯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不明显.
作者:于晓明;刘钊;刘英华;王觐;张月红;张永;张荣欣;景洪江;徐庆;张新胜;贺源;薛长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甲基汞致大鼠脑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分成3组,每组8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单纯染甲基汞组,第3组为牛磺酸预处理组.第1、2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第3组皮下注射2mmol/kg的牛磺酸.2 h后,第1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第2、3组腹腔注射25μmol/kg的氯化甲基汞溶液.染毒后24 h处死大鼠,切取大脑皮质,测定大鼠大脑皮质汞含量,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染甲基汞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染甲基汞组大鼠大脑皮质汞含量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GSH-Px和SOD活力均明显下降(P<0.05);与单纯染甲基汞组比较,牛磺酸干预组大鼠大脑皮质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H含量明显升高(P<0.05)和MDA含量明显F降(P<0.05),而GSH-Px活力显著回升(P<0.01)和SOD活力明显回升(P<0.05).结论 牛磺酸对急性甲基汞致大鼠脑氧化损伤有一定拮抗作用.
作者:邓小强;徐兆发;辛辛;田雅文;徐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深海鱼油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以低、中、高三个剂量的深海鱼油灌胃,试验结束时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结果 中、高剂量组的深海鱼油能使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明显降低;低、中、高剂量组的深海鱼油均能使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降低;对血清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影响.结论 深海鱼油具有调节血脂作用.
作者:李立;王亚东;张焱;张桂霞;王海玉;刘翠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防控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疫情经验,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并根据疫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控制疫情.结果 43例流感样病例中,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8月4日,8月5日和6日发病数达到高峰,分别为14、17例,7日发病数开始下降.13例确诊病例中,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8月5日,5-7日发病数分别为6例、5例和2例.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小的14岁,大18岁,教职员工中尚未发现类似流感样病例.13例确诊病例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分布为15岁1例,16岁10例,18岁2例.主要症状43例流感样病例临床表现普遍较轻,主要症状有咳嗽(25例)、咽痛(18例)、头痛(17例)、流涕、打喷嚏(13例).已检测的21份标本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3例,季节性甲型流感2例,阴性6例.省疾控中心已复核检测4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结果一致.结论 本次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很可能是该校学生杨某某,由暑假探亲校外感染而传入学校.经过当地政府及卫生部门积极采取防控措施,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深圳市2002-2008年分离伤寒沙门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K-B法对60株伤寒沙门菌进行1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菌株对美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等敏感率超过90%,对利福平耐药率高,其次为奈啶酸.7株菌耐受3类及以上抗菌素,部分菌株交叉耐药.结论 菌株对氟喹诺酮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是目前临床治疗伤寒的一线药物,也是多重耐药菌株所致伤寒的首选药物.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医生应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正确选用抗菌素治疗伤寒和防止耐药菌株蔓延.
作者:林一曼;邱亚群;兰全学;石晓路;刘涛;林世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浆中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指标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德国B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随机对我院门诊及住院妊娠各期及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比较数据相关性.结果 PT在妊娠早期、中期至晚期进行性缩短(P<0.01),且持续到临产;APTT早期至中期明显缩短(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临产时进一步缩短显著(P<0.05);FIB早期到中期升高显著(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临产时急剧升高(P<0.01);TT妊娠期直到临产无多大变化(P>0.05).结论 随着妊娠期的延长,出现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这一妊娠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
作者:王秀明;李志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与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对婴幼儿重症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血丙种球蛋白与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与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对婴幼儿重症喘憋性肺炎效果显著,可显著缓解喘憋症状及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日,值得在基层医院儿科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原因,探讨与脱失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年12月-2009年8月收治的138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脱失的相关性.结果 脱失率为57.97%,脱失原因因外出务工为主,占41.3%;在婚姻状况、吸毒方式、有无职业、家庭支持态度、文化程度等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业、文化程度低、家庭支持程度低、采用注射吸毒、无稳定婚姻可能是导致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保持率,仍然是社会学和医学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鲁明龙;李旭光;胡兰英;李芳;骆华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沧州市居民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及易接受的途径,为选择健康教育的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沧州市居民3491人,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以及易接受健康教育的途径.结果 与结论被调查者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依次为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材料、网络、专题讲座,易接受的途径依次为电视、宣传材料、报刊杂志、专题讲座、网络.
作者:陈瑞玲;张瑞兰;陈俊荣;刘铁柱;刘立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两种不同配伍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与苏醒质量.方法 将56例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的病人随机分为P组和R组,每组28例.P组:缓慢静脉注射1.5 mg/kg丙泊酚和0.5μg/kg雷米芬太尼,必要时追加丙泊酚.R组:缓慢静脉注射0.5 mg/kg丙泊酚和0.8μg/kg雷米芬太尼,必要时追加雷米芬太尼.监测BP、HR、SPO2、RR,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评估术中镇痛效果及镇静程度.结果 术中镇静程度、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恢复早期宫缩痛及头晕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术中镇痛效果都满意,但R组不良反应更少,苏醒更快且质量更高.
作者:李彦文;欧阳文;段开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TPPA、ELISA、TRUST3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优越性及不足进行分析比较,选择适合输血患者输血前筛查梅毒的方法,避免输血相关传染病,保护患者和医院利益.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 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对153例临床确诊的梅毒阳性血清标本和75例正常血清标本进行对比检测.结果 TRUST试验敏感性为72.5%,特异性为72.0%;ELISA试验敏感性为96.1%,特异性为96.0%,TPPA试验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100%,TRUST与ELISA和TP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PA特异性好,可作为梅毒的确证实验;抗TP ELISA法特异性和灵敏度接近于TPPA法,是目前用于检测梅毒抗体的首选方法;TRUS7、法特异性差,但可作为抗TP ELISA法的补充.
作者:刘青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职卫生学校教师护理职业安全知识认知现状.方法 采用电话访问和问卷法对17所医卫类中职学校进行调查,收集有关教师护理职业安全知识认知和实习护生锐器损伤情况,学校没有开展护理职业安全教育.结果 22.2%的教师不了解护理职业安全知识,93.6%的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发生过锐器损伤.结论 中职卫生学校应加强教师护理职业安全知识认知,开设护理职业安全教育课,培养护生护理职业安全意识和技能,降低护士职业伤害的发生,预防感染,保障护士身体健康.
作者:陈炼红;任森;张银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