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双琳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下肢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48例和常规对照组41例,比较两组VAS评分及测量下肢X线片胫骨角(T角)、股骨角(F角)、内外侧间隙角(JS角)、胫股角(FT角)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时的VA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得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力学指导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部位更精确,疗效确切,在纠正下肢生物力学失衡更具优势.
作者:雷祯斌;唐晓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钠注射液与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纳入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21例,研究组采取泮托拉唑钠与氯吡格雷片,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与奥美拉唑,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48% 较对照组76.19% 高(P<0.05);治疗前患者前列腺素E2水平无差别(P>0.05),治疗3日、5日以及7日后研究组前列腺素E2水平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泮托拉唑钠结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更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前列腺素E2水平,为预后提供保障.
作者:赵桂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7年期间住院的阑尾炎患者随机抽取的60份病历资料,就患者的手术情况、病程、预后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60例病人中,发病在3-24小时就诊的有22例,其中手术21例,术野清晰,手术顺利,术后2例有轻度肠黏连症状;发病在24-48小时就诊的有29例,全部手术,术后2例切口感染经处理后一期愈合,4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肠粘连症状;发病48-72小时就诊的7例,其中手术5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并切口感染2例;发病超过72小时就诊的有2例,均采取保守治疗,行二期手术后好转.不愿手术的3例住院经抗炎、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但是其中2例在后期腹痛复发再次住院行手术切除阑尾.结论:在急性阑尾炎诊治的过程中,早诊断、早手术是关键,保守治疗易复发,需要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正确处理阑尾根部有效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启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本次实验将通过针灸结合针刀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症状,并进行临床有效性的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且有下肢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刀触激术,并对比患者疼痛度和临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则为77.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下肢功能的改善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除此之外,在VAS的评分上观察组治疗后为(1.87±0.84)分,对照组则为(3.88±0.97)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针对有下肢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针刀触激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改善效用,能够加强对神经的触激,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伤口感染的产生的效果,分析其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情况与愈合情况进行统计与处理.结果:观察组伤口感染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降低伤口感染率,优化伤口愈合情况,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郭宏玮;闫作丽;周凤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探析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大脑动脉平均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脑血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中中医元素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体检人群中筛查出480例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对其进行两年的中医元素健康管理,根据管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相对于中医元素健康管理实施前,实施后所有研究对象的TC、TG水平均有所降低,但P>0.05,HDL-C、DBP、SBP、FPG、BM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中医元素健康管理实施前,不参加锻炼人数所占比例、每天饮酒人数所占比例均显著降低,戒烟人数所占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医元素健康管理在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晓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接受护理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都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皮下埋置针头,以及餐前追加胰岛素的方法进行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结果: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穿刺部位红肿3例,低血糖反应2例,针头堵塞1例.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有效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戴启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血清中存在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水平变化,讨论其在临床重症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随机选取本院住院患者100例.通过ACCP/SCCM共识的确诊指标诊断出52例患有重症细菌感染,以此为试验组.余下48例是非细菌感染,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需要检测血清中PT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PR)含量和静脉血液存在的白细胞数量(white blood cells,WBC),然后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严重细菌感染的病人的PTC阳性率高达94.23%(PCT阳性:≥0.5ng/mL),WBC阳性率是42.31%(WBC阳性:≥20×109/L),hs-CPR阳性率是61.54%(hs-CPR阳性:≥8mg/L),在重症细菌感染性这类疾病中,这3个检测指标表现为不同程度上升,但PCT阳性率比WBC以及hs-CPR要高,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讨论:PCT应用于重症细菌感染中,敏感性较高,有助于提高治疗评估的效果,帮助判断临床病情的发展,是临床诊断症状细菌感染的关键指标以及医师调整用药的重要依据.
作者:黄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过敏性紫癜小儿患者采取丹参注射联合西咪替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2例过敏性紫癜小儿患者,病例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6例,丹参注射对照组,丹参注射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实验组,观察小儿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情况以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22%,较对照组高;两组的相关数据比较有区别,P<0.05.结论:丹参注射联合西咪替丁对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方案,可帮助小儿尽快康复,提高其免疫功能.
作者:包赛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7年3月呼吸内科收治的5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显效为11例,有效为9例,无效为7例,总有效率是74.07%;观察组显效为15例,有效为11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是96.3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显著(X2=5.185,P=0.023<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疗效显著.
作者:杨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6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头孢组(n=30)和左氧氟沙星组(n=30),两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接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治疗和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结果:头孢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效果与左氧氟沙星组相比,差异较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氧氟沙星组优于头孢组;但二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与实施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比,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夏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两种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比较,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脐带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儿脐带残端为一开放性的伤口,如果消毒不彻底,方式方法不当可能引起感染.新生儿脐带常见问题有脐带渗血、渗液、脐炎,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发展为败血症.临床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对新生儿进行脐带的消毒,并做好脐带护理的宣教,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贺翠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并对这种方法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这段时间内在本院接受过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的患者200名,将他们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名患者.对照组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这四项指标进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是(54.37±5.31)min、切口愈合时间是(7.02±0.19)d、住院时间是(11.02±0.21)d及并发症发生率是7.00%,相较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数据来看,优势明显(P<0.05).结论: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借鉴.
作者:陈阳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加味真武汤联合西药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病患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加味真武汤联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病患心功能治疗有效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的心功能治疗有效率为80.77%(42/52),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患的53.85%(28/52),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7.4±3.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2.1)分,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病患进行加味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提高病患的心功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查找儿科门诊候诊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儿科门诊候诊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医院空间布局及儿科门诊患儿就诊流程中存在的隐患,合理安排候诊区、诊断室、治疗室,设置醒目标识,充分合理配备洗手设备、快速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迅速准确预检分诊,发现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患儿,就地隔离并合理安排就诊,做好候诊区环境的清洁消毒,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和质控,加强健康宣教,缩短候诊时间.结果:通过加强各环节管理,改善了候诊环境,提高了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手卫生的自觉性,增强了全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有效降低了儿科门诊候诊患儿医院感染的风险,保证患儿安全.结论: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加强细节管理,查找发现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保证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安全.
作者:吴平平;康冰瑶;杨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九味肝泰胶囊联合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安排到两个组中,联合治疗组的35例患者采用九味肝泰胶囊联合利培酮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的35例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作为参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效果显著率(42.86%)和总有效率(88.5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效果显著率(25.71%)和总有效率(62.86%).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联合治疗组中仅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唾液增多患者和失眠患者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71%,常规治疗组中有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除唾液增多患者和失眠患者各3例外,还有2例锥体外系症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6%.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九味肝泰胶囊和利培酮联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优异,治疗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患者治愈的几率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汪小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使用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方式,为对照组,另一组应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每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37例),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8例),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例),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继发性癫痫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在治疗疗效上更好,但依旧存在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可以优先选择该治疗方式,但要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作者:史艳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常规凝血检验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疗效监测和副反应预防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对我院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未发生不良反应组和发生了不良反应情况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前凝血指标以及血常规等指标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输血之后两组凝血指标以及血常规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凝血检验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疗效监测和副反应预防中有着较为显著的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他汀类药物调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法测244例冠心病患者的基因型,在口服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前及0.5 a后的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发现6种基因型,分别为E2/E2,E2/E3,E3/E3,E2/E4,E3/E4和E4/E4.与E3/E4+E4/E4基因型相比,E2/E2+E2/E3及E3/E3+E2/E4型的血脂TC,LDLC,HDLC在他汀治疗前后变化显著,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o E基因多态性与他汀降脂疗效相关(P<0.05),疗效按E2/E2+E2/E3,E3/E3+E2/E4,E3/E4+E4/E4顺序递减.
作者:饶友义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