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内皮功能改变及与ADMA的关系

贺立新;宁阳根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内皮功能紊乱, vWF, FMD, ADMA, 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和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改变及其关系. 方法 选择35例DCM患者(DCM组)和32例健康成人(对照组).DCM组按心功能分为两个亚组:A组:心功能Ⅱ级;B组:心功能Ⅲ~Ⅳ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ADMA,高频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度(FMD). 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DCM组vWF值明显增高(220.67±64.36 vs 138.57±67.44%,P=0.000);而FMD值明显降低(6.73±2.80 vs 11.13±3.16%,P=0.000);ADM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19±0.301 vs 0.542±0.204 μmol/L,P=0.225).DCM亚组间比较vWF、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8,P=0.433). 结论 DCM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失调,但血浆ADMA含量无明显异常改变,提示ADMA与DCM病人内皮功能紊乱无关.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β3-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减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β3-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减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25 kg/m2)274例,测定β3-AR基因Trp64Arg的基因频率.并经过强化生化方式减重干预12个月,干预前后测定体脂、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IR指数(HOMA-IR). 结果 按照减重程度分组,理想达标组99例,一般达标组128例和未达标组47例.未达标组Arg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理想达标组(χ2=4.80,P<0.05).减重干预前Arg64携带者组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及HOMA-IR均明显高于Trp64纯合子组(均P<0.05).减重干预后,Trp64纯合子组体脂、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Arg64携带者组上述指标中除体重指数较前降低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结论 β3-AR基因Trp64Arg变异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后减重不易达标有关.

    作者:朱旅云;刘月红;王秀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宁波市江东区4 268例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视力异常状况,对视力异常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方法 用美国伟伦视力筛查仪对儿保门诊体检的儿童进行视力筛查. 结果 各年龄组散光发生率较高,其次是远视,近视发生率均较低.散光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各年龄组散光、远视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散光无性别差异;筛查异常到眼科就诊的172例中有158例被确诊,符合率达91.8%. 结论 在儿童眼保健工作中应大力推广使用视力筛查选仪,对早期发生异常儿童要及早干预.

    作者:傅婵容;汪建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衡阳市2005-2006年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麻疹IgM抗体检测对判断麻疹疑似病例的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特异性抗体检测. 结果 2005-2006年两年间收集787例麻疹疑似病例,检测IgM抗体阳性率为51.3%,其中小于1岁年龄组为11.6%;1~4岁年龄组为52.2%;5~15岁年龄组为32.7%;大于15岁年龄组为3.5%.阳性患者的构成比呈低龄化趋势,抗体阳性者中33.4%有免疫史.不同采血时间,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麻疹的计划免疫工作应加强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同时重视病例的流行病学、免疫学监测.

    作者:董文波;戴贵生;罗小成;何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B超检测羊水过少与围产结局临床分析

    目的 运用B超检测分析妊娠孕产妇羊水过少与围产结局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经B超检测羊水过少而住院治疗的孕妇125例,并随机抽取同期我院分娩羊水量正常孕妇125例作为对照,两组病例比较分娩情况以及新生儿预后. 结果 观察组择期剖宫产和急诊部宫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与羊水轻度混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应加强对羊水过少的产前及产时监护,对重度羊水过少者不予试产,对试产的孕产妇产程中出现异常及时行急诊剖宫产而不过度试产.对于羊水过少,同时又合并其它高危因素者,应禁止试产,以剖宫产结束妊娠.

    作者:邓大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湘西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528例新生儿血培养结果

    目的 了解湘西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探讨、比较新生儿败血症感染途径. 方法 全自动血培养及API细菌鉴定. 结果 528例血培养阳性结果为181例,其中8例为混合感染,阳性人数为172例,感染率为32.6%.以葡萄球菌属感染多,占阳性百分比的74.1%. 结论 葡萄球菌属是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向敏;刘晓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谈对肺结核病人的电话回访

    目的 调查与分析电话回访对肺结核病人的作用. 方法 通过78例肺结核病人出院后第一次(一周内)与出院一个月时电话回访比较,了解患者对肺结核知识掌握及遵医行为. 结果 经多次电话回访患者知识掌握及遵医行为明显改善(P<0.05). 结论 电话同访能改善病人遵医行为,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幼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三门峡市1999-2007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三门峡市碘缺乏病(IDD)防治进展和现状,评价防治成果,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监测居民食用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采用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法(PPS)进行抽样,用触诊法和B超法同时检查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儿童尿碘测定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 结果 1999-2007年,碘盐覆盖率为98.99%,合格碘盐食用卒为93.56%;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由8.92%下降到6.82%,B超法由8.13%下降至6.71%;尿碘中位数稳定在241.48~320.59μg/L. 结论 三门峡市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继续保持在消除IDD阶段目标,儿童尿碘水平和居民用户合格碘盐食用率指标达到了消除标准.

    作者:陈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沈阳市流感监测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流感监测系统的真实性,时效性及稳定性. 方法 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VP)、阴性预测值(PVN)以及监测数据代表性等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 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PVP、PVN分别为62.5%、86.4%、45.5%和92.7%;流感样病例(ILI)数量变化比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的变化敏感(P<0.01);病毒检测耗时较长,报出结果平均需32 d;2006年1-12月系统采样率为0.95%,病毒分离率为10.5%;从覆盖能力来看,全市大约覆盖了24%的人口. 结论 监测系统人口覆盖广泛,数据代表性较好.但受到流感病毒检测手段以及系统收集信息量的制约,难以及时发现流感暴发或流行.

    作者:白杉;王萍;陈慧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建瓯市1949-2007年麻风流行状况及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麻风病流行特征,探索有效防治麻风病措施. 方法 对麻风病流行病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登记麻风病人261例,尚有现症病人8例,患病率为0.089/万,近五年平均发现率为0.15/10万,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近年来麻风病流行稳定. 结论 随着麻风防治工作不断深入开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发现和有效治疗,建瓯市麻风病患病率、发现率稳步下降,控制麻风病成效显著.

    作者:谢红英;武文斌;董黎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置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原因和处置方法. 方法 2004-2007年收治17例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采用锁骨带保守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12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锁骨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有效,无创伤.

    作者:肖义军;熊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其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Macnab标准评估疗效. 结果 80例全部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平均1.5年.疗效为优68例(85%),良10例(12.5%),差2例(2.5%),优良率97.5%.术中出血60~250 ml,平均120 ml.手术时间50 min~3 h. 结论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减压充分适应证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作者:吴卫;王胜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X射线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用X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方法 对143名X射线工作人员及150名对照进行临床检查及血常规检测. 结果 143名X线放射上作人员的自觉症状以神经衰弱征候群为主,有随放射工龄的增长而自觉症状明显增多趋势(P<0.01);放射工作人员指甲改变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放射工龄无显著性相关(P>0.05);白细胞计数(P<0.01)及血红蛋白的含量(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白细胞计数与放射工龄呈显著负相关(r=-0.40,P=0.00). 结论 长期小剂量的X线辐射可影响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至关重要.

    作者:刘仁文;谢向阳;李秀兰;梁享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沅江市2003-2007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沅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沅江市2003-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为依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35.20/10万,居前五位的病种是肺结核、肝炎、痢疾、麻疹和腮腺炎,传染病死亡率居前三位的是肺结核、狂犬病和艾滋病. 结论 重点加强肺结核、肝炎、痢疾、麻疹、狂犬病、艾滋病的防制,并严密控制其它传染病疫情.

    作者:李辉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的现状及其防护措施. 方法 对186名3所综合医院供应室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护士对职业防护的认识水平不高.护士锐器损伤比例高,占43.5%;其次为听力减退,占10.8%;高温烫伤和皮肤过敏分别为5.9%和3.8%.锐器损伤后的处理措施存在诸多问题.结论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不强,职业危害对其健康有较大影响.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及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障职业安全.

    作者:于静;杨永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凝血混合质控血浆的制备、评价和应用

    目的 探讨凝血混合质控血浆的制备、瓶间差和稳定性及其在室内质量控制(IQC)中的应用. 方法 制备凝血混合质控血浆,-20℃冰箱保存,选用体检组混合血浆进行瓶间差的测定,同时用Thrombolyzer Compact-X血凝分析仪上对体检组和患者组混合血浆进行稳定性检测以及常规室内质量控制的开展. 结果 混合血浆的分装引起的瓶间差很小.体检组混合血浆在-20℃冰箱保存120 d内PT-s、APTT、Fib稳定性良好,患者组混合血浆的PT-s、APTT测定值有增加的趋势,Fib降低.患者组混合血浆在90 d后三个检测项的偏倚(Bias%)虽然可以接受,但变异系数较大,不再适合作为室内质控物使用. 结论 凝血混合血浆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满足临床实验室在单值水平上室内质量控制的使用要求.

    作者:余启华;王孝华;易建文;佘鸥;欧阳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孕妇社会支持与产前抑郁情绪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孕妇社会支持与产前抑郁情绪的关系. 方法 对91例孕妇进行爱丁堡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例(21.98%)孕妇EPDS评分高于13分,抑郁组的社会支持总得分、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均低于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得分也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部分孕妇存在产前抑郁情绪,其发生可能与社会支持程度有关.

    作者:蒋望雁;何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腹腔镜治疗

    目的 提高儿童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我院诊治的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儿的临床资料.6例患儿均行逆行输尿管造影(RU)或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MSCTU)等检查,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输尿管呈倒J形或S形;治疗采用微创的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输尿管矫正复位术,术中将输尿管切断移到下腔静脉前做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结果 6例患儿均术前确诊.术后3~6个月复查症状消失,B超和IVU示肾积水有不同程度减轻.微创的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输尿管矫正复位术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结论 IVU和RU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方法;MSCTU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是治疗此病较好的手术方法,而腹腔镜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创伤小、美观、恢复快,效果满意,是腔静脉后输尿管有效的微创治疗新手段.

    作者:刘立宇;范本祎;齐琳;陈湘;齐范;申鹏飞;张时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新生儿黄疸643例病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病因构成及护理. 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43例新生儿黄疸病因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以母乳性黄疸占首位353例(54.9%),其次是新生儿溶血病161例(25.0%). 结论 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是预防核黄疸的关键.

    作者:黄美华;刘赛红;黄广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001-2005年益阳市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期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实施<规划>中期目标效果,总结经验,为实行<规划>后5年目标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队列分析法对2001-2005年肺结核病人发现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实施<规划>5年,可疑患者平均就诊率为181.47/10万,初诊病人平均痰检率为67.23%,新发涂阳肺结核登记率为38.69/10万;在涂阳病人中,男女之比为2.2:1,60岁以上病人占37.08%,农民患者占74.82%;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平均为93.33%,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平均为80.11%. 结论 益阳市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期效果已基本达到<规划>要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作者:万家银;李志明;杨建明;谢固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和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TIA组或合并CI组双侧颈总动脉(CCA)的斑块检出率和IM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二试验组(TIA组与CI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H患者合并TIA和CI的脉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数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5).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有关.上述指标可为疾病的诊断和观察疾病的进展提供依据.

    作者:陈四喜;侯循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