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永县应征青年体检HBsAg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蒋路明

关键词:应征青年, HBsAg, 肝功能
摘要:目的 了解应征青年HBsAg及肝功能检测情况. 方法 ELA法检测HBsAg,ALT用赖氏法,TTT用麝香草酚浊度法.结果 1918名应征青年HBsAg阳性262人,阳性率13.7%,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异常146人,异常率7.6%(146/1 918).HBsAg阳性者肝功能异常率19.8%(52/262),HBsAg阴性者肝功能异常率5.7%(94/16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农村是乙肝防治工作的重点,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继续抓好儿童基础免疫.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为制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某高校2000级、2001级13 01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2001级为实验组,给予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知识讲座的干预措施,2000级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新生和毕业生静脉血中的HBsAg,计算HBsAg阳性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0级、2001级新生入学体检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5.7%和6.2%,不存在显著性差异(x2=1.52,P>0.05).毕业生体检时,实验组的HBsAg阳性率为3.7%,对照组的HBsAg阳性率为9.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x2=145.08,P<0.05).2001级新生HBsAg阴转率为12.3%.2000级新生HBsAg阴转率为7.3%,具有显著性差异(x2=5.46,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知识讲座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人群HBsAg阳性率,在HBsAg阳性人群中进行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知识讲座可以提高HBsAg阴转率.

    作者:刘劼;蒋德勇;陈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试论临床医学双语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 根据临床医学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及问卷调查结果,本文从课堂双语教学模式、教材选择、师资力量、学生英语水平、考核系统及营造双语学习氛围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一种高效的双语教学模式.结果 在目前双语教学环境下,双语课堂授课英文比例以50%或稍低为佳;教材以简明的原版教材及根据原版自编的配套双语教材更合适;提高师生的英语水平、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课外双语教学氛围可明显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引导其顺利发展.结论 各医学院校仍需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总结成功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使医学双语教学日趋完善、成熟.

    作者:王晓艳;沈守荣;张梦玺;彭伟莲;唐五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娄底市医务单位生物检验安全的现状及对策

    目的 为了解基层单位生物安全现状,制订相应的应急防控措施,预防生物安全事故发生.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全市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开展调查.结果 从事微生物检测检验的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薄弱,无生物安全操作手册,硬件较差.结论 应加强对从事微生物学检测检验工作者生物安全的培训,对生物危害进行评估,并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建立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以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吴锦如;刘立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功能三项指标在判断肾移植术近期疗效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以探索它们在肾移植术中疗效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1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60 d内血清肌酐、尿素和β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全部肾移植患者SCr、Urea、β2-MG在术后一个月恢复正常,但在肾功能恢复延迟组中,SCr10 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Urea、β2-MG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移植后SCr、Urea、β2-MG对肾移植近期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其变化与组织细胞损伤相关,可以通过观察其变化辅助判断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

    作者:易斌;王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目的 了解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将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胃大切手术的65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按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对照组措施外,同时于术后16~20 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病人术后8 d的营养指标较对照组好(P均<0.01),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病人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华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FMD与血脂的关系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罗格列酮(RGZ)治疗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血清脂质水平及其变化,探讨RGZ对T2DM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及对血清脂质的影响.方法 新诊断T2DM患者71人分配至2组: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37人;二甲双胍组34人,并选正常对照组30人.均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肝肾功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的检测,随后肱动脉超声检查评价FMD.治疗组追踪观察1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治疗前T2DM与正常对照组FPG、PPG、HbA1C、TG、HDL-C、FFA、HOMA-IRI和FM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在TG、FMD、FFA和HDL-C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FMD的因素依次为FFA、SBP、HDL-C、FPG和TG(P<0.05).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FMD障碍,HDL-C水平降低和TG、FFA水平升高,相关分析提示T2DM患者FMD障碍与血脂水平有关;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FPG、TG、FFA、HDL-C和FMD.

    作者:柳岚;陆泽元;雷闽湘;吴静;黄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石门县2005-2006年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石门县动物伤人及接种狂犬疫苗的情况,为制定狂犬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方法.方法 对2005-2006年县CDC门诊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6年石门县因被动物伤及而到县CDC门诊就诊的人数为2 791人次.就诊者40岁以下的1 945人,伤及下肢者1 696人占60%;就诊前伤口未自主处理者2 286人,暴露后24 h内就诊者2 260人占81%. 结论犬伤及人群主要为儿童和青壮年,当前犬咬伤人群中存在综合预防措施不及时、不完整.存在者发生狂犬病病例的隐患.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病意识和能力,做好宠物的管理,规范狂犬疫苗接种工作,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作者:吴先见;范晓军;杜东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食用槟榔的研究进展

    为了研究食用槟榔的主要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食用槟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食用槟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食用槟榔加工的污染其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为今后食用槟榔的研究提出了方向.

    作者:王友水;蒋小平;刘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娄底市2002-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详细了解娄底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库及网络监测系统收集个案资料,参照WHO标准对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Excel和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2-2006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981例,年均发病率9.77/10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80.29%,各县市区发病率差异显著(x2=837.88,P<0.001).发病高峰为4~7月,占全年发病数的63.91%,患者男女比例2.34∶1,人群分布3~9岁儿童和学生占全部病例的75.16%,学生发病率为60.83/10万,显著高于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x2=164.04,P<0.0001).2005-2006年共报告因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而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患病人数115人,波及人口2 860人,罹患率4.02%.结论 近年来娄底市流行性腮腺炎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儿童少年健康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作者:王健龙;吴笃卿;胡东风;贺述柒;蒋昌三;石其文;颜明;吴幂;钟琳;成国辉;王青松;殷备战;谢朝霞;刘仁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804例不孕妇女支原体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并对支原体药敏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804例生育期不孕妇女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804例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中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51.24%(412/804);其中宫颈糜烂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58.04%(397/684),宫颈光滑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12.50%(15/120),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804例不孕妇女中,AsAb-IgA(+)者550例,AsAb-IgA(-)者254例.在AsAb-IgA(+)者中有340例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61.82%(340/550);在AsAb-IgA(-)者中有72例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28.34%(72/254),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培养药敏结果,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结论 不孕妇女支原体感染率很高,且与宫颈糜烂和抗精子抗体密切相关,提示应将支原体检测做为不孕妇女的常规检测项目,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进行规范治疗.

    作者:蒋雪英;陈庆德;史文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石门县2001-200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石门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石门县2001-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6年石门县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 9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27/10万,其中,乙型肝炎占总病例数的77.62%,甲肝及未分型肝炎20.96%,丙肝占1.42%,戊肝无,发病年龄以20~岁及40~岁为主,分别占48.61%和36.0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数的51.19%,其次为工人和学生分别占8.25%和5.62%,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42:1,乙肝以5-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甲肝以3-6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结论 石门县病毒性肝炎仍维持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做好甲、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作者:杨淑珍;范晓军;杜东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面部炎性皮损与蠕形螨和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索颜面部炎性皮损与蠕形螨和细菌感染的关系,寻找防治颜面部炎性皮损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方法 在邵阳医专检验系281个学生中进行炎性皮损的调查,检查面部蠕形螨及细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查出面部有炎性皮损者83人,统计显示有面部炎性皮损者蠕形螨感染率为89.17%(74/83),明显高于无面部炎性皮损的蠕形螨感染率15.96%(31/198)(x2=134.99,P<0.01).有面部炎性皮损的细菌感染率占93.98%(78/83),明显高于无面部炎性皮损的细菌感染率6.56%(13/198)(x2=204.07,P<0.01).共分离出91株细菌,主要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分离菌总数的90.01%(82/91),药敏结果提示,敏感的抗生素是氨基糖苷类的丁胺卡那.结论 面部炎性皮损与蠕形螨和细菌感染存在因果关系.

    作者:王秀虎;朱娇媛;刘众齐;钟方为;谭潇;彭丁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柔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36例总结

    目的 探讨自拟柔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68例,随机分为柔肺止咳汤治疗组36例,并与博利康尼加激素组32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6.5%,两组比较P<0.05.结论 提示自拟柔肺止咳汤具有抗炎、滋阴、润肺、止咳平喘、改善肺功能作用.

    作者:张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护心康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血脂的干预研究

    目的 观察了中药复方护心康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 高脂饲料造成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低、中和高三个剂量护心康进行治疗,检测血清中血脂成分的变化.结果 护心康中和高剂量组家兔血清TC、TG和LDL-C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血清HDL-c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高剂量组TC、LDLC和TG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但是HDL-C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中剂量组TC和LDLC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但是HDL-C和TG之间未见明显差异;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TC、HDL-C、TG和LDLC均有所下降,但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护心康能有效防治高脂血症,以中和高剂量组疗效较好.

    作者:屈波;蔡光先;刘柏炎;王桂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低浓度甲醛对人体血象的影响

    本文通过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了低浓度甲醛对作业人员血象的影响,调查发现低浓度甲醛对人体血象有影响,显著高于对照组.

    作者:杨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应答者再次接种免疫效果的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酵母)基因乙肝疫苗(简称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提高预防接种的阳转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560名新生采用0、1、6月方案,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后1个月检测抗-tBs阴性者,采用0、1、2月方案再次进行免疫,1个月后检测抗-HBs仍阴性者,采取增加剂量(10μg/ml)再按0、1、2月方案进行接种,观察免疫接种的效果.结果 初次接种一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77.5%,男性与女性阳转率差别不大(P>0.05);对抗-HBs阴性者,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阳转率为80.16%,女性高于男性(P<0.05);对抗-HBs仍然阴性者,采取增加剂量第3次接种,阳转率为100%.结论 初次全程免疫后未产生免疫应答者,经再次和第3次免疫接种后抗-HBs阳转率可达100%.

    作者:孙鑫;陈彦;王俊平;路园园;翟浩利;董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庆市某县2003-2006年学校肺结核病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某县学校结核病情况分析,了解学校结核病的疫情情况.方法 对某县2003年1月-2006年9月结防科登记的学生肺结核病人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3-2006年9月学校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291例,占全县同期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7%、9.7%、8.7%、13%;健康体检发现学生涂阳病人占总学生涂阳病人的85.0%,因症就诊仅占4%;高中生涂阳病人占总学生涂阳病人的60.0%;学生涂阳病人的治愈率为86.9%.结论 学校结核病疫情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作者:刘英;邹文彬;胡代玉;刘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健骨二仙提取物对大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健骨二仙提取物对大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效果及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新生大鼠颅骨进行成骨细胞分离,并在含10%的胎牛血清DMEM中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高、低剂量的健骨二仙提取物并与高、低剂量Premarin组、阴性组、Tamoxifen对照组、Tamoxifen阻断对照组进行对照,用MTT法进行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检测.结果 在培养24 h后,健骨二仙提取物对培养成骨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到48 h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时间相关性,且其作用不能被Tamoxifen阻断或完全阻断.结论 健骨二仙提取物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且其对骨代谢的影响不通过或者主要不是通过雌激素样作用生效.

    作者:文宁;金玲;李全;胡一江;江兴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IL-15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在CHO细胞中进行人白细胞介素-15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稳定表达,并检测重组表达蛋白rhIL15对鼻咽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L-15转染CHO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株;采用RT PCR和ELISA法对hIL 15的表达进行检测,MTT法检测rhIL-15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体外增殖的抑制效应.结果 人IL-15在CHO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RT-PCR显示细胞的rhIL-15 mRNA呈现高水平,ELISA检测到rhIL-15在细胞中的分泌性表达,浓度达(3.08±0.23)μg/ml,且所表达的人IL-15具有较强的抑制CNE-2Z鼻咽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成功地在CHO细胞中获得了hIL-15蛋白的高效、稳定表达,重组表达蛋白rhIL-15体外能有效地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为进一步研究人IL-15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及潜在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何跃平;张艳;郑家法;申海荣;田梦秋;梁贵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鹤城区娱乐场所100%推广使用安全套项目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鹤城区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工作者STD感染状况及100%推广使用安全套项目预防STD的效果.方法 对鹤城区娱乐场所的女性性服务工作者采集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检测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采静脉血检测梅毒抗体,将项目实施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 干预前STD感染率为解脲支原体53.5%,沙眼衣原体6.0%,淋球菌2.8%,梅毒2.3%;干预后STD感染率降低为解脲支原体34.3%,沙眼衣原体1.6%,淋球菌0.69%,梅毒0.46%,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干预前的32.9%上升为92.4%.结论 娱乐场所100%推广使用安全套项目有效地降低了女性性服务工作者STD感染率,提高了她们的自我防护性传播疾病的意识.

    作者:唐光斌;兰世灯;吴振环;余志荣;刘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