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职业性三硝基甲苯所致皮肤污染对眼晶状体影响研究

刘奇初;李志中

关键词:三硝基甲苯, 晶状体损害, 皮肤污染,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和探讨三硝基甲苯(TNT)接触职工皮肤污染状况及职业性TNT晶状体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78名TNT作业职工进行健康状况横断面调查并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以体检中新诊断为晶状体损害的职工作为病例组,测定病例组和1:1配对对照组职工的皮肤TNT污染量,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晶状体异常检出率为24.87%,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各工种有差别;全身皮肤TNT污染量与空气中TNT浓度之间不成正相关(r=-0.36,P>0.05),皮肤TNT污染量面部≥0.15 mg/9 cm2(OR 14.00,95%CI 2.66~37.17)、颈部≥0.15 mg/9 cm2(OR 10.00,95%CI 1.55~15.49)、手部≥1.50 mg/9 cm2(OR 5.00,95%CI 1.05~23.82),是晶状体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在目前的TNT作业条件下,眼晶状体改变仍为敏感、特异和常见的危害,TNT污染皮肤并经皮肤吸收是当前引起接触职工晶状体损害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更重视和加强个人防护.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中期妊娠引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宫颈扩张不理想,因此存在着引产时间长、术中出血多、胎盘残留率高,增加患者痛苦等问题,且造成宫颈损伤的危险性增加.为了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我院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术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芳;李向春;邓新粮;肖松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 058例0.5~9岁儿童全血铁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0.5~9岁儿童全血铁水平,分析年龄、地区间血铁含量差异.方法2 058名儿童分成三个年龄段,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末梢血含铁量.结果2 058例0.5~9岁儿童全血铁含量为(9.23±2.51)μmol/L.儿童血铁含量存在性别差异,男高于女(P<0.01).以0.5~1岁年龄段血铁为低(7.68±1.01)μmol/L,>5~9岁儿童高(11.67±1.06)μmol/L.男、女童血铁差异在>1~5岁年龄段有显著性差异(P<0.01);城郊两地儿童血铁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本组儿童全血铁含量与其他地区报道基本一致,但应对>1~5岁年龄组儿童饮食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程春香;谭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436株酵母样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医院感染常见酵母样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集2 680份患者标本分离培养,分离出酵母样真菌436株,API-20CAUX酵母样真菌鉴定试条进行鉴定,念珠菌药敏试条(ATB-Fungus)进行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436株酵母样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305株(69.9%),热带念珠菌81株(18.6%),克柔念珠菌27株(6.1%),光滑念珠菌11株(2.5%),其他12株(2.9%);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制霉菌素(NYS)、酮康唑(KTC)、益康唑(ECO)、咪康唑(MTC)的耐药率分别为8.49%、14.91%、12.39%、46.56%、38.76%、30.73%.结论目前引起我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念珠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这些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较敏感,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作者:刘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山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对中山市2004~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个案调查表,对辖区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调查,并采集脑脊液用乳胶凝集法进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用Excel录入每例个案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市报告8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散发病例,其中1例为输入性病例,余均为本地感染病例,散发于该市4个镇区,除1例为本市籍的患者外,余均为外来流动人员;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均为阳性,血清分型以A群为主,同时发现A+B群、B群和C群.结论应加强冬春季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知识的教育,加强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流脑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定期在外来人员和易感者中开展流脑疫苗的接种.

    作者:高赛珍;罗小铭;吴宝燕;吴衍恒;李兆琦;朱远峰;欧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TNF-α对妊娠蜕膜重塑机制的调节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于整个妊娠期间的影响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TNF-α与妊娠病的关系,阐述TNF-α对蜕膜细胞重塑机制的调节作用,从母胎界面免疫平衡、细胞凋亡、胎盘血管重铸等角度予以说明.

    作者:刘小丽;王若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联合应用妈富隆及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目的探讨妈富隆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93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妈富隆组、二甲双胍组及妈富隆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组,每组各31例.比较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卵巢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妈富隆组治疗前后FSH、FBG0h、FBG1 h、FBG2 h、FI 0 h、FI1 h、FI2 h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LH、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后FSH、LH、FBG0 h、T无显著性差异(P>0.05),FBG1 h、FBG2 h、FI0 h、FI1 h、FI2 h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且具有显著性(P<0.05);妈富隆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FSH、FBG0h无显著性差异(P>0.05),FBG1 h、FBG2 h、FI0 h、FI1 h、FI2 h、T、LH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较单用妈富隆或二甲双胍效果好,是目前治疗PCOS的理想方法.

    作者:杨帆;欧阳燕;陈艺;曹军;杜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495名儿童单纯性肥胖与血脂谱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索性描述红塔区3~14岁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与血脂谱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幼儿园、小学的495名儿童少年进行调查.结果3~6周岁、7~10周岁及11~14周岁的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4.28%(8/187)、8.67%(17/196)及10.71%(12/112);11岁以上年龄段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正常组和超重及肥胖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6周岁和7~10周岁年龄段的HDL-C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与血脂有一定的关联.

    作者:师艾丽;刘英;师玉琼;王淑媛;田跃轩;李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心脑疾病与抗Hp抗体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老年人心脑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82例老年人心脑疾病患者和42例健康人血清抗Hp抗体IgG、IgA、IgM的含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肌梗塞组与脑梗死组的抗Hp抗体IgG、IgA、IgM阳性率均分别达到80%、60%、20%以上,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抗Hp抗体IgG、IgA、IgM阳性率分别为44.6%、25.5%、12.8%,明显低于心肌梗塞组和脑梗死组.结论Hp感染可能与老年人心脑疾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熊正南;张光辉;刘久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病原学诊断

    目的用病原学方法诊断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方法采用常规血培养,大便培养分离病原菌,同时对病程两周以上未治愈病例做血块捣碎培养和大便分离培养,对比检测.结果血液培养阳性率为22.2%,大便培养阳性率为2.4%.结论病程2周以上未治愈病例的血块培养阳性率大大高于大便培养,延长血块增菌培养时间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作者:马海玲;陈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H市某中学学生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H市中学生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H市某中学提供的体检资料中身高、体重等数据,按照身高标准体重判定出肥胖症.随机抽取41名肥胖学生作为病例组,52名正常体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问卷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相关因素.结果H市某中学学生肥胖率为5.7%,男女肥胖率差别有显著性(P<0.01).病例与对照组青少年在性格、遗传、进食速度、看电视时间上分布不同,差别有显著性(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格,进食速度,看电视被引入回归方程,说明与肥胖有关.结论H市某中学肥胖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性格内向、父母肥胖、进食速度快、看电视长等是肥胖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纯颖;谢红卫;袁秀琴;童铃铃;龙斌;王晓燕;梁会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48例Ⅰ、Ⅱ期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综合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990年9月~2001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病检证实的48例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按照Ann Arbor分期,Ⅰ期29例,Ⅱ期19例,均给予放疗和化疗.Kap-lan-Meier计算Ⅰ、Ⅱ期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3,5年生存率和局控率,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Ⅰ、Ⅱ期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3,5年生存率90.4%,82.9%和79.6%,57.2%.两期3,5年生存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x2=2.86,P=0.036;x2=5.89,P=0.002).两期3,5年局控率分别为98.2%,90.1%和94.3%,87.5%.两期3,5年局控率差异无显著性(x2=2.11,P=0.154;x2=3.49,P=0.064).多因素分析显示累及部位数、B症状、AnnArbor分期、放疗剂量是影响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影响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局控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累及部位数和放疗剂量.结论Ⅰ期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Ⅱ期3,5年生存率,早期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应给予综合治疗,对于有预后不良因素的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更强调综合治疗.

    作者:洪继东;涂青松;申良方;王学伟;魏瑞;朱红;周蓉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麻风细菌指数误差原因分析

    麻风查菌是基层麻风防治单位所必须开展的基本检验项目,其细菌指数(BI)对麻风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湖南省部分基层单位存在麻风查菌符合率不高的实际情况,本文分析了查菌时容易产生的人为及技术误差的原因,尽可能提高麻风查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尽量避免对该病的漏诊和误诊.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长沙市疾控系统离退休人员血糖、血脂异常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疾控系统离退休人员血糖、血脂水平,分析高血糖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生化分析仪对416名5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进行血糖、血脂检测.结果血脂异常率73.08%,高脂血症罹患率66.35%,血糖升高率24.04%,85.00%血糖升高患者伴有高脂血症.结论本组人群血脂、血糖异常率较高,女性高脂血症罹患率明显高于男性.高脂血症作为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又是易患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欧新华;王艳;张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断推进我国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报告,全球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500万以上,全球每年每3~4人中就有1人发生伤害.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伤害的死亡率为65.42/10万,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在死因中排列第四位,为1~14岁人群的第一死因.伤害已经与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列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作者:杨亚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鼻窦内窥镜脑垂体瘤摘除术的麻醉

    目的分析39例经鼻窦内窥镜脑垂体瘤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手术病人生命体征监测.结果表明麻醉维持过程平稳,随访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其麻醉处理应注意术前尽力维持神经内分泌功能,保证各项指标维持在理想范围,麻醉诱导和维持要求准确、平稳,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术后进行良好的监测,指导临床.

    作者:周治明;欧阳文;李季;段开明;李彦文;王明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肥胖症儿童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中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与儿童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4名肥胖症儿童及30名正常对照儿童血清标本.分别检测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并分析脂联素、hs-CRP与体重指数(BMI)、血脂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肥胖症儿童血清脂联素及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肥胖症儿童血清hs-CRP及LDL-C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肥胖症儿童血清TCH、T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脂联素、hs-CRP水平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对儿童肥胖症的发展趋势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莫丽亚;黄彩芝;蒋玉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阳泉市1 230例尘肺合并肺结核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危害,分析了解其预后和寻求防治对策.方法对1 230例尘肺合并结核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阳泉市累计尘肺病发病共计5 149例(Ⅰ期3 155例,Ⅱ期1 546例,Ⅲ期448例);合并结核患者1 230例,占23.89%,尘肺期别越高,结核合并率越高;矽肺合并结核晋期率高于单纯矽肺,煤工尘肺合并结核晋期率也高于单纯煤工尘肺,尘肺合并结核病死率随尘肺期别增高而增大;尘肺合并结核及其死亡与尘肺患者的工种有关,掘进工结核合并率高,采矿工合并结核病死率高,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接尘工人和尘肺病人进行防痨工作,及早发现结核,是降低尘肺合并结核率,保护尘肺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素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山东省6县(区)部分人群预防SARS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省不同地域居民SARS流行期生活行为及流行前后行为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城市和乡镇社区对于SARS传播和控制意义较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7个人群进行人户式现场调查.结果人们从个人卫生、公共卫生、提高身体素质、减少接触机会、维护生态平衡等多个方面约束或改进了个人行为.92.0%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典流行促使自己改进了生活习惯.结论山东省人群非典期间采取预防行为的比率很高,为今后SARS、禽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文;毕振强;郭晓雷;马吉祥;陈先献;吕静静;刘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职业性三硝基甲苯所致皮肤污染对眼晶状体影响研究

    目的了解和探讨三硝基甲苯(TNT)接触职工皮肤污染状况及职业性TNT晶状体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78名TNT作业职工进行健康状况横断面调查并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以体检中新诊断为晶状体损害的职工作为病例组,测定病例组和1:1配对对照组职工的皮肤TNT污染量,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晶状体异常检出率为24.87%,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各工种有差别;全身皮肤TNT污染量与空气中TNT浓度之间不成正相关(r=-0.36,P>0.05),皮肤TNT污染量面部≥0.15 mg/9 cm2(OR 14.00,95%CI 2.66~37.17)、颈部≥0.15 mg/9 cm2(OR 10.00,95%CI 1.55~15.49)、手部≥1.50 mg/9 cm2(OR 5.00,95%CI 1.05~23.82),是晶状体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在目前的TNT作业条件下,眼晶状体改变仍为敏感、特异和常见的危害,TNT污染皮肤并经皮肤吸收是当前引起接触职工晶状体损害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更重视和加强个人防护.

    作者:刘奇初;李志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调查长沙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及相关发病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0月~2005年5月因非尿失禁因素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年满18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5 000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35.83%,与年龄成正相关.结论压力性尿失禁是妇女的常见病,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且妊娠及分娩次数多、阴道难产、会阴裂伤、急产、产后过早劳动、末次分娩年龄≥30岁、吸烟饮酒及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支气管炎、糖尿病、尿路感染、生殖器肿瘤、子宫脱垂等都是发病的相关因素.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减少发病.

    作者:李建军;龙玲;周燕飞;张艳青;李爱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