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兰敢;王瑞;唐爱国
目的评价国产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6~12月登记的深圳市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474例,其中试验组232例(使用FDC),对照组243例(使用板式组合药),对照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FDC制剂组和对照组2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达91.4%和92.9%(P>0.05);治愈率分别为97.7%与92.0%,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部X线改变,FDC制剂组有效率92.3%,组合药组为87.1%(P>0.05);两组分别有62.3%和45.7%的空洞闭合(P>0.05);两组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率分别为9.3%与5.8%(P>0.05).结论国产FDC制剂是一种疗效高、毒副反应小的抗结核药物.
作者:赵梅桂;赵安贵;龙卫军;钟云辉;潘海宏;文善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促进着各门科学的发展.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诊断与治疗的共性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为常见,学好内科学对学习、掌握其他学科非常重要.临床见习教学是培养临床医学生向一名合格医生转变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医学教育过程.本文就系统论及系统论在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较广泛深入的讨论.
作者:唐晓鸿;彭伟莲;张梦玺;贾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职业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78名医务人员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查.结果HBV总的感染率为28.66%,外科组的HBV感染率(35.15%)明显高于内科组(28.10%)和非临床组(10.61%),护士组的HBV感染率(35.02%)明显高于医师组(25.80%).结论由于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医务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率较低,但是从事外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护士则需实施加强疫苗接种、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等进一步保护措施.
作者:胡春华;田贵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人和104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肝病患者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急性肝炎组P<0.05,其他组P<0.001).结论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动态观察血浆D-二聚体定量水平对肝脏疾病患者肝功能的评价、病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小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条件下血清对培养肝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确定进行体外肝细胞培养的适宜血清浓度.方法采用已适应本地环境的成年家兔肝细胞进行体外单层培养,在常规RPMI1640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新生牛血清(0%、2%、10%及20%),观察培养细胞形态、数量及培养上清中自蛋白和尿素水平变化.结果无血清组始终未见明显细胞贴壁及增殖,其他组细胞均于接种4 h开始贴壁,8 h开始增殖,10%血清组和20%血清组细胞均于6 d生长满瓶,并形成均匀的单层,而2%血清组细胞则于8 d生长满瓶;2%血清组的细胞数量峰值明显低于10%血清组和20%血清组;除无血清组外,培养上清中白蛋白和尿素水平均呈现显著升高,其中10%血清组和20%血清组的白蛋白及尿素峰值水平明显高于2%血清组.结论在高原环境条件下,体外培养肝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其生物学功能维持明显依赖于常规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的血清浓度;对于普通肝细胞培养实验而言,10%血清浓度较为适宜.
作者:张明森;李素芝;黄文超;杨光;江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CU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因.方法183例危重病患者均来自于2004年1月~2006年4月入住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暨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ICU的患者.结果183例危重病患者中发生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47例,感染率25.68%.年龄愈大、住院时间愈长、采用手术治疗、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肺部感染率愈高.结论ICU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湘君;周良;金玲;江兴林;金丽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对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步骤、危险度评价在职业卫生工作中应用的优点、应用概况与应用展望做了简要、系统的介绍.以杀虫脒和汞中毒为例,介绍了目前国内的相关工作.危险度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将其应用于职业卫生工作中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作者:肖经纬;李斌;王海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优选胜红清热片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胜红清热片中连翘苷为定量指标成分,通过对胜红清热片提取方法的比较与筛选,确定浸泡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并以L9(34)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结果胜红清热片药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2 h,第二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 h,为胜红清热片佳提取工艺.结论优选的提取条件效率高,可增加药材的利用率.
作者:曾嵘;阎敏;刘建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铅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状况.方法使用WTO神经行为核心测验组合对接触组和对照组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调查,同时测定铅作业工人尿铅浓度.结果接触组的各情感状态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行为功能指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高工龄组低于低工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铅对作业工人情感和神经行为功能存在有害影响,神经行为功能测定可作为铅作业工人接触反应的早期评价指标.
作者:李德意;凌坤;李立成;何义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醇的气相色谱检测法.方法用洁净100 ml注射器在工作场所常规采样,在给定的色谱条件下,24 h内分析完毕.结果工作场所中乙醇浓度在39.5~3 850 mg/m3(参照美国工作场所高容许浓度1 900 mg/m3[1])之间时,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4.3%,回归方程式Y=32857X-21.3,相关系数r=0.9990,方法检测限为2.0 mg/m3,样品放置24 h损失<10%.本法的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都能达到样品分析的要求,在此分析条件下,样品中共存的甲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不干扰测定[2.3],与共存物分离良好.结论本方法建立了一种采样方法简便,分析快速准确,完全可应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醇浓度测定.
作者:喻泽林;付胜;白祖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宁乡县1975~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加速控制麻疹.方法对宁乡县1975~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有两个明显不同阶段:1975~1986年发病呈高发状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2~3年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整个流行呈波浪式态势,流行模式以暴发为主.1987~2005年发病呈低发状态,其发病率波动在0.00~9.61/10万,流行模式以散发和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局部麻疹暴发影响全县的发病水平;2~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分布提示,发病年龄后移.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31.33%未接种麻疹疫苗,21.37%免疫史不详.结论加速控制麻疹应继续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提高麻疹疫苗的初种、复种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在全县范围内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报告;对麻疹疫点应及时处理,防止麻疹暴发.
作者:郁向平;付家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现代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中,查痰工作是发现传染源、选择化疗方案、考核化疗效果的主要依据.本文就痰检与肺结核病人年龄组段、各种性状的痰标本的关系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珊明;竺士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环境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方法以水中常见污染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正丙苯、异丙苯等9种挥发性有机物为测定目标,对吹扫捕集的脱附时间、烘烤时间、吹扫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结果对于环境水,脱附时间2 min、烘烤时间6~10 min、吹扫时间6~8 min时,用HP-5毛细色谱柱进行分离,四极杆质谱进行检测,可以获得高灵敏度和低检出限.结论建立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能准确测定污水中的9种挥发性有机物.
作者:罗光华;郭阿丽;丁欣梅;林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促进农村改水事业的发展,维护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1985年和2002年厦门市农村开展饮用水卫生学调查和水性疾病研究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后两次调查厦门农村乡自来水、泉水和井水三种类型供水方式中,均以井水水质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生物污染严重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1.6%和85.1%;部分乡村水氟偏高,经改水降氟后,地氟病达到了基本控制标准;农村水体中碘普遍偏低,碘缺乏病经碘盐综合防治措施后,达到基本消除目标.结论厦门农村饮用水中以生物污染为主,农村改水工作任重道远.
作者:黄小金;王宝珍;白宏;张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为了准确并及时发现和找出病人,严格控制痰涂片质量,提高涂阳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方法在项目进行中的每一年都随机对部分项目县痰涂片进行抽样检查,并与项目县上报的自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湖南省卫Ⅴ项目启动时的1992年,结核病可疑者检出率仅为10.23%,痰检阳性率为21.29%;项目结束时的2001年,结核病可疑者检出率和痰检阳性率分别为20.11%和32.53%,均有明显提高(χ2=1 502.7、234.2,P均<0.01);痰涂片制片合格率为93.12%,假阳性率为0.69%,假阴性率为0.93%.结论湖南省卫Ⅴ项目期间,由于注重痰检质量,结核病可疑者检出率痰检阳性率都有明显提高,涂片制片合格率、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符合率都达到了国家项目所规定的质量要求.
作者:刘丰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做好产时产妇心理保健,提高产妇分娩安全.方法对部分住院分娩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350份,收回332份,有效调查表332份.结果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中有40%产妇充满喜悦与自信,其他产妇都较正常心理状态稍有变化.结论充分认识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做好产时心理保健,提高产妇对分娩应激的应对,对促进自然分娩、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彩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糖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与肥胖、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6 08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及身高、体重的测定,腹部超声评价有无脂肪肝,并从中筛选出空腹血糖>109 mg/dl的503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高血糖的发生率为8.3%,其中首次发现空腹血糖升高占高血糖人群62.0%.2、高血糖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5).3、高血糖人群合并肥胖占58.1%,合并脂肪肝占62.4%.结论定期体检对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莎仁高娃;楼慧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犬尿喹啉酸(kynurenic acid,KYNA)是色氨酸(Trp)的代谢产物之一,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体液和中枢神经系统中,能拮抗兴奋性氨基酸(EAA)和烟碱受体,与某些神经系统、眼科、肾脏、免疫性等疾病都有关联.本文就KYNA的生化特性与相关疾病关系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皮兰敢;王瑞;唐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2004年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原因.方法对确诊及疑似病人进行个案调查、采样,应用流行病方法对现场调查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2004年4月起出现疫情,至8月显著上升,发病高峰期为11~12月;发病人群以>8月龄至7岁儿童为主,病例大部分集中在城区.流行原因主要是适龄人群免疫接种率偏低,疫情监测体系不健全,疫情发现晚,针对性措施采取不及时.结论认真做好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是防止麻疹疫情的关键;早期发现,及时采取应急接种麻疹疫苗的针对性措施,是控制疫情的有效保证.
作者:廖少江;李红;梁勤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感染性角膜炎的眼部表现、临床类型及发病规律.方法对127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系在血糖控制不良状态时和无明显外因的作用下发病,63.77%的患者在眼科就诊时才发现患有糖尿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要点、临床特征、全身体检及治疗反应综合判断,以病毒性、条件致病菌或混合性感染居多,临床上有缓慢起病、病程迁延、体征与症状不对称等特点,根据病灶感染特征和各种检验结果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诊治疗,疗程20~68 d,平均43.84 d,治愈102例,好转19例,无效6例.结论对感染性角膜炎尤其是缺乏外因发病者的临床思维宜结合患者的全身局部检查和辅助检验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诊治.提倡应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并注意加以保护,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发生.
作者:陈嘉莹;郑小薇;黄瑞珠;奚碧纯;陈萍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