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程序在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马雨慧;周平波;周瑞红;费艳霞;曹春莲

关键词:护理程序, 晚期血吸虫病, 巨脾切除,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护理程序应用前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传统组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31.21%、5.82%和16.67%、1.19%,观察组病人术后恢复满意.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围术期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6起食物中毒亚硝酸盐检测结果分析

    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促进了食品工业尤其是中小饮食单位迅速发展.但因一些从事食品生产、储运、销售的单位和个人,法制观念淡薄,不按食品卫生法律规范组织生产、销售,造成食物中毒事件频繁发生[1].亚硝酸盐作为肉类加工食品的发色剂,可使制品具有良好的感官质量[1],但过量使用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2],这是近年来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济南市2003年发生的6起食物中毒样品亚硝酸盐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荣;张济;刘岚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公用电话按键细菌污染的调查

    目的了解公用电话细菌污染状况,为减少社会交叉感染提供实验依据和预防对策.方法调查5台公用电话按键,同时采样单位3台电话作对照,进行菌落计数,并作细菌鉴定.结果调查的8台电话按键均有细菌污染,计数低为6CFU/cm2,高为1500CFU/cm2,公用电话按键92.5%含致病菌,单位电话按键62.5%含致病菌.公用电话按键细菌污染比单位电话严重.结论公用电话细菌污染严重,必须重视对公用电话的消毒管理.

    作者:庞五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江苏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目的为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做好疫情监测与预测工作.方法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在江苏省连续多年开展流脑血清流行病学、健康人群带菌率和病原学监测.结果正常人群的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为91.3%、GMRT为10.45,带菌率为1.32%,并在扬州和盐城首次发现了新的C群流脑病人.结论由于新发传染病具有无法预测和易暴发等特点,因此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马福宝;毕诚;陶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湘南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湘南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的分子亚型的分布,为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湘南地区疑似硬下疳的标本52例,经TPpolAPCR筛选后,阳性者用PCR扩增各标本中TP的arp和tpr基因,酶切tpr基因扩增产物,分析各TP菌株arp基因长度和tpr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型.结果TPpolAPCR阳性者43例,可用于分型者38例,分为10个亚型,其中14d亚型为16例,其它亚型包括10d(2),12a(2),12g(1),13d(4),14a(3),14b(2),14f(2),15d(5),16d(1).结论湘南地区存在TP的多亚型,以14d亚型为主(占42.1%).

    作者:詹利生;曾铁兵;严加林;唐双阳;吴仕艳;吴移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湖北省巴东县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湖北省巴东县HIV/AID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1995~2004年检出HIV/AIDS共109例,年平均感染率2.25/10万,死亡24例,年平均死亡率0.50/10万.HIV/AIDS绝大多数是农民,感染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结论目前巴东县艾滋病流行处于较高水平,且成上升趋势.必须把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广泛宣传防艾滋病防治知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和蔓延.

    作者:税明福;杨继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探讨麻醉医学专业本科生麻醉解剖学教学改革

    围绕麻醉临床实践,改进麻醉教材内容,调整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和课时,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麻醉解剖学教学质量,适应麻醉学科临床应用的需要.

    作者:廖琴;欧阳文;童建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3年营口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有效地保护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掌握营口市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遂于2003年6月对营口市38家学校食堂进行了卫生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对营口市区38家大中专学校、市直中小学及民办学校,在检查健康证、卫生许可证后,随机对食堂保洁橱柜内碗、盘子、餐盘等采取15~25件进行检测.

    作者:苑家富;张媚颖;吴稚平;林春梅;金丽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1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Turner'S综合征)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骨骼X线改变、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0年来经染色体检查确诊为Turner'S综合征14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性染色体畸变和骨骼X线改变与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Turner'S综合征临床特点有原发性闭经、性幼稚、体形矮小、颈蹼与肘外翻等畸形,染色体核型呈45,XO患者是常见的染色体病.结论本病的共同点骨质疏松与骨龄延迟,本组几乎所有病例均有此改变,对本病诊断有价值.治疗主要用雌激素进行替代疗法.

    作者:胡建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院2003年ICU病房510份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510份标本共分离出460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280株,占60.9%,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球菌128株,占27.8%,全部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真菌52株,占11.3%.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MR-SA、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2.2%、36.7%和57.7%、40%.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在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20%以上;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00%.三种G+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00%.结论通过了解ICU病房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控制感染、减少新的耐药菌株出现的目的.

    作者:吴勤如;杨翠华;罗君;黄颖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女性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治疗,因菌群失调导致的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增多,妇产科侵袭性操作亦使真菌感染机会增加,真菌耐药现象已日趋严重.为了了解目前女性生殖道真菌感染与耐药情况,我们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3年妇产科门诊与住院病人送检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真菌进行了鉴定与药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戴美芝;周建党;谭科军;陈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湘潭地区286例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支原体药敏分析

    目的检测皮肤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患者沙眼衣原体(CT)和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支原体培养加药敏分析.方法对761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采用金标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并进行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761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衣原体阳性41例,总阳性率为5.4%;支原体感染262例,总阳性率为34.4%.支原体对10种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为强力霉素(98.5%)、交沙霉素(96.5%)、阿奇霉素(92.9%)、司帕沙星(88.4%)、克拉霉素(87.9%)、罗红霉素(82.9%)、环丙沙星(82.9%)、美满霉素(78.8%)、壮观霉素(76.7%)、氧氟沙星(62.7%).Uu+Mh感染对部分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Uu)为主,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敏感性高的是强力霉素,其次为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对氧氟沙星存在一定的耐药性.临床上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提高疗效.

    作者:粟振德;周军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江华县1997~2000年学生肠道蠕虫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瑶族社区肠道蠕虫感染流行规律,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国家教委联合制订的<全国学生肠道蠕虫感染防治方案>.结果通过综合防治,基本达到肠道蠕虫感染城区控制在5%以下,农村控制在15%以下.结论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学生常见病.

    作者:何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与 HBVDNA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697例,采用人院时第一份血清,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其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含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测定其病毒含量,同步监测肝功能.41例患者作肝脏活检,送病理切片及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查.结果HBsAg、HBeAg与HBVDN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3、0.561,P值均<0.05,显示HBsAg、HBeAg与HBVDNA为正相关.HBVDNA与肝实质损害指标ALT、AST、PAB、ALB、TBIL、PT不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HBVDN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535,P<0.05,显示HBVDNA与其为负相关.结论HBsAg、HBeAg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不能完全以病毒量的多少来判断肝功能受损的程度,随着HBVDNA复制水平的降低,肝组织的炎症加重.

    作者:张永红;唐晓鹏;田沂;许允;梁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学龄儿童血铅与身高、体重发育等级的关系

    目的研究长沙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对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测量1014名长沙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并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同时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查标准对儿童所测身高体重值进行评价.结果学龄儿童铅暴露水平较高,血铅水平平均为(88.9±27.4)μg/L,铅中毒率较高,达48.3%,但铅中毒的程度相对较低.受检儿童体格发育较落后,28.5%儿童的身高处于下等及中下等,21.3%儿童的体重处于下等及中下等.不同水平身高、体重儿童的血铅水平不同,且差异有显著性(F身高=31.65,P=0.000;F体重=32.13,P=0.000).结论铅对学龄儿童的身高、体重影响较大,血铅较高可能是现阶段影响本市学龄儿童体格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康如彤;钟燕;刘康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某乡村小学学生群体性癔症调查报告

    学生群体性癔症是因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外界刺激引起紧张、恐惧促发的心理反应.采取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即可控制该病.做好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黄桂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余杭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研究

    为了解余杭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本研究.本研究调查工业企业1255家,发现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942家,占总数74.98%,有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企业265家,占28.13%;在调查的68337名工人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25189人,占45.40%.针对发现的问题,从建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加强部门协作,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社会平台、依法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提高劳动者健康保障、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等七个方面提出措施和建议.

    作者:王旭明;吴善会;张时良;黄秋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起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2004年6月27日,珠海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临床表现、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凉拌菜引起的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中毒人数4人,无死亡.通过对该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得出食物中毒调查应围绕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展开、采集样品时要兼顾食品原料、加工、销售、存放、食用各个环节的样品、带着找出问题的目的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的工作经验.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凉拌菜等高危食品生产销售的准入条件、实行积分式监管模式、加大对食物中毒责任人的处罚力度等控制措施.

    作者:姚毅克;王一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妊娠期糖尿病4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52例非患者作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65%;研究组的剖宫产、妊高征、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宫内迟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泌尿系感染、产后出血、胎儿畸形、早产儿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是危害孕妇及围产儿的疾病,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重视糖筛查,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各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春香;冯韵琴;朱丽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前S1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进一步探讨前S1抗原(PreSlAg)测定在乙型肝炎诊断疗效和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218例HBsAg阳性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reS1Ag和血清标志物(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并对其中20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急性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HBeAg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87.2%,HBeAb阳性组为59.8%,HBeAg、HBeAb均阴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79.7%,PreS1Ag与HBVDNA检测结果一致.结论PreS1Ag的测定可动态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是对乙肝病毒前C区突变时HBeAg的补充,在乙型肝炎的诊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戴春梅;郑兰香;李红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株洲城区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和HIV感染调查

    目的了解株洲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为控制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城区吸毒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结果注射吸毒HIV阳性率为2.89%,口吸吸毒者未发现阳性,HIV阳性11人均为男性并都有多个性伴侣且不常使用安全套.结论吸毒人群HIV感染与吸毒方式、性行为特征有关.

    作者:资佐;李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