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南省2004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效果分析评价

陈碧云;段红英;饶俊;张程;丁胜非;刘咸桢;罗波

关键词:网络直报, 传染病, 效果, 评价
摘要:目的了解湖南省2004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状况,分析评价网络直报效果,为制定下一步的系统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2004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个案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湖南省已初步建立覆盖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直报网络,用于网络直报的计算机型以PⅢ为主,2004年系统运转基本正常,通过持续改进,县以上机构直报率达100%,疫情报告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结论湖南省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基本完成了从旧的逐级报告系统到网络直报系统的过渡.解决了各级报告数据不一致、常规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与各专病报告信息无关联的问题.但仍存在乡镇卫生院未实行网络直报、系统缺乏运行和维持经费、培训不到位,传染病报告诊断到报告时间偏长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80例儿童共同性内斜视屈光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共同性内斜视与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80例3~13岁内斜视儿童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给予全矫配镜,3~6个月确定内斜视分型.结果内斜视儿童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完全调节性内斜视多为中高度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以轻度远视为主.结论共同性内斜视与远视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早期准确屈光检查,及时戴镜矫正屈光不正是内斜视防治的关键.

    作者:熊师;陶利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即糖类抗原(CA125)、铁蛋白(SF)、人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48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31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其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25、SF、SIL-2R的水平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依次为端粒酶>CA125>SF>SIL-2R;特异性依次为端粒酶>SIL-2R>SF>CA125;四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大幅提高(100%),进行系列试验的特异性显著提高(97.9%);其四种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与病理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病理分期及临床确诊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卫华;吴白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海南某中专学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为了解中专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以供制定预防对策,对海南某中专学校98级和2003级新生分别进行HBsAg检测,通过各项统计结果显示中专新生入校体检有必要增加HBsAg检测,对易感学生进行预防接种,加强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作者:刘海雁;杨柳庄;陈华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248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减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粘连的效果.方法收治渗出性胸膜炎2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4例.治疗组充分引流后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化疗方案等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19.8±5.2)d,对照组(19.1±4.1)d(P>0.05).抽液总量,治疗组(3 458±528)ml,对照组(2 896±468)ml(P<0.01).抽液次数,治疗组(5.1±1 8)次,对照组(4.9±1.6)次(P>0.05).形成纤维分隔、多房积液,治疗组4例,对照组19例(P<0.01).2个月后B超查胸膜肥厚,治疗组(1.02±0.21)mm,对照组(1.43±0.32)mm(P<0.01).肺功能FEV1%,治疗组88.9%±1.8%,对照组81.1%±2.3%(P<0.01).FVC%治疗组94.2%±2.1%,对照组89.9%±2.2%(P<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减少胸腔分隔、多房的形成.减少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作者:高春荣;高卫红;张叶娜;杨薇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13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方法用VITEK-60鉴定细菌,药敏用K-B法,用双纸片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59株大肠埃希菌和5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酶率分别为40.68%和35.18%.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耐药率高,但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

    作者:向开富;崔颖鹏;陈冬梅;曾燕;建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分娩期处理、母婴结局.方法总结1996~2004年在我院产科住院20例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血小板计数均<50×109/L).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原因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白血病.治疗方法: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于术前或分娩期给予输新鲜血、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20例中5例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结论在术前和分娩前若能及时补充新鲜血及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50×109/L以上者;无产科手术指征可阴道分娩,否则应剖宫产,这是避免或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有效方法.

    作者:邵玉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探讨

    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人任教的同一年级同一专业进度的两个教学班级,并随机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用参与式分组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按国家教学计划安排.在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后,比较两个班级在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及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班在学习兴趣及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班.结论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方面优于传统讲授教学方法.

    作者:高广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肇庆市劳教所戒毒人员HIV、HBV、梅毒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肇庆市劳教所戒毒人员HIV、HBV、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吸毒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后,采集静脉血进行HIV、HBV、梅毒血清检测.结果检测1 210名戒毒人员的抗-HIV、HBsAg、梅毒,检出感染HIV55人,阳性率为4.54%;感染HBsAg233人,阳性率为19.26%;梅毒52人,阳性率为4.30%.结论吸毒人员是HIV、HBV、梅毒感染高发人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监测.

    作者:何彩虹;程洁萍;郭凯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联合应用甲氨喋呤(MTX)与米非司酮对防治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对149例确诊为输卵管妊娠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行腹腔镜或剖腹保守手术,术中常规在病灶部位输卵管近子宫端注射MTX 20 mg,术后口服米非司酮50 mg Bid×3 d;并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血β-hCG水平,术后β-hCG下降率及β- hCG降至正常的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腹腔镜组术前及术后血β-hCG水平、β-hCG下降率及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与剖腹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率4.24%(5/118),剖腹组发生率3.23%(1/3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MTX及米非司酮能有效预防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后PEP的发生,密切监测血β-hCG变化是预测PEP发生的主要手段.

    作者:邓新粮;肖松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斯奇康联合化疗治疗肺结核336例临床研究

    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是卡介菌提取物,热酚法去掉菌体蛋白质,用乙醇沉淀提取菌体脂多糖而制成.由湖南九芝堂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我中心于2002年7月~2004年7月两年内选择336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分两组对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以下称斯奇康),在抗痨中的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正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霍乱弧菌耐药性连续六年监测研究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霍乱弧菌的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1998~2004年从广州地区病人、外环境水和水产品中分离到的267株霍乱弧菌,采用WHO推荐的琼脂扩散法(改良K-B法)测定氧氟沙星等22种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敏感性.结果 6年中,对霍乱弧菌活性高,且历年其活性不减的是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敏感率均为100%),其次是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优立新(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和强力霉素,它们的敏感率在90 6%~99.6%之间.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分别为89.5%、86 1%、85.0%;氯霉素的敏感率为79.0%;其它抗生素的敏感率不足52.0%.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高达95.6%、89.4%,而O139群霍乱弧菌敏感率仅为56.1%、61.0%(经χ2检验,P<0.005),对痢特灵的敏感性埃尔托型霍乱弧菌(38 3%)明显低于O139群霍乱弧菌(8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27.97,P<0.005).结论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对霍乱弧菌保持非常高的敏感性,这些药物是霍乱防治的首选药物.

    作者:邓志爱;莫自耀;李孝权;刘俊华;张欣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后果及干预对策的探讨

    本文系统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常见的社会心理问题与社会心理综合干预方法.

    作者:杨放如;郝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温州市老年人COPD患病率及与吸烟的关系调查

    目的了解温州市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与吸烟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温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测定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结果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女性;老年男性吸烟率为46.61%,其中15.60%患有COPD,高于非吸烟组(P<0.005);吸烟指数>300的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吸烟指数≤300组(P<0.05).结论温州市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吸烟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且患病率随吸烟量增多而增加,老年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作者:翁海霞;林洁;杨鹏麟;张素勤;徐定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湘乡市三中初中生视力低下三年追踪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湘乡市初中学生视力变化及规律.方法 2000~2003年以追踪观察的方式每年两次进行,测试湘乡市三中308名初中学生视力情况,并用百分构成比分析其视力低下的变化,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视力变化规律作出分析.结果男生的视力低下率由30.63%上升到48.13%,女生的视力低下率由32.43%上升到50.68%,男女生的轻度视力低下率终减少,中度和重度视力低下率逐年增加.结论男女性别视力低下率无显著差异;随着学年的升高,中度和重度视力低下率逐渐增加.

    作者:黄桂湘;曾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肾病内科住院病人血尿患者102人,分别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检查分析尿液中红细胞的相关参数.结果对于血尿来源,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查的敏感性(93.1%)高于相差显微镜检查的敏感性(83.3%),P<0.05;而相差显微镜检查的特异性(80.0%)高于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查的特异性(53.3%),P<0.05.结论 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结合使用是血尿来源鉴别的好策略.

    作者:董存岩;唐爱国;莫喜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9例急性腰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4例和综合康复治疗组55例.治疗时间为3疗程.1疗程为10 d,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5 5%和75.9%.综合康复治疗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治疗后3 d疼痛有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结论综合治疗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邓丽明;孙绍丹;奉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HBV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preS1-Ag)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276例携带乙型肝炎不同病毒标志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preS1-Ag,HBV-M测定并与HBVDNA做对比分析,同时测定患者的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析前S1抗原与AST、ALT之间的关系.结果 HBV大三阳组与前S1抗原和HBV DNA符合率分别为70.8%,77.1%,P>0.05,患者血清HBV preS1-Ag、HBeAg和HBV DNA检出率高度符合.HBV小三阳组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29.5%和26.2%,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276例患者中preS1Ag阳性组与preS1-Ag阴性组比较,ALT、AST升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S1抗原能够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的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

    作者:秦立新;陈新瑞;陈远林;张仁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孕晚期孕妇微量元素含量对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含量对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影响.方法用日本产原子吸收光度仪(J800)测定816名孕晚期孕妇头发中Zn、Cu、Fe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所有新生儿进行体重、身长的测量及Apgar评分.结果孕晚期孕妇微量元素缺乏者占59.80%,三种元素均缺乏者占12.75%.母三种微量元素均正常者其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高于母三种微量元素均缺乏者或低锌低铁者其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与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u=2.62,P<0.01,u=2.17,0.01<P<0.05).一种或一种以上微量元素缺乏者其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中,<8分的人数构成高于三种微量元素均正常者的新生儿人数,两者间差异有意义(χ2=4.50,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微量元素含量对新生儿出生状况有一定影响.孕妇在妊娠期间应加强营养,增加体内各种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活性,保证母婴健康.

    作者:曾孟兰;吴学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少见异位妊娠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少见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995年2月~2004年8月收治的38例少见异位妊娠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少见异位妊娠占同型异位妊娠4.24%,术前误诊率84.21%.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后或尸解后证实为少见异位妊娠.结论少见异位妊娠临床表现很不典型,术前确诊较难,一旦怀疑本病应及早手术探查明确诊断,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河;姜远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临床核医学教学的体会

    核医学是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核仪器和核药学及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核医学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得以快速的提高,为核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也奠定了核医学在临床中的地位,同时给核医学教学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精髓,这给核医学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现将本人近年来从事医学本科生核医学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核医学科(湖南长沙410013)

    作者:石光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