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虹;程洁萍;郭凯华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即糖类抗原(CA125)、铁蛋白(SF)、人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48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31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其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25、SF、SIL-2R的水平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依次为端粒酶>CA125>SF>SIL-2R;特异性依次为端粒酶>SIL-2R>SF>CA125;四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大幅提高(100%),进行系列试验的特异性显著提高(97.9%);其四种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与病理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病理分期及临床确诊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卫华;吴白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人任教的同一年级同一专业进度的两个教学班级,并随机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用参与式分组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按国家教学计划安排.在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后,比较两个班级在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及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班在学习兴趣及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班.结论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方面优于传统讲授教学方法.
作者:高广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终诊断判定原则各指标的判别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荔湾区162例SARS调查个案,按照2004广州市SARS个案调查表终诊断判定原则,对判定为疑似非典组、临床诊断组、实验室确诊组和排除组的各组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各种症状、X线征、患者接触史等变量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流行病学史中接触患者(P=0.000)和职业(医院与非医院)因素(P=0.000)、初诊白细胞计数(P= 0.025)、SARS-IgG(P=0.000)因素在不同诊断分类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的包括动物接触史(P=0.532)等因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可作为诊断的主要判别因素.临床表现和动物接触史则未能成为区分不同诊断的指标.SARS终诊断判定原则能较好区分不同的诊断.
作者:何庭辉;张瑞丹;范健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新田县中、小学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并加以分析,为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措施.方法采用乙肝表面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对全县的中、小学学生进行粗筛,阳性者用酶联免疫法(ELISA)复查.结果乙肝表面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平均阳性率达13.07%.HBsAg感染男性高于女性,小学生低于中学生,年龄以12~16岁组大、小三阳率构成比达11%以上,城区小学生低于农村小学生,一家兄妹两人或两人以上感染在普查发现有41户83例.乙肝表面抗原试纸条检测阳性(含弱阳性)经HBV两对半复查符合率仅75.0%.结论新田县中、小学学生普查情况来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水平较高,从大、小三阳感染率逐年下降的情况,符合新田县自1992年以来逐步普及乙肝疫苗对新生儿接种工作;1996年来预防接种推广普及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对降低乙肝的感染起了一定的作用.乙肝病毒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提示应大力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从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的围产期就要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新生儿要提高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和24 h内及时接种率,将对新田县控制乙肝的发病率,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乐灵;陈启明;陈代顶;郑知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目前全球约有3亿5千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有100万~15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有关的疾病.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而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上的良好的保护效果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肯定,因此一致认为目前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措施就是接种乙肝疫苗.但是,自从上世纪80年代应用乙肝疫苗以来,不管是血源疫苗还是重组基因疫苗,在按照当今世界通用的0、1、6月程序对健康者进行全程免疫后,仍然有5%~10%[1~3]的接种者抗-HBs始终阴性或达不到保护阈值,重新成为乙肝病毒的易感者,这种现象称为乙肝疫苗免疫失败.
作者:林君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乙肝病毒标志物(A=HBsAg,B=HBsAb,C=HBeAg,D=HBeAb,E=HBcAb)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2 820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组1344人,未接种乙肝疫苗组1476人)的早晨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然后对两组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进行分析.结果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共有22种,其中,接种乙肝疫苗组有19种模式,主要的感染模式以B(+)为主(占55.73%),其次为ABCDE(-)、BDE(+)和BE(+)三种,分别占14.36%、8.26%和7.96%,此四种模式共占86.31%.未接种组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模式有22种,主要的模式以ABCDE(-)为主,占44.11%,其次有B(+)、ADE(+)和BDE(+),分别占14.09%、8.88%和6.71%,此四种模式共占73.7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未感染率、大小三阳阳性率、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成人接种乙肝疫苗仍然可以大大地改变人群的乙肝免疫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德勇;刘爱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江永县贫困山区瑶族乡0~4岁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全县1166例0~4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受调查儿童中营养不良患病率71.87%(838/1166);以1~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结论加强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普及、加大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是提高农村儿童体质的重要有效措施.
作者:胡宗林;曾一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血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测定时标本采集与保存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41例EDTA·K2抗凝血浆,肝素抗凝全血及EDTA·K2抗凝全血在室温(25±1)℃、4℃保存下0、24、72、120、168 h及冰冻1周后Phe和Tyr的浓度.结果肝素与EDTA·K2两种不同抗凝剂抗凝时全血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中的Phe和Tyr浓度比血浆中的低.冰冻条件下一周内全血中的Phe和Tyr浓度保持稳定. 结论标本的保存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莫喜明;唐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死率100%.该病近几年来发病率邵阳市为全省之首,2004年发病率又有所上升,对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为了解邵阳市人们被犬咬伤后的发病因素,指导今后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保护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对调查资料详细的88例狂犬病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戚科胜;李睿佼;李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文系统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常见的社会心理问题与社会心理综合干预方法.
作者:杨放如;郝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视网膜裂孔的早期发现和氩激光光凝对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对早期发现单纯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周边变性合并视网膜裂孔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同时存在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共36例43眼并采用美国Coherent公司生产的Novus 2000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光凝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3个月~2年4个月的随访,全部裂孔均封闭,而且无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视网膜裂孔的尽早发现和氩激光光凝能有效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作者:陈嘉莹;肖斯贤;黄瑞珠;张爱斌;陈萍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对臭氧所致大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大鼠吸入臭氧制造损伤模型,同时灌胃番茄红素,6周后检测大鼠血清及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高、低剂量组与损伤模型组相比,SOD和GSH-Px活力升高,MDA含量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番茄红素对臭氧所致大鼠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辉;张清慧;潘洪志;那立欣;邱向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人体活性蛋白c是从人血浆提取的活性蛋白c重组产品,具有抗凝、抗炎的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表明,用它治疗败血症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败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临床治疗败血症开辟了新路径.
作者:肖丽;鲁猛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仪(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脑电图仪(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对85例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IA组TCD和EE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CD异常率为77.7%,EEG异常率为68.2%,经χ2检验异常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TCD检查对TIA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合TCD和EEG检查有助于TIA的诊断.
作者:黄献;汪文娟;康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苦参碱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42例,以阿拓莫兰1.2 g静脉滴注,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VDNA和HBeAg,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HBV复制指标HBeAg滴度、HBV DNA拷贝数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复制指标HBeAg、HBVDNA的转阴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为有效的中药制剂.
作者:侯周华;谭德明;谢玉桃;鲁猛厚;谢建萍;刘国珍;汪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提高术中快速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细胞阳性率的途径、方法. 方法观察70例腹水标本,每一例同时分别采用常规离心、涂片、普通固定和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采集细胞、涂片和超声波固定,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方法制成的细胞涂片上细胞的分布状况和形态特征对癌细胞检出阳性率的影响. 结果采集器组阳性率48.57%,离心组阳性率17.14%,四格表χ2检验P值<0.01,平均制片时间分别是12 min和31 mn.结论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和超声波固定可以提高术中快速脱落细胞学检查癌细胞的阳性率,更有效的防止漏诊和减少手术医师等待时间.
作者:周庆;颜亚晖;郑晖;蒋海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湖南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风管系统卫生状况. 方法检测空调风管积尘量,积尘中的细菌含量和真菌含量.结果 34家三星级以上宾馆和大型商场、超市三项卫生学指标无差异,严重污染占91.18%,中度污染占5.88%,合格的占2.94%,空调风管积尘量中位数为4.85g/m2,细菌含量中位数8400cfu/g,真菌含量中位数为15000 cfu/g,三项卫生学指标相互之间均无相关关系,使用年限和积尘量呈正相关,和细菌含量及真菌含量之间则无相关关系.结论湖南省的集中空调污染严重,尤其是真菌污染特别严重,要特别加强真菌的防制.
作者:覃迪;吴传业;湛志飞;李四海;黄涛;王岚;刘建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酒精介入治疗小肝癌的声像图改变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引导无水酒精注射治疗21例小肝癌,每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3月彩超检查,其中3例肿块完全消失,18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块中央回声增强,周边呈低回声,境界清晰,肿瘤内血流消失或减少.病人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饮食明显增加,AFP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酒精介入治疗对小肝癌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实用,声像图表现有助于判断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的疗效.
作者:朱文晖;肖际东;李瑞珍;李俊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含量对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影响.方法用日本产原子吸收光度仪(J800)测定816名孕晚期孕妇头发中Zn、Cu、Fe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所有新生儿进行体重、身长的测量及Apgar评分.结果孕晚期孕妇微量元素缺乏者占59.80%,三种元素均缺乏者占12.75%.母三种微量元素均正常者其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高于母三种微量元素均缺乏者或低锌低铁者其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与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u=2.62,P<0.01,u=2.17,0.01<P<0.05).一种或一种以上微量元素缺乏者其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中,<8分的人数构成高于三种微量元素均正常者的新生儿人数,两者间差异有意义(χ2=4.50,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微量元素含量对新生儿出生状况有一定影响.孕妇在妊娠期间应加强营养,增加体内各种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活性,保证母婴健康.
作者:曾孟兰;吴学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钙化的特征,评价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钙化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术后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癌钙化的特征.结果 55%乳腺癌出现钙化,钙化密度偏低且均匀,每平方厘米钙化数目(N/S)大于20个,钙化总数大于30个,混合型钙化对乳腺癌有诊断价值.结论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阳光辉;刘文英;李青春;杨茜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