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目的:分析使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具体效果.方法:200例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匹多莫德治疗,100例对照组患者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较为理想,能够帮助患者快速退热,加快患者康复,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广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同时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和治疗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生理上、心理上处于佳状态,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连永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提高无痛人流手术病人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无病人流术治疗的5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0例.对照组常规行无痛人流术前准备(不放置来索前列醇)及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10.71%)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2.03±0.75min)、术中丙泊酚用量(108.31±18.36mg)、术后出血时间(3.24±1.21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3.58±1.03min、178.24±21.36mg、6.23±2.74d),组间差异P<0.05.结论:无痛人流手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及护理风险,改善手术效果,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冯蓓蓓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和研究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留置导尿管的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共19例)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而另19例作为观察组,给予产后综合护理,然后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尿路感染率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从而得出2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未发生尿路感染病例,而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为21.05%,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出现尿频1例,尿痛3例,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率远高于观察组.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妇女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率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提倡.
作者:肖雪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来降低心内科心衰患者记录出入量的缺陷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心衰患者记录出入量的缺陷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调查现状[1]对心衰患者记录出入量有缺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找到3个真因,针对真因制定3项对策:制定好食物含水量表;加强病人出入量宣教;发放食物含水量表并加强宣教.结果:开展品管圈后,心衰患者记录出入量的缺陷率分别有所降低:病人不重视出入量51.7%下降至改善后的20.5%;病人不了解食物含水量表17.2%下降至改善后的8.2%;护士宣教不详细的12.03%下降至改善后的5.4%.圈员8项能力自我评价均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心衰患者记录出入量的缺陷率.且能提高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2].
作者:徐莹;肖道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的方式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50例护理人员分组.对照组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常规管理,分层次组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患者家属和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工作积极性评分、责任意识评分;护理纠纷率.结果:分层次组患者、患者家属和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分层次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工作积极性评分、责任意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层次组护理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的方式及价值高,可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服务质量和积极性,有利于提升患者、患者家属和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
作者:翁优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经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经诊断确诊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90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前者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者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惠儿呼吸困难消失、咳嗽减轻以及肺部痰鸣音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采取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确切,刺激性小,患儿对其耐受性佳,值得推广.
作者:杨菊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骨牵引能对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固定,经常用于骨折患者的保守治疗以及术前准备.但由于骨牵引针孔处皮肤直接与外界相通,极易发生感染.本文总结了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归纳了骨牵引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方法两个方面.
作者:叶丽丽;任晓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高频呼吸机对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收取病例数为30例,(收取时间-2015年10.20日至2017年10.20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用常频呼吸机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呼吸机治疗,每组患者各15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将高频呼吸机应用于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作者:熊正良;王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措施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救治的60例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程文;刘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患者120例分为2组,对照组(n=6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60)在分析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这两种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71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73例为观察组,治疗中加入丹参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止咳天数、平喘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促进提升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吴跃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镜检查患者96例,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比较患者入院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负面情绪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永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96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悬吊及牵引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施行手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盆功能恢复率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8%(1/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2%(11/48)(<0.05).结论:采用手术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老年人群易发生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骨科手术多为开放性伤口,外科手术后,老年患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探究引起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性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于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4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就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相应的预防对策.
作者:奚向阳;杜雨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对乙醇所致精神障碍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30)与试验组(n=30),参照组采用奋乃静治疗,试验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比8周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8周疗程结束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对乙醇所致精神障碍采用氨磺必利治疗,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药物安全性更高,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春芳;李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分析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法机器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例胫前皮肤缺损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患者采用双蒂筋膜推进皮瓣、小腿肌间隙皮支皮瓣和隐动脉皮瓣进行修复治疗,并且对患者各个阶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患者治疗各时间段内的患肢麻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次探究实验研究的16例患者皮瓣移植后均成活,创面呈均为一期愈合,治疗16周后,其无麻木感占比明显较治疗8周后高,其完全麻木占比则明显低于治疗8周后,P<0.05.并且根据后期的随访调查,16例患者胫前皮肤恢复良好,患者骨折愈合均未发现异常,创口均一期愈合,16例患者均可恢复体力劳动.结论: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胫前皮肤缺损风险性低,骨折愈合率高,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贾齐新;孙儒;任豫黔;杨哲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随着互联网使用的不断深入,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得到重视,我院作为进70年建院经验的老牌医院,拥有1700多张床位,2100多名职工,医院OA办公系统应用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不断提高.OA办公系统采用互联网技术,与档案系统进行无缝链接,使档案管理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作为医院文书档案的管理部门,我们在档案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后,对文书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作者:甄建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是十分棘手的疾病,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见效快,但属于有创治疗方法,因此可在药物治疗无果后,再考虑进行手术,或者在进行手术的同时,辅以药物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由于两者分别从不同的途径治疗该病,因此也时常联合使用,但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疗效,有时为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甚至可采用药物鼻腔冲洗或者使用黏液促排剂,对患者有利.但目前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仍然存在见效慢,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还需要继续的深入研究,改良现有治疗方案,开发新型治疗药物,为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崔学英;宋西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撷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42例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治疗患儿,按照随机抽取双色球分组方法,将惠儿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6%、28.57%,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治疗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和住院时间.
作者:农淑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